【暑假自学】第10讲 机械运动(含解析)--2025年浙教版新七年级科学暑假讲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暑假自学】第10讲 机械运动(含解析)--2025年浙教版新七年级科学暑假讲义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0讲 机械运动
1.掌握机械运动的含义,能根据物体的运动判断参照物,以及根据所选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2.能够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形状和运动快慢是否变化对机械运动进行分类。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1.物体的空间位置不断发生着改变,这种运动叫做 。
【能力拓展】
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一般是指机械运动,但物体并非只做机械运动,还有许多运动要比机械运动复杂得多,如热运动、生命运动等。
2.参照物
(1)概念:人们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总是先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 。
(2)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
①相对于参照物,如果物体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就认为它是运动的;
②相对于参照物,如果物体的位置不变,就认为它是静止的。
3.选择参照物的原则
(1)假定性: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 的。
(2)任意性:参照物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但不能将研究的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因为以研究的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则物体的位置是永远不变的,也就是说,这一物体永远处于静止状态。
(3)方便性:为了便于研究机械运动,科学中一-般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且可以不加以说明;若选取其他合适的物体作为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则要作出说明。
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它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物体是静止的,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可能是运动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生。因此,运动是 的,静止是 的。
【能力拓展】
判断参照物的步骤:
A.确定研究对象。
B.根据题干所提出的情景,进行分析:若研究对象是运动的,判断它相对于哪一个物体位置发生了变化;若研究对象是静止的,判断它相对于哪一个物体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C.作出判断结论:此“相对”物体便是参照物。
例1
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下列各种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行星转动 B.鲜花怒放 C.骏马奔腾 D.枯叶飘落
例2
无人机在抗击疫情期间大显身手,特别在航拍监控方面,被称为会飞的照相机。如图在一次拍摄中,小郑感觉树梢在竖直向上运动,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树梢 C.站在地上的人 D.无人机
例3
对以下物体运动的描述,所选参照物正确的是( )
A.月亮在云中穿行,所选参照物是月亮 B.浮云遮住了月亮,所选参照物是浮云
C.地球绕太阳公转,所选参照物是太阳 D.坐地日行八万里,所选参照物是地球
例4
李白诗“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细细品味诗的意境,你认为他前后两句假定的参照物分别是( )
A.河岸与行船 B.行船与河岸 C.都是河岸 D.都是行船
例5
出租车奔驰在街道上,车内有乘客和司机,相对于车来说,司机和乘客都是________的;相对于路边站立的小孩来说,司机和乘客都是________的;相对于司机来说,乘客是________的,车是________的;路边小孩是__________的。
提高1
甲乙两列火车并行,甲车上的人从左边窗口看到乙车正往东运动,他又从右边窗口看到田野里的树木也在向东运动,不过比乙火车运动得慢些。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则( )
A.甲在向东运动乙在向西运动 B.甲在向西运动乙在向东运动
C.甲乙都向西运动 D.甲在向西运动,乙静止不动
练1
根据机械运动的含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机械运动就是物质的一切运动
B.机械运动就是一切机械的运动,空气的流动不属于机械运动
C.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D.物体做怎样的运动跟选择的参照物无关
练2
中国的高铁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如图所示为几枚硬币“静静”立于高速行驶列车的窗台上的照片,若认为硬币处于静止状态,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
路边树木 B.窗外楼房 C.车内座椅 D.远处高山
练3
端午节是你这学期十分期待的节日,而端午节的传统项目赛龙舟也同样让你盼望,小五说:“指挥者稳稳地坐在龙舟上。”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
河道两岸的观众 B.河水 C.周围的龙舟 D.同舟上的队员
练4
温州中塘河生态廊道是市民周末休闲游憩的好去处,双人自行车是廊道游玩的首选交通工具。如图所示,小明的父母在骑行途中,妈妈认为自己是“静止”的,她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小明的爸爸 B.道路两旁的树 C.道路两旁的房屋 D.对面驶来的自行车
1.根据物体运动的路线,可以将物体的运动分为 ;对于直线运动,根据物体运动的快慢的变化,又可以将物体的运动分为 。
(1)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直线运动时,如果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运动快慢保持不变,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直线运动时,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运动快慢发生了变化,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2.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通常我们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相同的时间内,运动路程远的物速直线运动体运动得快。
