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四川省达州市2025届中考化学真题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四川省达州市2025届中考化学真题试卷

资源简介

四川省达州市2025届中考化学真题试卷
1.(2025·达州)腊肉是一种传统食材。下列有关说法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采购鲜肉 B.点火熏肉 C.销售腊肉 D.腊肉切片
2.(2025·达州)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 B.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严禁食用霉变的食物 D.缺铁易引起骨质疏松
3.(2025·达州)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取用NaCl固体
C.稀释浓硫酸
D.移走蒸发皿
4.(2025·达州)水杨酸发现于柳树皮中,是合成阿司匹林的主要原料。下列有关水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8g
B.水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水杨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水杨酸由7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
5.(2025·达州)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中混有少量b,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B.时,a、c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时,将40ga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为70g
D.时,a、b、c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关系是
6.(2025·达州)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涤纶和羊毛 取样,点燃,闻气味
B 除去中少量的Fe 加入过量稀盐酸
C 检验烧碱样品是否完全变质 取样,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是否变色
D 分离和KCl的固体混合物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7.(2025·达州)下列四个图像对应的变化关系,错误的是(  )
A.在充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加热一定量的铜粉
B.向稀硫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C.分别用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D.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锌粉中逐滴加入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
8.(2025·达州)现有氧化镁和氢氧化镁的固体混合物10.0g,其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8%。向该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蒸干所得溶液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为(  )
A.20.7g B.24.0g C.26.5g D.30.0g
9.(2025·达州)化学用语是化学世界通用的语言,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基础,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钠离子   ;
(2)两个钾原子   ;
(3)三个氢分子   ;
(4)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是   。
10.(2025·达州)端午时节,李华妈妈包了家人喜欢吃的“豌豆肉粽”。
(1)粽子上桌,粽香四溢,说明分子   (从微观角度解释)。
(2)李华妈妈将粽子用塑料袋装好,送给亲朋好友。生产塑料袋的材料属于____(填字母序号)。
A.金属材料 B.有机高分子材料 C.复合材料
(3)包粽子使用了粽叶、糯米、腊肉和豌豆等原材料,其中糯米富含的基本营养素是   (填“糖类”“蛋白质”或“油脂”)。
(4)为了使粽叶生长茂盛,可施用适量的尿素。尿素属于   (填“氮肥”“磷肥”或“钾肥”)。
11.(2025·达州)镓拥有“电子工业脊梁”的美誉。图1是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图2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镓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A、C、D中与B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填字母序号)。
(3)A、B、C、D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   (填字母序号)。
12.(2025·达州)我国科研人员用催化剂使甲烷与氧气在常温下反应生成甲酸,其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氧气的用途是   (写一种即可)。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反应前后分子、原子数目均没有改变
C.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和种类均没有改变
13.(2025·达州)2025年4月24日,搭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进入新的阶段。
(1)载人飞船太阳能电池板需要使用铝合金箔片。铝合金加工成箔片是利用了金属的____(填字母序号)。
A.延展性 B.导热性 C.导电性
(2)太空舱中使用的“人造空气”与地球上的空气组分相似,“人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电解水制备氧气时,生成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是   。
(3)高氯酸铵、铝粉等是长征二号F遥运载火箭助推器推进剂的主要成分。火箭发射时高氯酸铵发生的化学反应是。X的化学式是   。
14.(2025·达州)州河是达州市的“母亲河”,为本市居民提供生产、生活用水。下图为自来水的生产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向所取州河水中加入明矾做絮凝剂,明矾的作用是   。
(2)过滤可除去水中难溶性固体杂质。在实验室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3)沉降、过滤后的州河水还会有一些有颜色、有气味的杂质,可利用活性炭的   性进行净化。
(4)用户使用的自来水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15.(2025·达州)初中化学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省略)。请回答下列问题:
(1)CuO的颜色是   。
(2)的化学方程式为   。
(3)Cu与溶液反应后,溶液质量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16.(2025·达州)气体的制取和性质是初中化学核心知识之一,请结合以下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甲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从图1的A~E中选择,填字母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选用F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填“a”或“b”)端进入集气瓶。
(4)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选用B装置做发生装置的优点为   。
(5)水、过氧化氢溶液和高锰酸钾都能用来制取氧气,是因为物质中都含有   元素。
(6)白炽灯泡内玻璃柱上有一点红色物质,那是红磷。只要看到使用过的灯泡内有这点红色物质存在,就可基本判定,该灯泡没有漏气,判断依据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7.(2025·达州)实验室有一瓶浓盐酸,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1)打开瓶塞时出现白雾,说明浓盐酸具有   (填“吸水性”或“挥发性”)。
(2)将浓盐酸稀释成稀盐酸。取少量稀盐酸加入装有大理石的试管中,现象是   。
(3)该小组分别向注射器和烧杯中随机加入稀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计算机显示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所得部分数据曲线如图乙和图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由图乙可知,烧杯中的溶液为   。
②由图丙可知,该反应属于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对应的点是   (填“M”“N”或“P”)。
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④当注射器向烧杯中加入10mL溶液(溶液质量是11g,溶质质量分数是10%)时,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   g(精确到0.1)。
