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长沙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长沙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中国石器时代的人类与文明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河姆渡居民已经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从事原始农业,培育、种植
水稻,生活逐渐稳定,②④正确,D 项正确;
河姆渡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遗存,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①③错误,ABC
三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河姆渡遗址的特征,侧重考查学生对基
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2.【答案】D
【知识点】英国君主立宪制;英国责任内阁制
【解析】【分析】A、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女王可以形式任命首相,排除 A;
B、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女王可以授权首相组阁,排除 B;
C、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女王就是国家元首,排除 C;
D、结合所学知识,据材料“2022 年 9 月 8 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知
识可知,英国女王是“统而不治”,不能监督内阁行政,故 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英国责任
内阁制的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3.【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4.【答案】B
【知识点】分封制、宗法制与礼乐制
5.【答案】C
【知识点】伊斯兰教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到穆罕默德病逝时,阿
拉伯半岛基本实现了统。他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将阿拉伯国家建成一个地跨欧
亚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故 C 正确;
佛教出现于印度,并未对阿拉伯国家产生重要影响,排除 A;
1 / 5
基督教对中世纪的欧洲具有重要影响,排除 B;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排除 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结合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解答,
考查了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
6.【答案】A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20 世纪 50 年代至 60 年代初,南方在太平天国运动的影
响下,大量人口涌入租界,以求保护。因此这一时期上海人口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太平天国运动的
影响,A 项正确;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是在 19 世纪 60、70 年代,与这一时期上海人口数量的增加无关,B 项错误;
1842 年《南京条约》的签订表明闭关锁国政策结束,C 项错误;
外国资本的涌入与这一时期上海人口增加无关,D 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时间,解读材料信息,结合太平天国运动的
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7.【答案】C
【知识点】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发展机会
【解析】【分析】 依据材料“民国初年到 1920 年”并结合所学可知,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
天”,其原因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
的热情,C 项正确;
A 项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错误;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局面不稳定,B 项错误;
北洋政府当政,不是资产阶级掌握政权,D 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发展,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民国初年到 1920 年”,结合民国初
年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解答,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8.【答案】D
【知识点】“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9.【答案】D
【知识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 / 5
10.【答案】B
【知识点】民国初年的社会生活变化
11.【答案】B
【知识点】中国石器时代的人类与文明
12.【答案】A
【知识点】辽、西夏、金的政权建立与制度建设
13.【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
14.【答案】B
【知识点】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15.【答案】C
【知识点】儒家、道家与佛教的发展
16.【答案】D
【知识点】华夏认同的表现及影响
17.【答案】(1)活动:参加国民革命;参加南昌起义;参与领导湘南起义;保卫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
地。
(2)时代精神:勇于承担历史使命,投身革命的奋斗精神;英勇作战,不畏牺牲的战斗精神;积极
