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昌市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测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南昌市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测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测试卷
七年级(初一)历史 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20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D C A B D D D A
序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D A C B D B D D C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21题10分,22题8分,23题10分,24题12分,共40分。)
21.(10分)
(1)唐朝民族交融加深;尚武的社会风气;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放包容的社会风气;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风貌。(任意一点2分)
(2)宋代体育运动的类型多样(丰富多彩);体育元素是宋朝瓷器纹饰的重要素材;宋代制
瓷技术水平高超。(任意两点4分)
(3)由交通工具到体育娱乐(2分)
(4)体育活动是古代社会生活的历史见证;体育活动的发展受到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其
他言之有理即可,任意一点2分)
22.(8分)
(1)特点: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富有智慧,因事而定(任意一点2分)
(2)示例一:
中国历代王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1分)
论述:唐朝时,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元朝,设
置北庭都元帅府,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1884年,清政
府在新疆建立行省。
元朝时,在西藏地区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屯驻军队。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
行使行政管辖权。清初,通过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创立金瓶掣签制度,有效
地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4分)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对新疆、西藏等边疆地区的治理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
发展,说明西藏、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分)
示例二:
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的发展。(1分)
论述: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边疆少数民族,唐玄宗时期又通过
册封渤海郡王、怀仁可汗、云南王等和周边民族保持着良好关系,维护了民族团结,促进
了边疆地区的稳定和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和社会发展。
元朝、清朝设置管理机构、平定叛乱、实行册封制度等维护民族团结,推动了我国统
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等。(4分)
综上所述,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必要前提,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与发展。(1分)
— 七年级 ( 初一) 历史 第1页 ( 共2页) —
23.(10分)
(1) A 曲辕犁 (1分) B 筒车(1分)
(2)实行土地核查;耕地面积扩大;政府重视兴修水利(任意一点2分)
(3)变化: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变为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2分)
原因:造船和航海技术不断提高;政府重视和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任意一点2分)
(4)历史现象:宋朝商业活动打破时间限制,夜市进一步发展。(2分)
24.(12分)
(1)指南针(2分)
我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影响(2分)
(2)相同之处:布局上:规模宏伟;布局均衡,完整和谐;沿中轴线对称展开;(任意一
点2分)功能上:都是当时中国政治中心(2分)
(3)李时珍,明朝杰出的医药学家,编写的《本草纲目》是一部药物学著作,这部巨著总
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
分)
宋应星编写的《天工开物》是一部科技巨著,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
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现金水平的科学技术,该书被誉为“中国
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推动了世界文明发展;中国科技与文化具有连续性和创新性特
点;(任意一点2分,其他言之有理即可)
— 七年级 ( 初一) 历史 第2页 ( 共2页) —2024一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测试卷
10.我国古代印刷术发明情况表(部分)。据此可知,我国古代科技
A.在传承中不断发展
时期
概况
七年级(初一)历史
B,推动世界文明发展
隋唐
雕版印刷术出现
北宋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20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C.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王祯用木活字印刷《旌德县志》
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D.注重文化教育发展
1.下图是“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局部)”,①对应朝代的特征是
11.《资治通鉴》的目录记载:“其体全仿年表…其标明卷数,使知某事在某年,某年在某卷。”



由此可知《资治通鉴》
A.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B.以史为鉴帮助宋神宗加强统治
581年
618年
907年
1276年
C.记述了中国十六朝的历史
D.开创纪传体影响后世史学发展
A.民族政权并立
B.社会大变革
12.请你观察右侧示意图,判断“?”处应是

马可。被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D.繁荣而短暂
之路
罗来华
A.隆庆和议
B.文天祥抗元
世界
2.中国历史上某一位皇帝以知人善任著称,其麾下文臣武将来源多元:既有归降的敌营猛将
C.岳飞抗金
D.郑和下西洋
中国