18.(2025·达州)实验室取10g由和NaCl组成的混合物,配制成不饱和溶液,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生成沉淀与加入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完全反应后生成的质量为   g。
(2)A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为   。
(3)求原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采购鲜肉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点火熏肉的过程,燃料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负还特意;
C、销售腊肉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腊肉切片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分析】根据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进行分析解答。
2.【答案】D
【知识点】合理使用化肥、农药;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有害化学物质的性质与人体健康;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可以避免环境污染,故A正确;
B、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利用隔绝空气的灭火原理,故B正确;
C、霉变食盐含有黄曲霉毒素,该物质具有强致癌性,高温烹饪也不会分解,所以要严禁食用霉变食物,故C正确;
D、缺铁会患贫血,缺钙易引起骨质疏松,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可以避免环境污染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隔绝空气的灭火方法和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C、霉变食盐含有强致癌的黄曲霉毒素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缺钙易引起骨质疏松,缺铁引起贫血进行分析解答。
3.【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蒸发与蒸馏操作;稀释浓硫酸
【解析】【解答】A、酒精灯使用火柴点燃,禁止有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故A正确;
B、用药匙取用粉末状药品,瓶塞取下要倒放在桌面,故B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缓缓倒入,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散失,且不能把水倒入浓硫酸,以防液体暴沸飞溅,故C错误;
D、蒸发溶液时,不能用手拿正在加热的蒸发皿,以防烫伤皮肤,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试剂瓶塞取下要倒放在桌面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浓硫酸稀释的正确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加热很烫的蒸发皿不能用手去拿,以防烫伤皮肤进行分析解答。
4.【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故A错误;
B、水杨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12×7:1×6:16×3=14:1:4,氢元素的质量占比最小,所以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B错误;
C、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元素,水杨酸的化学式为C7H6O3,所以水杨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C正确;
D、化学式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也表示一个分子的构成原子,水杨酸的化学式为C7H6O3,表示一个水杨酸分子由7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省略不写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占比越大,其元素质量分数也越大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元素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化学式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及一个分子的构成原子进行分析解答。
5.【答案】D
【知识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明显减小的物质,采用降温结晶提纯,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采用蒸发结晶提纯,所以a中混有少量b,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故A正确;
B、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时, a、c两物质溶解度曲线相交,表示该点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则该温度下,a、c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A正确;
C、时, a的溶解度为40g,表示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40ga物质,则5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20ga物质,所以将40ga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为20g+50g=70g,故C正确;
D、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排布从上到下,故该温度下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a>b>c,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明显减小的物质,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某一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同一温度下,溶解度曲线在上方,其溶解度大,溶解度曲线在下方,其溶解度小进行分析解答。
6.【答案】A
【知识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药品是否变质的探究;物质的除杂、净化
【解析】【解答】A、 鉴别涤纶和羊毛 ,取样,点燃,闻气味,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有特殊气味的涤纶,该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符合题意;
B、 除去中少量的Fe ,加入过量稀盐酸,氧化铁和铁都能与稀盐酸反应,除去杂质的同时,把原来的物质也除去了,不符合除杂原则,该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而变质,要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就是检验溶质是否全部为碳酸钠,滴加无色酚酞无法达到实验目的,因为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变红,故C不符合题意;
D、分离是要把混合物中的各组分一一分开,并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分离和KCl的固体混合物,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只是把二氧化锰分离出来,还需要对滤液进行蒸发结晶才能分离出KCl固体,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羊毛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涤纶灼烧有特殊气味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氧化铁和铁都能与稀盐酸反应,违背除杂原则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只能分离出二氧化锰,还需要蒸发溶液才能分离出KCl进行分析解答。
7.【答案】C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应用;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A、密闭溶解中加热铜粉,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由于容器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反应结束并恢复到室温后,由于氧气被消耗,最终容器内压强小于大气压,故A正确;
B、硫酸和硫酸钠的混合物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硫酸优先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硫酸反应完,硫酸钠和氢氧化钡继续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硫酸钠,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钡沉淀从0开始逐渐增加,直至硫酸钠反应完,沉淀不再增加,故B正确;
