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 年春期期末质量评估检测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试题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6 页,两个大题,21 个小题,满分 7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
案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
1. AI 换脸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把一个人的脸换成另一个人的脸。七年级学生小南对自己的
长相不满意,萌生用 AI 换脸技术将自己的面容替换成“网红脸”的想法。对此,你应对小南说
A.追求美丽是个人自由,技术便利应充分使用
B.中学生应当以学习为重,不应关注外在形象
C.在塑造外在美的同时,更要注重提升内在美
D.不能因为自己的心理变化而感到焦虑或自卑
2.小明 13 岁生日时,爸爸妈妈为他精心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礼物———成长记录卡:
项目 12 岁的小明 13 岁的小明
身高(厘米) 150 158
体重(千克) 45 51
肺活量(毫升) 2200 2800
50 米跑(秒) 10 9
从成长记录卡中可以看到小明发生的生理变化有
①身体外形的变化 ②体内机能的增强 ③性的发育和成熟④认知能力的提高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3.以下是同学们围绕“自尊”展开的讨论。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这是同学们自以为是的表现
B.这是青春期矛盾心理的表现
C.这是同学们尊重自我的表现
D.这是同学们自主自立的表现
4.在期末备考过程中,小欢同学因为学习压力大,时常闷闷不乐。但是,在她了解到一些情绪的知
识后,转变了对学习压力的看法,认为“压力本身是一种让自己成长的动力,正视压力,会让自己更有幸
福感”。小欢调节情绪的方法是
A.转移注意法 B.合理宣泄法 C.放松训练法 D.认知调节法
5.图示法是表示概念关系的直观方法。下列各组概念关系中,你认为关系正确的是
6.初中生小雨这次模拟考试数学又考砸了,她很沮丧。以下同学的建议不可取的是
A.小晴:别怕,大不了从头再来!我陪你!
B.小明:别难过了,走,先打会儿球换换心情吧!
C.小欣:算了!你天生没有数学天赋,放弃吧!
D.小慧:我们去跟老师聊聊,听听老师的建议吧!
7. DeepSeek 发布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国内外媒体疯狂刷屏,其创始人就是把开源模型做到全球第一
的浙大天才——梁文锋。他和团队研发的量化投资技术和人工智能研究成果,不仅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注
入了新的活力,还提升了中国在全球科技领域的竞争力和自信力。这说明
①青春的自信仅体现于个人成长过程的点滴努力中
②人工智能的研究是当下最有价值的研究,是我们自信心的来源
③我们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做自信的中国人
④我们要怀揣对未来的憧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坚定民族自信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8.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深化养老
服务改革,制定促进银发经济发展的政策;强化残疾人权益保障,提高优抚补助标准……这体现了我国
不断践行的核心思想是
A.重民本 B. 讲仁爱 C. 尚和合 D. 求大同
9.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些名言警句寓意深刻,经过岁月的沉淀,依然闪烁着时代的光芒,给我们留
下了许多宝贵的启迪。从下列名言警句中得到的启示正确的是
序号 名言警句 启 示
① 不革其旧,安能从新。 怀揣梦想,脚踏实地追逐梦想。
②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发展要满足人民需求,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③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实践中探求真知。
④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尊重大自然运行的规律,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10.他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船舶专业,从此开始了一生探寻保卫祖国海域、抵抗外侮的人生道路,在
“一穷二白”的年代,用一把算盘打出关键数据,几年时间,他与第一代核潜艇其他总师等密切协作,攻
克了核潜艇研制的七大关键技术。为确保国家机密不泄露,他隐姓埋名了 30 年,默默奋战在核潜艇研制
一线,为我国核潜艇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就是“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材料中的事迹
体现了黄老身上具有
①立足科研、为国奉献的责任意识 ②关爱他人、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
③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 ④团结合作、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通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
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法律,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这部法典
①涉及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不可分
②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③能够更好的保障人民群众的一切权益和利益
④有利于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社会和谐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2. 随着 2025 年的到来, 一系列新法律、新行政法规开始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新
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等自 2025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这些法规
将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产生重要影响。下列理解正确的有
A.这些法律与我们中学生的关系不人
B.这些法律的实施一定能够促进社会进步
C.这些法律的实施可以杜绝违法犯罪行为,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D.社会生活不断进步发展,法律体系的完善也应与时俱进
13.进入青春期,芳芳常常感到有许多心里话无处诉说。作为朋友,你应该劝她
①找一个相对信任的人倾诉倾诉 ②参加集体活动,把自己融入集体生活中
③把想法写进日记中 ④晚上在家里播放音乐放声高歌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4.以下对初中生“微行为”进行的“微点评”正确的是
序号 微行为 微点评
① 小瑞课余时间帮助邻居老奶奶浇花、收拾房间。 关爱老人,睦邻友好。
② 小红端午节在家帮妈妈包粽子。 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③ 小明把拾到的 100 元钱,捐给山区的贫困学子。 行使财产处分权,传递社会正能量。
④ 小倩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挑战者”主题活动。 做一名自信的中学生。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5.中学生小明在学习一些法律知识后,他注意观察社会现象,曾看到以下两种行为:
行为一: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
行为二: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医治无效死亡。
对上述两种行为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行为一和行为二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应承担刑事责任
B.行为一和行为二违反的法律相同,受到的处罚也相同
C.行为一和行为二最本质的区别是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
D.行为一和行为二都是违法行为,二者没有什么区别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
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
应当负刑事责任。这警示青少年
A.未成年人犯罪必定会受到刑罚处罚 B.要加强自我防范,远离违法犯罪
C.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D.所有违法行为必然会受刑罚处罚
17.为了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预防校园欺凌,开学后,中小学纷纷开展了《对校园欺凌说“不”》的
主题讲座。面对校园欺凌行为,我们应该
A.忍气吞声,息事宁人 B.挺身而出,不顾危险
C.完善法律,惩治犯罪 D.有勇有谋,依法求助
二、非选择题(共 36 分)
18.(6 分)白河——南阳人民的母亲河,她从历史深处流淌而来,用甘泉哺育城市成长,但是白河曾
因工业排污,河道淤塞,导致生态恶化。南阳市委政府非常重视白河的治理,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
投入,采取多种措施,推进白河治理工作:科学调研,精准施策。组织专家团队实施勘测水质和生态受
损情况,制定“截污清淤,污水修复”方案;工程创新,系统治理。拆除硬化堤岸用生态护坡,引入智慧
监测系统,建成滨水绿廊;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免费开放湿地公园,增设便民设施,发动市民参与“白
河护卫队”巡河;文化赋能,永续发展。沿河植入“汉文化”“仲景医药”等本土元素,打造文旅融合示范区。
今日白河不仅是生态治理的典范,更是南阳人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的鲜活图腾,相信不久的将来白
河一定会越来越美!
