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湘阴县 2024-2025学年下学期洞庭四校期中调研八年级 历史时量: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6小题,共 48分)1.春联能反映历史的变迁,下列春联能反映新中国成立的是 ( )A.斧头开辟新世界,镰刀割断旧乾坤 B.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2.西藏和平解放是中国现代史和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 ( )A .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已经完成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祖国大陆实现统一3.某班同学正在编排历史情景剧:“1951年,青年杨某某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踊跃参军,赴朝作战。战 争胜利后,他回国并被部队安排到西藏,积极投入到川藏公路的建设,因表现优异,荣获部队表彰。” 该剧中杨某某经历的历史事件有( )A.土地改革 西藏和平解放 B.抗美援朝 西藏和平解放C.第一个五年计划 三大改造 D.抗美援朝 第一个五年计划4.到1950年底,山西新解放区完成了土地改革,实现了广大农民“耕者有其田”的愿望。某村翻身的农 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变为良田。 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 14000万吨,比 1949年增长 26.9%。这表明土地改革( )A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C.彻底改变了农村落后面貌 D.完成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5 .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第一步,改变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 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中国革命的第二步取得成功的标志是 ( )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三大改造的完成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土地改革的完成6.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程系, 20个专业和 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 )A .适应国家建设需要 B.深化经济体制改革C.发展航空航天技术 D.贯彻落实双百方针7.1963﹣ 196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约 11%,轻工业产值从 404亿元增加到703亿元,燃料、 原材料工业建设的步伐加快。上述变化反映了( )A .“一五计划”获得巨大成功 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进程加速C.合作化运动促进生产力发展 D.国民经济调整取得显著成就8.1978年 1月至 11月底,出国和去香港考察的人员达529批,共3213人。其中,经党中央批准的国 家级政府经济代表团有四个。这些考察( )A .为改革开放作了准备 B.加快市场经济体制建立C.为深化改革打下基础 D.推动冤假错案平反工作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被称为“新时期的遵义会议”,因为这两次会议都( )①找到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②形成了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核心③是党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④在党面临严重困难局面时召开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10.“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邓小平的这段讲话( )A .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 B.指导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C.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政策D.推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1.小华同学要写一篇介绍某个城市的文章,草拟了标题如图所示的 三个标题,他要介绍的是( )A .珠海 B.汕头C.厦门 D.深圳12.下表内容反映的主题是( )时间 1980年 1984年 1985年事件 兴办 4个经济特区 开放 14个沿海城市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A.规划中国梦宏伟蓝图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 D.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1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历史新阶段,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参与国际经济 合作和竞争,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据此可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 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新空间 B 宣告我国全面迈入了小康社会C 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大幕正式拉开 D 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奠定基础14.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建设不断取得丰硕成果,天宫遨游、蛟龙探海、天眼探空、悟空 探秘、墨 子传信、大飞机一飞冲天,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 …… ,这一系列重大成果,主要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 的 ( )A、创新 B、开放 C 、协调 D、共享15.2022年 11月 30 日,江泽民逝世。作为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他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这一思想是( )A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科学发展观C.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 16、“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目标的实现是在( )A.中国共产党二十大召开时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00年时C.中国共产党十九大召开时 D.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年时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 4小题,共计 52分)17 .(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 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摘自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材料二: 中国从“摸着石头过河”到“闯出一条新路”,用改革开放这把金钥匙,打开拥抱世界的大门,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今天,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 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成为 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 ——摘 自《人民日报》(2019年 5月 13 日)材料三: 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将为世界经济企稳复苏 提供强大动能,为各国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机会 ……我们将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继续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中国新发展给世界带来新机遇,为世界和平与发 展和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摘自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以来的“人民英雄”追求的共同目标是什么?这一目标实现的标志性 事件是什么?(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实现“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这一伟大跨越的“金钥匙”是什么?这把“金 钥匙”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了哪些“智慧和方案”?(4分)(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归纳新中国成立 70多年来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2分)18.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通往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探索前行。阅读材料,回 答问题。