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王朝的过渡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学目标】通过阅读教材、文物分类,准确说出夏商周时期科技文化成就,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史料实证 家国情怀)2.通过阅读教材、研读材料,归纳甲骨文、青铜器的发展历程,学会从文物中获取信息。(史料实证 时空观念)3.通过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设计夏商周科技文化展厅,感受中华文明的连续性,认识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一脉传承,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唯物史观 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归纳甲骨文、青铜器的发展历程,学会从文物中获取信息。【教学过程】一、设定展览主题二、展品选择子任务一: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夏商周时期的科技文化展品,准确写出它们的名称,然后分类整理并在图片上标注展厅的序号。三、展厅布局序厅: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所开创的王位世袭制为以后历代王朝承袭。商朝创造了以青铜器、甲骨文为显著标志的文明成就。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成熟阶段,进入春秋战国后,社会处于剧烈动荡与变革中;诸侯争霸、大国兼并、经济发展、制度变革、思想学术繁荣和科技文化进步,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子任务二:阅读教材,结合资源库,请任选一件文物写一段解说词。要求:①、多角度介绍展品,比如时代、地点、特征、地位/作用(意义)等②、语言准确简明扼要、准确凸显展品价值。③、限时4分钟,独立完成,小组合作交流并在课本上标注重要知识点。维度 优秀 良好 合格 自评 互评解说词内容 1、多角度介绍展品2、能够较为全面地凸显展品的价值3、语言精准 1、能从1-2个角度介绍展品2、能够较简要凸显展品的价值3、语言较精确 1、能介绍展品的个别信息2、能凸显展品价值3、能用简单语言概述活动1: 阅读教材45-46页,结合材料,区分甲骨文的造字方法,归纳甲骨文的意义 。你能辨认出下列甲骨文是什么字吗?试试看? 材料一:材料二:惟殷先人,有典有册。(译文:只有商朝的先人,有了书册和典籍)——《尚书》评价任务:(2024·山东枣庄·2)2024年是衣历甲辰龙年。“龙”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字形像一条飞腾的巨龙。以下字体属于甲骨文的是( )(检测目标2)活动2:观察下列图片,结合教材46-47页,归纳青铜器的特点及用途。(指向目标2)西周的列鼎制度《七上(2024)地图册评价任务:(2024·江苏宿迁·1)“在郭家庄发掘的160号商代墓中,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对上述材料解读准确的是( )A.青铜器种类单一 B.器表上文字是甲骨文C.青铜器功能多样 D.商代人缺乏审美意识活动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文明有什么特点?材料一: 汉字的发展演变历程材料二: 材料三:活动4:诵读经典,品味《诗经》和《离骚》,阅读教材48页。回答问题:材料一: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节选自《诗经·秦风·无衣》译文:能说没有衣服呢?我的衣服和你一起共享,修好我们的铠甲和兵器,我和你一起奔赴战场。1、根据材料一,说出诗歌反映了什么样的时代特征?材料二: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 )羁兮,謇( jiǎn)朝谇( suì)而夕替。——《离骚》译文:长长地叹息,偷偷地掩面哭泣,为百姓苦难的生活感到哀伤。我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2、根据材料二和教材【学史崇德】,概括屈原身上体现了哪些优秀精神品质?尾厅:夏商周时期的天文历法与医学,以探索为翼,一星一象,一药一方,彰显着先民们的不懈追求;甲骨文与青铜器,以智慧为引,一字一划,一器一皿,展示着先民们的高超技艺;《诗经》与楚辞,以情感为墨,一诗一词,一句一韵,描绘着先民们的多彩生活;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相辅相成,交相辉映,共同铸就了中华文明的辉煌篇章。【家国情怀】“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习近平 第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子任务三:根据所学内容,完善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的展览会,并进行展示。指标 等级及具体描述 自评 互评优秀 良好 合格展品 精准地表现夏商周时期的科技文化 部分符合夏商周时期的科技文化 不太能符合夏商周时期的科技文化设计 图文并茂,具有美观性和设计性 图文并茂,具有美观性,但缺乏创新性 图文并茂,缺乏美观性和创新性解说词 解说词言简意赅、表达条理清晰,体现文物价值 解说词能体现文物价值,但是语言冗长 解说词缺乏条理性,没有体现文物的价值【作业与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三件青铜器的主要用途。材料二:在我国,北到东北长白山、新疆天山,南到岭南以南,东到渤海、东海沿岸,西至西藏等地,都有青铜器出土。目前发现最早的青铜器,是甘肃出土的一件铜刀(公元前3000年左右),进入夏代以后,很快出现鼎、爵等青铜礼容器;青铜器在商代晚期和春秋晚期分别达到它们发展的最高峰;秦汉以后,由于铁器、瓷器、漆器等器用的制作与使用方便,迅速成为新宠;但青铜器并没有绝迹,此后货币、铜镜等继续使用。——摘编自黄薇《中国古代青铜器发现与研究史》(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我国古代青铜器发展的特点。(3)青铜器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你能为传承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做一件什么有意义的事情 序厅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展厅一:天文、历法和医学展厅二:甲骨文与青铜器展厅三:《诗经》和“楚辞”尾厅——《七上(2024)地图册》(中国地图出版社)汉字的发展演变历程西周时期的列鼎制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