(2)比较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运动相同的路程,用的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得快。
3.速度
(1)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物体运动得越快,则速度越大;物体运动得越慢,则速度越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3)公式:速度=路程/时间
用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计算速度的公式可表示为v=s/t。
(4)单位:常用的速度单位是米/秒和千米/时。“1 米/秒”的意义:如果物体在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1米,它的速度就是1米/秒。换算关系:1米/秒= 千米/时。
4.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
根据速度公式: 可变形为 、 ,如果知道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中的任意两个量,利用公式可计算出第三个量。
5.物体运动的图像
常见的描述物体运动的图像有s -t 图像和v-t图像。
6.平均速度
在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与总时间之比,即:(注意:平均速度不能理解为速度的平均值)
【能力拓展】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即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或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
运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解题时的注意事项:
①公式中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的单位必须统一为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
②如果问题比较复杂,可以画示意图,明确运动过程以及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③计算时,各量一定带单位:先进行字母运算,再代入数值进行计算
例1
在物理学中我们是以“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路程的多少”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而在文学作品中常常用一些成语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下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  )
A.离弦之箭 B.一日千里 C.风驰电掣 D.姗姗来迟
例2
仔细观察下面两图,它们都可以描述运动的速度快慢,则理解准确的是( )
A.左图表示三人跑相同的路程,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B.左图表示三人跑相同的时间,跑的路程越远,速度越大
C.右图表示三人跑相同的路程,用的时间越长,速度越大
D.右图表示三人跑相同的时间,跑的路程越远,速度越大
例3
秋季校运动会100m决赛,判断运动员运动的快慢有如下几种说法:
①看台上的“观众”可通过“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判定跑在前面的运动员运动得快。
②终点“裁判员”通过“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运动员运动得快。
③科学中的速度是采用“观众”的方法比较运动员运动的快慢的。
④科学中的速度是采用终点“裁判员”的方法比较运动员运动的快慢的。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④
例4
“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下面四幅图是小严同学利用频闪照相机拍摄的不同物体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黑点表示物体的像),其中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例5
沿同一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甲、乙,其运动相对于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甲比乙迟3s才开始运动
B.t=0时刻,物体甲在O点,物体乙距O点5m处
C.从第3s开始,物体甲的速度比乙大,在5秒末,两物体相遇
D.在0~5s内,甲和乙的平均速度是相等的
例6
分析下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车作的匀速运动,乙车作的变速运动
B.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都是30m/s
C.甲乙两车1h都行驶108km
D.乙车前20s的平均速度是22.5m/s,后20s的平均速度是37.5m/s
例7
运动员在赛跑时,前一半时间的速度是9m/s,后一半时间的速度是11m/s,则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A.10m/s B.20m/s C.11m/s D.9.9m/s
例8
一艘快艇正对着悬崖以54km/h的速度匀速向悬崖驶去,这时快艇拉响了汽笛,3s后听到回声,求快艇听到回声时,离悬崖还有多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例9
物理兴趣小组想探究纸锥下落快慢与锥角以及扇形半径的关系。他们用普通复印纸裁出3个不同规格的扇形纸片,制成了如图甲所示的3个纸锥。实验中,纸锥每次从相同高度由静止释放,用秒表多次测量每个纸锥下落的时间,取平均值后记录在表格中
纸锥编号 下落高度h/m 扇形纸片半径r/cm 剪掉的扇形圆心角θ/° 纸锥锥角α/° 下落时间t/s
1 1.9 10 90 81.9 2.18
2 1.9 10 135 71.1 1.84
3 1.9 5 90 81.9 2.18
(1)完成此实验主要的测量器材是:刻度尺和 ;
(2)图乙给出纸锥开始下落时的两种摆放方式,你认为正确的是 (选填“A”或“B”)﹔
(3)分析表中数据,根据实验探究目的,你得出的结论是 ;
(4)小明随后用同种纸张制成了质量相等的两个纸锥如图丙,其中4号纸锥的锥角比5号纸锥的锥角大,如果从相同的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两个纸锥,以下正确的是 (选填序号)。
A.4号纸锥先到地面 B.5号纸锥先到地 C.两个纸锥同时到达地面
提高1
车辆“超速”行驶是引发车祸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相关部门加大了道路限速监控管理。“区间测速”是其中的方法之一,其具体做法:在某处设立一个拍照点A为区间测速起点,拍照并记下车辆通过的时刻;在一段距离后,再设立一个拍照点B为区间测速终点,拍照并记下车辆通过的时刻,如图所示。然后根据AB间的距离和车辆行驶所用时间,判断车辆的平均速度是否超过规定。若某区间测速区域长度18km,对汽车限速90km/h,通过计算回答:
(1)该区间测速区域对汽车限速90km/h= m/s;
(2)若某车辆在8:00通过区间测速起点,它至少晚于什么时刻经过区间测速终点不会被判超速行驶?