(14分)材料一 :1953年第一天到来的时候,中华人民共和国前行的脚步中出现了“新的音符 ”。《人民日报》 这天的社论里出现了一个新名词。社论还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1)根据材料并所学知识,配合 “新的音符 ”我国政府编制了什么?该事件完成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4分)材料二:20世纪 50年代,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 1954年 9月,全 国人民代表聚集一堂,共商国是。(2)“全国人民代表聚集一堂 ” ,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还 标志着哪一政治制度的正式确立?(2分)材料三:1952﹣ 1956 ,某次历史事件后,我国国民经济关系的变化数据表。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合作社经济 1.5% 53.4%公私合营经济 0.7% 7.3%私有制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0.001%个体经济 71.8% 7.099%(3)在这次历史事件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式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分别是什么?这次事 件的顺利完成,有何意义?(4分)材料四:20世纪 50年代末,我国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 ,由于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 对国情认识不清,再加上急于求成,左倾错误思想蔓延。 1958年,人们提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 产 ”的口号。当年夏秋之际,又出现了“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 ”的流行口号。(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们出现的两个严重的失误是?由于 左倾思想的蔓延,1966年哪一历史事件全面发动?(2分)(5)综合以上材料,我们得到哪些启示?(2分)19. ( 11分)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土地梦想的实现】 1952年底,陈家4口人分到了 10亩地,告别了祖祖辈辈的佃户 身份。“以前只敢种产量最有保障的作物,一般是种蚕豆,品质不好,但能保收。分田到户后可以自由 调配,开始种水稻、高粱、豌豆,吃得饱,也吃得好了! 材料二 【由分到合的过程】 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 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 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的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发展,农产 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材料三 【探索中的失误】 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 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面起了。 1958年 8月初, ……实行高度集 中的统一经营,分配方面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相结合, ……由公社统一发放,生产好坏分配也一样。材料四 【新时期的创举】 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 18户农民立下了一张“分田到户”的字据。 1979年秋小岗村迎来了从未有过的大丰收。小岗人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家家户户囤满了粮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陈家四口人分得土地得益于什么运动?这次运动依据的是哪一部 法律文献?这次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什么制度?(2)为了解决材料二中出现的问题,国家对农业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这种调整的实质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的两例失误。(4)根据材料四,指出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分田到户”开创了我国农业上的什么制度?该制度的实行 有什么积极影响?(5)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20.(共 13 分) 我国的改革开放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策。材料 一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属于农 民。 ”“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一个特区 ……过去陕甘宁边区是特区。中央没有钱, 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材料二时间 国内生产总值 工业增加值 粮食产量 人均可支配收入1978年 3642亿元 1607亿元 30477万吨 343元2007年 246619亿元 107367亿元 50150万吨 13786元材料三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 ……不要像小脚女人一样。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1)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作出 的 ?“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属于农民 ”指 的是哪一制度?(2)举出两个 1980年建立的经济特区 名称。简要说明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 了怎样的作用。(3)材料二中数据的变化说明了 什么?(4)根据材料三和所学 知识 ,邓小平 1992年南方谈话为我国建立什么经济体制指明了方向?湘阴县 2024-2025学年下学期洞庭四校期中调研八年级历史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6小题,共 48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 B D D A B A D A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D A D C A A A 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 4小题,共计 52分)17、(1)共同目标: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 标志性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或开国大典)(4分)(2)改革开放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4分)(3)智慧和方案:通过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和发展 空间;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意 思相近任答两点即可,4分)(4)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言之有理即可, 2分)18.( 1)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影响: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4 分)(2)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分)(3)方式和创举:公私合营;赎买政策。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分)(4)失误:“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事件:“ 文化大革命”。(2分)(5)启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立足基本国情,从实际出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生产关 系的调整应适应生产力发展;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等。(2分)19.( 1 )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封建土地制度 ( 3 分)( 2 )农业合作化(或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2 分)( 3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2 分)( 4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 平 ( 2 分)( 5 )制定政策要符合农民的利益,符合农村的实际情况;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 平;要遵循客观规律,立足本国国情,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等。( 2 分)20.(1)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分)(2)名称: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作用: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 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 4分)(3)说明: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我国 的综合国力。( 3分)(4)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