投身救亡图存事业的爱国精神。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解析】【分析】(1)活动:根据材料“1926 年参与国民革命军第 3 师的改编工作,任东路先遣军党代
表,参加北伐战争”可知,参加国民革命;根据材料“1927 年 8 月,率国民革命军第 4 军 25 师 74 团重
机枪连参加南昌起义”可知,参加南昌起义;根据材料“1928 年 1 月参加领导湘南起义,任工农革命军
第 1 师参谋长”可知,参与领导湘南起义;根据材料“1928 年 4 月,朱德与毛泽东部队井冈山会师后,
王尔琢任中国工农红军第 4 军参谋长兼第 28 团团长。协助毛泽东、朱德指挥五斗江、草市坳和龙源
口等战斗,率 28 团英勇作战,粉碎湘赣两省国民党军的‘会剿’”可知,保卫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
(2)时代精神: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勇于承担历史使命,投身革命的奋斗精神;英勇作战,
不畏牺牲的战斗精神;积极投身救亡图存事业的爱国精神等说明王尔琢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故答案为:(1)活动:参加国民革命;参加南昌起义;参与领导湘南起义;保卫和发展农村革命根据
地。
(2)时代精神:勇于承担历史使命,投身革命的奋斗精神;英勇作战,不畏牺牲的战斗精神;积极
投身救亡图存事业的爱国精神。
3 / 5
【点评】本题以王尔琢的实践活动为切入点,考查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
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考查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里世界解释和家国情怀。
18.【答案】(1)特点:组织的严密性;规矩的严格;由试点到普及。作用:维持地方治安;部分地代
替军队;消募兵骄志;省养兵财费。
(2)背景:受西方警务制度的影响;为了维护地方治安,巩固统治。作用:维护了地方治安,但是
加剧了地方政府对民众的盘剥,激化社会矛盾。
【知识点】王安石变法;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
【解析】【分析】(1)特点:依据材料“每十户为一保,设保长;五十户为一大保,设大保长;十大保
为一都保,设都、副保正。主、客户每户(后改为只有主户)二丁以上,一人任保丁,置备弓箭,进
行训练,每大保每夜轮差五人‘巡警’,并实行保内连坐法等”可知,组织的严密性;规矩的严格;依据
“首先在开封地区实行,以后逐渐推行于全国”可知,由试点到普及。作用:依据材料“保甲法除了维
持地方治安外,还部分地代替军队,达到‘消募兵骄志,省养兵财费’的目的”可知,维持地方治安;部
分地代替军队;消募兵骄志;省养兵财费。
(2)背景:依据材料“清末,政府在中央设立专门的巡警部(后设民政部)、在各省设立巡警道或警
务总局,专门负责警察队伍的创建与管理”、“地方的警务系统设立和维持的经费由中央向地方财政过
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西方警务制度的影响;为了维护地方治安,巩固统治。影响:依据材料“清
末,政府在中央设立专门的巡警部(后设民政部)、在各省设立巡警道或警务总局,专门负责警察队
伍的创建与管理”、“地方的警务系统设立和维持的经费由中央向地方财政过渡”、“清末建立的近代警务
制度有一定成绩,但所需经费也加剧了地方政府对民众的盘剥,加剧了国家与基层的直接冲突”并结
合所学可知,维护了地方治安,但是加剧了地方政府对民众的盘剥,激化社会矛盾。
【点评】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和清末新政。第一问,特点:依据材料一,从组织、规矩以及过程等角
度分析;作用:依据材料一,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析;第二问,背景: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外
因和内因等角度分析;影响: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
料、提取有效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19.【答案】观点:传统是促进近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论述: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逐步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不过在政治民
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文化理性化过程中,传统因素在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英国为例。光荣革命结束,英国逐步确立了近代君主立宪制度。但观察代议制核心,宪法性文件可
以追溯到中世纪贵族与国王签署的《大宪章》,“有限王权”的原则当时已经出现;代议机构议会也源于
1265 年就已经出现的封建议会。总之,以中世纪的传统法律与议会为基础,以原有君主制为基础,英
国最终建立了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混合的立宪政体,推动了社会转型与进步。
4 / 5
放眼东方,以新加坡、韩国作为东亚的的新兴工业国发展成就引人注目。他们有着类似的儒家文化背
景,都注意发扬传统儒家文化的精华,诸如宽容和谐、重视教育、社会为先、吃苦耐劳等,努力创造
出一种现代的东方文化,推动了社会进步。
总而言之,作为文化精髓的优秀传统文化仍然可以在社会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也要不断汲取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更大力量。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得分,可行的标题有如“传统因素阻碍了近代化发展”、“传统因素对近现代化
的作用需要辩证分析”“近代化的不断推进也有利于传统因素的发展转变”等等)
【知识点】中华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华优秀文化的特点与价值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材料“近代文明伟岸的大厦是在古代—中世纪奠定的广阔而深厚的地基上
建筑起来的,它既是对传统的超越,又与传统保持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得出论题为传统是促进近代化
发展的重要因素。说明人类社会进步也受传统因素的印象,如: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
