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 7 讲 力答案与解析模块一:力的作用效果知识讲解1.物体对物体2.形状;运动状态;速度大小;运动方向典型例题例 1.答案:D解析:A、B、C 选项中力的作用效果均为使物体发生形变(树被吹弯、铝板压成锅、球和脸变形),而 D 选项中标枪被投出,力改变了标枪的运动状态(由静止变为运动),与其他三项不同。例 2.答案:A解析:①②③中力的作用效果均为使物体发生形变(滑板变形、足球变形、气球变形),④中两个学生提起重锤,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因此①②③作用效果相同。例 3.答案:(1) 形变;受力面积(2) 运动状态解析:(1) 手压气球凹陷,说明力使物体发生形变;接触部分凹陷程度不同,是因为手掌和手指的受力面积不同,导致压力作用效果不同。(2) 气球喷出气体后向左运动,速度从 0 变为有,说明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式训练变 1.答案:A解析:思维导图中举例 Ⅱ 需体现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A 选项中用力扔篮球,篮球由静止变为运动,属于运动状态改变;B、C、D 选项均为物体发生形变。变 2.答案:C解析:A、B、D 选项中力的作用效果均为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龙舟前进、球飞出、自行车加速),C 选项中拉弓使弓弦弯曲,属于力使物体发生形变,与其他三项不同。模块二:力的图示2.运动状态;形变典型例题例 1.答案:作图略(提示:沿斜面向上画线段,标度设为 50N,线段长 2 个标度,箭头旁标 “F=100N”)。解析:力的图示需标明作用点(箱子几何中心)、方向(沿斜面向上)、大小(100N),标度选取合理(如 50N / 格)。例 2.答案:作图略(提示:甲的推力 6N 水平向左,标度 2N / 格,画 3 格;乙的拉力 9N 向左上方 30°,标度 3N / 格,画 3 格)。解析:力的图示需区分方向和大小,甲力沿水平方向,乙力与水平方向成 30°,作用点均在小车几何中心。例 3.答案:C解析:推矿泉水瓶下部和上部,力的大小、方向相同,作用点不同,效果不同(滑动 vs 推倒),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作用点有关。例 4.答案:D解析:物块沿斜面匀速下滑,受竖直向下的重力 G、垂直斜面向上的支持力 F、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 f,D 选项正确;A、B 缺少摩擦力,C 缺少支持力。例 5.答案:(1)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2)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3) 甲和丁(4) 不能,因为乙和丁的力的大小和作用点均不同,未控制变量。解析:实验通过控制变量法探究力的三要素对作用效果的影响,需保证每次只改变一个要素。变式训练变 1.答案:C解析:手握扳手 A 处比 C 处更费力,是因为力的作用点不同,导致力的作用效果不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作用点有关。变 2.答案:作图略(提示:拉力 F=10N 向右,阻力 f=3N 向左,作用点在物块几何中心)。解析:拉力和阻力方向相反,大小分别为 10N 和 3N,需用箭头标明方向,线段长度与标度对应。模块三: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识讲解(1)相互(2)①相等;相反;两个;同一直线典型例题例 1.答案:B解析:船桨向后划水,水对船桨产生向前的反作用力,使皮划艇前进,因此施力物体是水。例 2.答案:B解析:A. 乒乓球在空中飞行时不受球拍作用力;B. 运动方向改变是因为受力;C. 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D. 力同时产生,无先后之分。例 3.答案:D解析:甲推乙的力与乙推甲的力是相互作用力,大小均为 60N,A 错误;甲、乙均会由静止后退,B 错误;后退过程中两人分离后不再受力,C 错误;乙由静止后退,说明力改变运动状态,D 正确。例 4.答案:D解析:碰撞时两车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无法从照片判断谁撞谁或速度是否相等,D 正确。例 5.答案:A解析:探究力的方向对作用效果的影响,需控制力的大小和作用点相同,甲和丙中力的大小相同(F1=F3)、作用点相同,方向不同,符合要求。变式训练变 1.答案:D解析:不接触的物体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如磁铁吸引铁钉),D 错误;A、B、C 均正确。变 2.答案:B解析:运动员向后划水,对水施力的同时水对运动员施力,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使运动员前进,B 正确。变 3.答案:C解析:由图乙可知,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始终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效果不能抵消,C 正确。模块四:力的测量知识讲解1.牛顿2.(2)弹性形变;恢复原状4.越长;(1)是否指在零刻度线;(2)不能超过;(3)不能;(4)同一直线上;(5)垂直典型例题例 1.答案:C解析:弹簧测力计两侧受力时,示数等于挂钩端的拉力,即 6N,与另一端的拉力平衡,C 正确。例 2.答案:B解析:A 和 B 串联,物体重 10N,A 测物体拉力 10N,B 测 A 的拉力 10N(相互作用力),B 正确。例 3.答案:A解析:弹簧测力计倒过来使用时,需额外承担测力计自身重力,因此示数大于物体重力 2.6N,A 正确。例 4.答案:B解析:图甲中两人拉力等于弹性绳张力,图乙中两人拉力之和等于弹性绳张力,因此图乙中每人用力更小,B 正确。例 5.答案:1.7N解析:测力计 B 的示数为 1.7N,说明 A 对 B 的拉力为 1.7N(相互作用力)。例 6.答案:甲;乙解析:甲弹簧在相同拉力下伸长量小,量程大;乙弹簧伸长量大,精度高。变式训练变 1.答案:A解析:使弹簧形变的力是手对弹簧的拉力,A 正确;弹簧对墙的拉力和对手的拉力是反作用力,不是使弹簧形变的力。变 2.答案:C解析:A 和 B 均测物体重力 5N,弹簧测力计两端受力平衡,示数均为 5N,C 正确。变 3.