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考试试卷1.(2025七上·东阳期末)尧、舜、禹通过世袭制依次成为黄河流域部落的首领。2.(2025七上·东阳期末)商鞅变法是一场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的改革。3.(2025七上·东阳期末)汉武帝确立的察举制,为西汉王朝选拔了一大批有杰出才能的人。4.(2025七上·东阳期末)三国时期,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击败袁绍,为曹操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5.(2025七上·东阳期末)浙江义乌桥头遗址(距今约9000-8500年)出土的炭化稻粒,充分证明了新石器时代长江中下游流域居民已( )A.开始栽培水稻 B.学会制作陶器C.学会饲养家畜 D.学会人工取火6.(2025七上·东阳期末)据考古发现,在距今 4000多年前的山西陶寺公共墓地中,大型墓的随葬品可达一二百件,并有整猪骨架;中型墓的随葬品至一二十件不等,常有猪下颌骨:小型墓大多没有随葬品。这表明( )A.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 B.农业生产技术较先进C.长江流域出现早期国家 D.贫富分化现象已经出现7.(2025七上·东阳期末)下列表述不能反映春秋时期时代特点的是( )A.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C.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D.王室衰微、诸侯争霸8.(2025七上·东阳期末)《史记·周本纪》记载,幽王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这说明分封制下诸侯要承担的义务是( )A.扩大统治范围 B.服从周王调兵C.向周王进贡 D.管理土地和人民9.(2025七上·东阳期末)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又相互影响。儒家与墨家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A.提倡法治 B.反对奢侈生活C.互爱互利 D.明确尊卑等级10.(2025七上·东阳期末)历史上某次变法后,某诸侯国有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而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被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某个小县为官。据此判断该诸侯国位于下图所示的(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11.(2025七上·东阳期末)下列重要历史事件按发生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官渡之战②曹丕于洛阳称帝③赤璧之战④卫温率领船队到达夷洲A.②①③④ B.④②①③ C.①③②④ D.③①②④12.(2025七上·东阳期末)“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下列人物中,是我国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是(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孙思邈13.(2025七上·东阳期末)下图是小历同学根据课堂学习内容绘制的思维导图。依此判断,他学习的是( )A.江南地区的开发 B.北方各族的内迁C.黄河流域的统一 D.中外文化的交流14.(2025七上·东阳期末)他凭借自己出色的外交和军事才能,创造出了堪比卫青、霍去病的成就,不仅维护了汉朝的疆域与统治地位,而且再度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发展。材料中的“他”是( )A.张骞 B.祖逖 C.蔡伦 D.班超15.(2025七上·东阳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天下一统】材料一:这时,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民族联系的加强,“四海之内若一家”,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秦国变法比较彻底,政权巩固经济发展,国富兵强,在实力对比上较之山东六国有着明显的优势,已经有了进行统一战争的可能性。充分运用这些有利条件,秦王嬴政“备六世之企烈,振长策而御字内”,果断地发动大规模的兼并战争……前后只用了十年时间,便“初并天下”,统一了六国。——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著作【加强统一】材料二: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对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把泰原来的卫成部队派到各地。此外,新皇帝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现经济集中化。——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著作(1)依据材料一分析秦能统一六国的原因。(2)陶读材料二,概括泰巩固统一的措施。(3)秦朝采取的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今天的社会仍有不小的影响。请你找出现实生活中与秦朝统一时采取的措施有关的事例,并作简要说明。示侧:现在一些书画印章上还使用篆书,这与秦始皇统一后把小作为规范文字通行全园有关。16.(2025七上·东阳期末)魏晋南北朝时期大多数时间处于分裂制据的状态,但正是在这一时期,各民族之间加强了交流与交融,继续传承和发展着中华文明。阅读材料,回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正因时局的动荡,中原地区的民族向南迁移。江南之地,汉时火耕水,而无积聚:东晋南期时,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莫不有中原民族的足迹,有利于增进当地的文化。——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南北朝的始末》(1)写出材料一中科学家A的姓名和书法作品B的名称。(2)根据材料二,描述江南地区经济发生的变化。(3)综合材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族人民是如何继续传承和发展中华文明的。17.(2025七上·东阳期末)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指示东西方向。18.(2025七上·东阳期末)巴拿马运河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19.(2025七上·东阳期末)由于地球公转,从而出现了昼夜交替现象。20.(2025七上·东阳期末)世界上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优劣之分,(2025七上·东阳期末)飞檐是指屋檐的檐部向上翘起,是一种考虑室内光照和建筑美观的中国传统建筑特色,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图分别为飞檐景观图和飞檐光照原理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1.同一建筑,夏季和冬季正午时分,室内光照面积不同是由(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公转 C.屋檐的形状 D.建筑的朝向22.从室内光照的角度考虑,“飞檐”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A.扩大夏季遮阳的面积 B.扩大冬季采光的面积C.缩小夏季遮阳的面积 D.缩小冬季采光的面积(2025七上·东阳期末)读我国“四大航天发射场位置图”,完成下面小题23.四大航天发射场经纬度位置大致正确的是( )A.酒泉(40°N,110°E)B.太原(39°S,100°E)C.西昌(28°S,102°W)D.文昌(19°N,111°E)E.24.下列关于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酒泉位于西昌的东南方向 B.太原位于文昌的东北方向C.文昌位于西昌的西南方向 D.酒泉位于太原的正西方向25.(2025七上·东阳期末)下列图示能大致反映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的是( )A. B.C. D.(2025七上·东阳期末)2024年6月8日是第16个世界海洋日。我国是海洋大国,加快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强国建设是我们的历史使命。结合海底地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6.下列关于我国海洋国土的说法,错误的是( )A.海洋可以为人类提供多种资源B.污染和过度开发是海洋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C.海洋环境的破坏对人类活动不产生影响D.海洋是生命的摇篮27.目前,我国对海底资源的开发主要集中在大陆架上,在图中对应的序号是( )A.① B.② C.③ D.④(2025七上·东阳期末)2023年7月11日是第34个世界人口日。图为2022年人口数量排名前10位国家的人口数量及自然增长率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8.图中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是( )A.印度 B.中国 C.尼日利亚 D.巴基斯坦29.俄罗斯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老龄化 B.劳动力数量多C.人口基数大 D.人口增长过快30.(2025七上·东阳期末)针对俄罗斯面临的人口问题,应该( )A.大力发展工业,增加就业岗位 B.实行控制人口生育政策C.完善教育环境,提高人口素质 D.建立健全养老机制体系31.(2025七上·东阳期末)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024年4月,①区域普降暴雨,24小时的降水量,超过了多年平均年降水总量,“沙漠变汪洋”,不少城市陷入瘫痪。对此专家普遍认为,来自印度洋的低气压系统和气候变化是造成此次极端天气的重要原因。(1)依次写出①②的半岛名称,并写出③所在地的气候类型。(2)根据右图,归纳①②③所在大洲的地势特点。(3)①和③两地区纬度大致相当,但自然景观迥异。①地沙漠广布,③地稻田成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4)依据材料,说说气候与人类活动之间有什么关系。32.(2025七上·东阳期末)读图,回答下列各题。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定向越野运动中,运动员利用地图和指南针到访地图上指示的各个点标,以最短时间按顺序到达所有点标并到终点者胜。某中学组织郊区定向越野活动,以下为比赛用图。(1)描述图中两座小桥间的河流流向。并估算该河段的长度。(2)写出图中点标2所处的地形部位。比赛中,参赛选手发现从点标1到点标 2,难度大、体力消耗多,请分析原因。(3)从点标6到点标7,有经验的选手往往会“舍近求远”,不沿箭头直行,而选择通过路行进,试分析沿小路行进的优势。