(3)某车辆行驶在该区间测速区域时,车内导航提示说:“您已超速,您已经驶过区间测速区域三分之一路程;请在余下路程里保持80km/h的速度行驶。”如果司机按导航提示驾驶,则可刚好通过区间测速终点而不被记录超速违法。求该车辆在区间测速区域前三分之一路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提高2
如图所示是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指向车辆发出超声波脉冲信号,并接收经车辆反射的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测出被测物体的速度。在某次测速过程中,超声波测速仪对某一汽车共发射两次信号,接收两次信号,数据如下:
时刻/s 0 0.5 1 1.6
事件 发出第一次超声波信号 接收第一次超声波信号 发出第二次超声波信号 接收第二次超声波信号
已知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若汽车是沿直线匀速行驶:
(1)求汽车在反射两个超声波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是___________,
(2)求汽车的速度___________m/s。(保留1位小数)
练1
能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练2
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路程一时间(s-t)图像,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速度一时间(v-t)图像,由图像可知( )
A.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B.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
C.甲、乙两车经过5s一定相遇
D.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
练3
小李和小王两同学进行跑步比赛,他们讨论比赛方案。小李说:“我们跑相同的路程,看谁用的时间短,短者为胜。”小王说:“我们都跑相同的时间,看谁跑的路程长,长者为胜。”对他们说的方案你认为( )
A.只有小李的方案可行 B.只有小李的方案可行 C.两个方案都行 D.两个方案都不行
练4
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  )
A.7~20秒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0~5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
C.第10秒钟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
D.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
练5
《龟兔新传》:乌龟与兔子同时从甲地沿同一路线向乙地奔去,兔子自持跑得快,中途睡了一觉,醒来看到乌龟快到乙地了,于是撒腿就追,结果与乌龟同时到达乙地。则错误的描述是( )
A.在这段时间里,龟兔的平均速度相等 B.在这段路程里,龟兔的平均速度相等
C.在兔子睡觉前,龟兔的平均速度不等 D.无论如何,兔子的平均速度都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
练6
小滨在一条细线的一端系一个螺母做成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单摆,他发现螺母往返摆动过程中,每摆一个来回所用时间几乎相等。于是小滨想到这样一个问题:螺母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猜想A:可能跟螺母摆动的角度θ有关;
猜想B:可能跟绳子的长度L有关。
(1)小滨在不同条件下测出螺母来回摆动一次所用时间t后,得到一些数据如下表:
序号 细线长度L/cm 螺母摆动的角度θ/° 螺母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t/s
1 100 30 2.0
2 140 30 2.4
3 140 50 2.4
①对比1、2两次实验,可得出结论:螺母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t与 有关;
②对比 两次实验,可得出结论:螺母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t与螺母摆动的角度无关;
(2)摆钟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小滨发现家里的摆钟变慢了,综合分析实验数据,要把它调准,小滨应将摆钟的摆长调 ;
(3)实验中小滨还发现,螺母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很短很难测准,请你帮他想一个更准确的测量方法
练7
车号:浙A-T8888
乘车日期:2016-05-18
上车时间:09:55
下车时间:10:05
单价:2.00元/km
里程:9.0km
金额:16.00元
2020年10月30日余姚阳明古镇府前路正式开街,全市人民又多了一个旅游休闲的好去处,张先生一家乘坐出租车前去游玩,以下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车上电脑自动计费器打印出的车费发票。问:
(1)出租车行驶了多少时间?
(2)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米/秒?
(3)若该出租车的起步价为10元,单价按超过起步价的路程后开始计算,则在起步价内最多能乘多少路程?