答案:A解析:a 弹簧测 3 个钩码重力 12N,b 测 2 个钩码 8N,c 测 1 个钩码 4N,A 正确。变 4.答案:B解析:甲和丙受拉力,乙和丁受压力,拉力使弹簧伸长,压力使弹簧缩短,相同力下伸长量和缩短量相同,因此 L 乙 = L 丁<L 甲 = L 丙,B 正确。变 5.答案:(1)2(2)4(3)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与伸长量成正比(4)0~6N解析:图像中拉力为 0 时弹簧长 2cm,即原长;拉力 6N 时长度 6cm,伸长 4cm;超过 6N 后图像弯曲,说明超过弹性限度。变 6.答案:(1)2(2) 控制材料和粗细相同,改变原长(3) 力的大小(4) 弹簧原长;伸长量解析:实验将同一弹簧剪成不同长度,控制了材料和粗细,改变原长,研究猜想 2;用相同力拉弹簧,是为了研究力的大小对伸长量的影响。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7讲 力1.掌握力的作用效果。2.了解力的图示。3.掌握力的测量方法。4.掌握重力的产生原因和特点。1.力的存在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拉、提、压等作用时,另一物体就会受到这种作用,施加这种作用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这种作用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力的作用总是跟两个物体相联系(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如果离开物体是不可能有力的作用的,即力是 的作用。【能力拓展】①力的产生不能脱离物体,当发生力的作用时,总有两个物体存在,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施力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来说,也是受力物体。②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如两正方体木块并排放在水平桌面上,两木块虽然接触,但它们之间没有发生相互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不一定没有力的作用(如磁铁吸引相隔一定距离的小铁钉)。2.力的作用效果 改变物体的 。例如压缩弹簧或弯曲金属棒时,力的作用导致物体发生形变13。 改变物体的 。表现为 或 的变化,例如静止物体开始运动、运动中物体加速/减速或改变运动轨迹。例1我们能从力产生的效果中感受到力的存在。下列各选项中,力的作用效果与其它几项不同的一项是( )A.树被风吹弯 B.把铝板压成锅C.球和脸变了样 D.标枪被投例2如图所示的各种情景中,表示力的作用效果表现形式相同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例3 “小气球,大用场”,用气球可完成很多小实验。请用学过的知识对下列实验进行解释:(1)如图甲所示,用手压气球,气球会向内凹陷,说明了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气球与手掌、手指接触的两个部分凹陷程度不同,说明了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有关。(2)如图乙所示,松开气球的口子,气球向右喷出气体的同时,气球会沿着细绳快速向左飞去,这不仅可以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还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______。练1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复习力学知识时建构的思维导图,图中举例Ⅱ处可补充的例子是( )A.用力扔篮球,篮球向前飞 B.用力拉皮筋,皮筋被拉弯C.挤压橡皮泥,橡皮泥变形 D.站在沙滩上,脚陷入沙子练2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2024年7月26日至8月11日在法国巴黎举行,共设32个大项,329个小项。下图为龙舟、足球、射箭和公路自行车的体育图标,根据描述,其中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A.①划龙舟时用力划水,龙舟向前进 B.②踢足球时用力踢球,球飞出去C.③射箭时用力拉弓,弓弦弯了 D.④用力踩脚踏板时,自行车加速前进1.力的图示作图步骤:①作标度,力的大小必须为标度的整数倍(至少为两倍,3~5倍最佳)②力的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的几何中心③画线段,注意箭头画在线段的末端,每个线段长度必须与标度一样,④箭头旁边标上力的大小(一般的力用F,重力用G)注:①检查作图时按作图步骤检查一遍;②若只告诉质量,必须把质量化成重力再作图,必须写出转化过 程,质量不能作图2.力的三要素人们通常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改变物体的 ,二是使物体发生 。例1 用100N的力沿斜面向上拉箱子,画出拉力的示意图。例2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辆小车,甲水平向左推小车,推力为6N,乙用向左上方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拉力拉小车,拉力为9N。请作出这两个力的图示。例3利用生活用品可以完成很多科学实验。如图用水平力推矿泉水瓶的下部,矿泉水瓶沿桌面滑动,改用同样大小的水平力推矿泉水瓶的上部时,矿泉水瓶被推倒。该实验可以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A.力的大小有关 B.力的方向有关C.力的作用点有关 D.受力面积有关例4一物块沿斜面匀速下滑,如图关于该物块受力示意图正确的是( )A. B. C. D.例5为了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小王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使一薄钢条下端固定,现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甲、乙、 丙、丁各图所示的形变。如果 F1=F3=F4>F2 ,则:(1)小王同学在做实验前必须先分析问题,并做出猜测。