(如尉迟敬德),也有敢于直谏的前政敌谋臣(如魏征);既有运筹帷幄的治国能臣(如房玄
13.“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四月,花街(位于台州)之战打响,鸳鸯阵因地形变化成两仪
龄),亦有辅佐决策的外戚勋贵(如长孙无忌)。这位皇帝是
阵、三才阵,诸寇见状大为惊愕,不久便披靡大溃。”材料描述的是
A.隋炀帝
B.唐太宗
C.唐玄宗
D.宋太祖
A.戚继光抗倭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雅克萨之战
D.李自成起义
3.某班进行“小钱币,大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一位同学推测下面这枚吉语花钱(铸有吉祥词
14.明武宗将政事交给宦官刘瑾处理,自己在宫中纵情享乐,明熹宗爱好木工,朝政全都交给宦
语,不流通)的出现不早于隋唐时期。以下可作为依据的是
官魏忠贤。于是,魏忠贤权倾朝野,人称“九千岁”。由此可知,明朝灭亡的原因是
A工匠开始掌握青铜冶炼技术
B.这枚钱币采用圆形方孔形制
A.土地兼并、生产破坏
B.满族兴起、清兵入关
C.中央政府统一铸造了五铢钱
D.隋唐时期创立并发展科举制
C.皇帝昏庙、宦官专权
D.社会动荡、农民起义
4.下面是某部历史剧中呈现的场景,与此剧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15.以下两则史料共同反映出明清时期
场景一大唐天宝年间,一名扬杨州高僧受邀前往日本传法。
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场景二
高僧六次出海,历尽艰辛,双目失明后仍不屈不挠…有人问高僧不改初
《皇明祖训·首章》
衷的原因,高僧答道:“此为佛法,何惜性命?”
(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赵翼《檐曝杂记》
A.遣唐使来华
B.玄类西行
C.鉴真东渡
D.安史之乱
A.禁锢思想言论
B.强化君主专制
5.有学者指出,五代十国虽是我国历史上的分裂动荡时期,但在政治制度延续、经济区域互动

C.维护国家统
D.发展文教事业
主食类
和民族文化交融等方面,特别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赓续发展上,展现出显著的向心力。该学者
16.如图菜单中的食材最早传入中国是在
1.烤甘暮…5元
2荒玉米,+5无
强调五代十国
A.战国时期
B.素汉时期
A.孕育统一因素
B.政局动荡不安
二小、斯紧
C.延续唐末局面
D,经济遭到破坏
C.魏晋时期
D.明清时期
1红烧马铃寡…15元
6.“太宗一朝…先后任命的宰相9人,全部为文官。两宋共有枢密使、枢密副使共724人,其
17.对比下表中的大运河开通和明长城修筑,可知两者都
中文臣659人,约占百分之九十一。”由此可知宋代
A.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完善
B.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
隋朝大运河
明长城
C.加强了巾央对地方的控制
D.轻视国家军队的建设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之间的政治
明长城保护了中原北部地区的农业生
7.两宋时期。
民族政权并存。
下面四幅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经济和文化交流,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
产和人民生活,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A.抵御了匈奴侵扰B.促进了民族交融
C.椎动政权的更替D.削弱诸侯国势力
18.康熙年间,清政府要求出海贸易者必须呈明地方官,登记姓名,发给执照,对船只的数量
南宋
南宋
北宋
北宋
水手人数、出口商品以及目的地等均有一定的限制。这表明,清政府
8.《江西史稿》记载:“赣州,汉时先属豫章郡下辖赣县、南野等县,后属庐陵郡。元至元十三
A.放弃闭关自守政策B.鼓励民间对外交往
C.重视民众户籍管理D.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年,赣州隶江西行中书省”。“赣州隶江西行中书省”反映出的制度是
19.以下示意图中①处应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
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
A.元曲
B.昆曲
闲袋是一皮成莞素翰老①
9,右图反映了中国古代南北方户数分布变化。这
C.京调
D.京刷
《正月十五日夜应制》
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20.右图为某同学收集的诗词,其研究的内容应是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粮食产量的提高
A.绘画艺术的发展B.行政区划的变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C.土地政策的调整
D.经济重心的南移
西汉至南宋北
C.传统节日的魅力D.绘画技巧的成熟
一七年级(初一)历史第1页(共4页)
一七年级(初一)历史第2页(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