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错误【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相传在黄帝之后,尧、舜、禹依次成为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首领,当时实行的是禅让制,首领传位给贤德之人。夏启时期,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由此可知,本题叙述错误。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禅让制,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相关基础知识。2.【答案】正确【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各国为富国强兵,巩固统治,纷纷改革变法,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是一场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的改革,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增强了综合国力,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由此可知,本题叙述正确。故答案为:正确。【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商鞅变法,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相关基础知识。3.【答案】正确【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确立于汉武帝时期,以举孝廉为核心,实行选拔与考试相结合,为被举者提供了公平竞争的舞台,使真正优秀的人才有脱颖而出的机会 ,为西汉王朝选拔了一大批有杰出才能的人。由此可知,本题叙述正确。故答案为:正确。【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汉代察举制度,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相关基础知识。4.【答案】错误【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东汉末年,天下分崩离析,地方军阀势力混战不休,200年,曹操集团与袁绍集团在官渡决战,曹操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为曹操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由此可知,本题叙述错误。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官渡之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相关基础知识。5.【答案】A【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据题干“浙江义乌桥头遗址(距今约9000-8500年)出土的炭化稻粒”,结合所学可知,距今约9000-8500年的义乌桥头遗址炭化稻粒的发现,说明桥头遗址已进入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已出现,会种植农作物水稻,故选A项。炭化稻粒表明义乌桥头居民会水稻种植,材料未体现陶器制作,排除B项。炭化稻粒表明义乌桥头居民会水稻种植,材料未涉及家畜饲养,排除C项。炭化稻粒表明义乌桥头居民会水稻种植,材料未提及人工取火,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点是农业起源,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的素养。6.【答案】D【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据题干“大型墓的随葬品可达一二百件”“中型墓的随葬品至一二十件不等”“小型墓大多没有随葬品”,结合所学可知,陶寺公共墓地墓葬规模不同,随葬品数量的差异,说明当时不同群体的社会地位差异显著,阶级分化严重,贫富分化现象已经出现,故选D项。材料描述的是陶寺公共墓地随葬品的差异,与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无关联,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陶寺公共墓地随葬品的差异,无法得出农业生产技术较先进,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陶寺公共墓地随葬品的差异,并且陶寺遗址分布于黄河流域,排除C项。故答数为: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陶寺遗址,试题难度不大,解题必须熟练记忆相关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即可得出答案。7.【答案】B【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据题干“不能反映春秋时期时代特点”,结合所学可知,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年幼,朝政腐败,形成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与春秋时期的时代特点无关系,故选B项。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标志生产力水提高,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春秋时期,中原“诸夏”与周边戎狄蛮夷长期交往,民族交融加强,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动荡,宗法分封制走向瓦解,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春秋时期的时代特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春秋时期社会发展的相关史实。8.【答案】B【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时序【解析】【分析】据题干“幽王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了“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体现了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必须服从天子调兵的义务,故选B项。分封制扩大了统治范围,与材料内容不符合,排除A项。“向周王进贡”是诸侯为天子交纳贡赋的义务, 排除C项。分封制下,周王授予诸侯管理土地和人民,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点是分封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的素养。9.【答案】C【知识点】百家争鸣【解析】【分析】据题干“儒家与墨家主张的共同之处”,结合所学可知,儒家提出“仁者爱人”,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表明儒家与墨家都表达了“互爱互利”的思想,故选C项。法家主张法治,以法治国,法不阿贵,排除A项。墨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排除B项。儒家主张贵贱有序,明确尊卑等级,排除D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诸子百家思想。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百家争鸣的相关史实。10.【答案】A【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据题干“老大因作战有功而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被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某个小县为官”,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秦国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和奖励耕织等内容,秦国位于图中的①处,故选A项,②处是燕国,与商鞅变法无关,排除B项。③处是齐国,与商鞅变法无关,排除C项。④处是楚国,与商鞅变法无关,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秦国商鞅变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秦国商鞅变法的相关史实。11.【答案】C【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据题干“按发生先后顺序排列重要历史事件”,结合所学可知,①官渡之战,200年;②曹丕于洛阳称帝,220年;③赤璧之战,208年;④卫温率领船队到达夷洲,230年。由此得出上述重要历史事件按发生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③②④,故选C项。排除ABD三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三国鼎立的相关史实。12.【答案】B【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据题干“我国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成为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故选B项。扁鹊,战国名医,发明切脉诊法,排除A项。华佗,东汉名医,发明“麻沸散”,排除C项。孙思邈,唐朝名医,著有《千金方》,排除D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点是东汉名医张仲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的素养。13.【答案】A【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据题干思维导图“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粮食产区”“江苏宜兴、江西丰城的青瓷制造发展迅速”“建康、江陵等成为著名的商业城市”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反映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发展,故选A项 。南北朝时期北方各族的内迁,而材料描述的是南北朝时期区域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南北朝时期区域经济的发展,没有涉及黄河流域的统一状况,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南北朝时期区域经济的发展,没有体现中外文化的交流信息,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魏晋南北朝江南的开发。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思维导图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开发的相关史实。14.