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白午小学大象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3月月考科学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白午小学大象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3月月考科学试卷

资源简介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白午小学大象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3月月考科学试卷
1.(2024六下·凯里月考)一份完整的探究报告一般包括   、研究方法、   、   等几个部分。
2.(2024六下·凯里月考)大熊猫爱吃   ,需要湿润的气候和安静的环境,所以喜欢栖息在   里。
3.(2024六下·凯里月考)动物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符合动物的   ,为它们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   、   、   、水和   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动物的栖息地。
4.(2024六下·凯里月考)我们可以根据金丝猴的   和   给它们选择最合适的新家。
5.(2024六下·凯里月考)金丝猴适合生活在   中,那里气候   ,远离人群,丛林茂盛,   ,为金丝猴提供了舒适的栖息地。
6.(2024六下·凯里月考)三门峡湿地的   改善、   的爱护,吸引了更多的白天鹅迁徙到三门峡越冬。
7.(2024六下·凯里月考)气候变暖可能影响动物的   行为,并对动物的   产生影响。
8.(2024六下·凯里月考)不同的环境里生活着不同的植物。栖息地为植物提供   、   、   、   等基本生存条件。
9.(2024六下·凯里月考)规范的科学论文包括   、   和   三部分。
10.(2024六下·凯里月考)科学论文重点写出研究的问题、   、   、获取的主要证据、   等。
11.(2024六下·凯里月考)一个人以45°角投实心球时,投射距离一定是最远的。 (  )
12.(2024六下·凯里月考)丹顶鹤喜欢独居生活,白天活动。 (  )
13.(2024六下·凯里月考)生物总是生活在适合各自生存的环境中。 (  )
14.(2024六下·凯里月考)大量使用化肥会引起水域生态富营养化,有利于鱼、虾等水生动物生长。(  )
15.(2024六下·凯里月考)当动物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时,将会死亡甚至灭绝。 (  )
16.(2024六下·凯里月考)“要下雨了,燕子低飞”,这是因为环境改变导致了动物行为的改变。 (  )
17.(2024六下·凯里月考)一般来说,阔叶植物喜阴,针叶植物喜阳。 (  )
18.(2024六下·凯里月考)喜阳植物的叶子角质不发达,叶肉细胞和气孔比较少。 (  )
19.(2024六下·凯里月考)科学小论文,口头“讲述”比书面“讲述”更方便、更有条理。 (  )
20.(2024六下·凯里月考)水稻:耐寒性较好,可旱地种植;小麦:性喜温凉。 (  )
21.(2024六下·凯里月考)下列哪一项是科学论文必须具备的“三性” (  )
A.科学性、创造性、理论性。
B.科学性、创造性、实践性。
C.科技性、创新性、实践性。
22.(2024六下·凯里月考)黄鹂鸟的喙短而直,可以推测它以(  )为食。
A.昆虫 B.鱼虾 C.花蜜
23.(2024六下·凯里月考)保护金丝猴最好的办法是(  )。
A.进行人工饲养 B.建立自然保护区 C.消灭它们的天敌
24.(2024六下·凯里月考)下列属于丹顶鹤适应冬天寒冷环境的行为的是(  )。
A.换上厚厚的羽毛 B.向南迁徙 C.改变羽毛的颜色
25.(2024六下·凯里月考)仙人掌上长的刺是仙人掌的叶子,叶子变成针刺状,主要是为了适应沙漠环境(  )的特点。
A.温度低 B.水分少 C.日照强
26.(2024六下·凯里月考)枯叶蝶的形状像一片枯蔫的叶片,这是动物(  )。
A.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
B.没有水导致枯蔫的结果
C.作为环境变化观测物的结果
27.(2024六下·凯里月考)在神农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发出阵阵芳香,植物学家称其为“神农香菊”。但这种菊花移栽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适应环境
28.(2024六下·凯里月考)下面行为对保护生物栖息地没有意义的是(  )。
A.围海造田 B.保护环境 C.健全法律法规
29.(2024六下·凯里月考)产生“南橘北枳”这种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水分 B.空气 C.温度
30.(2024六下·凯里月考)下列植物中,不喜阳的是(  )。
A.月季 B.龟背竹 C.水稻
31.(2024六下·凯里月考)连线题:将下列植物特点与其优势连线。
32.(2024六下·凯里月考)如图所示的两只狐(A、B),一只是生活在北极的极地狐,另一只是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沙漠狐。
A B
(1)图中生活在北极的极地狐是   ;B狐耳朵较大,由此可推测,它生活在   (填“炎热”或“寒冷”)的环境里。