从小王同学设计的实验来看,他认为力的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 ;(2)小王同学通过甲乙两次实验。比较实验现象,是为了验证猜想: ;(3)要得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的结论,小王同学须分析比较 两次实验;(4)小王同学能不能通过分析比较乙和丁两次实验的现象来得出结论?为什么?练1如图所示,用扳手拧螺母,手握在扳手的A处比握在C处更费力,此实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A.力的大小有关 B.力的方向有关 C.力的作用点有关 D.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有关练2如图所示,小明用 10 牛的力拉着一物块在地面上加速向右前进,同时地面给物块一个水平向左大小为 3 牛的阻力。请画出物体所受拉力和阻力的示意图。相互作用力(1)相互作用力手拍桌子,手感到疼,说明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也同样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2)相互作用力的特点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又称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如果把其中一个力叫作用力,则另一个力就叫反作用(1)相互作用力的大小 、方向 、作用在 物体上,并且作用在 上。(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没有先后之分。例1 如图是奥运会“皮划艇静水”项目体育图标。运动员用船桨向后划水时皮划艇就会向前运动,那么使皮划艇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A.船桨 B.水 C.运动员 D.皮划艇例2小明在观赏世乒赛时,对乒乓球和球拍产生了下列四种想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乒乓球在空中飞行时仍然受到球拍的作用力 B. 乒乓球改变运动方向是因为受到了力的作用C. 乒乓球给球拍的力小于球拍给乒乓球的力 D. 乒乓球与球拍接触时,乒乓球先给球拍一个力,球拍然后再给乒乓球一个力例3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位同学站在滑板上,在旱冰场上相对而立。若甲用60N的力推乙(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同时,乙对甲的推力小于60NB.甲静止不动,乙向后退C.乙后退的过程中,始终受到60N推力的作用D.乙由静止变为后退,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例4如图是两车发生交通事故后的现场照片,由照片可判断( )A. —定是甲车去撞乙车的 B. 碰撞瞬间乙车的速度一定与甲车相等C. 碰撞时两车的力完全相同 D. 碰撞时两车的相互作用力方向相反例5将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分别用不同的力(F1=F3=F4>F2)推它,使其发生如图所示形变。为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方向的关系,应比较的两组实验是( )A. 甲和丙 B. 乙和丙 C. 丙和丁 D. 乙和丁练1关于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受力物体同时一定也是施力物体 D.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练2如图所示,运动员游泳时向后划水,运动员向前运动,关于这一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使运动员向前运动力的施力物体是运动员B.运动员对水施加力的同时水也对运动员施加了力C.运动员对水施加的力大于水对运动员施加的力D.水对运动员没有力的作用练3 用数字化手段进行实验可以使结果更加直观。如图甲所示,把两个探头的挂钩钩在一起,向相反方向拉动,观察到显示器屏幕上出现的结果如图乙所示。观察并分析两个相互作用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得到下列实验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相同 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效果能相互抵消1.力的单位要准确地区分力的大小,就要进行力的测量,而测量力的大小,首先应该确定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简称牛,用字母N表示。它是以英国科学家牛顿的名字命名的。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牛。2.弹性弹力(1)弹性: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称为弹性。(2)弹力:发生 的物体,由于要 ,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弹力是由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3.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弹簧测力计是一种常用的测力计,它的内部装有一根可以伸缩的弹簧。4.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使用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调零:使用前应检查指针 ,若没有对准,则需要调零。(2)被测力 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即量程。(3)测量时拉杆、弹簧 与面板摩擦。(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的弹簧伸长方向要跟所测力的方向在 ,即要沿着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施力。(5)读数时,应让视线与面板表面刻度 。