1.运动是自然世界最普遍的现象。物体的运动有多种多样的形式,能也有多种形式。天体的运行、河水的流淌、鸟的飞翔、人行走、蒲公英种子的飘散等,都属于机械运动。这些做机械运动的物体都有 。
2.人和动物的运动要消耗能,人和动物消耗的能可以从食物中得到补充。可见,食物中储存着能储存在食物中的能属于 。
3.化学能:汽油、木材、天然气、沼气、煤炭等储存着 。
:家电,遥控器等使用需要电能
: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微波和X射线。
例1
新能源电动车(如图)利用电池提供能量来驱动汽车。电池和汽油中蕴含相同形式的这种能量,该能量是(  )
A.电能 B.内能 C.机械能 D.化学能
例2
如图所示是车载摇摆太阳花,在阳光下才会使劲摇摆。它的摇摆所需的能量来自(  )
A.太阳能 B.动能 C.电能 D.化学能
例3
如图是一种太阳能户外满天星LED挂灯,白天利用太阳能电板在光照下产生电流,给蓄电池供电,晚上自动亮灯。下列有关该户外灯能量转化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白天太阳能电板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B.白天蓄电池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晚上蓄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晚上LED灯将电能转化为光能
练1
小科在跑步过程中一直消耗体内的(  )
A.热能 B.动能 C.势能 D.化学能
练2
如图所示,用柠檬制得的水果电池可以让发光二极管发光(类似小灯泡发光)。在这个化学变化过程中,化学能首先转化成了(  )
A.光能 B.电能 C.热能 D.化学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机械运动
答案与解析
模块一:参照物
知识检测
机械运动;参照物;静止;绝对;相对
典型例题
例 1.答案:B
解析:机械运动是位置的变化,鲜花怒放是生物生长,无位置改变,不属于机械运动。A、C、D 均有位置变化。
例 2.答案:D
解析:小郑感觉树梢向上运动,说明树梢相对于参照物向下运动。无人机拍摄时向上移动,树梢相对于无人机向下,故参照物是无人机。
例 4.答案:B
解析:“两岸青山相对出” 以行船为参照物,青山运动;“孤帆一片日边来” 以河岸为参照物,孤帆运动。
例5.答案:静止;运动;静止;静止;运动。
解析: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看相对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相对于车,司机和乘客位置不变,是静止;相对于路边小孩,司机和乘客位置改变,是运动;相对于司机,乘客和车位置不变,是静止,路边小孩位置改变,是运动 。
提高 1.答案:C
解析:甲车上的人看到乙车和树木都向东,且树木比乙车慢,说明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也向西但速度比甲车快,C 正确。
变式训练
变 1.答案:C
解析:机械运动是物体位置的改变,C 正确。A 错误,物质运动还包括热运动等;B 错误,空气流动是机械运动;D 错误,运动与参照物有关。
变 2.答案:C
解析:硬币静止是相对于车内座椅,位置未变。A、B、D 与硬币位置变化,为运动。
变 3.答案:D
解析:指挥者相对于同舟队员位置不变,故参照物是队员。A、B、C 与指挥者位置变化。
变4.答案:A
模块二:机械运动与速度
知识检测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3.6
v=s/t;s=vt;t=s/v
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
典型例题
例 1.答案:B
解析:“一日千里” 指单位时间内路程远,与速度定义一致。A、C 形容快,D 形容慢,均不直接涉及单位时间路程。
例 2答案:A
解析:左图中三人跑的路程相同(起点到终点距离一致 ),根据速度公式v = s/t\,路程s相同,时间t越短,速度v越大;右图中三人跑步时间相同(计时工具显示时间一致 ),路程s越远,速度v越大。所以 A 正确,B、C、D 错误。
例 3答案:A
解析:①观众看台上,相同时间内,跑在前面的运动员路程远,根据 “相同时间比路程” 判定运动快,正确。②裁判员在终点,相同路程(100m )下,先到终点的运动员时间短,根据 “相同路程比时间” 判定运动快,正确。③科学中速度定义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 “相同时间比路程”,采用观众的方法,正确。④科学中速度不是采用裁判员 “相同路程比时间” 的方法(是定义为单位时间路程,本质和观众方法一致,但表述侧重不同,这里③对④错 )。所以①②③正确,选 A。
例 4.答案:B
解析:匀速直线运动的频闪照片中,黑点间距相等,B 正确。A、C、D 间距变化,为变速或曲线运动。
例 5答案:C
例 6答案:B
例 7.答案:A