(2)生物学家对不同地方的生物个体进行比较时,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同一种生物,愈冷的地方,个体愈   (填“大”或“小”),身体就愈接近   (填“圆”或“长”)形,并且鼻子、耳朵、腿等暴露在外部的器官就越   (“大”或“小”)。
(3)你认为如果地球“变暖”进一步加剧,极地狐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33.(2024六下·凯里月考)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2021年冬季,在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监测到多种国家保护鸟类前来栖息越冬。
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连续观测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白枕鹳,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天鹅、灰鹳、白琵鹭,以及大种群的鹭类、燕鸭类,还有普通鸬鹚等一些珍稀候鸟。
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已经成为野生鸟类特别是冬候鸟的越冬地、停歇地和觅食地。
(1)候鸟的迁徙是动物(  )的表现。
A.预防其他动物攻击 B.感知环境变化 C.适应季节变化
(2)建立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属于   (选填“有利于”或“不利于”)动物生存的事例。
(3)如果有市民在郑州黄河湿地公园游玩时,发现了在此栖息的鸟类,下列做法恰当的是(  )。
A.积极地给鸟类喂食,让它适应人的喂养
B.安静地观赏鸟类,任由它栖息、嬉戏
C.兴奋地呼唤朋友一起来观赏鸟类,靠近鸟类拍照
(4)人类以下的做法中,会对动物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的是(  )。
A.设置动物通道、野生动物饮水区域
B.建立野生动物保护基地
C.在森林里烧烤野炊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研究背景;研究过程;研究结论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是指为了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一份完整的探究报告一般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研究结论等几个部分。
2.【答案】箭竹;茂密的竹林
【知识点】动物的栖息地
【解析】【分析】大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四川、甘肃、陕西省的个别崇山峻岭地区,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大熊猫爱吃箭竹,需要湿润的气候和安静的环境,所以喜欢栖息在茂密的竹林里。
3.【答案】生活习性;充足的食物;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知识点】动物的栖息地
【解析】【分析】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栖息地。栖息地类型多样,有大有小,不同的生物往往生活在各自不同的生物环境里。
4.【答案】生活习性;生活需求
【知识点】动物的栖息地
【解析】【分析】动物们常会在栖息地寻找合适的地方来营造巢穴,例如山洞、树洞等;或者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如树枝、树叶、杂草、土块等来搭建巢穴。我们可以根据金丝猴的生活习性、生活需求给它们选择最合适的新家。
5.【答案】高山密林;温润;食物丰富
【知识点】动物的栖息地
【解析】【分析】生物的生长受到食物、温度、降水、日照和土壤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多样化的栖息地孕育出多样化的生物。金丝猴适合生活在高山密林中,那里气候温润,远离人群,丛林茂盛,食物丰富,为金丝猴提供了舒适的栖息地。
6.【答案】环境;市民和游人
【知识点】动物的栖息地
【解析】【分析】栖息地类型多样,有大有小,不同的生物往往生活在各自不同的生物环境里。三门峡湿地的环境改善、市民和游人的爱护,吸引了更多的白天鹅迁徙到三门峡越冬。
7.【答案】取食;体形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同一种生物,愈冷的地方,个体就愈大,身体愈接近圆形,并且鼻子、耳朵、腿等暴露在外部的器官就愈小。所以气候变暖可能影响动物的取食行为,并对动物的体形产生影响。目前的全球变暖趋势可能对动物的体形产生影响,某些动物变得更大,如近年来夏天的蚊子越来越大。
8.【答案】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
【知识点】动物的栖息地
【解析】【分析】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栖息地。栖息地类型多样,有大有小,不同的生物往往生活在各自不同的生物环境里。
9.【答案】开头;正文;结尾
【知识点】科学小论文的格式与书写
【解析】【分析】科学小论文一般应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研究分析、得出结论的步骤进行。科学小论文包括:开头、正文、结尾三部分,我们在阐述自己的成果时还可以借助图形、表格、照片等来表达。
10.【答案】研究方法;主要步骤;研究结论
