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怀化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湖南省怀化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考古学家在黑龙江地区发现了金牛山遗址、哈尔滨人遗址、漠河老沟遗址和塔河十八站遗址等古人类遗址。这些遗址的狩猎窝棚、石器加工工艺及家族聚居方式,与东非或西伯利亚文明没有直接关联。这说明( )
A.人类文明起源于非洲并向全球扩散
B.地理环境是文明发展的决定因素
C.早期人类文明存在独立演进的特征
D.原始社会依赖石器工具才能生存
2.《摩奴法典》规定:“婆罗门可从事祭祀、传授吠陀经典;刹帝利负责军事与行政;吠舍从事农业、商业;首陀罗只能为前三个种姓服务。不同种姓禁止通婚,违反者后代将被列为贱民。”这段记载最能说明古代印度( )
A.社会分工基于经济发展需求 B.种姓制度具有社会隔离属性
C.雅利安人确立政教分离体制 D.宗教教义主导法律体系建构
3.考古学家在亚述帝国都城尼尼微的遗址中发现大量泥板文书,其中不仅包括两河流域的《吉尔伽美什史诗》,还有来自小亚细亚、埃及等地的神话和天文记录。这一现象最能说明亚述帝国( )
A.使楔形文字成为欧亚大陆的通用文字
B.将冶铁技术传播至埃及和地中海地区
C.首创了古代西亚地区的文字书写系统
D.通过军事征服推动了区域性文化整合
4.中世纪西欧的一份封君封臣契约中写道:“我(封臣)将忠诚于我的领主,为他提供40天的军事服役;我的领主则承诺保护我的土地不受侵犯。”这一契约最能反映封君封臣制度的特征是( )
A.以土地为基础的权利义务双向约束
B.以基督教信仰维系领主与封臣关系
C.以中央集权强化对地方权力的控制
D.以城市工商业税收取代土地分封制
5.1077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冒着风雪前往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史称“卡诺莎之辱”;1309年,法王腓力四世迫使教皇迁居阿维农并受其控制,史称“阿维农之囚”。这两大事件反映了中古西欧( )
A.市民阶级成为王权强化的主要支持者
B.基督教会的权威始终凌驾于王权之上
C.宗教改革运动削弱了罗马教廷的统治
D.教权对世俗王权的优势地位逐渐丧失
6.伊凡四世加冕后,将国王直辖的工商业发达的城市、富庶地区、战略要地分封给小贵族,并组成特辖军团,沉重打击了大贵族势力。据此可知,此举( )
A.推动了俄国的转型升级 B.促进了地方权力的膨胀
C.强化了俄国的专制集权 D.摆脱了罗马教会的控制
7.日本大化改新后,逐步通过律令颁布了《班田收授法》、《三世一身法》、《垦田永世私财法》,鼓励开垦土地,明确土地所有权,使无地农民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这些措施( )
A.根源于落后的生产力 B.变革了封建制生产关系
C.增加了国家财税收入 D.确立了律令制国家形态
8.16-17世纪,英国通过颁发私掠许可证,授权私人船只攻击敌国商船,“合法海盗”需向政府缴纳战利品分成,掠夺的财富直接助力英国海军建设。英国还颁布《航海条例》等数部航海法令干预海外贸易。这( )
A.确立了英国贸易中心地位 B.反映出殖民扩张呈现竞争格局
C.直接导致英国的产业升级 D.体现了亚当斯密理论的合理性
9.15-16世纪,欧洲一些国家府邸、市政厅等世俗建筑成为主流,而住宅建筑中则增加对生活质量重视的采光和通风设计。米开朗基罗采用几何和力学原理设计的圣彼得大教堂穹顶成为后世的范本。由此可知( )
A.思想解放运动影响力广泛深刻 B.商业革命深刻影响社会时尚
C.教会神权与世俗王权角力激烈 D.资本原始积累重构精神生活
10.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中认为人类社会也遵循类似物理定律的普遍规则,霍布斯提出“数学是唯一理性话语形式”,莱布尼茨尝试用数学逻辑构建社会契约理论。这表明( )
A.科学革命推动社会进步 B.近代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C.社会认知水平整体提升 D.民主政治的成熟根源于科学发展
11.有学者认为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的专制统治”,批评其为“专制立宪”。另一些学者则视英国政体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平衡”是“现代民主的典范”。这反映了( )
A.英德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资本主义代议制具有虚伪性
C.君主制与共和制的差异 D.封建残余势力左右社会转型
12.美国开国元勋汉密尔顿认为:“在处理公共事务的某些时刻,人民也可能一时主张一些措施,而事后极为后悔并予以谴责。”因此需要某些公民组成的一个稳健可敬的机构加以干预。他强调( )
A.司法独立有助于提高决策效率 B.民主共和具有一定妥协性
C.权力制衡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 D.国家治理受限于集体决策
13.恩格斯在评价19世纪30年代英国宪章运动时指出“工人们以为争取普选权就能改变自身处境,却未意识到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他们将自己的贫困归咎于政治权利缺失,而非经济关系的压迫。”这表明( )
A.无产阶级的组织性有待提升 B.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指导
C.马克思主义指导了工人运动 D.国际联合是工人运动的出路
14.马克思、恩格斯总结巴黎公社失败教训时指出,公社因未彻底镇压资产阶级、未切断其经济命脉而失败,强调无产阶级须打碎旧国家机器,建立由武装工人组成且受民主监督的新政权。这说明( )
A.无产阶级政权应摆脱阶级斗争的束缚
B.马克思主义是巴黎公社的指导思想
C.打碎旧国家机器是工人革命终极目标
D.巴黎公社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15.19世纪前,天然橡胶的主要产地是南美洲的巴西,当地土著通过传统方式采集野生橡胶。但到20世纪初,东南亚的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迅速成为全球最大的橡胶种植基地,产量远超巴西。这一变化( )
