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课时 黄河【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干流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等,分析上、中、下游各河段的主要水文特征。2.运用相关图文资料,说出黄河的凌汛、含沙量、地上河等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结合相关案例说明黄河综合治理的基本措施。【学习导航】【学习活动】学习活动一: 源流概况【自主学习】1.发源地、注入海洋: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____________,干流呈巨大的“______”字形,流经______个省级行政区,最终流入______。2.上中下游分界:从源头到内蒙古自治区的______为上游,河口至河南省的______为中游,桃花峪至人海口为下游。黄河全长______千米,是中国的第______长河。3.干流:黄河流域大部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降水较少,______。黄河水量较小,约为长江的1/16,而且70%~80%集中在______季。【合作探究】 了解乌梁素海的变迁乌梁素海位于河套平原,是黄河流城最大的淡水湖,水城面积曾一度急剧减少,水体污染狠严重,栖息其中的鱼类、鸟类锐减。近年来,当地积极探索全流城系统治理,实行水陆联动、河湖统筹,整体优化水污染治理、水源涵养、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如今,当地居民反映,“湖水清了,鱼多了,鸟也多了,十几年未见的鸿雁也来湖区过冬了”。1.结合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图,说出乌梁素海所在地区的干湿状况。2.根据湖泊对河流的调节作用,简析乌梁素海水域面积萎缩对黄河干流水量的影响。3.简述乌梁素海的变迁对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学习活动二: 各河段水文特征【自主学习】1.黄河上中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峡谷中穿行,落差大,水流湍急,沿途接纳了湟水、跳河等支流,水量大增,______丰富。黄河流出青铜峡后,流速减缓,冲积形成______平原和______平原。2.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汇集了渭河、汾河等数十条支流。由于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植被稀疏,______严重,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使黄河一度成为世界上______的河流。3.黄河下游地势低平,河道展宽,流速减慢。从中游带来的泥沙一部分堆积在河床上,使河床平均高出堤外地面3~5米,成为举世闻名的______;一部分在人海口附近沉积,使海岸线不断向海洋推进,形成广阔的______。黄河是华北平原的主要塑造者。【合作探究】分析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阅读相关材料,完成问题。水文站 兰州 头道拐 潼关 利津年平均含沙量(千克/立方米) 1.94 4.55 27.50 22.101.判断黄河泥沙主要来自上、中、下游哪一河段。2.简要说明不同河段含沙量的差异及其主要原因。学习活动三: 治理与开发【自主学习】1.地位:黄河是中华民族的______河,孕育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黄河不仅支撑了流经地区的______生产,还为中国______提供了重要的生态屏障。2.问题:但是,历史上,黄河曾“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给沿岸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黄河流域______十分短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3。近几十年来,黄河流域______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3.小浪底水利枢纽:是黄河干流上的一座集______、______、______、供水、灌溉、______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它处在承上启下控制下游水沙的关键位置,是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它的建成有效地控制了黄河______和______。同时它还可以有效调节径流,增加水量用于城市及______、______和______。4.治理与开发:(1)工程措施:黄河上游地区加强______建设;在中游地区开展______综合治理,修建大型______;在下游加固______,修复______。(2)国家策略:近年来,国家先后颁布《__________________》《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等,进一步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推进水资源______利用,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努力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合作探究】探究各河段主要生态问题原因及对策材料1 凌汛是河流由低纬流向高纬河段,高纬度河段冬季封冰早,春季解冰迟,形成冰坝,阻碍低位河段来水,导致河水决堤。材料2 黄河各河段主要生态问题1.凌汛可能发生在上中下游哪些河段?如何应对 2.上游除了凌汛之外,还有荒漠化严重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措施。3.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什么,并分析相应措施。4.结合教材分析,下游“地上河”的成因,并分析归纳解决措施。【学后反思】【达标测试】保护好母亲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读黄河流域简图和黄龙入海景观图,完成1~3题。1.