【知识点】科学小论文的格式与书写
【解析】【分析】科学小论文一般应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研究分析、得出结论的步骤进行。科学论文重点写出研究的问题、研究方法、主要步骤、获取的主要证据、研究结论等。
11.【答案】错误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投掷实心球时,投掷的角度与投掷距离有很大关系,一般以40°~42°的角度投球投得最远。
12.【答案】错误
【知识点】动物的常见特点
【解析】【分析】动物根据活动时间,可分为昼行性动物和夜行性动物。喜欢在白天活动的动物属于昼行性动物;喜欢在晚上活动的动物属于夜行性动物。丹顶鹤喜欢独居群体生活,白天活动,属于昼行性动物。
13.【答案】正确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栖息地。栖息地类型多样,有大有小,不同的生物往往生活在各自不同的生物环境里。
14.【答案】错误
【知识点】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大量使用化肥会导致水域氮、磷等营养物质过剩,引发藻类爆发性繁殖,藻类死亡后分解消耗水中氧气,形成 “缺氧区”。这会导致鱼、虾等水生动物因缺氧窒息死亡,破坏水域生态平衡,而非有利于其生长。
15.【答案】正确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动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在地球上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在气候、水、食物、空气等环境变化时,当生物无法适应一些环境变化时,就会死亡甚至灭绝。
16.【答案】正确
【知识点】动物的行为
【解析】【分析】动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在地球上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在气候、水、食物、空气等环境变化时,为了生存,动物也有应对环境变化的行为,比如要下雨了,燕子低飞”。
17.【答案】错误
【知识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不同的环境里生活着不同的植物。栖息地为植物提供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等基本生存条件。不同的植物喜欢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一般来说,阔叶植物喜阳,针叶植物喜阴。
18.【答案】错误
【知识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喜阴植物“在植物学中被称为耐阴植物,是指不适合直接在阳光照耀下生活的植物,它们只能生活在背光的环境中,否则就会死亡。喜阴植物的叶子角质不发达,叶肉细胞和气孔比较少。
19.【答案】错误
【知识点】科学小论文的格式与书写
【解析】【分析】科学小论文一般应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研究分析、得出结论的步骤进行。科学小论文包括:开头、正文、结尾三部分,我们在阐述自己的成果时还可以借助图形、表格、照片等来表达。科学小论文中,书面“讲述”比口头“讲述”更方便、更有条理。
20.【答案】错误
【知识点】植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生物的生长受到食物、温度、降水、日照和土壤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多样化的栖息地孕育出多样化的生物。小麦:耐寒性较好,可旱地种植;水稻:性喜温凉。
21.【答案】B
【知识点】科学小论文的格式与书写
【解析】【分析】科学论文实际上是同学们在课内外学科学活动中进行科学观察、实验或考察后一种成果的书面总结。科学论文包括开头、正文和结尾三部分,它必须具备科学性、创造性和实践性。
22.【答案】A
【知识点】动物的食物
【解析】【分析】鸟喙具有多样性,使它们适合吃不同的食物。根据对鸟喙形状与生活环境的关系,如黄鹂鸟的喙短而直,可以推测它以昆虫为食。
23.【答案】B
【知识点】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珍稀动植物的一种措施,所以保护金丝猴最好的办法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24.【答案】B
【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动物的行为
【解析】【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动物们为了适应环境变化,通常会有冬眠、迁徙、换毛、洄游等行为。丹顶鹤靠向南迁徙来适应冬天寒冷环境的。
25.【答案】B
【知识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仙人掌上长的刺是仙人掌的叶子,叶子变成针刺状,主要是为了适应沙漠环境水分少的特点。
26.【答案】A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动物的防身术有保护色、拟态和警戒色等方式,不同的动物保护自己的本领是不一样的。枯叶蝶的形状像一片枯蔫的叶片,这是动物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
27.【答案】B
【知识点】草地中的生物与环境