【能力拓展】(1)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共同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当其中一个要素改变时,力的作用效果也会随之改变。(2)探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个要素时要用控制变量法。例如当研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之间的关系时,需要控制力的方向与作用点相同。例1如图所示,某同学实验时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施加6N的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A.0牛 B.3牛 C.6牛 D.12牛例2 把弹簧测力计A和B串联在一起,下面挂一个重为10N的物体G,如图所示,若不计弹簧自重,则A和B的示数应为( )A.5N、5N B.10N、10N C.20N、10N D.10N、0N例3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实验时,将一物体挂在竖直悬挂的弹簧测力计的秤钩上,测出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2.6牛。然后把弹簧测力计倒过来,又将同一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的吊环上,秤钩固定,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A. 大于2.6牛 B. 等于2.6牛 C. 小于2.6牛 D. 等于5.2牛例4小明和小忠想把一条弹性绳拉开,使弹性绳两端的拉环能分别套在相隔一段距离的两根柱子上,用来晒衣服。现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按图甲的方法做,另一种是按图乙的方法做。关于这两种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比图乙中每个人所用的力要小B.图乙中每个人所用的力比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要小C.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与图乙中每个人所用的力相同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图甲中每个人所用的力与图乙中每个人所用的力的大小例5在观察物体间力的作用活动中,小滨将两个调零后的测力计A、B的挂钩勾在一起后悬挂,竖直向下拉测力计的圆环,发现示数如图,测力计A对B的拉力大小为______。例6某研究小组的同学们准备制作一个弹簧测力计,他们选用了甲、乙两种不同规格的弹簧进行测试,绘出如图所示的图像,若他们要制作量程较大的测力计,应选用弹簧 ___________,若要制作精确程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应选用弹簧 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练1 如图所示,一根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在弹性限度内用手水平向右拉伸弹簧另一端,下列有关“使弹簧形变的力”的描述, 正确的是( )A.手对弹簧的拉力 B.弹簧对墙的拉力 C.弹簧对手的拉力 D.以上说法都正确练2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和细线的重力及一切摩擦均不计,物重G=5N,则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分别为( )A. 5N,0N B. 0N,5N C. 5N,5N D. 5N,10N练3如图所示,a,b、c三只弹簧秤上接连挂着三个重均为4牛的钩码,若弹簧秤自重不计,那么三只弹簧秤的读数分别是( )A.12牛、8牛、4牛B.12牛、0牛、4牛C.4牛、4牛、4牛D.12牛、0牛、0牛练4在探究弹簧长度与力的关系时,选取甲、乙、丙、丁完全相同的四根弹簧,将甲、乙弹簧左端固定在墙上,用大小为F的力拉甲的右端,用大小为F的力压乙的右端,在丙弹簧左右两端施加大小为F的拉力,在丁弹簧左右两端施加大小为F的压力,四根弹簧都水平静止,如图所示,此时四根弹簧的长度分别是L甲、L乙、L丙、L丁 ,则( )A. L甲=L乙=L丙=L丁 B. L乙=L丁<L甲=L丙 C. L甲=L乙<L丙=L丁 D. L丁<L乙<L甲<L丙练5某同学在探究弹簧的特点时,得出了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弹簧的长度的关系如图所示,:(1)这根弹簧的原长是________厘米。(2)弹簧在受到6牛的拉力时,弹簧比原来伸长了________厘米,此时弹簧发生了弹性形变。(3)分析图象及有关数据,你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此弹簧制作的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6小明在选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中,发现测量大小相同的力时,用不同规格的测力计,弹簧伸长的长度不一样。对哪些因素会影响弹簧的伸长量,小明有三种猜想:猜想1:制造弹簧所用的材料可能影响弹簧的伸长量。猜想2:弹簧的原长可能影响弹簧的伸长量。猜想3:弹簧的粗细可能影响弹簧的伸长量。小明为探究自己的猜想,设计出一个实验方案:①将一根弹簧剪成长度不同的两根,测出两根弹簧的初始长度L1、L2。②如图所示,固定弹簧的一端,用大小相同的力拉弹簧,测出两根弹簧的对应长度 、 。改变拉力的大小,重复实验步骤①②,记录实验数据。(1)该实验方案研究的是猜想________(填写序号)。(2)实验方案中将“一根弹簧剪成长度不同的两根”,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3)实验方案中“用大小相同的力拉弹簧”表明弹簧的伸长量还与________有关。(4)探究此猜想需要研究和比较的物理量是________和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7讲 力.docx 第7讲 力(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