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 中国的水资源【学习目标】1.运用相关图文资料,说出水资源的概念,描述水资源多少的指标;结合相关数据,说明水资源对生产、生活的影响。2.运用相关图文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基本国情、时空分布特点等主要特征,并分析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升区域认知素养。3.运用实例,说出如何合理配置水资源,结合相关事实,明确我国水资源利用取得的成就。4.运用相关案例,说出节约和保护水资源措施,并描述其意义,提升人地协调观。【学习导航】【学习活动】学习活动一: 水资源与我们【自主学习】1.基本概念: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指人们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利用的_______,包括_______水、_______水、_______水和地下水。2.一个国家______________的多少,大体可以表明这个国家水资源的多少。【合作探究】 认识水资源与我们生产生活的关系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不仅影响人们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还影响生产活动的规模和效益。1.举例说明水资源对人们生活的影响。2.举例说明水资源对生产活动的影响。学习活动二: 水资源的主要特征【自主学习】1.基本国情:中国水资源总量约2.8万亿立方米,世界排名第_______,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约2000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_______。中国是世界人均水资源最_______的国家之一。2.时间分配:中国水资源时空分布_______。从时间分配上看,_______季节大部分地区降水多,河流径流量大,大量的水资源未经充分利用流入大海;_______季节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水资源相对不足。中国河流径流量_______也较大,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3.空间分布:从空间分布上看,水资源总体上呈现出从_______向_______递减的特点。_______流域、珠江流域水资源丰富,_______流域特别是中下游地区水资源短缺,_______地区水资源匮乏。4.水土配合对人们生产、生活影响:中国南方水_______地_______,北方水_______地_______,水土资源匹配状况整体不够协调,严重制约了人们的生产_______、_______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合作探究】比较我国南方、北方地区耕地与水资源匹配状况1.对比我国南方、北方地区耕地和水资源的匹配状况。2.筒述我国北方地区耕地和水资源的匹配状况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学习活动三: 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自主学习】1.水利设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高度重视水利工程建设。一方面通过兴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等,调节水资源的_______分配;另一方面通过实施南水北调等_______工程,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矛盾。2.水利事业取得成就:全国水资源配置显著_______。中国以占全球6.5%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约18%的人口,创造了世界18%以上的经济总量。2022年起,中国开始实施国家_______工程,完善国家骨干_______基础设施网络,着力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合作探究】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必要性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一项战略性工程,旨在将南方的水资源调至北方水资源贫乏的地区。1.找出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和中线的取水地和受水区。2.从我国水土资源匹配状况的角度,说说实施南水北调的必要性。学习活动四: 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自主学习】1.为了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国家先后制定并颁布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全面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2.采取各种经济、技术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全面推进______________社会建设;着力推进污水减排与净化,加强河湖湿地修复,优化水环境质量。目前,我国水污染恶化趋势得到遇制,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合作探究】了解节约与保护水资源的措施随着节水社会建设的全面推进和国家节水行动的深入实施,农业节水增收、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等取得积极进展,我国用水效率和收效显著提高。图片(滴灌技术、污水处理、雨水公园)1.寻找、记录学校和家庭等生活场所采取的节水措施。2.查阅资料,结合实例说明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措施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学后反思】【达标测试】“天河工程”是指在大气空间内进行的跨区域调水模式,通过对大气中水汽含量及“迁徙”路线的监测与人工干预,解决北方地区地表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读下图,完成1~3题。1.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 )A.人类的泪水 B.海洋水 C.生活污水 D.地球上的淡水资源2.“天河工程”干预的水循环环节是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3.