【解析】【分析】生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在地球上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在神农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发出阵阵芳香,植物学家称其为“神农香菊”。但这种菊花移栽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环境能影响生物。
28.【答案】A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
【解析】【分析】围海造田会直接破坏海洋、滩涂等生物栖息地,导致潮间带生物(如贝类、蟹类)失去生存环境,破坏海岸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还可能影响候鸟迁徙栖息。而 B(保护环境)能维持栖息地质量,C(健全法规)可通过制度约束保护栖息地,均对生物栖息地保护有积极意义。
29.【答案】C
【知识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南橘北枳” 指橘树在南方结甜橘,移植到北方结苦涩枳,主因是南北温度差异。南方温暖适宜橘树生长,北方冬季低温抑制其果实糖分积累与品质形成,温度影响植物酶活性、光合作用及新陈代谢,导致果实性状改变,体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30.【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喜阴植物“在植物学中被称为耐阴植物,是指不适合直接在阳光照耀下生活的植物,它们只能生活在背光的环境中,否则就会死亡。有很多植物都是喜阴的,比如有常青藤、吊兰、竹芋、散尾葵、一叶兰、白掌、绿萝、虎尾兰、龟背竹、鹅掌柴、玉簪等,这些植物在生长期间对于阳光要求较低。所以龟背竹不喜阳。
31.【答案】
【知识点】叶子的形态与生长环境
【解析】【分析】苍耳种子的刺能附着在动物体表,借助动物活动扩散;仙人掌茎肥厚可储存水分,适应干旱;松树叶针状可缩小蒸腾面积,减少水分散失;莲叶柄长能让叶片伸出水面,利于光合作用,体现植物结构与环境的适应。
32.【答案】A;炎热;大;圆;小;数量逐渐减少,甚至灭绝。因为它们不适应变暖的环境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1)北极极地狐(A)耳朵小,可减少热量散失,适应极寒环境;非洲沙漠狐(B)耳朵大,表面积大,利于散热,适应炎热气候。耳朵大小差异是生物对不同温度环境的适应表现。
(2)同一种生物在愈冷地区,个体愈大、体型愈接近圆形,如北极熊。这是因体型大、圆形表面积与体积比小,散热少;鼻子、耳朵等暴露器官小,可减少热量流失,是生物对寒冷环境的适应性进化。
(3)若地球变暖加剧,北极温度上升,极地狐为适应高温需增强散热。耳朵变大可增加散热面积,体型变小能减少体内热量积累,这是生物为维持体温平衡,对气候变暖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调整。
33.【答案】(1)C
(2)有利于
(3)B
(4)C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1)候鸟迁徙是为适应季节变化的生存策略。冬季北方气温低、食物匮乏,它们迁往温暖南方觅食繁殖;夏季再返回北方。这是长期进化形成的对环境周期性变化的适应,而非单纯预防攻击或感知环境变化,体现生物对季节更替的主动适应机制。
(2)建立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能为动物提供稳定栖息环境,如材料中黑鹳、小天鹅等珍稀候鸟在此越冬、停歇和觅食。保护区可减少人类活动干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维持食物资源,为动物繁殖、迁徙等提供保障,是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动物生存的重要举措。
(3)给鸟类喂食可能改变其觅食习性,甚至因人类食物不合营养需求导致健康问题;靠近鸟类拍照会因噪音和近距离干扰,使其受惊逃离,影响栖息行为。安静观赏能减少对鸟类的人为干扰,保障其正常活动,是尊重野生动物生存规律的恰当做法。
(4)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动植物,动植物为人类生活提供了各种便利。我们要爱护动植物,相互依存。所以设置动物通道、野生动物饮水区域和建立野生动物保护基地都是保护动物的行为,在森林里烧烤野炊会对动物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动物们为了适应环境变化,通常会有冬眠、迁徙、换毛、洄游等行为。所以候鸟的迁徙是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表现。
(2)保护珍稀动植物,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珍稀动植物的一种措施。
(3)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就是保护人类自身。如果有市民在郑州黄河湿地公园游玩时,发现了在此栖息的鸟类,应该安静地观赏鸟类,任由它栖息、嬉戏;不去做破坏鸟类生存的事情,比如积极地给鸟类喂食,让它适应人的喂养、兴奋地呼唤朋友一起来观赏鸟类,靠近鸟类拍照等,这些都会影响鸟类的生存。
(4)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动植物,动植物为人类生活提供了各种便利。我们要爱护动植物,相互依存。所以设置动物通道、野生动物饮水区域和建立野生动物保护基地都是保护动物的行为,在森林里烧烤野炊会对动物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