C、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分别用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两者得到氧气的质量是相等的,所以两条曲线的平台高度是一样的,加了催化剂反应速率会加快,图像的拐点靠前,故C错误;
D、 从题干信息可知,酸不断滴加,最终金属反应完,镁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H2SO4=MgSO4+H2↑ , 参加反应的镁和生成的氢气质量比为:24:2;锌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参加反应的锌和生成的氢气质量比为:56:2;从以上质量比可知,等质量的镁和锌完全反应,镁产生的氢气比锌产生氢气多,消耗的酸更多,所以镁的平台比锌高,拐点比锌靠后,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A、根据在密闭容器内加热铜粉,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铜和氧气反应使氧气被消耗,最终恢复到室温时,容器内的气体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稀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硫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硫酸钠,沉淀从0考试逐渐增加,最后保持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酸过来,金属反应完,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产生氢气越多,消耗的酸液也越多进行分析解答。
8.【答案】B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反应前镁元素的质量=10.0g×48%=4.8g,加入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氧化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氢氧化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蒸干所得狨猴的固体为硫酸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所以硫酸镁中的镁元素质量为4.8g,则硫酸镁的质量
=,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反应生成硫酸镁中的镁元素质量=反应前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再根据化合物的质量=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9.【答案】(1)Na+
(2)2K
(3)3H2
(4)
【知识点】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1)离子符号的书写是在元素符号右上角先写数字,再写“+”或“-”号,数字为1时省略不写,一个钠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所以钠离子表示为:Na+ ;
(2)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所以两个钾原子表示为:2K ;
(3)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所以三个氢分子表示为:3H2 ;
(4)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表上该元素的化合价,“+”“-”号在前,数字在后,氧化钙中氧元素显-2价,钙元素显+2价,所以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
故答案为:(1)Na+ ;(2)2K ;(3)3H2 ;(4) 。
【分析】根据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以及化合物中某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10.【答案】(1)在不断运动
(2)B
(3)糖类
(4)氮肥
【知识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1)粽香四溢,是因为粽香分子在不断运动,扩散到空气中,使人闻到;
(2)三大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所以生成塑料袋的材料属于合成材料,故A、C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糯米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
(4)尿素只含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所以尿素属于氮肥。
故答案为:(1)在不断运动;(2)B;(3)糖类;(4)氮肥。
【分析】(1)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塑料属于合金材料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淀粉属于糖类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只含氮元素的肥料叫做氮肥进行分析解答。
11.【答案】(1)69.72;金属
(2)C
(3)CD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元素周期表一个小格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所以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元素名称带有“钅”旁的属于金属元素,所以镓属于金属元素;
(2)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C和B的质子数相同都为16,所以B和C属于同种元素;
(3)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属于相对稳定结构,所以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C和D 。
故答案为:(1)69.72 ;金属;(2)C;(3)CD。
【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一个小格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名称带有“钅”旁的属于金属元素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微粒具有相对稳定结构进行分析解答。
12.【答案】(1)潜水、登山、医疗急救、炼钢、气焊等
(2)
(3)C
【知识点】氧气的用途;反应类型的判定;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氧气能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所以氧气的用途有潜水、登山、医疗急救、炼钢、气焊等;
(2)从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为甲烷与氧气在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甲酸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A、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该反应由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生成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A错误;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前的分子总数为:3+4=7,反应后的分子总数为:2+2=4,但是分子数目发生了改变,但是原子数目不变,故B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故C正确;
故答案为:(1) 潜水、登山、医疗急救、炼钢、气焊等 ;
(2) (3)C。
【分析】(1)根据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甲烷和氧气在 催化剂的条件生成甲酸和水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
(3)A、根据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数等于分子个数以及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解答。
13.【答案】(1)A
(2)氮气/N2;1:2
(3)H2O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电解水实验;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金属的物理性质
【解析】【解答】(1)金属材料可以加工成 箔片或拉成丝,是因为金属就有延展性,与件数的导热和导电性无关,故A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空气中氮气约占体积的78%,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人造空气”和空气组分相似,所以“人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电解水实验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
