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第1课时 人口的数量及变化、人口的分布与变化 学案2025-2026学年商务星球版(2024)地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 第1课时 人口的数量及变化、人口的分布与变化 学案2025-2026学年商务星球版(2024)地理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1课时 人口的数量及变化、人口的分布与变化
【学习目标】
1. 运用人口总数及年均增长率图、性别构成、年龄构成等图文资料,感性认识我国人口增长特点、人口年龄构成、性别构成、受教育程度构成等特点;认识到我国现阶段人口问题及相应的国策。
2.通过计算不同省份的人口密度获得对人口分布不均衡的感性认识,并结合“胡焕庸线”,分析人口分布与我国自然环境的关系。
【学习导航】
【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一: &1 人口的数量及变化
【自主学习】
1.人口数量: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中国总人口约为________亿人,约占全球总人口的________,是世界人口大国。
2.人口数量变化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人口数量迅速________。近十年来,中国人口增长速度________,人口保持________增长态势。
3.人口结构变化特点:人口的性别结构不断改善;少儿人口比重回升,人口________程度进一步加深。与此同时,中国人口受教育状况持续改善,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增长迅速,________不断提升。
4.人口政策:随着人口形势的变化,为了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中国逐步优化生育政策,先后实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策。
【合作探究】 探究人口特点的影响
1.我国人口基数大,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分析其影响。
2.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分析其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针对我国老龄化特点提出相应措施。
学习活动二: &2 人口的分布及变化
【自主学习】
1.人口分布国情:2020年,中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________人,约为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2.5倍,中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之一。
2.人口分布特点:中国人口分布________,大致以黑龙江省的________至云南省的________一线为界,该线________人口多、人口密度大,尤其是东部________地区,人口最为稠密;该线________人口少、人口密度小,尤其是西部________地区,人口最为稀疏。
3.人口迁移特点: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流动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人口向________、________集聚的趋势明显;________比重快速提高。
【合作探究】探究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原因
表4.1江苏省与青海省人口密度对比
省级行政区 面积/万平方千米 人口/万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江苏省 10.72 8474.80 790.6
青海省 72.10 592.40 8.2
1.根据表4.1中的数据,计算两个省级行政区的人口密度,填入表4.1中。
2.在图4.7中找到黑河一腾冲一线,说说我国东部和西部人口密度的差异。
3.对比地形图、气候图、交通图与经济图,根据我国东西部地形、气候状况分析人口差异的原因,填写相关表格。
影响因素 东部 西部
自然因素 气候
地形
社会经济 交通
经济
4.能否用人口迁移的办法将我国东部的人口向西部迁移 为什么
【学后反思】
【达标测试】
据国家统计局人口数据显示,2022年人口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2011年起,为适应我国人口现状,先后对计划生育政策做出多次调整。下图示意中国近十年人口数据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近十年我国人口( )
A.总量持续增长 B.总量波动较大
C.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 D.2022年出现负增长
2.能正确反映我国人口问题及应对政策发展变化过程的排序是( )
A.a—c—d—b B.b—c—a—d C.a—c—b—d D.d—b—a—c
(2025扬州期末)近年来,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读下图,完成3、4题。
3.图中的“胡焕庸线”是我国的人口地理界线,确定该线位置的主要依据是( )
A.人口素质 B.人口密度 C.人口变化 D.人口结构
4.据图分析我国人口分布特点是( )
A.人口的分布比较均匀 B.福建省人口密度最大
C.黑河—腾冲一线东南部人口稠密 D.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增多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国家统计局2023年1月17日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出生人口95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41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
材料二: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下图)
(1)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是A____—B____一线,其中A所在省级行政区东北部和____(国家)相邻。
(2)读图可知我国人口分布不均,A—B线以东(东南)人口分布____。
(3)读材料二可知,我国人口分布不均,试分析人口稠密区形成的自然原因。(答两点)
(4)现阶段,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是每年增长的人口数量依然较大,其原因是____。
【参考答案】
【课时部分】
学习活动一: &1 人口的数量及变化
【自主学习】
1. 14.43 18% 2.增长 放缓 低速3.老龄化 人口素质 4.单独两孩 全面两孩 全面三孩
【合作探究】 探究人口特点的影响
1.有利方面:国防兵源充足;劳动力丰富;国防兵源充足。不利方面:人均资源不足;加剧环境污染;易造成交通拥堵、住房紧张、教育资源不均衡等问题。
2.劳动力不足;养老负担加重;国防兵员不足等问题。
3.因中国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适当地延迟退休年龄,可以缓解社会的养老负担;适当调整生育政策,提高生育率,扩充未来的劳动力,也可以缓解老年人口比重的不断提高;积极推进老年人社会和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及养老产业发展。
学习活动二: &2 人口的分布及变化
【自主学习】
1. 147 2.不均 黑河 腾冲 东南部 沿海平原 西北部 内陆高山、荒漠 3. 经济发达地区 城市群 城镇人口
【合作探究】探究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原因
1. 790.6;8.2。
2.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
3.温暖湿润;较为干燥;较为平坦;较为崎岖;便利;不便;发达;落后。
4.不能。因为西部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所能容纳的人口数有限,大量移民不仅不利于西部的开发,还会给西部的环境和资源造成沉重的压力。
【达标测试】
1.D 读图可知,近十年我国人口总量2021年之前保持增长,2022年呈下降趋势,人口总量并非持续增长,但波动不大,AB错误;自然增长率在2013-2014,2015-2016有增长趋势,C错误;2022年人口总量低于2021年,出现负增长,D正确;故选D。
2.A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人口迅速增长,为了应对人口增长过快这一问题,我国推行独生子女政策;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推行全面二孩政策。故选A。
3.B 胡焕庸线东西两侧的自然环境、气候、地形和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明显,导致农业自然条件差异大,从而影响了人口分布,确定该线位置的主要依据是人口密度,B正确;与人口素质、人口变化、人口结构无关,ACD错误,故选B。
4.C 人口地理分界线是黑河—腾冲一线,此线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人口分布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并不均匀,A错误,C正确;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密度最小的省级行政区是西藏自治区,B错误;我国人口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D错误。故选C。
5.(1)黑河 腾冲 俄罗斯 (2)稠密 (3)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和湿润等(言之有理即可) (4)人口基数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