【答案】D【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据题干“他凭借自己出色的外交和军事才能,创造出了堪比卫青、霍去病的成就,不仅维护了汉朝的疆域与统治地位,而且再度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发展”,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克服重重困难,使西域各国与汉朝重新建立联系,维护了汉朝的疆域与统治地位,并且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发展,故选D项。张骞在汉武帝时期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祖逖,东晋名将,有志于恢复中原而致力北伐的将领,不合题意,排除B项。蔡伦,东汉宦官,改进了造纸术,制成“蔡侯纸”,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班超经营西域,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班超经营西域的相关史实。15.【答案】(1)社会经济发展,民族联系的加强,各地联系的加强,奠定了统一的社会基础;商鞅变 法增强了秦国的实力,使秦国具备了发动统一战争的可能性;秦国历代君主的努力;嬴政的 英勇果断等。(2)政治方面,废除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都县长官都由延直接任免。军事 方面,解除地方武装,派军队驻守地方。经济方面,统一度量衡和货币。(3)如:裁缝量体裁衣时所用的“尺”“寸”等计量单位,与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有关;我 国一些银行的标志以“圆形方孔”的半两铜钱为底本,与秦始皇统一货币有关。【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时序;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1)原因:据材料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民族联系的加强,“四海之内若一家”,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可知,社会经济发展,民族联系的加强,各地联系的加强,奠定了统一的社会基础;据材料一“秦国变法比较彻底,政权巩固经济发展,国富兵强,在实力对比上较之山东六国有着明显的优势,已经有了进行统一战争的可能性”可知,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的实力,使秦国具备了发动统一战争的可能性;据材料一“秦王嬴政“备六世之企烈,振长策而御字内”,果断地发动大规模的兼并战争……”可知,秦国历代君主的努力;嬴政的 英勇果断等。(2)措施:据材料二“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对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可知,政治方面,废除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都县长官都由延直接任免。据材料二“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把泰原来的卫成部队派到各地”可知,军事 方面,解除地方武装,派军队驻守地方。据材料二“新皇帝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现经济集中化”可知,经济方面,统一度量衡和货币。(3)结合所学可知,裁缝量体裁衣时所用的“尺”“寸”等计量单位,与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有关;我 国一些银行的标志以“圆形方孔”的半两铜钱为底本,与秦始皇统一货币有关。故答案为:(1)社会经济发展,民族联系的加强,各地联系的加强,奠定了统一的社会基础;商鞅变 法增强了秦国的实力,使秦国具备了发动统一战争的可能性;秦国历代君主的努力;嬴政的 英勇果断等。(2)政治方面,废除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都县长官都由延直接任免。军事 方面,解除地方武装,派军队驻守地方。经济方面,统一度量衡和货币。(3)如:裁缝量体裁衣时所用的“尺”“寸”等计量单位,与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有关;我 国一些银行的标志以“圆形方孔”的半两铜钱为底本,与秦始皇统一货币有关。【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秦朝统一。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熟练记忆相关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即可得出答案。16.【答案】(1)A:祖冲之;B:兰亭集序或兰亭序(2)汉朝时,生产方式落后,生活贫穷;东晋南朝时,农业、手工业得到发展,生活富 足;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为日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3)祖冲之等科学家在前人基础上,不断探索,促进科技持续发展;王羲之等文化艺术大 师吸收前人经验,不懈追求,推动文化艺术持久发展;北民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大量劳动 力、先进的工具和生产技术,人们辛勤劳作,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发展;各民族交 往、交流和交融,促进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 化。【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1)A:据材料一“运用前朝刘徽的割圆术,精确圆周率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结合所学可知,南朝杰出的科学家祖冲之,治学严谨,运用三国时期数学家刘徽的割圆术,把圆周率到小数点后第七位。B:据材料一“王羲之刻苦学习,继承各种书体的优点,创作了‘天下第一行书’的作品”,结合所学可知,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高度,诸体皆通,其代表作《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2)据材料二“江南之地,汉时火耕水,而无积聚”可知,汉朝时,江南地区生产方式落后,生活贫穷;据材料二“东晋南期时,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莫不有中原民族的足迹,有利于增进当地的文化”可知,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得到发展,生活富足;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为日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祖冲之等科学家在前人基础上,不断探索,促进科技持续发展;王羲之等文化艺术大 师吸收前人经验,不懈追求,推动文化艺术持久发展;北民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大量劳动 力、先进的工具和生产技术,人们辛勤劳作,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发展;各民族交 往、交流和交融,促进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 化。故答案为:(1)A:祖冲之;B:兰亭集序或兰亭序。(2)汉朝时,生产方式落后,生活贫穷;东晋南朝时,农业、手工业得到发展,生活富 足;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为日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3)祖冲之等科学家在前人基础上,不断探索,促进科技持续发展;王羲之等文化艺术大 师吸收前人经验,不懈追求,推动文化艺术持久发展;北民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大量劳动 力、先进的工具和生产技术,人们辛勤劳作,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发展;各民族交 往、交流和交融,促进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 化。【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文艺成就。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魏晋南北朝科学文艺发展的相关史实。(2)本题主要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开发。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开发的相关史实。(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族人民传承和发展中华文明,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17.【答案】错误【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解析】【分析】由所学知识可知,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而非东西方向;故答案为:错误。【点评】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18.【答案】正确【知识点】社会调查【解析】【分析】大洲之间往往以山脉、河流、湖泊、运河、海峡等地理事物为分界线。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故答案为:正确。【点评】本题考查大洲的分界线。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黑海海峡(即土耳其海峡:由三部分构成); 亚洲和北美洲的分解线是白令海峡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红海和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19.【答案】错误【知识点】社会调查【解析】【分析】昼夜交替现象的真正成因是地球围绕地轴自转,而非公转。当地球自转一周(约24小时)时,朝向太阳的半球为昼,背向太阳的半球为夜,由此产生昼夜更替。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本题考查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包括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物体偏向以及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等。 1. 昼夜交替:地球自转导致不同地区轮流面向太阳,从而产生昼夜更替。 2. 时间差异:地球自转使得不同地区处于不同的时间阶段,形成地方时差,导致时间差异。 3. 物体偏向:地转偏向力是地球自转引起的一种现象,表现为北半球物体向右偏转,南半球物体向左偏转。 4.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由于地球自转方向是从西向东,因此,从地球表面观察,太阳、月亮和其他星辰都会呈现出自东方升起,向西方落下的轨迹。20.【答案】正确【知识点】社会调查【解析】【分析】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白种、黄种和黑种三个主要人种。