社会逐步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不过在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文化理性化过程中,
传统因素在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然后,通过英国《大宪章》对君主立宪制度的影响进行论述,如:
光荣革命结束,英国逐步确立了近代君主立宪制度。但观察代议制核心,宪法性文件可以追溯到中世
纪贵族与国王签署的《大宪章》,“有限王权”的原则当时已经出现;代议机构议会也源于 1265 年就已
经出现的封建议会。总之,以中世纪的传统法律与议会为基础,以原有君主制为基础,英国最终建立
了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混合的立宪政体,推动了社会转型与进步。其次,再结合新加坡和韩国对
中国儒学的继承与发展进行论述,如:以新加坡、韩国作为东亚的的新兴工业国发展成就引人注目。
他们有着类似的儒家文化背景,都注意发扬传统儒家文化的精华,诸如宽容和谐、重视教育、社会为
先、吃苦耐劳等,努力创造出一种现代的东方文化,推动了社会进步。最后,总结升华, 作为文化
精髓的优秀传统文化仍然可以在社会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也要不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
要内容,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更大力量。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近代化与
传统文化之间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5 / 5高二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1.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作为长江下游的新石器时代
遗址代表,河姆渡遗址具有浓郁的鱼米之乡地域特色。下列关于河姆渡遗址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存
②居民已经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
③出现了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④从事原始农业,生活逐渐稳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22 年 9 月 8 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她在位 70 年,是英国历史上最受人民爱戴的国
王之一,她的一生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传奇”。下列不属于女王生前职权范围的是 ( )
A.形式任命首相 B.授权首相组阁
C.担任国家元首 D.监督内阁行政
3.19 世纪80 年代,晚清官员盛宣怀等人筹议电报局招商章程,主要内容如下表所示。据此推知( )
主要项
章程规定 目
归还官 商办之初,首先缴还政府垫付的官款中的六万两,并在以后的五年内分期缴还二万
款 两,其余官款约九万八千余两则以头等官报抵交
所欠官款以头等官报抵交完毕后,头等官报仍无须交费,作为电报局对清政府的报 报效

政府津
改归商办之后的五年,内巡护电报线路的费用由清政府承担 贴
专利权 给予电报局敷设、经营国内所有电报线路的专利权
A.民用企业组织形式灵活 B.自然经济解体速度加快
C.洋务新政重心发生转移 D.民族资本主义艰难发展
4.王夫之在论述古代两种政治制度的利弊得失时说:“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文中的“封建”
这一制度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个朝代
A.商 B.西周 C.秦 D.西汉
1 / 5
5. 下列宗教中,对维系阿拉伯民族的团结和促进阿拉伯国家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是(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6.据官方统计,上海的人口从 1853 年的 54.4 万人,猛增至 1865 年初的 69 万人,新增人口主要分布
于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分别增长 8.2 万和 5.5 万。导致这一时期上海人口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B.民族工业的兴起
C.闭关锁国政策的结束 D.外国资本的涌入
7.民国初年到 1920 年,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达到年均 8%。这个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是( )
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B.国内政治局面的稳定
C.政府扶持国民经济的发展 D.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8.香港、澳门回归后,中央政府对两地严格按照( )
A.中英、中葡联合声明办事 B.香港、澳门特区基本法办事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办事 D.宪法和特区基本法办事
9.“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遇到的阻力越来越大……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
骨头。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为此我们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
标,下列举措属于全面深化改革阶段的是( )
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扩大国营企业经营自主权
③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0.如图所示为 1914~1919 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概况。据图可知,这一时期中国( )
A.军阀混战阻碍贸易发展 B.民族工业短暂繁荣
C.贸易逆差局面根本扭转 D.国货内销市场扩大
11.石家河遗址位于湖北省天门市境内,地处江汉平原北部与大洪山南麓结合处的山前地带,由内城、