1 / 1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白午小学大象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3月月考科学试卷
1.(2024六下·凯里月考)一份完整的探究报告一般包括   、研究方法、   、   等几个部分。
【答案】研究背景;研究过程;研究结论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科学探究是指为了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一份完整的探究报告一般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研究结论等几个部分。
2.(2024六下·凯里月考)大熊猫爱吃   ,需要湿润的气候和安静的环境,所以喜欢栖息在   里。
【答案】箭竹;茂密的竹林
【知识点】动物的栖息地
【解析】【分析】大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四川、甘肃、陕西省的个别崇山峻岭地区,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大熊猫爱吃箭竹,需要湿润的气候和安静的环境,所以喜欢栖息在茂密的竹林里。
3.(2024六下·凯里月考)动物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符合动物的   ,为它们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   、   、   、水和   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动物的栖息地。
【答案】生活习性;充足的食物;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知识点】动物的栖息地
【解析】【分析】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栖息地。栖息地类型多样,有大有小,不同的生物往往生活在各自不同的生物环境里。
4.(2024六下·凯里月考)我们可以根据金丝猴的   和   给它们选择最合适的新家。
【答案】生活习性;生活需求
【知识点】动物的栖息地
【解析】【分析】动物们常会在栖息地寻找合适的地方来营造巢穴,例如山洞、树洞等;或者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如树枝、树叶、杂草、土块等来搭建巢穴。我们可以根据金丝猴的生活习性、生活需求给它们选择最合适的新家。
5.(2024六下·凯里月考)金丝猴适合生活在   中,那里气候   ,远离人群,丛林茂盛,   ,为金丝猴提供了舒适的栖息地。
【答案】高山密林;温润;食物丰富
【知识点】动物的栖息地
【解析】【分析】生物的生长受到食物、温度、降水、日照和土壤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多样化的栖息地孕育出多样化的生物。金丝猴适合生活在高山密林中,那里气候温润,远离人群,丛林茂盛,食物丰富,为金丝猴提供了舒适的栖息地。
6.(2024六下·凯里月考)三门峡湿地的   改善、   的爱护,吸引了更多的白天鹅迁徙到三门峡越冬。
【答案】环境;市民和游人
【知识点】动物的栖息地
【解析】【分析】栖息地类型多样,有大有小,不同的生物往往生活在各自不同的生物环境里。三门峡湿地的环境改善、市民和游人的爱护,吸引了更多的白天鹅迁徙到三门峡越冬。
7.(2024六下·凯里月考)气候变暖可能影响动物的   行为,并对动物的   产生影响。
【答案】取食;体形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同一种生物,愈冷的地方,个体就愈大,身体愈接近圆形,并且鼻子、耳朵、腿等暴露在外部的器官就愈小。所以气候变暖可能影响动物的取食行为,并对动物的体形产生影响。目前的全球变暖趋势可能对动物的体形产生影响,某些动物变得更大,如近年来夏天的蚊子越来越大。
8.(2024六下·凯里月考)不同的环境里生活着不同的植物。栖息地为植物提供   、   、   、   等基本生存条件。
【答案】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
【知识点】动物的栖息地
【解析】【分析】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栖息地。栖息地类型多样,有大有小,不同的生物往往生活在各自不同的生物环境里。
9.(2024六下·凯里月考)规范的科学论文包括   、   和   三部分。
【答案】开头;正文;结尾
【知识点】科学小论文的格式与书写
【解析】【分析】科学小论文一般应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研究分析、得出结论的步骤进行。科学小论文包括:开头、正文、结尾三部分,我们在阐述自己的成果时还可以借助图形、表格、照片等来表达。
10.(2024六下·凯里月考)科学论文重点写出研究的问题、   、   、获取的主要证据、   等。
【答案】研究方法;主要步骤;研究结论
【知识点】科学小论文的格式与书写
【解析】【分析】科学小论文一般应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研究分析、得出结论的步骤进行。科学论文重点写出研究的问题、研究方法、主要步骤、获取的主要证据、研究结论等。