三大人种在世界上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区,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世界上所有的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故答案为:正确。【点评】世界上所有的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答案】21.B22.B【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社会调查【解析】【点评】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中心是太阳,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21.同一建筑,夏季和冬季正午时分,室内光照面积不同是因为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移动导致太阳高度角不同,室内光照面积不同,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22.飞檐是指屋檐的檐部向上翘起,是一种考虑室内光照和建筑美观的中国传统建筑特色,读图可知,普通屋顶使冬季射入室内的太阳光线减少,飞檐高度增加,使冬季摄入室内的太阳光的面积增加,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答案】23.D24.B【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解析】【点评】东西经度的划分是以0°经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分了180°,以东的180°称东经,用符号“E”表示,以西的180°,称西经,用符号“W”表示,南北半球和南北纬度的划分都是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的纬度称北纬,用符号“N”表示,属于北半球,赤道以南的纬度称南纬,用符号“S”表示,属于南半球;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定方向,无论经、纬线如何弯曲,经线永远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永远指示东西方向。2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向北增大是北纬,向南增大是南纬,向东增大是东经,向西增大是西经。可以判断出该图纬度是北纬度,经度是东经度。因此, 酒泉(40°N,100°E) ; 太原(39°N,110°E) ; 西昌(32°N,102°E) 。四大航天发射场经纬度位置大致正确的是 文昌(19°N,111°E) 。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2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酒泉位于西昌的西北方向,太原位于文昌的东北方向,文昌位于西昌的东南方向,酒泉位于太原的西北方向。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25.【答案】C【知识点】社会调查【解析】【分析】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世界上海洋和陆地的比例约为7:3,C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地球上的海陆占比。地球表面约71%被海洋覆盖,而陆地仅占29%。这一比例可以概括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答案】26.C27.A【知识点】世界地形、河湖、气候【解析】【点评】海底地形包括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和海岭五个主要部分。 大陆架是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其水深一般不超过200米,它是被海水覆盖的陆地部分。 大陆坡位于大陆架边缘,其特征是坡度陡峭,深度迅速增加,通常从200米加深到2000米,它是大陆与大洋之间的过渡区域。 海沟是海底最深的地方,其特点是狭长且两侧壁峭,海沟的深度一般在5000米以上,马里亚纳海沟是已知最深处,达到11034米。洋盆是海底相对平坦的区域,面积广阔,属于大洋地壳,其深度一般在3000至6000米之间,常被称为深海平原。 海岭是海底的山脉。26.A、海洋有丰富的资源,可以为人类提供多种资源,A正确;B、 污染和过度开发是海洋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 ,B正确;C、海洋环境的破坏也会对人类活动产生不利的影响,C错误;D、海洋资源是指海洋中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海洋是生命的摇篮,D正确。故答案为:C27.在地理学意义上,大陆架指从海岸起在海水下向外延伸的一个地势平缓的海底地区的海床及底土,在大陆架范围内海水深度一般不超出200米,①是大陆架,②是大陆坡,③是洋中脊,④是海沟,A正确。故答案为:A【答案】28.C29.A【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解析】【点评】人口自然增长率水平取决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两者之间的变动情况。当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都高,则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当人口出生率高,人口死亡率低,则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当人口出生率低,人口死亡率也低时,则人口自然增长率就低。28.人口增长速度可以用人口自然增长率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越高,人口增长的速度是越快的,从图表当中可以看到尼日利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人口增长速度是最快的,C正确。故答案为:C29.从图中可以看到俄罗斯的人口增长速度是负数,表示人口在负增长,会到导致劳动力的数量减少,导致老龄化现象,A正确,BCD不是俄罗斯面临的人口问题。故答案为:A30.【答案】D【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解析】【分析】俄罗斯面临着出生人口太低,人口总数在负增长,对此可以采取鼓励生育的政策,B错误;针对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升的情况,应该健全养老机制,D正确,大力发展工业和完善教育环境与俄罗斯面临的人口问题无关,AC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 应对人口负增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实行鼓励生育政策 :通过政策激励措施,如发放生育补贴、延长产假、提供育儿假等,减轻家庭生育和抚养孩子的经济负担,提高生育率 。 加快构建生育支持体系 :建立和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包括提供优质的托幼服务、扩大公共托幼服务供给、减轻家庭育儿负担等,以鼓励家庭生育 。 大力发放生育补贴 :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减轻家庭养育孩子的经济压力,提高生育意愿 。 优化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确保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养老负担,从而鼓励年轻人生育 。31.【答案】(1)阿拉伯半岛 印度半岛 亚洲((2)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3)①地深受热带沙漠气候影响,终年炎热干燥,而③地位于大陆东岸,受季风影响,年降水 量多,所以稻田成片。(4)气候会发生异常变化,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甚至造成灾害。人类活动也会对气 候产生影响,会影响局地甚至全球的气候。【知识点】世界地形、河湖、气候;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是阿拉伯半岛,②是印度半岛,③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2)①②③位于亚洲,根据亚洲的地势图可知亚洲中部海拔高,四周的海拔低,可以亚洲的地势是中间高、四周低。(3)大陆东西两岸都濒临海洋气候却截然不同的原因是:以亚欧大陆北纬23.5度东岸为例,夏季主要受东南季风影响,带来大量海洋的湿润气流,降雨较多。而西岸则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风向主要是由陆地吹向海洋。(4)“2024年4月,①区域普降暴雨,24小时的降水量,超过了多年平均年降水总量,“沙漠变汪洋”,不少城市陷入瘫痪。”根据变化影响着人类的生产活动,人们应该保护环境。【点评】 亚洲南部三大半岛的气候类型分别是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12 阿拉伯半岛 :主要气候类型为热带沙漠气候。这种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少雨,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控制,导致全年降水稀少。 印度半岛 :主要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这种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季,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冬季则相对干燥。 中南半岛 :同样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这种气候全年高温,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则较为干燥。32.【答案】(1)流向:先自西北向东南,再自东北向西南。约 600 米(2)点标 2 所处的地形部位为山脊。从点标 1 到点标 2 赛段距离较长,等高线密集,相对高差 大,上坡,所以难度大,消耗体力多(3)小路附近等高线稀疏(小路大体与等高线平行),相对平缓,利于快跑加速; 沿小路行进,不易迷失方向(相对安全)【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解析】【分析】(1)、根据 图中信息,采用指向标定向法。结合等高线的凸向可知,图中两座小桥间的河流流向是先自西北向东南,再自东北向西南。根据给出的比例尺可知,估算该河段的长度约 600 米(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点标 2 所处的地形部位为山脊。从点标 1 到点标 2 赛段距离较长,等高线密集,相对高差 大,上坡,所以难度大,消耗体力多。(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小路附近等高线稀疏(小路大体与等高线平行),相对平缓,利于快跑加速;沿小路行进,不易迷失方向(相对安全)。【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1 / 1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考试试卷1.