城壕(护城河)、外郭城构成,总面积为 348.5 万平方米,与长江下游的良渚遗址古城规模相当。其持
续时间为距今 5900 年至 3800 年,是长江中游地区迄今发现的面积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等级最高、
2 / 5
附属聚落最多的史前城址聚落。据此可推断石家河遗址( )
A.出现了国家的雏形
B.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见证之一
C.开始形成城市文明
D.文化发展程度高于浙江良渚遗址
12.近年来,汉服广为流行,但对于汉服领口的设计经常发生争议。汉服左衽和右衽的设计区别承载
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沿革,不仅仅是服饰的差异,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诠释。如图服饰的变迁
折射出辽朝( )
A.民族交融的社会特征 B.歧视压迫的民族政策
C.蕃汉分治的统治思想 D.效仿中原制度的倾向
13.光绪六年(1880 年),李鸿章于天津设立津沪电报总局(中国电报总局前身),委派盛宣怀为总办,
津沪电线通报后,经营四月,亏损巨大,后转为商办,陆续建成多条干线,并于光绪二十年开始,盈
利显著增加。据此可知,中国电报总局( )
A.为兴办资本主义企业起了示范作用
B.以实现自强为基本的目标
C.进一步扩大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规模
D.开启了西方科技的中国化
14.如图为学者估算的公元 200 年至 1851 年中国人口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相关解释较为准确的是
3 / 5
A.首次过亿得益于生产技术的革命性变化
B.世界联系加强背景下首次达到两亿
C.1700 年后直线上升根源于赋税制度改革
D.国家分裂时期人口都呈现下降趋势
15.如图是南宋时期开凿的重庆大足宝顶山石刻造像第 30 号“牧牛道场”,它以“牧牛”比喻修行禅观、
锻炼思想的过程。道场造像生动活泼,牧牛有的溪边饮水、有的卧地休息,牧童也姿态各异,或低头
小憩或唱歌嬉戏。这反映出当时
A.农耕经济占主导地位 B.士大夫追求闲情逸致
C.佛教世俗化发展趋势 D.理学发展为官方哲学
16.先秦时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被称为“南蛮”。春秋时期,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帜
击退北狄、征伐楚国,成就霸业。后来崛起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楚、吴、越等国又先后北上中原争霸。
这一现象表明( )
A.西周中央集权削弱 B.宗法分封制完全崩溃
C.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 D.中原文化正统性得到确认
二、材料分析题(34 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 分)
材料:王尔琢(1903-1928 年),湖南石门县人。1920 年考入长沙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参加过进步
学生运动。1924 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学生队分队长,参加平定广
州商团叛乱和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两次东征。1926 年参与国民革命军第 3 师的改编工作,任东路先遣军
党代表,参加北伐战争。1927 年 8 月,率国民革命军第 4 军 25 师 74 团重机枪连参加南昌起义。1928
年 1 月参加领导湘南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 1 师参谋长。1928 年 4 月,朱德与毛泽东部队井冈山会师
后,王尔琢任中国工农红军第 4 军参谋长兼第 28 团团长。协助毛泽东、朱德指挥五斗江、草市坳和
龙源口等战斗,率 28 团英勇作战,粉碎湘赣两省国民党军的“会剿”。同年 8 月 25 日,在江西崇义思
顺墟追击叛徒时,英勇牺牲,年仅 25 岁。
4 / 5
——摘编自《人民日报》2005 年 3 月 23 日第二版
(1)根据材料,概括王尔琢的主要革命活动。(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尔琢所体现的时代精神。(10 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熙宁三年十二月颁布《畿县保甲条例》,每十户为一保,设保长;五十户为一大保,设大
保长;十大保为一都保,设都、副保正。主、客户每户(后改为只有主户)二丁以上,一人任保丁,
置备弓箭,进行训练,每大保每夜轮差五人“巡警”,并实行保内连坐法等。首先在开封地区实行,以
后逐渐推行于全国,保丁“教艺既成,更胜正兵”,“马上事艺往往胜诸军”。保甲法除了维持地方治安外,
还部分地代替军队,达到“消募兵骄志,省养兵财费”的目的。
——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清末,政府在中央设立专门的巡警部(后设民政部)、在各省设立巡警道或警务总局,专
门负责警察队伍的创建与管理。警察按照等级对应享有相应的薪酬。对所辖警察的言行有详密的规范
制约,并以《章程》的形式明文规定。地方的警务系统设立和维持的经费由中央向地方财政过渡。清
末建立的近代警务制度有一定成绩,但所需经费也加剧了地方政府对民众的盘剥,加剧了国家与基层
的直接冲突。
——摘编自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王安石保甲法的特点及其作用。(8 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近代警务制度建立的背景及影响。(10 分)
三、论述题(16 分)
19.【近代化与传统】
近代化是一个传统的转轨过程,充满着变异与新生;但是,近代化又并非无根由的空中楼阁,其
物质基础和精神园地都深植于古代与中世纪,因而又潜藏着遗传与复归。近代文明伟岸的大厦是在古
代—中世纪奠定的广阔而深厚的地基上建筑起来的,它既是对传统的超越,又与传统保持着深刻的内
在联系。
以往的近代化理论,多强调近代化过程及其结果与传统的巨大差异,以及近代化与传统间的鲜明
对照,这当然是十分必要的,缺乏这种对照则无以确立近代与古代—中世纪之间质的区别,也就失去
了前进的目标;但是,在论及近代化时,我们如果忽略今与古的血肉相关性,便会失去前进的依据。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十五讲》
根据上述材料,围绕“近现代化与传统”的话题,自拟论题,并结合世界史知识,展开论述。(要求:
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5 / 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