(3)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有2个氮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氯原子,8个氧原子,反应后有2个氯原子、2个氮原子、4个氧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所以反应后还差8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X的化学计量数维,所以一个X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H2O。
故答案为:(1)A ;(2)氮气;1:2 了(3) H2O。
【分析】(1)根据金属材料具有延展性可以加工成箔片或拉成丝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空气中氮气约占体积的78%以及电解水产生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14.【答案】(1)加速沉降
(2)引流
(3)吸附
(4)混合物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水的净化;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1)明矾溶于水会生成胶状物,吸附悬浮杂质加速沉降;
(2)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3)活性炭表面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颜色和异味;
(4)自来水厂经过过滤除去难溶性杂质,通过吸附除去颜色和异味,最后通过消毒除去微生物得到的自来水中仍有一些可溶性杂质,所以自来水属于混合物。
故答案为:(1)加速沉降;(2)引流;(3)吸附;(4)混合物。
【分析】(1)根据明矾可以吸附悬浮杂质,加速悬浮杂质沉降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用于引流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自来水厂通过过滤、吸附、消毒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颜色和异味,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进行分析解答。
15.【答案】(1)黑色
(2)
(3)减少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1)氧化铜是黑色粉末状固体;
(2)硫酸铜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铜与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2Ag+Cu(NO3)2 ,反应物硝酸银和生成物硝酸铜的质量比为:2×(108+14+16×3):64+(14+16×3)×2=340:188,反应前后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变小了,所以溶液的质量减少了;
故答案为:(1)黑色;(2);(3)减少。
【分析】(1)根据氧化铜是黑色粉末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反应后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反应前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小进行分析解答。
16.【答案】(1)试管
(2)AE;
(3)a
(4)能控制反应速率
(5)氧
(6)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1)根据图示可知仪器甲的名称为试管;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物是固体,需要加热,选择固固加热型的发生装置,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需要选择排水法收集气体,故装置组合为AE;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万能瓶收集,气体长进短出,故气体应从a端进入;
(4)B装置可以通过控制分液漏斗滴加液体的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能够用水、过氧化氢溶液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因为这些物质中都含有氧元素;
(6)如果灯泡漏气,外界的空气进入灯泡,点亮灯泡使,灯泡的温度升高,白炽灯泡内玻璃柱上的红磷就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则灯泡内的红色物质就不存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1)试管;(2)AE; ;(3)a;
(4) 能控制反应速率 ;(5)氧;(6) 。
【分析】(1)根据常见仪器名称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氧气密度比空气大,长进短出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滴加的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进行分析解答;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6)根据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
17.【答案】(1)挥发性
(2)有气泡产生
(3)稀盐酸;放热;N;;1.6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HCl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形成白雾;
(2)稀盐酸和大理石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所以看到有气泡产生;
(3) ① 从图乙可知,滴定管未滴加液体之前,烧杯内的溶液pH<7,随着液体的不断滴加,溶液pH逐渐增大,pH由小于7,到等于7,最终pH>7,说明烧杯中的溶液为稀盐酸,滴定管内的液体为氢氧化钠溶液;
② 由图丙可知,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温度不断升高,说明该反应放出热量,当温度达到最高点,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所以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对应的点是N;
③ 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从图乙可知 当注射器向烧杯中加入10mL溶液时,pH=7,说明此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氢氧化钠的质量=11g×10%=1.1g,设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x
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1.6g。
故答案为:(1)挥发性;(2)有气泡产生;
(3) ① 稀盐酸; ②放热;N;;1.6 。
【分析】(1)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HCl气体,与水蒸气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稀盐酸和大理石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3) ① 根据随着液体的滴加,溶液pH由<7到=7,最后>7进行分析解答;
② 根据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温度不断升高,达到最高点为两者恰好完全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③ 根据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
④ 先求出恰好完全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再设未知数,正确写出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找准相关物质的质量比,已知量是氢氧化钠的质量,未知量是氯化钠的质量,列比例式,求出氯化钠的质量,最后简明写出答案。
18.【答案】(1)2
(2)NaCl、Na2CO3
(3)解:设原混合物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x
x=22.2%
答:原混合物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22.2%。
【知识点】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盐的化学性质;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解析】【解答】(1)根据图像纵坐标可知完全反应后生成的质量为2克;
故答案为:2;
(2)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沉淀,从图像可知加入50g碳酸钠溶液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A点时碳酸钠溶液过量,所以A点的溶质为氯化钠和碳酸钠;
故答案为: NaCl、Na2CO3 ;
(3) 解:设原混合物中CaCl2的质量为x
x=22.2g
原混合物中CaCl2的质量分数=
答:原混合物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22.2%。
【分析】(1)根据图像信息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沉淀,根据图像信息可知A点碳酸钠溶液过量,从而得出A点的溶质为氯化钠和碳酸钠进行分析解答;
(3)先设未知数,再正确写出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的化学方程式,找准相关物质的质量比,已知量是碳酸钙的质量,未知量是氯化钙的质量,列比例式,求出氯化钙的质量,再把氯化钙的质量代入公式:,求出原混合物中CaCl2的质量分数,最后简明写出答案。