(2025七上·东阳期末)尧、舜、禹通过世袭制依次成为黄河流域部落的首领。【答案】错误【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相传在黄帝之后,尧、舜、禹依次成为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首领,当时实行的是禅让制,首领传位给贤德之人。夏启时期,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由此可知,本题叙述错误。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禅让制,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相关基础知识。2.(2025七上·东阳期末)商鞅变法是一场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的改革。【答案】正确【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各国为富国强兵,巩固统治,纷纷改革变法,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是一场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的改革,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增强了综合国力,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由此可知,本题叙述正确。故答案为:正确。【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商鞅变法,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相关基础知识。3.(2025七上·东阳期末)汉武帝确立的察举制,为西汉王朝选拔了一大批有杰出才能的人。【答案】正确【知识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确立于汉武帝时期,以举孝廉为核心,实行选拔与考试相结合,为被举者提供了公平竞争的舞台,使真正优秀的人才有脱颖而出的机会 ,为西汉王朝选拔了一大批有杰出才能的人。由此可知,本题叙述正确。故答案为:正确。【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汉代察举制度,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相关基础知识。4.(2025七上·东阳期末)三国时期,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击败袁绍,为曹操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答案】错误【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东汉末年,天下分崩离析,地方军阀势力混战不休,200年,曹操集团与袁绍集团在官渡决战,曹操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为曹操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由此可知,本题叙述错误。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官渡之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相关基础知识。5.(2025七上·东阳期末)浙江义乌桥头遗址(距今约9000-8500年)出土的炭化稻粒,充分证明了新石器时代长江中下游流域居民已( )A.开始栽培水稻 B.学会制作陶器C.学会饲养家畜 D.学会人工取火【答案】A【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据题干“浙江义乌桥头遗址(距今约9000-8500年)出土的炭化稻粒”,结合所学可知,距今约9000-8500年的义乌桥头遗址炭化稻粒的发现,说明桥头遗址已进入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已出现,会种植农作物水稻,故选A项。炭化稻粒表明义乌桥头居民会水稻种植,材料未体现陶器制作,排除B项。炭化稻粒表明义乌桥头居民会水稻种植,材料未涉及家畜饲养,排除C项。炭化稻粒表明义乌桥头居民会水稻种植,材料未提及人工取火,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点是农业起源,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的素养。6.(2025七上·东阳期末)据考古发现,在距今 4000多年前的山西陶寺公共墓地中,大型墓的随葬品可达一二百件,并有整猪骨架;中型墓的随葬品至一二十件不等,常有猪下颌骨:小型墓大多没有随葬品。这表明( )A.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 B.农业生产技术较先进C.长江流域出现早期国家 D.贫富分化现象已经出现【答案】D【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据题干“大型墓的随葬品可达一二百件”“中型墓的随葬品至一二十件不等”“小型墓大多没有随葬品”,结合所学可知,陶寺公共墓地墓葬规模不同,随葬品数量的差异,说明当时不同群体的社会地位差异显著,阶级分化严重,贫富分化现象已经出现,故选D项。材料描述的是陶寺公共墓地随葬品的差异,与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无关联,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陶寺公共墓地随葬品的差异,无法得出农业生产技术较先进,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陶寺公共墓地随葬品的差异,并且陶寺遗址分布于黄河流域,排除C项。故答数为: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陶寺遗址,试题难度不大,解题必须熟练记忆相关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即可得出答案。7.(2025七上·东阳期末)下列表述不能反映春秋时期时代特点的是( )A.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C.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D.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答案】B【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据题干“不能反映春秋时期时代特点”,结合所学可知,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年幼,朝政腐败,形成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与春秋时期的时代特点无关系,故选B项。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标志生产力水提高,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春秋时期,中原“诸夏”与周边戎狄蛮夷长期交往,民族交融加强,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社会动荡,宗法分封制走向瓦解,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春秋时期的时代特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春秋时期社会发展的相关史实。8.(2025七上·东阳期末)《史记·周本纪》记载,幽王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这说明分封制下诸侯要承担的义务是( )A.扩大统治范围 B.服从周王调兵C.向周王进贡 D.管理土地和人民【答案】B【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时序【解析】【分析】据题干“幽王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了“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体现了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必须服从天子调兵的义务,故选B项。分封制扩大了统治范围,与材料内容不符合,排除A项。“向周王进贡”是诸侯为天子交纳贡赋的义务, 排除C项。分封制下,周王授予诸侯管理土地和人民,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点是分封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的素养。9.(2025七上·东阳期末)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又相互影响。儒家与墨家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A.提倡法治 B.反对奢侈生活C.互爱互利 D.明确尊卑等级【答案】C【知识点】百家争鸣【解析】【分析】据题干“儒家与墨家主张的共同之处”,结合所学可知,儒家提出“仁者爱人”,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表明儒家与墨家都表达了“互爱互利”的思想,故选C项。法家主张法治,以法治国,法不阿贵,排除A项。墨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排除B项。儒家主张贵贱有序,明确尊卑等级,排除D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诸子百家思想。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百家争鸣的相关史实。10.(2025七上·东阳期末)历史上某次变法后,某诸侯国有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而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被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某个小县为官。据此判断该诸侯国位于下图所示的(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答案】A【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据题干“老大因作战有功而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被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某个小县为官”,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是秦国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和奖励耕织等内容,秦国位于图中的①处,故选A项,②处是燕国,与商鞅变法无关,排除B项。③处是齐国,与商鞅变法无关,排除C项。④处是楚国,与商鞅变法无关,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秦国商鞅变法。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秦国商鞅变法的相关史实。