请认真阅读上述材料说说材料是如何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至少三个角度)
19.(8 分)寒假期间,小磊和家人一起体验了“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系列活动。小磊在河南博物院目睹
了商代巧夺天工的青铜锻造技艺;在殷墟博物馆观赏了见证商朝人智慧和创造力的甲骨文;在文艺作品
展感受了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心中无比激动和骄傲。小磊认为:“我们要有意识地增加自己的积极情感
体验,远离消极情感。”
结合材料,联系所学课本知识,对小磊的观点进行辨别与分析。
20.(10 分)(课本 93 页改编)【弘扬法治精神远离违法犯罪】
为了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增强学生法治意识,某校七年级(3)班在学习了《远离违法犯罪》后,
开展了一次法治教育主题探究性学习活动。
请你参加,完成相关任务。
辨行为,明后果
案 例 违法行为类别
赵某在公园散步时,突然被一只没拴绳的小狗咬伤小腿。随后,小狗的主人程
某赶来将狗带走。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程某作为饲养人,未尽到管理责任,应赔 民事违法
偿高某医疗费、误工费等费用。
何某伙同他人,多次在地库盗窃车辆内的财物,被判有期徒刑 2 年 ①
一男子在城市道路上玩漂移、炫车技,被交警罚款 200 元 ②
(1)请你将上表中的空格内容补充完整,并用一句话概括案例中蕴含的道理。(4 分)
明警示,促成长
15 岁的中学生陈明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他
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他开始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并因偷东西、
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
他仍不悔改。为了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多次作案,最终
因犯抢劫罪被判刑。
(2)结合材料内容说说陈明从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一步步成为抢劫犯,对我们有什么启示。(至
少三个角度,6 分)
21.(12 分)为深化实践育人理念,某中学准备组织全体师生开展“迎夏寻美走白河,青春毅行提素养”
主题远足研学活动,全程 20 公里。作为学生会干部,请你参与策划并完成如下任务。
(1)为调动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学生会要召开一场动员会,在动员会上,有同学说:为什么
还要吃这“研学”的苦 你准备怎么劝说他 (4 分)
(2)为保证本次活动安全、有效开展,请你向同学们提两点具体要求。(4 分)
(3)沿河徒步时,同学们发现白河休闲区散落着大量烧烤竹签、塑料袋和食物残渣,清理困难。为
此,同学们准备设计一款“文明休憩提示牌”放置在该区域,请你为这款提示牌撰写一则提示语。(2 分)
(4)活动结束后,为了检验活动实效,你将以什么形式展示你的研学成果 (2 分)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
1-5 CACDD 6-10 CDABC 11-15 BDAAC 16-17 BD
二、非选择题
18. ①“科学调研,精准施策”体现了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理念,通过创新方法治理白河。②“以
人为本,共建共享”体现了重民本的思想,以人民需求为出发点,让市民参与治理。③“文化赋能,永
续发展”体现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植入本土文化元素,增强文化自信。(每点 2 分,共 6 分)
19. ①小磊认为要增加积极情感体验是正确的,因为积极情感能让我们身心愉悦,促进精神发展。②但
“远离消极情感”是错误的,因为生活中某些负面情感体验尽管不美好,但对成长也有意义,能丰富人
生阅历,转化为成长动力。③我们应通过多种方式获取积极情感,如参与有意义的活动,同时正确对待
负面情感,学会承受并转化,从而获得美好情感体验。(每点 2 分,共 8 分)
20. (1)①刑事违法 ②行政违法 道理: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4 分)
(2)①从个人角度,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杜绝不良行为,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②从交
友角度,要谨慎交友,远离损友,多交益友。③从学校角度,要重视对学生的法治教育和品德教育,及
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每点 2 分,共 6 分)
21. (1)①研学活动能让我们在实践中学习,拓展视野,增长见识。②徒步远足能锻炼意志,培养吃苦精神
和团队合作能力,这些对我们成长很重要。(4 分)
(2)①遵守活动纪律,不擅自离队。②注意安全,穿着合适的衣物和鞋子。(4 分)
(3)“文明休憩,带走垃圾,留下美好环境。”(2 分)
(4)撰写研学报告或制作研学相册。(2 分)
(4)撰写研学报告或制作研学相册。(2 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