1 / 1四川省达州市2025届中考化学真题试卷
1.(2025·达州)腊肉是一种传统食材。下列有关说法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采购鲜肉 B.点火熏肉 C.销售腊肉 D.腊肉切片
【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采购鲜肉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点火熏肉的过程,燃料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负还特意;
C、销售腊肉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腊肉切片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分析】根据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进行分析解答。
2.(2025·达州)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 B.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严禁食用霉变的食物 D.缺铁易引起骨质疏松
【答案】D
【知识点】合理使用化肥、农药;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有害化学物质的性质与人体健康;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A、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可以避免环境污染,故A正确;
B、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利用隔绝空气的灭火原理,故B正确;
C、霉变食盐含有黄曲霉毒素,该物质具有强致癌性,高温烹饪也不会分解,所以要严禁食用霉变食物,故C正确;
D、缺铁会患贫血,缺钙易引起骨质疏松,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可以避免环境污染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隔绝空气的灭火方法和原理进行分析解答;
C、霉变食盐含有强致癌的黄曲霉毒素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缺钙易引起骨质疏松,缺铁引起贫血进行分析解答。
3.(2025·达州)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取用NaCl固体
C.稀释浓硫酸
D.移走蒸发皿
【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蒸发与蒸馏操作;稀释浓硫酸
【解析】【解答】A、酒精灯使用火柴点燃,禁止有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故A正确;
B、用药匙取用粉末状药品,瓶塞取下要倒放在桌面,故B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缓缓倒入,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散失,且不能把水倒入浓硫酸,以防液体暴沸飞溅,故C错误;
D、蒸发溶液时,不能用手拿正在加热的蒸发皿,以防烫伤皮肤,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试剂瓶塞取下要倒放在桌面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浓硫酸稀释的正确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加热很烫的蒸发皿不能用手去拿,以防烫伤皮肤进行分析解答。
4.(2025·达州)水杨酸发现于柳树皮中,是合成阿司匹林的主要原料。下列有关水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38g
B.水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水杨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水杨酸由7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省略不写,故A错误;
B、水杨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12×7:1×6:16×3=14:1:4,氢元素的质量占比最小,所以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B错误;
C、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元素,水杨酸的化学式为C7H6O3,所以水杨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C正确;
D、化学式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也表示一个分子的构成原子,水杨酸的化学式为C7H6O3,表示一个水杨酸分子由7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省略不写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占比越大,其元素质量分数也越大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化学式表示物质的组成元素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化学式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及一个分子的构成原子进行分析解答。
5.(2025·达州)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中混有少量b,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B.时,a、c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时,将40ga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为70g
D.时,a、b、c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关系是
【答案】D
【知识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明显减小的物质,采用降温结晶提纯,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采用蒸发结晶提纯,所以a中混有少量b,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故A正确;
B、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时, a、c两物质溶解度曲线相交,表示该点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则该温度下,a、c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A正确;
C、时, a的溶解度为40g,表示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40ga物质,则5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20ga物质,所以将40ga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为20g+50g=70g,故C正确;
D、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排布从上到下,故该温度下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a>b>c,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明显减小的物质,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某一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同一温度下,溶解度曲线在上方,其溶解度大,溶解度曲线在下方,其溶解度小进行分析解答。
6.(2025·达州)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涤纶和羊毛 取样,点燃,闻气味
B 除去中少量的Fe 加入过量稀盐酸
C 检验烧碱样品是否完全变质 取样,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是否变色
D 分离和KCl的固体混合物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药品是否变质的探究;物质的除杂、净化
【解析】【解答】A、 鉴别涤纶和羊毛 ,取样,点燃,闻气味,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有特殊气味的涤纶,该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符合题意;
B、 除去中少量的Fe ,加入过量稀盐酸,氧化铁和铁都能与稀盐酸反应,除去杂质的同时,把原来的物质也除去了,不符合除杂原则,该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而变质,要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就是检验溶质是否全部为碳酸钠,滴加无色酚酞无法达到实验目的,因为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变红,故C不符合题意;