黄河在中国大地走出大大的“几”字,对该字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宁夏为“撇”,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B.内蒙古为“横”,发育成地上河C.晋陕交界为“竖”,穿行于黄土高原 D.河南为最后小“横”,支流众多2.“黄龙入海”景观的形成,说明黄河( )A.含沙量大 B.流量大 C.流速缓 D.有凌汛3.黄河流域不同河段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对应的治理措施,合理的是( )A.河源—凌汛多发—破冰防凌 B.上游—洪涝灾害—加固堤坝C.中游—水土流失—植树种草 D.下游—河流断流—限制排污某中学语文老师、地理老师围绕黄河的特征组织了跨学科主题学习。语文老师提供了“黄河诗文”时间轴,地理老师提供了黄河潼关站的水文资料。据此完成4、5题。潼关站 多年平均 2021年年输沙量(万吨) 92100 17100年径流量(亿立方米) 335.3 395.14.语文老师提供不同朝代的诗文反映了黄河的共同水文特征是( )A.流速快 B.结冰期长 C.流量大 D.含沙量大5.读潼关水文站的资料我们可以发现2021年比以前( )A.年径流量减少 B.流域水土流失减轻 C.沿线植被破坏更加严重 D.年输沙量增加6.【诗词叙事,颂咏黄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滚滚河水哺育了沿岸亿万儿女,孕育了古老灿烂的华夏文明。读黄河流域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黄河之水天上来”,“天上”这个词语从地理角度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指黄河的发源地是____山脉,海拔高;二是指黄河的水源主要来自____。(2)“天下黄河富宁夏”,宁夏平原虽地处干旱少雨的内陆地区,却拥有如江南水乡的湖泊、稻田等美景,请说明其主要原因____。(3)“河水一石,其泥六斗”,反映了黄河的一个重要的水文特征:____,这一水文特征的形成是因为黄河中游流经了土质疏松的地形区A____。(4)“黄河浩荡鲤鱼骄”,黄河鲤鱼是衡量黄河生态质量的标志之一,中游河段含沙量大,影响鲤鱼逆流而上产卵。请你为改善黄河中游河段的生态环境提出治理措施。【参考答案】【课时部分】学习活动一: 源流概况【自主学习】1.巴颜喀拉山脉 几 9 渤海 2. 河口 桃花峪 5464 二3.干旱 半干旱 半湿润区 蒸发量大 夏秋【合作探究】 了解乌梁素海的变迁1.位于半干旱区。2.对黄河干流水量调节功能减弱、水质净化能力降低、生态补水减少以及对黄河中下游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3.有利于提高农业用水数、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水质变好,有利于当地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学习活动二: 各河段水文特征【自主学习】1.水能资源 宁夏 河套 2.水土流失 含沙量最大 3.“地上河” 三角洲【合作探究】分析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1.中游。2.上游:含沙量小;原因:流速快、植被多。中游:增加快,含沙量大;原因: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疏、降水集中,水土流失严重。下游:稍有减少,含沙量大;原因:部分泥沙沉积河床。学习活动三: 治理与开发【自主学习】1.母亲 工农业 北方 2.水资源 工业、农业和生态用水 3.减淤 防洪 防凌 发电 洪水 下游泥沙淤积 工业供水 农业灌溉 发电4.(1)生态环境 水土保持 水利枢纽 大堤 湿地 (2)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 节约集约【合作探究】探究各河段主要生态问题原因及对策1.上游、下游;炸冰疏水。2.原因:降水少,过度开垦草原,过度放牧。策略:植树种草,退耕还草;合理放牧,控制畜牧业的规模;加强生态环境建设。3.原因:黄土高原土质疏松、许多物质易溶于水;植被覆盖率低,地表裸露;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人为毁林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的放牧方式。措施:打坝淤地、修建梯田、植树种草等水土保持工程。4.修筑堤坝、修建水库等;【达标测试】1.C 由黄河流经宁夏河段河流走向,可以得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黄河在下游山东境内发育成地上河;黄河是陕西、山西的界河,流经黄土高原,C正确;山东为最后小“横”,支流少。2.A 黄河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黄龙入海”景观的形成,说明黄河的含沙量大,A正确。与流量、流速、凌汛无关,排除错误选项BCD,故选A。3.C 黄河流域不同河段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对应的治理措施,黄河发源草地退化,应加强生态建设;下游形成地上河,防止洪涝灾害,加固黄河大堤;中游流经黄土高原,要植树种草,减少水土流失;下游加固黄河大堤。4.D “南有泰山之固,西有浊河之限”,其中的“浊河”就是指黄河,形容黄河含沙量大。“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 黄浊贯中州”其中“五色”“浊”也是描述黄河的浑浊与含沙量大;“九曲黄河万里沙”更是直接描述了黄河含泥沙较大。三句诗文都没有描述“流速”、“结冰期”与“流量”,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5.B 潼关站在2021年年径流量是395.1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的年径流量335.3亿立方米有所增加,A错误;潼关站在2021年输沙量是17100万吨,比多年平均的输沙量92100万吨有大幅度的减少,说明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流失大大减轻,植被破坏减少,B正确、CD错误。故选B。6.(1)巴颜喀拉 降水(2)①黄河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②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便于引黄灌溉。(3)含沙量大 黄土高原(4)植树造林;打坝淤地;修筑梯田;修建水利工程;退耕还林还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