11.(2025七上·东阳期末)下列重要历史事件按发生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官渡之战②曹丕于洛阳称帝③赤璧之战④卫温率领船队到达夷洲A.②①③④ B.④②①③ C.①③②④ D.③①②④【答案】C【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据题干“按发生先后顺序排列重要历史事件”,结合所学可知,①官渡之战,200年;②曹丕于洛阳称帝,220年;③赤璧之战,208年;④卫温率领船队到达夷洲,230年。由此得出上述重要历史事件按发生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③②④,故选C项。排除ABD三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三国鼎立的相关史实。12.(2025七上·东阳期末)“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下列人物中,是我国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是(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孙思邈【答案】B【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据题干“我国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成为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故选B项。扁鹊,战国名医,发明切脉诊法,排除A项。华佗,东汉名医,发明“麻沸散”,排除C项。孙思邈,唐朝名医,著有《千金方》,排除D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点是东汉名医张仲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的素养。13.(2025七上·东阳期末)下图是小历同学根据课堂学习内容绘制的思维导图。依此判断,他学习的是( )A.江南地区的开发 B.北方各族的内迁C.黄河流域的统一 D.中外文化的交流【答案】A【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据题干思维导图“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粮食产区”“江苏宜兴、江西丰城的青瓷制造发展迅速”“建康、江陵等成为著名的商业城市”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反映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发展,故选A项 。南北朝时期北方各族的内迁,而材料描述的是南北朝时期区域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南北朝时期区域经济的发展,没有涉及黄河流域的统一状况,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南北朝时期区域经济的发展,没有体现中外文化的交流信息,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魏晋南北朝江南的开发。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思维导图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开发的相关史实。14.(2025七上·东阳期末)他凭借自己出色的外交和军事才能,创造出了堪比卫青、霍去病的成就,不仅维护了汉朝的疆域与统治地位,而且再度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发展。材料中的“他”是( )A.张骞 B.祖逖 C.蔡伦 D.班超【答案】D【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据题干“他凭借自己出色的外交和军事才能,创造出了堪比卫青、霍去病的成就,不仅维护了汉朝的疆域与统治地位,而且再度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发展”,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克服重重困难,使西域各国与汉朝重新建立联系,维护了汉朝的疆域与统治地位,并且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发展,故选D项。张骞在汉武帝时期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祖逖,东晋名将,有志于恢复中原而致力北伐的将领,不合题意,排除B项。蔡伦,东汉宦官,改进了造纸术,制成“蔡侯纸”,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班超经营西域,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班超经营西域的相关史实。15.(2025七上·东阳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天下一统】材料一:这时,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民族联系的加强,“四海之内若一家”,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秦国变法比较彻底,政权巩固经济发展,国富兵强,在实力对比上较之山东六国有着明显的优势,已经有了进行统一战争的可能性。充分运用这些有利条件,秦王嬴政“备六世之企烈,振长策而御字内”,果断地发动大规模的兼并战争……前后只用了十年时间,便“初并天下”,统一了六国。——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著作【加强统一】材料二: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对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把泰原来的卫成部队派到各地。此外,新皇帝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现经济集中化。——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著作(1)依据材料一分析秦能统一六国的原因。(2)陶读材料二,概括泰巩固统一的措施。(3)秦朝采取的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今天的社会仍有不小的影响。请你找出现实生活中与秦朝统一时采取的措施有关的事例,并作简要说明。示侧:现在一些书画印章上还使用篆书,这与秦始皇统一后把小作为规范文字通行全园有关。【答案】(1)社会经济发展,民族联系的加强,各地联系的加强,奠定了统一的社会基础;商鞅变 法增强了秦国的实力,使秦国具备了发动统一战争的可能性;秦国历代君主的努力;嬴政的 英勇果断等。(2)政治方面,废除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都县长官都由延直接任免。军事 方面,解除地方武装,派军队驻守地方。经济方面,统一度量衡和货币。(3)如:裁缝量体裁衣时所用的“尺”“寸”等计量单位,与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有关;我 国一些银行的标志以“圆形方孔”的半两铜钱为底本,与秦始皇统一货币有关。【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时序;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1)原因:据材料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民族联系的加强,“四海之内若一家”,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可知,社会经济发展,民族联系的加强,各地联系的加强,奠定了统一的社会基础;据材料一“秦国变法比较彻底,政权巩固经济发展,国富兵强,在实力对比上较之山东六国有着明显的优势,已经有了进行统一战争的可能性”可知,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的实力,使秦国具备了发动统一战争的可能性;据材料一“秦王嬴政“备六世之企烈,振长策而御字内”,果断地发动大规模的兼并战争……”可知,秦国历代君主的努力;嬴政的 英勇果断等。(2)措施:据材料二“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对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可知,政治方面,废除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都县长官都由延直接任免。据材料二“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把泰原来的卫成部队派到各地”可知,军事 方面,解除地方武装,派军队驻守地方。据材料二“新皇帝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现经济集中化”可知,经济方面,统一度量衡和货币。(3)结合所学可知,裁缝量体裁衣时所用的“尺”“寸”等计量单位,与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有关;我 国一些银行的标志以“圆形方孔”的半两铜钱为底本,与秦始皇统一货币有关。故答案为:(1)社会经济发展,民族联系的加强,各地联系的加强,奠定了统一的社会基础;商鞅变 法增强了秦国的实力,使秦国具备了发动统一战争的可能性;秦国历代君主的努力;嬴政的 英勇果断等。(2)政治方面,废除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都县长官都由延直接任免。军事 方面,解除地方武装,派军队驻守地方。经济方面,统一度量衡和货币。(3)如:裁缝量体裁衣时所用的“尺”“寸”等计量单位,与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有关;我 国一些银行的标志以“圆形方孔”的半两铜钱为底本,与秦始皇统一货币有关。【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秦朝统一。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熟练记忆相关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即可得出答案。16.(2025七上·东阳期末)魏晋南北朝时期大多数时间处于分裂制据的状态,但正是在这一时期,各民族之间加强了交流与交融,继续传承和发展着中华文明。阅读材料,回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正因时局的动荡,中原地区的民族向南迁移。江南之地,汉时火耕水,而无积聚:东晋南期时,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莫不有中原民族的足迹,有利于增进当地的文化。——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南北朝的始末》(1)写出材料一中科学家A的姓名和书法作品B的名称。(2)根据材料二,描述江南地区经济发生的变化。(3)综合材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族人民是如何继续传承和发展中华文明的。