D、分离是要把混合物中的各组分一一分开,并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分离和KCl的固体混合物,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只是把二氧化锰分离出来,还需要对滤液进行蒸发结晶才能分离出KCl固体,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羊毛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涤纶灼烧有特殊气味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氧化铁和铁都能与稀盐酸反应,违背除杂原则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只能分离出二氧化锰,还需要蒸发溶液才能分离出KCl进行分析解答。
7.(2025·达州)下列四个图像对应的变化关系,错误的是(  )
A.在充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加热一定量的铜粉
B.向稀硫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C.分别用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D.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锌粉中逐滴加入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
【答案】C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应用;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A、密闭溶解中加热铜粉,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由于容器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反应结束并恢复到室温后,由于氧气被消耗,最终容器内压强小于大气压,故A正确;
B、硫酸和硫酸钠的混合物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硫酸优先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硫酸反应完,硫酸钠和氢氧化钡继续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硫酸钠,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钡沉淀从0开始逐渐增加,直至硫酸钠反应完,沉淀不再增加,故B正确;
C、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分别用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两者得到氧气的质量是相等的,所以两条曲线的平台高度是一样的,加了催化剂反应速率会加快,图像的拐点靠前,故C错误;
D、 从题干信息可知,酸不断滴加,最终金属反应完,镁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H2SO4=MgSO4+H2↑ , 参加反应的镁和生成的氢气质量比为:24:2;锌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参加反应的锌和生成的氢气质量比为:56:2;从以上质量比可知,等质量的镁和锌完全反应,镁产生的氢气比锌产生氢气多,消耗的酸更多,所以镁的平台比锌高,拐点比锌靠后,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A、根据在密闭容器内加热铜粉,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铜和氧气反应使氧气被消耗,最终恢复到室温时,容器内的气体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稀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硫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硫酸钠,沉淀从0考试逐渐增加,最后保持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酸过来,金属反应完,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产生氢气越多,消耗的酸液也越多进行分析解答。
8.(2025·达州)现有氧化镁和氢氧化镁的固体混合物10.0g,其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8%。向该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蒸干所得溶液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为(  )
A.20.7g B.24.0g C.26.5g D.30.0g
【答案】B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反应前镁元素的质量=10.0g×48%=4.8g,加入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氧化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氢氧化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蒸干所得狨猴的固体为硫酸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所以硫酸镁中的镁元素质量为4.8g,则硫酸镁的质量
=,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反应生成硫酸镁中的镁元素质量=反应前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再根据化合物的质量=某元素的质量÷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9.(2025·达州)化学用语是化学世界通用的语言,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基础,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钠离子   ;
(2)两个钾原子   ;
(3)三个氢分子   ;
(4)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是   。
【答案】(1)Na+
(2)2K
(3)3H2
(4)
【知识点】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上的异同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1)离子符号的书写是在元素符号右上角先写数字,再写“+”或“-”号,数字为1时省略不写,一个钠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所以钠离子表示为:Na+ ;
(2)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所以两个钾原子表示为:2K ;
(3)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所以三个氢分子表示为:3H2 ;
(4)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表上该元素的化合价,“+”“-”号在前,数字在后,氧化钙中氧元素显-2价,钙元素显+2价,所以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
故答案为:(1)Na+ ;(2)2K ;(3)3H2 ;(4) 。
【分析】根据化学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以及化合物中某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10.(2025·达州)端午时节,李华妈妈包了家人喜欢吃的“豌豆肉粽”。
(1)粽子上桌,粽香四溢,说明分子   (从微观角度解释)。
(2)李华妈妈将粽子用塑料袋装好,送给亲朋好友。生产塑料袋的材料属于____(填字母序号)。
A.金属材料 B.有机高分子材料 C.复合材料
(3)包粽子使用了粽叶、糯米、腊肉和豌豆等原材料,其中糯米富含的基本营养素是   (填“糖类”“蛋白质”或“油脂”)。
(4)为了使粽叶生长茂盛,可施用适量的尿素。尿素属于   (填“氮肥”“磷肥”或“钾肥”)。
【答案】(1)在不断运动
(2)B
(3)糖类
(4)氮肥
【知识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1)粽香四溢,是因为粽香分子在不断运动,扩散到空气中,使人闻到;
(2)三大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所以生成塑料袋的材料属于合成材料,故A、C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糯米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
(4)尿素只含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所以尿素属于氮肥。
故答案为:(1)在不断运动;(2)B;(3)糖类;(4)氮肥。
【分析】(1)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塑料属于合金材料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淀粉属于糖类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只含氮元素的肥料叫做氮肥进行分析解答。
11.(2025·达州)镓拥有“电子工业脊梁”的美誉。图1是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图2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镓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A、C、D中与B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填字母序号)。