解析:设总时间为 2t,总路程s= 9t+11t=20t,平均速度 = 20t/2t=10m/s,A 正确。
例 8.答案:487.5m
解析:快艇速度 v1=54km/h=15m/s,声音速度 v2=340m/s。
3s 内快艇前进路程s1=15×3=45m,声音传播 s2=340×3=1020m。
设听到回声时离悬崖 s,则 2s+s1=s2 → s=(1020-45)/2=487.5m。
例9.(1)答案:秒表
解析:实验需测量下落时间,所以要用秒表 。
(2)答案:A
解析:纸锥应从同一高度静止释放,A 中纸锥初始位置正确,B 中纸锥未在同一水平高度,会影响实验,所以选 A 。
(3)答案:纸锥下落快慢与扇形纸片半径无关,与纸锥锥角有关,锥角越小,下落越快(或在下落高度、扇形纸片半径相同时,锥角越小,下落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下落高度、锥角相同时,扇形纸片半径不影响下落快慢 )
解析:对比 1 和 3,半径不同但下落时间相同,说明半径不影响;对比 1 和 2,锥角不同,锥角小的下落时间短,说明锥角越小下落越快 。
(4)答案:B
解析:锥角越小下落越快,5 号纸锥锥角小,所以 5 号先到地面,选 B 。
提高 1.答案:(1)25
解析:90km/h=90×1000/3600=25m/s。
(2)答案:8:12
解析:时间 t=s/v=18/90=0.2h=12min,8:00+12min=8:12。
(3)120km/h
解析:设前三分之一路程平均速度为 v,总时间 t=18/90=0.2h。
前三分之一路程用时 t1=(6/v),后三分之二用时 t2=(12/80),t1+t2=0.2 → v=120km/h。
提高2.答案(1)17m;(2)16.2
解析:
变式训练
变 1.答案:C
解析:①s-t 图像斜率不变,④v-t 图像为水平线,均表示匀速直线运动,C 正确。
变 2.答案:D
解析:甲的 s-t 图像斜率为 2m/s,乙的 v-t 图像速度为 2m/s,均匀速,D 正确。
变 3.答案:C
解析:小李方案: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短则速度大,符合速度定义v = s/t,s相同,t小则v大 ,可行。小王方案: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长则速度大v = s/t\,t相同,s长则v大 ,也符合速度定义,可行。
练 4.答案:B
解析:A 项:7 - 20 秒乙车s不变,是静止,A 错误。B 项:0 - 5 秒,乙车s变化快(斜率大 ),速度比甲车大,B 正确。C 项:第 10 秒,乙车静止(s不变 ),甲车运动,速度不同,C 错误。D 项:5 秒时,乙车s更大,D 错误。
变 5.答案:D
解析:龟兔同时从甲地到乙地,总路程和时间相同,平均速度相等,D 错误。
变6(1)① 答案:细线长度(或L )
解析:1、2 次实验,摆动角度相同30°,细线长度不同(100cm和140cm ),时间不同,说明时间t与细线长度有关。
② 答案:2、3
解析:2、3 次实验,细线长度相同(140cm ),摆动角度不同(30°和50°),时间相同(2.4s),说明时间t与摆动角度无关。
答案:短
解析:由实验知,细线越短,摆动一次时间越短。摆钟变慢,需让摆动时间变短,所以调短摆长。
答案:测量螺母摆动n次的总时间T,则摆动一次时间t = T/n(如测 10 次总时间再除以 10 )
解析:单次时间短难测准,多次测量求平均可减小误差。
练 7.(1)答案:10min(或 600s )
解析:上车09:55,下车10:05,时间差为10min,换算为600s。(2)答案:15m/s
解析:路程s = 9.0km = 9000m,时间t = 600s。平均速度v = s/t = 9000/600 = 15m/s。
(3)答案:6km解析:总费用16元,起步价10元,超出起步价费用16 - 10 = 6元。超出部分单价2元 /km,超出路程6÷2 = 3km。 “起步价对应路程:总费用 - 起步价 = 超出费用,超出费用 ÷ 单价 = 超出路程,总路程 - 超出路程 = 起步价路程”,即9 - (16 - 10)÷2 = 6km。
模块三:运动与能
知识讲解
1.机械能; 2.化学能;3.化学能;电能,电磁能
典型例题
例 1.答案:D
解析:电池和汽油储存的是化学能,D 正确。
例 2.答案:A
解析:太阳能花通过太阳能板将太阳能转化为动能,A 正确。
例3.答案:A。
解析:A 选项:白天太阳能电板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不是化学能,A 错误。
B 选项:白天蓄电池充电,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B 正确。
C 选项:晚上蓄电池放电,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 正确。
D 选项:晚上 LED 灯工作,将电能转化为光能,D 正确。
变式训练
变 1.答案:D
解析:跑步消耗体内化学能(食物储存),D 正确。
变2.答案: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