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度下期期末质量监测试卷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一、选择题 (17 小题, 共 34 分)1.央视《非遗里的中国》河南篇播出后,河南非遗在全国精彩出圈,洛阳唐三彩、豫剧、太极拳洛阳黄河鼓、洛阳水席、朱仙镇木版年画、二十四节气地坑院等,受到人们热情点赞。作为河南人,你心中油然而生的情感是 ( )A.安全感 B.敬畏感 C.胜任感 D.自豪感2.在“5·25”心理健康日,学校心理社团准备开展多样化的活动,帮助学生舒缓心情,释放压力。校园小记者想报道这一活动,最适合的标题是 ( )A.心理健康人开朗,管理情绪贵有章 B.忘记烦恼人欢笑,喜怒哀惧全去掉C.消极情绪不可要,心平气和没烦恼 D.人际关系处理好,幸福生活压力少3.下图漫画《伸脚打的》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天气寒冷时,打车完全可以用脚B.司机要不顾自尊,提高服务质量C.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D.乘客作为消费者,可以为所欲为4.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和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制定促进银发经济发展的政策;强化残疾人权益保障,提高优抚补助标准……这体现了我国不断践行的核心思想是 ( )A.重民本 B.讲仁爱 C.尚和合 D.求大同5.2024 年 12 月 16 日,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公布,其中“助人为乐”类 63 名, “见义勇为”类 58 名, “诚实守信”类 59 名, “敬业奉献”类 65 名, “孝老爱亲”类 54名,河南省共有 10 人入选。评选表彰全国道德模范,有利于 ( )①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②赢得社会赞誉,提升个人素养③弘扬传统美德,展现时代风貌 ④形成团结奋斗的社会共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2025 年 2 月,演员崔某某在直播中自曝拍戏期间曾无证酒后驾车并肇事逃逸。经核实,崔某某的自述内容纯属虚构,其动机为“博取眼球、吸引粉丝”。最终,崔某某因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被依法处以行政拘留。此案例警示我们( )①要敬畏法律,增强法治观念 ②不违规是人们行为的底线③言行须有度,违法必须担责 ④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清代诗人袁枚“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诗句,赞颂了生长于阴暗潮湿之处的苔花虽如米粒般微小,但它从不小看自己,依然像牡丹花一样绽放。这启示我们在生活中( )①要有坚强的意志,努力为梦想奋斗 ②要自强、自信,不断战胜挫折③要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积极调整自己 ④要有奋发进取的精神A. ①②③B.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名言警句闪烁着思想与智慧的光芒。以下名言警句及解读 对 应 最 不 合 理 的 是 (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试题 第 1 页(共 4 页)A.“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主动亲近社会,热心帮助他人B.“梨虽无主,我心有主”———我们要发自内心,去敬畏规则C.“人而无礼,焉以为德”———我们要学会依法规范自身行为D.“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学会换位思考,体会他人感受9.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七年级某班的语文老师每逢节气都会给学生写寄语,下面是其中的一部分:此举体现了( )①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②因循守旧,故步自封③以文化人,润心启智 ④吾爱吾师,更爱真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民法典共 7 编、1260 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对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等作出明确详实的规定,并规定侵权责任,被誉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这说明民法典( )①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②是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③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④为人们的生存发展提供更好的法律保障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1.“法不能向不法让步”不仅是电影《第二十条》的台词,更是这几年每年都出现在最高检工作报告中的金句。这体现了 ( )①拍摄电影可以凝聚法治共识 ②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意志和利益的体现③法律捍卫公民正当防卫权利 ④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得到进一步的彰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2024 年 3 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在宁夏调研时表示,要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对未成年人实施的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等严重犯罪,符合核准追诉条件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警示我们( )A.