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1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物质。上课使用的课本和桌椅、居住的房子和各种食物,都是由物质构成的。各种动植物,包括我们的身体,也是由物质构成的。水是透明并且会流动的液体,它没有味道;食盐是白色的微小晶体,它是咸的;铁锅是由坚硬且传热快的金属做的,而锅把手是由可以隔热的塑料或木头做的。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大小、形态等,而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烟花与爆竹的结构类似,其主要成分是黑火药。当点燃黑火药时,生成了气体等新物质,同时发光发热,说明黑火药发生了化学变化。铜狮身上被绿色物质覆盖,推测铜发生变化后生成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现象:苹果氧化、铁生锈、泡沫灭火器灭火、葡萄酿酒、鸡蛋煎熟、米煮成饭、西瓜腐烂、牛奶变酸、纸张燃烧、火药爆炸物理变化的现象:水变成水蒸气、冰块融化、玻璃摔碎、白砂糖融化、筷子折断、食盐溶解、气球爆炸、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不产生新物质,化学变化产生新物质。(2)物理变化一般是可逆的,化学变化通常不可逆。(3)物理变化一般是形状和状态的改变,化学变化一般伴随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这个说法并不绝对,如“灯泡发光”是物理变化;再如“爆炸”,气球爆炸是物理变化,火药爆炸则是化学变化。)4.2产生气体的变化白醋是无色透明的液体,而小苏打是白色粉末状的固体。 苏打和白醋的反应,发现有大量的气泡产生,说明这个过程中产生了气体,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把点燃的小木条伸入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密封袋,火焰会熄灭。白醋浸泡鸡蛋壳或贝壳可以产生气体。二氧化碳气体是无色无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不能燃烧,不供给呼吸,溶于水后能生成碳酸,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收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的气体的方法。(1)取一个能盛水的密封袋,在里面放入三勺白醋。(2)在一个塑料瓶盖中加入一勺小苏打,把它小心地放进密封袋中,注意不要让小苏打与白醋接触。(3)将密封袋中的空气压出后封好袋口,再打翻袋中的瓶盖,让小苏打与白醋混合。(4)袋中收集到的就是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4.1 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1.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物质。上课使用的课本和桌椅、居住的房子和各种食物,都是由物质构成的。各种动植物,包括我们的身体,也是由物质构成的。2. 水是透明并且会流动的液体,它没有味道;食盐是白色的微小晶体,它是咸的;铁锅是由坚硬且传热快的金属做的,而锅把手是由可以隔热的塑料或木头做的。3. 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大小、形态等,而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4. 烟花与爆竹的结构类似,其主要成分是黑火药。当点燃黑火药时,生成了气体等新物质,同时发光发热,说明黑火药发生了化学变化。5. 铜狮身上被绿色物质覆盖,推测铜发生变化后生成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6. 化学变化的现象:苹果氧化、铁生锈、泡沫灭火器灭火、葡萄酿酒、鸡蛋煎熟、米煮成饭、西瓜腐烂、牛奶变酸、纸张燃烧、火药爆炸7. 物理变化的现象:水变成水蒸气、冰块融化、玻璃摔碎、白砂糖融化、筷子折断、食盐溶解、气球爆炸、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8. ★★★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不产生新物质,化学变化产生新物质。(2)物理变化一般是可逆的,化学变化通常不可逆。(3)物理变化一般是形状和状态的改变,化学变化一般伴随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这个说法并不绝对,如“灯泡发光”是物理变化;再如“爆炸”,气球爆炸是物理变化,火药爆炸则是化学变化。)4.2 产生气体的变化1. 白醋是无色透明的液体,而小苏打是白色粉末状的固体。2. 苏打和白醋的反应,发现有大量的气泡产生,说明这个过程中产生了气体,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3. 把点燃的小木条伸入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密封袋,火焰会熄灭。4. 白醋浸泡鸡蛋壳或贝壳可以产生气体。5. 二氧化碳气体是无色无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不能燃烧,不供给呼吸,溶于水后能生成碳酸,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6. 收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的气体的方法。(1)取一个能盛水的密封袋,在里面放入三勺白醋。(2)在一个塑料瓶盖中加入一勺小苏打,把它小心地放进密封袋中,注意不要让小苏打与白醋接触。(3)将密封袋中的空气压出后封好袋口,再打翻袋中的瓶盖,让小苏打与白醋混合。(4)袋中收集到的就是小苏打与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六下教科版科学4.1-4.2背诵提纲 .docx 六下教科版科学4.1-4.2背诵提纲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