11.(2024六下·凯里月考)一个人以45°角投实心球时,投射距离一定是最远的。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投掷实心球时,投掷的角度与投掷距离有很大关系,一般以40°~42°的角度投球投得最远。
12.(2024六下·凯里月考)丹顶鹤喜欢独居生活,白天活动。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动物的常见特点
【解析】【分析】动物根据活动时间,可分为昼行性动物和夜行性动物。喜欢在白天活动的动物属于昼行性动物;喜欢在晚上活动的动物属于夜行性动物。丹顶鹤喜欢独居群体生活,白天活动,属于昼行性动物。
13.(2024六下·凯里月考)生物总是生活在适合各自生存的环境中。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一种生物愿意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为它提供了生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食物、水、庇护所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生物栖息地。栖息地类型多样,有大有小,不同的生物往往生活在各自不同的生物环境里。
14.(2024六下·凯里月考)大量使用化肥会引起水域生态富营养化,有利于鱼、虾等水生动物生长。(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大量使用化肥会导致水域氮、磷等营养物质过剩,引发藻类爆发性繁殖,藻类死亡后分解消耗水中氧气,形成 “缺氧区”。这会导致鱼、虾等水生动物因缺氧窒息死亡,破坏水域生态平衡,而非有利于其生长。
15.(2024六下·凯里月考)当动物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时,将会死亡甚至灭绝。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动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在地球上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在气候、水、食物、空气等环境变化时,当生物无法适应一些环境变化时,就会死亡甚至灭绝。
16.(2024六下·凯里月考)“要下雨了,燕子低飞”,这是因为环境改变导致了动物行为的改变。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动物的行为
【解析】【分析】动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在地球上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在气候、水、食物、空气等环境变化时,为了生存,动物也有应对环境变化的行为,比如要下雨了,燕子低飞”。
17.(2024六下·凯里月考)一般来说,阔叶植物喜阴,针叶植物喜阳。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不同的环境里生活着不同的植物。栖息地为植物提供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等基本生存条件。不同的植物喜欢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一般来说,阔叶植物喜阳,针叶植物喜阴。
18.(2024六下·凯里月考)喜阳植物的叶子角质不发达,叶肉细胞和气孔比较少。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喜阴植物“在植物学中被称为耐阴植物,是指不适合直接在阳光照耀下生活的植物,它们只能生活在背光的环境中,否则就会死亡。喜阴植物的叶子角质不发达,叶肉细胞和气孔比较少。
19.(2024六下·凯里月考)科学小论文,口头“讲述”比书面“讲述”更方便、更有条理。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科学小论文的格式与书写
【解析】【分析】科学小论文一般应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研究分析、得出结论的步骤进行。科学小论文包括:开头、正文、结尾三部分,我们在阐述自己的成果时还可以借助图形、表格、照片等来表达。科学小论文中,书面“讲述”比口头“讲述”更方便、更有条理。
20.(2024六下·凯里月考)水稻:耐寒性较好,可旱地种植;小麦:性喜温凉。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植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生物的生长受到食物、温度、降水、日照和土壤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多样化的栖息地孕育出多样化的生物。小麦:耐寒性较好,可旱地种植;水稻:性喜温凉。
21.(2024六下·凯里月考)下列哪一项是科学论文必须具备的“三性” (  )
A.科学性、创造性、理论性。
B.科学性、创造性、实践性。
C.科技性、创新性、实践性。
【答案】B
【知识点】科学小论文的格式与书写
【解析】【分析】科学论文实际上是同学们在课内外学科学活动中进行科学观察、实验或考察后一种成果的书面总结。科学论文包括开头、正文和结尾三部分,它必须具备科学性、创造性和实践性。
22.(2024六下·凯里月考)黄鹂鸟的喙短而直,可以推测它以(  )为食。
A.昆虫 B.鱼虾 C.花蜜
【答案】A
【知识点】动物的食物
【解析】【分析】鸟喙具有多样性,使它们适合吃不同的食物。根据对鸟喙形状与生活环境的关系,如黄鹂鸟的喙短而直,可以推测它以昆虫为食。