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B.有勇有谋地应对违法犯罪C.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远离犯罪 D.加强道德修养,守住道德底线13.2024 年 3 月 10 日,河北省邯郸市某中学三名学生霸凌、杀害同学案又一次给我们以深刻的警醒:做好校园防霸凌工作永远不能松懈。远离校园霸凌,中学生应该( )①树立法治观念,坚决不能欺负同学②坚决同校园霸凌行为作斗争,以牙还牙③看到同学遭遇校园霸凌,及时告知老师或报警④在自己遭遇校园霸凌后,担心被报复而忍气吞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守诚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之一。下面成语或典故能体现这一核心思想理念的是( )①季布一诺 ②程门立雪 ③囊萤映雪 ④立木取信A. ①③ B.②③ C.②④ D. ①④15.关 于 当 事 人 的 违 法 类 别 和 应 承 担 的 法 律 责 任 , 以 下 判 断 正 确 的 是 (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试题 第 2 页(共 4 页)序号 案例 违法类别 承担责任① 刘某过年期间非法存储烟花爆竹,警方对其处以 行政拘留 5 日的处罚 行政违法行为 行政责任② 出版社未经钱某同意发表其作品,被判赔偿钱某 损失 2000 元 民事违法行为 民事责任③ 李某向王某借款 5 万元,到期后拒不归还 刑事违法行为 刑事责任④ 蔡某因驾车闯红灯被扣 6 分,罚款 200 元 民事违法行为 民事责任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16.2025 年全国两会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即赴贵州和云南考察调研。小全通过查阅新闻,收集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调研过程中的暖心话语:话语一:“希望乡亲们的幸福生活更上一层楼,把乡村振兴做得更好,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得更好。话语二:“过渡期结束后,对农村低收入人口还 要搭把手,要建立统一监测、分类帮扶机制,把民生底线兜牢。”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暖心话语,共同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是( )A.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B.诚实守信、以信待人C.革故鼎新、与时俱进 D.惠民利民、安民富民17.2025 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春回大地,万物滋长,全国各地一片勃勃生机。今年清明假期,新疆伊犁杏花、北京海棠花等竞相绽放,西安翠华山、青岛大珠山漫山芳菲……尽显美丽山河中国图景。这样的美景得益于我国( )①敬畏自然,顺应大自然运行规律 ②贯彻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③积极改造大自然,坚持为我所用 ④努力征服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A. ①② B. 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非选择题(共 36 分)18.(8 分)近年来,暑假期间,到医疗机构咨询整容的学生越来越多,而且有低龄化的趋势。看到网上的整容广告,中学生小美与妈妈一起来到医院咨询:“进入青春期,我脸上冒出很多痘痘,也变胖了,这让我很自卑,也想医美一下。”专家提醒她:“未成年人整容存在极大风险,对青少年来说,内在美更重要。”但是,小美却说:“对于女孩子而言,外在美才是最重要的。”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请你对小美的言行进行辨别与分析。19. (8 分)根据名言,回答问题。名言一:人不可以无耻。 无耻之耻, 无耻矣。名言二: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名言三: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1)名言一说明我们应怎样做自尊的人 (2 分)(2)根据名言二,写出我们应该怎样做自信的人 (4 分)(3)名 言 三 启 示 我 们 什 么 是 自 强 (2 分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试题 第 3 页(共 4 页)20.(10 分)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中华传统美德是进行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学校开展德育周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其中。【诵经典 扬美德】中国人自古就有“道德文章”的说法。读中华经典,养浩然之气,对于当代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十分必要。校团委组织同学们推荐经典、诵读经典,体会经典中蕴含的浩然之气。推荐一: 《论语》推荐理由:这是一部体现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经典著作。“夫子风采,溢于格言。”读者可以通过阅读经典,感受古圣先贤的道德智慧。推荐二:《与妻书》推荐理由:这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写给妻子的诀别信。这封信将家庭幸福、夫妻恩爱和国家前途、人民命运联系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深情和对祖国深沉的爱。全文直抒胸臆,情真意切,字字泣血,动人心魄。(1)请你谈谈开展推荐经典、诵读经典活动的意义。 (4 分)【选好人 扬正气】校团委准备开展“校园十大好人”评选活动。(2)请你为本次活动撰写活动步骤。 (2 分)【发倡议 做好人】七年级(1)班班委会准备向全校师生发出学习“校园十大好人”的倡议。倡议书亲爱的同学们:中华民族有着代代传承的传统美德,让我们与“校园十大好人”一起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道德力量。为此,我们倡议:①②七年级(1)班班委会××年×月×日(3)请你补充完整上面的倡议书。 (4 分)21.(10 分)某校组织同学们举行模拟法庭活动,以案释法,对同学们进行普法教育。以下是其中一次模拟法庭活动的情况:【案情回顾】初中生王某,初一时曾获得过“优秀学生”表彰,升上初二后,在同班同学陈某的介绍下,结识了几位游手好闲的社会青年,在他们的带领下,逐渐沉迷上了网络赌博,变得越来越无心向学,多次旷课、逃学,屡教不改。升上初三后,已满 15 岁的王某为了幂集赌资,在几位社会青年的“指导”下,和陈某多次在学校附近路段及公交车站公开向同学要钱,要钱不成就直接抢,甚至因为抢钱而多次把人打伤, 最终被警察抓获。(1)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对王某的行为的性质进行分析。(4 分)【法庭教育】举办模拟法庭活动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结合案例对同学们进行普法教育。在活动的最后,同学们各抒己见,谈了自己从王某案件中获得的启发。(2)针对王某的案件,在法庭教育环节,你想说些什么 (4 分)【所思所获】在这场模拟法庭活动中,你作为组织者之一,不仅协助老师做了许多准备工作,还积极动员同学们参与到活动中来。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试题 第 4 页(共 4 页)(3)请你说一说,你在活动中都有哪些收获。 (2 分)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试题 第 4 页(共 4 页)2024—2025 学年度下期期末质量监测试卷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D 2.A 3.C 4.A 5.B 6.B 7.C 8.C 9.B 10.C11.D 12. C 13.B 14.D 15.A 16.D 17.A18. (8 分)【参考答案】小美的言行是不正确的。她没有意识到内在美和外在美是同样重要的。进入青春期后,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我们身体的发育情况各不相同。长痘痘变胖等都是青春期正常的生理变化,小美因此感到自卑,甚至想要医美是没有正确对待生理变化、过度关注外在美的表现。通过医美来进行调整,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青春期的我们追求美无可厚非。我们在塑造身体、仪表等外在美的同时,更要注重品德和文化修养,提升内在美。因此,小美要正确对待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在追求外在美的同时,也要注重提升内在美。【评分建议】 观点正确,层次分明,逻辑严密,分析透彻,表述规范,给 8—7 分;观点正确,层次比较分明,逻辑比较严密,分析比较透彻,表述比较规范,给 6—3 分;观点模糊,层次不分明,逻辑不严密,分析不透彻,表述不规范,给 2—1 分;观点错误或只作判断不作分析,给 0 分。 19. (8 分)【参考答案】(1)学会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2 分)(2)找准定位,扬长避短;专注当下,积极行动;勇于探索,增强底气。(4 分)(3)自强是自我勉励、发愤图强。(2 分)【评分建议】第(1)问罗列“怎样做自尊的人”的做法不得分;第(2)问,答出任意一点即可给 2 分,最高可得 4 分,其他答案合理者亦可酌情给分。20.(10 分)【参考答案】(1)①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②有利于丰富知识储备,增强人文底蕴,在读书中涵养品格,提升人生境界;③有利于陶冶情操,提升自身修养;等等。(4 分)(2)①推荐候选人;②审核公示;③组织投票;④揭晓评选结果。(2 分)(3)①主动理解、关心老师,真诚接受老师的引领和指导,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②孝顺敬重父母,关心爱护父母,多与父母沟通交流。③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遵守社会公德,主动关心、帮助他人。(4 分)【评分建议】第(1)(3)问,答出任意一点即可给 2 分,每问最高可得 4 分;第(2)问答出 1-2 点得 1 分,答出 3-4 点得 2 分;其他答案合理者亦可酌情给分。21.(10 分)【参考答案】(1)①无心向学,多次旷课、逃学的行为属于不良行为(或者违纪行为)。②王某多次在学校附近路段及公交车站公开向同学要钱的行为属于严重不良行为(或者违法行为)。③王某要钱不成就直接抢,甚至因为抢钱而多次把人打伤的行为属于犯罪。(2)①要谨慎交友,多交益友,不交损友,在交友中要懂得明辨是非。②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③要学法懂法,懂得哪些是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要杜绝这些行为。④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遵纪守法的人。(3)①提升了个人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与人际交往得到锻炼;②提升了个人法治思维,了解了更多法律常识;等等。【评分建议】第(1)(2)问,答出任意 1 点即可给 2 分,每问最高可得 4 分,其他答案合理者亦可酌情给分。第(3)问,作为活动组织者角度、作为活动中被普法教育的学生角度,每答出一个角度给 1 分,共 2 分,其他答案合理者亦可酌情给分。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试题答案 第 1页(共 1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年级政治答案.docx 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