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下期期末八年级阶段练习题参考答案语文温馨提示:各位评卷老师辛苦了!请大家先做试题,再评改答题卡。因为有些主观题的答案具有开放性,所以评改同一题块的老师需要根据题干要求及学生答题情况仔细思考,制订更详细的评卷标准。作文评卷前,我们先看本次试卷的现代文和作文要求,细读作文评分标准和评价量表,然后评改作文。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1.(共11分)(1)书写完整(2分)书写规范、工整(3分)(共5分)(2)①逝②绚(每空1分,共2分)(3)③tui④fù(每空1分,共2分)(4)改为:“和”不仅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2分,写出修改意见亦可)2.示例:一个个音符只有谱成乐曲才会悦耳动听。(2分)3.①往来翕忽②所谓伊人③便要还家④海内存知己⑤是故谋闭而不兴⑥盗窃乱贼而不作⑦安得广厦千万间⑧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共8分)4.王校长,您好!我是八一班的学生代表。6月15日,我班班委将在我班举办“以和为贵”的演讲比赛,我们诚挚地邀请您担任评委,希望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您看可以吗?(称呼语1分,表述准确,条理清晰2分,共3分)【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邀请校长时,要先礼貌问候,清晰说明来意,讲清演讲比赛的主题、时间、地,点等关键信息,语气要诚恳、尊敬。示例:王校长您好!我班正在筹备一场“以和为贵”主题的演讲比赛,深知您在教育和文化领域见解深刻,所以特别希望能邀请您担任本次比赛的评委。比赛定在6月15日,同学们都非常期待能得到您的指导,您看您方便来参加吗?5,示例:从整体上来看,海报上呈现的是汉字“和”字的造型,不同的是“和”字的左边“禾”字旁在这里是武器,“和”字的右边“口”在这里是一块盾牌(武器和盾牌相互握着手),不是攻击和抵抗,这包含着“以和为贵”的深刻寓意,平心气和,和睦相处,才能和谐共存。(图片内容2分,寓意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一)(共16分)6.①绿色的山脊②热海③植被(意思对即可,一空1分,共3分)7.示例一:选A句,该句用词讲究。①“一折一折”“一条条”“一层一层”等叠词,增加了句子的韵律美。②“黛绿、深绿、浅绿”从色彩着笔,由近及远,体现了森林的层次美,突出了山脊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去看海的从容、悠闲、愉悦。(意思对即可,观点不单独给分,理由答出一点给2分,共4分。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有理亦可)示例二:选B句,运用拟人的修辞,将岩浆人格化,“不死心”“试探”“悄悄地”“摸”“喷舔”等词,一方面写出火山的活跃,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作者对热海形成的浪漫想象。(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成理亦可。共4分。)8.示例:我赞同小文的看法,第④段是作者精心设计的(观点1分)。理由是:该段介绍了热海形成的原因和过程,初步解答了第①自然段提出的疑问,让读者了解了更多知识,丰富了文章内涵:同时,写热海之热,为下文写“大滚锅”“温泉”做铺垫,间接表达了对大自然创造伟大力量的赞叹(理由3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如从小语角度思考,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9示例一:①本文题目更好。②简洁明了,内容丰富。标题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事件。③激发阅读兴趣。一般都是夏季看海,“冬季”“去看海”不合常理,更能引起读者的好奇心。④能涵盖文章内容。文章重点写地热形成的“热海”,同时也写了绿色的山脊、丰富的植被,又称之为“绿海”,从形成的历史角度看更是大自然的“岁月之海”。⑤“海”能涵盖所有,“岁月之海”则不能。(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5分)示例二:改后更好。①以“岁月之海”为题,一方面暗示热海的景观是经过漫长的历史而形成的:另一方面通过写热海形成的历史悠久,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创造神奇的伟大力量的赞叹和敬畏。②本文题目过于直白,内涵不够深刻。(意思对即可,共5分,如有其他理解,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解析】6。本题考查梳理和概括文章内容。所至。结合“山肚子”找到第②段“车出县城便一头扎进山肚子里”,结合本段中“只见一条条绿色的山脊,起起伏伏”可得:绿色的山脊。“所见”第一空。结合第③段“我才知道,那氙氩飘渺、穿林裹树的并不是云,也不是雾,竟是些热腾腾的水汽,我们车如船行,已是荡漾在热海之上了”可得:热海。“所见”第二空。结合“下山路”找到第⑦段“因为刚才池边的那棵大叶榕,下山时我就留心起这山上的植被”,可见下山路所见为“植被”。2024一2025学年下期期未八年级阶段练习题语文注意事项:1.本练习题共6页,五个大题,满分13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本练习题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练习题上的答案无效。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班级将开展“以和为贵”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以下任务。1.小语想用下面这段文字作为本次活动的发言稿,有一些字词拿不准,请你判断。(共11分)随着时间的①流s1(),“和”的思想光彩依旧,并没有③褪色。它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青、赤、黄、白、黑,五色相谐,多彩②xun()丽;酸、苦、甘、辛、咸,五味调和,滋味萦绕…“和”④赋予了中华文化独特的魅力。它在未来也将继续指导中国人以兼容并蓄的博大胸怀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所以,“和”不仅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更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1)把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工整地写在田字格内。(5分)(2)两个括号处应分别填写哪两个字?请规范书写。(2分)①流shi()②多彩xudn()丽(3)语段中的两个加点字应该怎么读?请写出正确的拼音。(2分)③褪()色④赋()予(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加以修改。(2分)2.请结合你对“和”的理解,参照画线句再仿写一句。(2分)一个好的班集体会给我们无穷的力量,而一个人也只有融入到集体中才能充分展示其才华。这正所谓一滴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会水不干涸,一根根筷子只有捆在一起才会坚不可摧,。让我们融入班级这个大家庭,为创建以“和”为基础、以“美”为最高追求的“和美班级”而共同努力。3.小组成员发现“和”的思想在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有所体现,请根据语境,将空缺的古诗文名句补充完整。(共8分)“和”是中华文化的追求,在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体现。《小石潭记》中“①似与游者相乐”描绘了人与动物的和谐之乐;《兼葭》中“②一,在水一方”展现了秋水伊人的和美画卷;《桃花源记》中“③,设酒杀鸡作食”,体现了桃花源人的和善热情;《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④,天涯若比邻”,道出了知己情深的和悦情谊;《大道之行也》中“⑤,⑥,故外户而不闭”,展现了天下大同的和平理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⑦⑧”,抒发了百姓安居的和乐愿景。4.班委计划邀请校长担任6月15日在八一班开展的以“以和为贵”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的评委,八年级语文第1页共6页鑫国和全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8语文答案.pdf 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