23.(2024六下·凯里月考)保护金丝猴最好的办法是(  )。
A.进行人工饲养 B.建立自然保护区 C.消灭它们的天敌
【答案】B
【知识点】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珍稀动植物的一种措施,所以保护金丝猴最好的办法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24.(2024六下·凯里月考)下列属于丹顶鹤适应冬天寒冷环境的行为的是(  )。
A.换上厚厚的羽毛 B.向南迁徙 C.改变羽毛的颜色
【答案】B
【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动物的行为
【解析】【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动物们为了适应环境变化,通常会有冬眠、迁徙、换毛、洄游等行为。丹顶鹤靠向南迁徙来适应冬天寒冷环境的。
25.(2024六下·凯里月考)仙人掌上长的刺是仙人掌的叶子,叶子变成针刺状,主要是为了适应沙漠环境(  )的特点。
A.温度低 B.水分少 C.日照强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仙人掌上长的刺是仙人掌的叶子,叶子变成针刺状,主要是为了适应沙漠环境水分少的特点。
26.(2024六下·凯里月考)枯叶蝶的形状像一片枯蔫的叶片,这是动物(  )。
A.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
B.没有水导致枯蔫的结果
C.作为环境变化观测物的结果
【答案】A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动物的防身术有保护色、拟态和警戒色等方式,不同的动物保护自己的本领是不一样的。枯叶蝶的形状像一片枯蔫的叶片,这是动物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
27.(2024六下·凯里月考)在神农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发出阵阵芳香,植物学家称其为“神农香菊”。但这种菊花移栽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环境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适应环境
【答案】B
【知识点】草地中的生物与环境
【解析】【分析】生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在地球上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在神农架生长着一种野菊花,它能发出阵阵芳香,植物学家称其为“神农香菊”。但这种菊花移栽到其他地方,就会失去香味,这一现象说明环境能影响生物。
28.(2024六下·凯里月考)下面行为对保护生物栖息地没有意义的是(  )。
A.围海造田 B.保护环境 C.健全法律法规
【答案】A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
【解析】【分析】围海造田会直接破坏海洋、滩涂等生物栖息地,导致潮间带生物(如贝类、蟹类)失去生存环境,破坏海岸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还可能影响候鸟迁徙栖息。而 B(保护环境)能维持栖息地质量,C(健全法规)可通过制度约束保护栖息地,均对生物栖息地保护有积极意义。
29.(2024六下·凯里月考)产生“南橘北枳”这种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水分 B.空气 C.温度
【答案】C
【知识点】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南橘北枳” 指橘树在南方结甜橘,移植到北方结苦涩枳,主因是南北温度差异。南方温暖适宜橘树生长,北方冬季低温抑制其果实糖分积累与品质形成,温度影响植物酶活性、光合作用及新陈代谢,导致果实性状改变,体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30.(2024六下·凯里月考)下列植物中,不喜阳的是(  )。
A.月季 B.龟背竹 C.水稻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的分类
【解析】【分析】“喜阴植物“在植物学中被称为耐阴植物,是指不适合直接在阳光照耀下生活的植物,它们只能生活在背光的环境中,否则就会死亡。有很多植物都是喜阴的,比如有常青藤、吊兰、竹芋、散尾葵、一叶兰、白掌、绿萝、虎尾兰、龟背竹、鹅掌柴、玉簪等,这些植物在生长期间对于阳光要求较低。所以龟背竹不喜阳。
31.(2024六下·凯里月考)连线题:将下列植物特点与其优势连线。
【答案】
【知识点】叶子的形态与生长环境
【解析】【分析】苍耳种子的刺能附着在动物体表,借助动物活动扩散;仙人掌茎肥厚可储存水分,适应干旱;松树叶针状可缩小蒸腾面积,减少水分散失;莲叶柄长能让叶片伸出水面,利于光合作用,体现植物结构与环境的适应。
32.(2024六下·凯里月考)如图所示的两只狐(A、B),一只是生活在北极的极地狐,另一只是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沙漠狐。
A B
(1)图中生活在北极的极地狐是   ;B狐耳朵较大,由此可推测,它生活在   (填“炎热”或“寒冷”)的环境里。
(2)生物学家对不同地方的生物个体进行比较时,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同一种生物,愈冷的地方,个体愈   (填“大”或“小”),身体就愈接近   (填“圆”或“长”)形,并且鼻子、耳朵、腿等暴露在外部的器官就越   (“大”或“小”)。