(3)A、B、C、D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   (填字母序号)。
【答案】(1)69.72;金属
(2)C
(3)CD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元素周期表一个小格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所以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元素名称带有“钅”旁的属于金属元素,所以镓属于金属元素;
(2)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C和B的质子数相同都为16,所以B和C属于同种元素;
(3)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属于相对稳定结构,所以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C和D 。
故答案为:(1)69.72 ;金属;(2)C;(3)CD。
【分析】(1)根据元素周期表一个小格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名称带有“钅”旁的属于金属元素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微粒具有相对稳定结构进行分析解答。
12.(2025·达州)我国科研人员用催化剂使甲烷与氧气在常温下反应生成甲酸,其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氧气的用途是   (写一种即可)。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反应前后分子、原子数目均没有改变
C.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和种类均没有改变
【答案】(1)潜水、登山、医疗急救、炼钢、气焊等
(2)
(3)C
【知识点】氧气的用途;反应类型的判定;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氧气能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所以氧气的用途有潜水、登山、医疗急救、炼钢、气焊等;
(2)从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为甲烷与氧气在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甲酸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A、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该反应由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生成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A错误;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前的分子总数为:3+4=7,反应后的分子总数为:2+2=4,但是分子数目发生了改变,但是原子数目不变,故B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故C正确;
故答案为:(1) 潜水、登山、医疗急救、炼钢、气焊等 ;
(2) (3)C。
【分析】(1)根据氧气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甲烷和氧气在 催化剂的条件生成甲酸和水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
(3)A、根据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化学方程式化学计量数等于分子个数以及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解答。
13.(2025·达州)2025年4月24日,搭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进入新的阶段。
(1)载人飞船太阳能电池板需要使用铝合金箔片。铝合金加工成箔片是利用了金属的____(填字母序号)。
A.延展性 B.导热性 C.导电性
(2)太空舱中使用的“人造空气”与地球上的空气组分相似,“人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电解水制备氧气时,生成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是   。
(3)高氯酸铵、铝粉等是长征二号F遥运载火箭助推器推进剂的主要成分。火箭发射时高氯酸铵发生的化学反应是。X的化学式是   。
【答案】(1)A
(2)氮气/N2;1:2
(3)H2O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电解水实验;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金属的物理性质
【解析】【解答】(1)金属材料可以加工成 箔片或拉成丝,是因为金属就有延展性,与件数的导热和导电性无关,故A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空气中氮气约占体积的78%,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人造空气”和空气组分相似,所以“人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电解水实验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
(3)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有2个氮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氯原子,8个氧原子,反应后有2个氯原子、2个氮原子、4个氧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所以反应后还差8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X的化学计量数维,所以一个X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H2O。
故答案为:(1)A ;(2)氮气;1:2 了(3) H2O。
【分析】(1)根据金属材料具有延展性可以加工成箔片或拉成丝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空气中氮气约占体积的78%以及电解水产生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14.(2025·达州)州河是达州市的“母亲河”,为本市居民提供生产、生活用水。下图为自来水的生产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向所取州河水中加入明矾做絮凝剂,明矾的作用是   。
(2)过滤可除去水中难溶性固体杂质。在实验室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3)沉降、过滤后的州河水还会有一些有颜色、有气味的杂质,可利用活性炭的   性进行净化。
(4)用户使用的自来水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答案】(1)加速沉降
(2)引流
(3)吸附
(4)混合物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水的净化;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1)明矾溶于水会生成胶状物,吸附悬浮杂质加速沉降;
(2)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3)活性炭表面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颜色和异味;
(4)自来水厂经过过滤除去难溶性杂质,通过吸附除去颜色和异味,最后通过消毒除去微生物得到的自来水中仍有一些可溶性杂质,所以自来水属于混合物。
故答案为:(1)加速沉降;(2)引流;(3)吸附;(4)混合物。
【分析】(1)根据明矾可以吸附悬浮杂质,加速悬浮杂质沉降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用于引流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自来水厂通过过滤、吸附、消毒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颜色和异味,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进行分析解答。
15.(2025·达州)初中化学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省略)。请回答下列问题:
(1)CuO的颜色是   。
(2)的化学方程式为   。
(3)Cu与溶液反应后,溶液质量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答案】(1)黑色
(2)
(3)减少
【知识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1)氧化铜是黑色粉末状固体;
(2)硫酸铜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铜与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2Ag+Cu(NO3)2 ,反应物硝酸银和生成物硝酸铜的质量比为:2×(108+14+16×3):64+(14+16×3)×2=340:188,反应前后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变小了,所以溶液的质量减少了;
故答案为:(1)黑色;(2);(3)减少。
