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第2课时 中华民族共同体 学案-2026学年地理商务星球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 第2课时 中华民族共同体 学案-2026学年地理商务星球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2课时 中华民族共同体
【学习目标】
1.运用相关图文资料,了解我国民族特征,说出我国民族构成,了解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2.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征,结合自然环境,分析其分布原因。
3.运用相关资料,说出我国民族地区的省级行政区划,了解宪法规定的相关民族政策。
【学习导航】
【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一: &3 中华民族共同体
【自主学习】
1.我国民族特点:中国是一个由________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丰富的多元特色融合于大一统国家,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重要优势。中华民族是具有强大包容性、凝聚力、创造力的伟大民族。
2.民族构成及变化: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中国各民族中________人口最多,约占人口总数的91.11%,其他55个民族总人口较少,约人口总数的8.89%,称为________。各少数民族的人数多少不一。2020年与2010年相比,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________。
3.民族分布:中国的民族分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汉族遍布全国各地,集中分布在________和________地区;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区。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有汉族分布,在汉族集中地区也分布有少数民族。
4.民族权益: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________________关系。国家根据备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5.民族区域自治: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________,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________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5.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国56个民族共同组成了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________共同体。
【合作探究】 探究我国民族的分布特征
读图4.11,思考:
1. 辨识:壮族、回族、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集中分布区为哪些省级行政区域 (填写省级行政区域简称)
民族 集中分布省级行政区域
壮族
回族
维吾尔族
蒙古族
藏族
2.描述新疆、云南、黑龙江等省级行政区的民族分布特点,由此观察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
3.利用框图,结合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分析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偏远地区的原因。
4.在汉族集中地区,也有少数民族散居其中,大范围内呈现“大杂居、交错居住”的特点;从小范围来看,受文化及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聚集居住,呈现“小聚居”的特点。这样的分布特点有哪些优点呢
【实践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收集讴歌中华民族的歌曲,与同学们分享。
2.查阅资料,分享中华民族团结的小故事。
3.结合实例,谈谈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学后反思】
【达标测试】
羊毛壁毯是我国某少数民族利用羊毛编织的传统手工艺品,反映当地人们的生活环境和风土人情。据一幅名为“天山歌舞”的羊毛壁毯作品,完成1、2题。
1.壁毯画面中的歌舞场景常见于( )
A.维吾尔族 B.汉族 C.藏族 D.蒙古族
2.该民族主要聚居的省级行政区域是( )
各民族有自己的民族节日,民俗活动丰富多彩。读右图,回答3、4题。
3.下列民俗活动与其所属民族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回族 B.②—蒙古族 C.③—藏族 D.④—汉族
4.小李同学准备到云南旅游,可能看到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2024年11月22日至30日,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海南省三亚市举办,马上项目比赛已于2024年7月8日至13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举行。读我国五个自治区的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位于图中①—④四个自治区中的____(填序号)自治区;该自治区邻国众多,请写出其中的1个:____。
(2)我国以回族为主的自治区的首府是____;④自治区的少数民族以____为主。
(3)图中①—④四个自治区中,蒙古族集中居住在____(填序号)自治区;该民族盛大的民族节日是____(古尔邦节/那达慕节/泼水节)。
(4)苗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该民族主要分布地形区的名称是____高原。
【参考答案】
【课时部分】
学习活动一: &3 中华民族共同体
【自主学习】
1. 56 2.汉族 少数民族 上升 3.大杂居 小聚居 交错居住 东部 中部 东北 西北 西南 4.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5.区域自治 自治地方 6.中华民族
【合作探究】 探究我国民族的分布特征
民族 集中分布省级行政区域
壮族 桂
回族 宁
维吾尔族 新
蒙古族 内蒙古
藏族 藏
2.新疆: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民族杂居在一起,交错居住;黑龙江:汉族、满族、朝鲜族、鄂伦春族、赫哲族、蒙古族等居在一起,交错居住。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各民族杂居在一起,交错居住。
3. 山地、盆地、高原 不便 干燥 极寒 少 我国东北、西北、西南地区地形比较崎岖,地形单元比较封闭,交通不变,气候或干旱或高寒,在历史时期,各民族在发展过程中,交流少,独自发展为民族。
4.①“大杂居、交错居住”的民族分布特点,有助于各民族交往,有助于增进各民族的相互了解、民族团结和经济的共同繁荣。②“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有助于少数民族传承和保持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保护少数民族文化。
【实践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示例:56个民族56支花歌曲。
2.示例:彝海结盟: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与彝族人民结盟,体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为革命胜利后制定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奠定了基础;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在西域30年,巩固了我国西部疆域,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恢复了与西域各国的关系。在西藏日喀则市仁布县切娃乡普纳村,藏族、汉族、回族、撒拉族、彝族等多个民族的居民共同生活,形成了紧密的团结关系。村民们互帮互助,共同发展经济,体现了新时代民族团结的美好景象。
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通过教育、宣传、文化活动等多种方式,我们可以有效增强各族人民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以下是结合实例的具体措施:
①教育引导:通过学校教育、干部培训和社会宣传等多种途径,普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②文化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例如,台江县的“村BA”篮球赛不仅展示了民族文化的魅力,增强了各族群众的团结意识。③实践育人:通过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增强各族青少年的交往交流交融。④法治保障: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法治化轨道,通过法律手段保障民族团结。例如,将“中华民族”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宪法和相关法律,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条例的制定和实施。⑤经济发展:通过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达标测试】
1. A 2.C
3.B ①为傣族泼水节,②为蒙古族的摔跤,③为回族的开斋节,④为傣族的孔雀舞。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C 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所以去云南最有可能看到的是傣族的泼水节和孔雀舞。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1)① 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任选一项) (2)银川 壮族 (3) ③ 那达慕节 (4)云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