【答案】(1)A:祖冲之;B:兰亭集序或兰亭序(2)汉朝时,生产方式落后,生活贫穷;东晋南朝时,农业、手工业得到发展,生活富 足;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为日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3)祖冲之等科学家在前人基础上,不断探索,促进科技持续发展;王羲之等文化艺术大 师吸收前人经验,不懈追求,推动文化艺术持久发展;北民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大量劳动 力、先进的工具和生产技术,人们辛勤劳作,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发展;各民族交 往、交流和交融,促进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 化。【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1)A:据材料一“运用前朝刘徽的割圆术,精确圆周率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结合所学可知,南朝杰出的科学家祖冲之,治学严谨,运用三国时期数学家刘徽的割圆术,把圆周率到小数点后第七位。B:据材料一“王羲之刻苦学习,继承各种书体的优点,创作了‘天下第一行书’的作品”,结合所学可知,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高度,诸体皆通,其代表作《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2)据材料二“江南之地,汉时火耕水,而无积聚”可知,汉朝时,江南地区生产方式落后,生活贫穷;据材料二“东晋南期时,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莫不有中原民族的足迹,有利于增进当地的文化”可知,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得到发展,生活富足;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为日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祖冲之等科学家在前人基础上,不断探索,促进科技持续发展;王羲之等文化艺术大 师吸收前人经验,不懈追求,推动文化艺术持久发展;北民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大量劳动 力、先进的工具和生产技术,人们辛勤劳作,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发展;各民族交 往、交流和交融,促进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 化。故答案为:(1)A:祖冲之;B:兰亭集序或兰亭序。(2)汉朝时,生产方式落后,生活贫穷;东晋南朝时,农业、手工业得到发展,生活富 足;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为日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3)祖冲之等科学家在前人基础上,不断探索,促进科技持续发展;王羲之等文化艺术大 师吸收前人经验,不懈追求,推动文化艺术持久发展;北民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大量劳动 力、先进的工具和生产技术,人们辛勤劳作,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发展;各民族交 往、交流和交融,促进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 化。【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文艺成就。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魏晋南北朝科学文艺发展的相关史实。(2)本题主要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开发。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开发的相关史实。(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族人民传承和发展中华文明,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17.(2025七上·东阳期末)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答案】错误【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解析】【分析】由所学知识可知,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而非东西方向;故答案为:错误。【点评】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18.(2025七上·东阳期末)巴拿马运河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答案】正确【知识点】社会调查【解析】【分析】大洲之间往往以山脉、河流、湖泊、运河、海峡等地理事物为分界线。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故答案为:正确。【点评】本题考查大洲的分界线。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黑海海峡(即土耳其海峡:由三部分构成); 亚洲和北美洲的分解线是白令海峡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红海和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19.(2025七上·东阳期末)由于地球公转,从而出现了昼夜交替现象。【答案】错误【知识点】社会调查【解析】【分析】昼夜交替现象的真正成因是地球围绕地轴自转,而非公转。当地球自转一周(约24小时)时,朝向太阳的半球为昼,背向太阳的半球为夜,由此产生昼夜更替。故答案为:错误。【点评】本题考查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包括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物体偏向以及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等。 1. 昼夜交替:地球自转导致不同地区轮流面向太阳,从而产生昼夜更替。 2. 时间差异:地球自转使得不同地区处于不同的时间阶段,形成地方时差,导致时间差异。 3. 物体偏向:地转偏向力是地球自转引起的一种现象,表现为北半球物体向右偏转,南半球物体向左偏转。 4.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由于地球自转方向是从西向东,因此,从地球表面观察,太阳、月亮和其他星辰都会呈现出自东方升起,向西方落下的轨迹。20.(2025七上·东阳期末)世界上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优劣之分,【答案】正确【知识点】社会调查【解析】【分析】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白种、黄种和黑种三个主要人种。三大人种在世界上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区,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世界上所有的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故答案为:正确。【点评】世界上所有的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2025七上·东阳期末)飞檐是指屋檐的檐部向上翘起,是一种考虑室内光照和建筑美观的中国传统建筑特色,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图分别为飞檐景观图和飞檐光照原理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1.同一建筑,夏季和冬季正午时分,室内光照面积不同是由(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公转 C.屋檐的形状 D.建筑的朝向22.从室内光照的角度考虑,“飞檐”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A.扩大夏季遮阳的面积 B.扩大冬季采光的面积C.缩小夏季遮阳的面积 D.缩小冬季采光的面积【答案】21.B22.B【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社会调查【解析】【点评】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中心是太阳,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21.同一建筑,夏季和冬季正午时分,室内光照面积不同是因为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移动导致太阳高度角不同,室内光照面积不同,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22.飞檐是指屋檐的檐部向上翘起,是一种考虑室内光照和建筑美观的中国传统建筑特色,读图可知,普通屋顶使冬季射入室内的太阳光线减少,飞檐高度增加,使冬季摄入室内的太阳光的面积增加,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2025七上·东阳期末)读我国“四大航天发射场位置图”,完成下面小题23.四大航天发射场经纬度位置大致正确的是( )A.酒泉(40°N,110°E)B.太原(39°S,100°E)C.西昌(28°S,102°W)D.文昌(19°N,111°E)E.24.下列关于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酒泉位于西昌的东南方向 B.太原位于文昌的东北方向C.文昌位于西昌的西南方向 D.酒泉位于太原的正西方向【答案】23.D24.B【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解析】【点评】东西经度的划分是以0°经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分了180°,以东的180°称东经,用符号“E”表示,以西的180°,称西经,用符号“W”表示,南北半球和南北纬度的划分都是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的纬度称北纬,用符号“N”表示,属于北半球,赤道以南的纬度称南纬,用符号“S”表示,属于南半球;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定方向,无论经、纬线如何弯曲,经线永远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永远指示东西方向。2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向北增大是北纬,向南增大是南纬,向东增大是东经,向西增大是西经。可以判断出该图纬度是北纬度,经度是东经度。因此, 酒泉(40°N,100°E) ; 太原(39°N,110°E) ; 西昌(32°N,102°E) 。四大航天发射场经纬度位置大致正确的是 文昌(19°N,111°E) 。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2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酒泉位于西昌的西北方向,太原位于文昌的东北方向,文昌位于西昌的东南方向,酒泉位于太原的西北方向。