(3)你认为如果地球“变暖”进一步加剧,极地狐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答案】A;炎热;大;圆;小;数量逐渐减少,甚至灭绝。因为它们不适应变暖的环境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1)北极极地狐(A)耳朵小,可减少热量散失,适应极寒环境;非洲沙漠狐(B)耳朵大,表面积大,利于散热,适应炎热气候。耳朵大小差异是生物对不同温度环境的适应表现。
(2)同一种生物在愈冷地区,个体愈大、体型愈接近圆形,如北极熊。这是因体型大、圆形表面积与体积比小,散热少;鼻子、耳朵等暴露器官小,可减少热量流失,是生物对寒冷环境的适应性进化。
(3)若地球变暖加剧,北极温度上升,极地狐为适应高温需增强散热。耳朵变大可增加散热面积,体型变小能减少体内热量积累,这是生物为维持体温平衡,对气候变暖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调整。
33.(2024六下·凯里月考)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完成下列各题。
2021年冬季,在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监测到多种国家保护鸟类前来栖息越冬。
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连续观测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白枕鹳,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天鹅、灰鹳、白琵鹭,以及大种群的鹭类、燕鸭类,还有普通鸬鹚等一些珍稀候鸟。
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已经成为野生鸟类特别是冬候鸟的越冬地、停歇地和觅食地。
(1)候鸟的迁徙是动物(  )的表现。
A.预防其他动物攻击 B.感知环境变化 C.适应季节变化
(2)建立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属于   (选填“有利于”或“不利于”)动物生存的事例。
(3)如果有市民在郑州黄河湿地公园游玩时,发现了在此栖息的鸟类,下列做法恰当的是(  )。
A.积极地给鸟类喂食,让它适应人的喂养
B.安静地观赏鸟类,任由它栖息、嬉戏
C.兴奋地呼唤朋友一起来观赏鸟类,靠近鸟类拍照
(4)人类以下的做法中,会对动物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的是(  )。
A.设置动物通道、野生动物饮水区域
B.建立野生动物保护基地
C.在森林里烧烤野炊
【答案】(1)C
(2)有利于
(3)B
(4)C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1)候鸟迁徙是为适应季节变化的生存策略。冬季北方气温低、食物匮乏,它们迁往温暖南方觅食繁殖;夏季再返回北方。这是长期进化形成的对环境周期性变化的适应,而非单纯预防攻击或感知环境变化,体现生物对季节更替的主动适应机制。
(2)建立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能为动物提供稳定栖息环境,如材料中黑鹳、小天鹅等珍稀候鸟在此越冬、停歇和觅食。保护区可减少人类活动干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维持食物资源,为动物繁殖、迁徙等提供保障,是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动物生存的重要举措。
(3)给鸟类喂食可能改变其觅食习性,甚至因人类食物不合营养需求导致健康问题;靠近鸟类拍照会因噪音和近距离干扰,使其受惊逃离,影响栖息行为。安静观赏能减少对鸟类的人为干扰,保障其正常活动,是尊重野生动物生存规律的恰当做法。
(4)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动植物,动植物为人类生活提供了各种便利。我们要爱护动植物,相互依存。所以设置动物通道、野生动物饮水区域和建立野生动物保护基地都是保护动物的行为,在森林里烧烤野炊会对动物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动物们为了适应环境变化,通常会有冬眠、迁徙、换毛、洄游等行为。所以候鸟的迁徙是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表现。
(2)保护珍稀动植物,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珍稀动植物的一种措施。
(3)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就是保护人类自身。如果有市民在郑州黄河湿地公园游玩时,发现了在此栖息的鸟类,应该安静地观赏鸟类,任由它栖息、嬉戏;不去做破坏鸟类生存的事情,比如积极地给鸟类喂食,让它适应人的喂养、兴奋地呼唤朋友一起来观赏鸟类,靠近鸟类拍照等,这些都会影响鸟类的生存。
(4)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动植物,动植物为人类生活提供了各种便利。我们要爱护动植物,相互依存。所以设置动物通道、野生动物饮水区域和建立野生动物保护基地都是保护动物的行为,在森林里烧烤野炊会对动物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