【分析】(1)根据氧化铜是黑色粉末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反应后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反应前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小进行分析解答。
16.(2025·达州)气体的制取和性质是初中化学核心知识之一,请结合以下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仪器甲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从图1的A~E中选择,填字母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选用F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填“a”或“b”)端进入集气瓶。
(4)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选用B装置做发生装置的优点为   。
(5)水、过氧化氢溶液和高锰酸钾都能用来制取氧气,是因为物质中都含有   元素。
(6)白炽灯泡内玻璃柱上有一点红色物质,那是红磷。只要看到使用过的灯泡内有这点红色物质存在,就可基本判定,该灯泡没有漏气,判断依据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1)试管
(2)AE;
(3)a
(4)能控制反应速率
(5)氧
(6)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1)根据图示可知仪器甲的名称为试管;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物是固体,需要加热,选择固固加热型的发生装置,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需要选择排水法收集气体,故装置组合为AE;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万能瓶收集,气体长进短出,故气体应从a端进入;
(4)B装置可以通过控制分液漏斗滴加液体的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能够用水、过氧化氢溶液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是因为这些物质中都含有氧元素;
(6)如果灯泡漏气,外界的空气进入灯泡,点亮灯泡使,灯泡的温度升高,白炽灯泡内玻璃柱上的红磷就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则灯泡内的红色物质就不存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1)试管;(2)AE; ;(3)a;
(4) 能控制反应速率 ;(5)氧;(6) 。
【分析】(1)根据常见仪器名称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氧气密度比空气大,长进短出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分液漏斗可以控制液体滴加的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进行分析解答;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6)根据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
17.(2025·达州)实验室有一瓶浓盐酸,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1)打开瓶塞时出现白雾,说明浓盐酸具有   (填“吸水性”或“挥发性”)。
(2)将浓盐酸稀释成稀盐酸。取少量稀盐酸加入装有大理石的试管中,现象是   。
(3)该小组分别向注射器和烧杯中随机加入稀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计算机显示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所得部分数据曲线如图乙和图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由图乙可知,烧杯中的溶液为   。
②由图丙可知,该反应属于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对应的点是   (填“M”“N”或“P”)。
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④当注射器向烧杯中加入10mL溶液(溶液质量是11g,溶质质量分数是10%)时,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   g(精确到0.1)。
【答案】(1)挥发性
(2)有气泡产生
(3)稀盐酸;放热;N;;1.6
【知识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酸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HCl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形成白雾;
(2)稀盐酸和大理石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所以看到有气泡产生;
(3) ① 从图乙可知,滴定管未滴加液体之前,烧杯内的溶液pH<7,随着液体的不断滴加,溶液pH逐渐增大,pH由小于7,到等于7,最终pH>7,说明烧杯中的溶液为稀盐酸,滴定管内的液体为氢氧化钠溶液;
② 由图丙可知,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温度不断升高,说明该反应放出热量,当温度达到最高点,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所以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对应的点是N;
③ 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从图乙可知 当注射器向烧杯中加入10mL溶液时,pH=7,说明此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氢氧化钠的质量=11g×10%=1.1g,设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x
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1.6g。
故答案为:(1)挥发性;(2)有气泡产生;
(3) ① 稀盐酸; ②放热;N;;1.6 。
【分析】(1)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HCl气体,与水蒸气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稀盐酸和大理石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3) ① 根据随着液体的滴加,溶液pH由<7到=7,最后>7进行分析解答;
② 根据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温度不断升高,达到最高点为两者恰好完全反应进行分析解答;
③ 根据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
④ 先求出恰好完全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再设未知数,正确写出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找准相关物质的质量比,已知量是氢氧化钠的质量,未知量是氯化钠的质量,列比例式,求出氯化钠的质量,最后简明写出答案。
18.(2025·达州)实验室取10g由和NaCl组成的混合物,配制成不饱和溶液,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生成沉淀与加入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完全反应后生成的质量为   g。
(2)A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为   。
(3)求原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2
(2)NaCl、Na2CO3
(3)解:设原混合物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x
x=22.2%
答:原混合物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22.2%。
【知识点】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盐的化学性质;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解析】【解答】(1)根据图像纵坐标可知完全反应后生成的质量为2克;
故答案为:2;
(2)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沉淀,从图像可知加入50g碳酸钠溶液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A点时碳酸钠溶液过量,所以A点的溶质为氯化钠和碳酸钠;
故答案为: NaCl、Na2CO3 ;
(3) 解:设原混合物中CaCl2的质量为x
x=22.2g
原混合物中CaCl2的质量分数=
答:原混合物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22.2%。
【分析】(1)根据图像信息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碳酸钙沉淀,根据图像信息可知A点碳酸钠溶液过量,从而得出A点的溶质为氯化钠和碳酸钠进行分析解答;
(3)先设未知数,再正确写出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的化学方程式,找准相关物质的质量比,已知量是碳酸钙的质量,未知量是氯化钙的质量,列比例式,求出氯化钙的质量,再把氯化钙的质量代入公式:,求出原混合物中CaCl2的质量分数,最后简明写出答案。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