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25.(2025七上·东阳期末)下列图示能大致反映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的是( )A. B.C. D.【答案】C【知识点】社会调查【解析】【分析】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世界上海洋和陆地的比例约为7:3,C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地球上的海陆占比。地球表面约71%被海洋覆盖,而陆地仅占29%。这一比例可以概括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2025七上·东阳期末)2024年6月8日是第16个世界海洋日。我国是海洋大国,加快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强国建设是我们的历史使命。结合海底地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6.下列关于我国海洋国土的说法,错误的是( )A.海洋可以为人类提供多种资源B.污染和过度开发是海洋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C.海洋环境的破坏对人类活动不产生影响D.海洋是生命的摇篮27.目前,我国对海底资源的开发主要集中在大陆架上,在图中对应的序号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26.C27.A【知识点】世界地形、河湖、气候【解析】【点评】海底地形包括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和海岭五个主要部分。 大陆架是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其水深一般不超过200米,它是被海水覆盖的陆地部分。 大陆坡位于大陆架边缘,其特征是坡度陡峭,深度迅速增加,通常从200米加深到2000米,它是大陆与大洋之间的过渡区域。 海沟是海底最深的地方,其特点是狭长且两侧壁峭,海沟的深度一般在5000米以上,马里亚纳海沟是已知最深处,达到11034米。洋盆是海底相对平坦的区域,面积广阔,属于大洋地壳,其深度一般在3000至6000米之间,常被称为深海平原。 海岭是海底的山脉。26.A、海洋有丰富的资源,可以为人类提供多种资源,A正确;B、 污染和过度开发是海洋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 ,B正确;C、海洋环境的破坏也会对人类活动产生不利的影响,C错误;D、海洋资源是指海洋中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海洋是生命的摇篮,D正确。故答案为:C27.在地理学意义上,大陆架指从海岸起在海水下向外延伸的一个地势平缓的海底地区的海床及底土,在大陆架范围内海水深度一般不超出200米,①是大陆架,②是大陆坡,③是洋中脊,④是海沟,A正确。故答案为:A(2025七上·东阳期末)2023年7月11日是第34个世界人口日。图为2022年人口数量排名前10位国家的人口数量及自然增长率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8.图中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是( )A.印度 B.中国 C.尼日利亚 D.巴基斯坦29.俄罗斯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老龄化 B.劳动力数量多C.人口基数大 D.人口增长过快【答案】28.C29.A【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解析】【点评】人口自然增长率水平取决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两者之间的变动情况。当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都高,则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当人口出生率高,人口死亡率低,则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当人口出生率低,人口死亡率也低时,则人口自然增长率就低。28.人口增长速度可以用人口自然增长率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越高,人口增长的速度是越快的,从图表当中可以看到尼日利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人口增长速度是最快的,C正确。故答案为:C29.从图中可以看到俄罗斯的人口增长速度是负数,表示人口在负增长,会到导致劳动力的数量减少,导致老龄化现象,A正确,BCD不是俄罗斯面临的人口问题。故答案为:A30.(2025七上·东阳期末)针对俄罗斯面临的人口问题,应该( )A.大力发展工业,增加就业岗位 B.实行控制人口生育政策C.完善教育环境,提高人口素质 D.建立健全养老机制体系【答案】D【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解析】【分析】俄罗斯面临着出生人口太低,人口总数在负增长,对此可以采取鼓励生育的政策,B错误;针对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升的情况,应该健全养老机制,D正确,大力发展工业和完善教育环境与俄罗斯面临的人口问题无关,AC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 应对人口负增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实行鼓励生育政策 :通过政策激励措施,如发放生育补贴、延长产假、提供育儿假等,减轻家庭生育和抚养孩子的经济负担,提高生育率 。 加快构建生育支持体系 :建立和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包括提供优质的托幼服务、扩大公共托幼服务供给、减轻家庭育儿负担等,以鼓励家庭生育 。 大力发放生育补贴 :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减轻家庭养育孩子的经济压力,提高生育意愿 。 优化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确保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养老负担,从而鼓励年轻人生育 。31.(2025七上·东阳期末)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024年4月,①区域普降暴雨,24小时的降水量,超过了多年平均年降水总量,“沙漠变汪洋”,不少城市陷入瘫痪。对此专家普遍认为,来自印度洋的低气压系统和气候变化是造成此次极端天气的重要原因。(1)依次写出①②的半岛名称,并写出③所在地的气候类型。(2)根据右图,归纳①②③所在大洲的地势特点。(3)①和③两地区纬度大致相当,但自然景观迥异。①地沙漠广布,③地稻田成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4)依据材料,说说气候与人类活动之间有什么关系。【答案】(1)阿拉伯半岛 印度半岛 亚洲((2)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3)①地深受热带沙漠气候影响,终年炎热干燥,而③地位于大陆东岸,受季风影响,年降水 量多,所以稻田成片。(4)气候会发生异常变化,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甚至造成灾害。人类活动也会对气 候产生影响,会影响局地甚至全球的气候。【知识点】世界地形、河湖、气候;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是阿拉伯半岛,②是印度半岛,③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2)①②③位于亚洲,根据亚洲的地势图可知亚洲中部海拔高,四周的海拔低,可以亚洲的地势是中间高、四周低。(3)大陆东西两岸都濒临海洋气候却截然不同的原因是:以亚欧大陆北纬23.5度东岸为例,夏季主要受东南季风影响,带来大量海洋的湿润气流,降雨较多。而西岸则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风向主要是由陆地吹向海洋。(4)“2024年4月,①区域普降暴雨,24小时的降水量,超过了多年平均年降水总量,“沙漠变汪洋”,不少城市陷入瘫痪。”根据变化影响着人类的生产活动,人们应该保护环境。【点评】 亚洲南部三大半岛的气候类型分别是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12 阿拉伯半岛 :主要气候类型为热带沙漠气候。这种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少雨,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控制,导致全年降水稀少。 印度半岛 :主要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这种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季,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冬季则相对干燥。 中南半岛 :同样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这种气候全年高温,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则较为干燥。32.(2025七上·东阳期末)读图,回答下列各题。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定向越野运动中,运动员利用地图和指南针到访地图上指示的各个点标,以最短时间按顺序到达所有点标并到终点者胜。某中学组织郊区定向越野活动,以下为比赛用图。(1)描述图中两座小桥间的河流流向。并估算该河段的长度。(2)写出图中点标2所处的地形部位。比赛中,参赛选手发现从点标1到点标 2,难度大、体力消耗多,请分析原因。(3)从点标6到点标7,有经验的选手往往会“舍近求远”,不沿箭头直行,而选择通过路行进,试分析沿小路行进的优势。【答案】(1)流向:先自西北向东南,再自东北向西南。约 600 米(2)点标 2 所处的地形部位为山脊。从点标 1 到点标 2 赛段距离较长,等高线密集,相对高差 大,上坡,所以难度大,消耗体力多(3)小路附近等高线稀疏(小路大体与等高线平行),相对平缓,利于快跑加速; 沿小路行进,不易迷失方向(相对安全)【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解析】【分析】(1)、根据 图中信息,采用指向标定向法。结合等高线的凸向可知,图中两座小桥间的河流流向是先自西北向东南,再自东北向西南。根据给出的比例尺可知,估算该河段的长度约 600 米(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点标 2 所处的地形部位为山脊。从点标 1 到点标 2 赛段距离较长,等高线密集,相对高差 大,上坡,所以难度大,消耗体力多。(3)、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小路附近等高线稀疏(小路大体与等高线平行),相对平缓,利于快跑加速;沿小路行进,不易迷失方向(相对安全)。【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考试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末考试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