节约和保护水资源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节水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A.洗手后及时关闭水龙头 B.减少每个人每天的饮用水量C.用淘米水、洗衣水冲厕 D.在农业生产中,推广滴灌技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由,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据图文材料,完成4~6题。4.材料1,2分别反映了( )A.我国水资源时间、空间分布不均 B.我国水资源空间、时间分布不均C.我国水资源季节、年际变化大 D.我国水资源年际变化大5.关于南水北调叙述,错误的是( )A.东线利用京杭运河输水,工程量小B.东线经过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水质较差C.南水已成为京、津、冀、豫地区大中型城市的重要主力水源之一D.中线方案由长江的最大支流湘江上的丹江口水库引水6.图示河流基本存在夏汛冬枯的水情,其解决该问题的工程措施是( )A.兴建水库 B.跨流域调水 C.提高水价 D.实行季节性水价7.通过兴建水利工程,可以缓解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读图,完成下列问题。探究一:发现问题找原因(1)读图可知,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特点是____。(2)读图可知,我国四个地区中水资源与耕地资源配置最不合理的地区是____地区。(3)华北地区与西北地区水资源总量相差不多,但是与西北地区相比华北地区用水更为紧张,请简要分析人文原因。(答一点)探究二:探明原因找措施(4)为解决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问题,我国建设的____工程解决华北、西北地区的用水不足的问题。(5)请你从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两个角度,各提出一条节约用水的具体措施。【参考答案】【课时部分】学习活动一: 水资源与我们【自主学习】1.淡水 河流 湖泊 冰雪融 2.河流径流量【合作探究】 认识水资源与我们生产生活的关系1.水资源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人们日常饮用、烹饪、清洁等都需要水资源的支持。2.在工业方面,水作为冷却剂、溶剂和反应介质,对生产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农业方面,水资源的充足与否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进而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此外,水资源的短缺还会制约工业、农业等领域的用水,从而制约整体经济的发展。学习活动二: 水资源的主要特征【自主学习】1.五 1/3 贫乏 2.不均 夏、秋 冬、春 年际变化 3.东南沿海 西北内陆 长江 黄河 西北内陆4.多 少 少 多 生活 社会经济【合作探究】比较我国南方、北方地区耕地与水资源匹配状况1.南方地区耕地少,水资源丰富;北方地区耕地多、水资源较少。2.水土资源匹配状况整体不够协调,严重制约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学习活动三: 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自主学习】1.时间 跨流域调水 2.优化 重大水网 供水【合作探究】了解南水北调工程的必要性1.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取水地:长江下游;受水地:天津;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取水地: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受水地:北京、天津。2.南方地区水多地少,水资源丰富;而北方地区地多水少,水资源不足。水土配合欠佳极大影响了北方地区经济的发展。学习活动四: 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自主学习】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节水型【合作探究】了解节约与保护水资源的措施1.一水多用;使用节水器具;调整用水习惯等。2.一水多用的做法在家庭和学校中广泛推广后,可以显著减少日常用水量,进而降低水费支出,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人们的节水意识。【达标测试】1.D 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D正确。排除错误选项ABC,故选D。2.A 由材料可知,“天河工程”用人工干预方式改变大气水汽分布,属于水循环中的①水汽输送环节,A正确;②为海洋表面蒸发形成的水汽,B错误;③为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或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最后又返回海洋,C错误;④为大气降水降落到地面,D错误。故选A。3.B 洗手后及时关闭水龙头可以节约水资源,A正确;不能为了节约用水而少喝水,这样会影响身体健康,B错误;用淘米水、洗衣水冲厕可以节约水资源,C正确;在农业生产中,推广滴灌技术可以节约用水,D正确。根据题意,故选B。4.B 读图示可知,材料1, 2分别反映了我国水资源空间、时间分布不均的问题。5.D 南水北调工程东线方案沿着京杭运河北上到达天津,该路线大大节约了工程量和成本;东线经过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水质较差;南水已成为京、津、冀、豫地区大中型城市的主力水源之一,优先东中线方案建设的理由是东部地区人口集中,经济发达,需水量大;中线方案由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经郑州、石家庄等城市一直流向北京、天津,解决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故选 D。6.A 我国水资源季节变化大,面对图示河流基本存在夏汛冬枯的水情,解决我国夏汛冬枯水情的工程措施是兴修水库,以调剂各季节的河流水量,故排除BCD,选 A。7.(1)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可颠倒) (2)华北 (3)华北地区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华北地区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言之有理即可) (4)南水北调 (5)农业方面:发展节水农业;种植耐旱作物;推广喷灌、滴灌技术等(言之有理即可) 生活方面:随手关闭水龙头;一水多用;推广使用节水器具等(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