A.反映了资本扩张主导国际分工 B.源自于南美洲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C.推动了亚非地区民族解放运动 D.说明东南亚更利于经济作物种植
16.下表为巴西旧共和国时期的内外政策。据表可知,拉美地区( )
1898-1902年 通过“咖啡加牛奶”政策维持大庄园主与咖啡寡头联盟;接受英国贷款偿还外债
1902-1906年 鼓励外资修建铁路、港口以扩大咖啡出口;对美国资本开放亚马孙橡胶资源开发
1906-1910年 因国际咖啡价格暴跌,政府强行收购咖啡以维持价格:镇压农民土地运动
A.国际地位迅速提升 B.政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C.民主改革成效显著 D.民族民主革命任务艰巨
二、综合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阿拉伯帝国幅员辽阔,古代文化遗产丰富。花剌子密(780-850年)制定的《天文表》,后来被英国人译成拉丁文,成为东西方各种天文表的蓝本。他的《积分与方程计算》,直到16世纪一直是欧洲各大学的教科书。拉齐斯(865-925年)在著作《医学集成》中,总结了希腊、波斯和印度的医学知识,具有很高的科学水平,在欧洲流传几百年。法拉比(870-950年)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新柏拉图派和苏非派(伊斯兰教的一个派别)的思想加以揉和,他承认物质世界的存在,也强调宇宙万物都源于安拉。法拉比的哲学观点,对阿拉伯和欧洲中世纪思想文化都有很大影响……阿拉伯学者把东西方文化融合为一体,创造出丰富多彩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为世界文化史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下卷)》
材料二 从公元500年到1500年这千年之间,亚洲是片令人激动且充满创造力的广阔天地。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五座都市,并且全都位于大帝国的心脏地带。诸如德里,北京与伊斯坦布尔等少数都市至今仍是重要城市……中世纪的世界史,就是亚洲的历史。当欧洲文明处于“黑暗时代”时,亚洲伊斯兰文明与东方儒家文明一起主导了世界的发展;在几千年的时间中,“东方”发达和“西方”不发达是一种常态,这种态势一直延续到资本主义在西欧出现。
——摘编自斯图亚特·戈登《极简亚洲千年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作者认为西欧中世纪是一个“黑暗时代”,你认同该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三、材料题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奥斯曼帝国1453年攻陷君士坦丁堡时,葡萄牙已经有几十年的探险历史了。实际上传统商路……只是被意大利和阿拉伯商人垄断,他们建立起中世纪以来的贸易秩序和贸易规则,这种特殊的贸易秩序很难打破,商路运输有严格规则秩序并且很难被打破……因此要获得财富就得另辟蹊径。从15世纪80年代起,西欧就渲染土耳其人反基督教文明的暴行,夸大土耳其人的野蛮,西欧知识分子制造反抗土耳其的舆论。其实欧洲人对土耳其统治下的人民的生活了解很少,当时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并不像宣扬的那样。例如,奥斯曼帝国没有强迫巴尔干半岛的居民伊斯兰化,而且,帝国征收的赋税不重,这些是历史事实。宣传与实际的不相符,表明西方人是有意为之。
——王三义《“土耳其人阻断商路”说与西方的近东殖民》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归纳作者否定“土耳其人阻断商路”的依据。你认为影响新航路开辟的因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传统商贸与近代商贸的不同。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早期工业生产形式不同,使用新机器的工厂制度要求合理组织劳动过程。工厂需要新的劳动分工,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每个工人负责单一工序,而不是像手工生产那样,由一个工人完成整个生产过程。在工厂,经理还可以制定严格的劳动纪律以及进行严密的监督。采用新的劳动分工的工厂鼓励管理者提高工人的生产能力,以实现工业品产量的显著增长。同样令人困扰的问题来自新的劳动纪律和劳动节奏,从前习惯于做农活的工人们很快明白,日出日落和气候波动不再决定劳动日程了。相反,钟表、机器和车间规定创造了新的劳动节奏。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新全球史》
材料二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任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拥有一切,人们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狄更斯《双城记》
(1)概括材料一的核心内容,并指出导致其变化的根本因素。
(2)结合两次工业革命,阐述你对材料二狄更斯观点的理解。(要求:观点明确,自拟论题,史论结合,史实正确,逻辑清晰。)
湖南省怀化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D A D C C B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C B D A D
17.(1)特点:文化遗产丰富;文化水平成就高(在文学、艺术、科学等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扮演了桥梁角色;融合了东西方的文化遗产(开放性、包容性);伊斯兰宗教色彩浓厚(伊斯兰教是阿拉伯文化的核心);影响深远。
成因:农业、手工业、商业发达,经济繁荣;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统治者重视、支持文化教育事业;帝国境内很多地区是古代文明发源地,保留着优秀的文化遗产;伊斯兰教居于国教地位。阿拉伯帝国横跨三大洲,地处东西方交通要道。
(2)示例一:我认同中世纪是“黑暗时代”这一说法。
理由:政治上,封君封臣制度和教权高于王权的现状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经济上,庄园经济与农奴制度束缚人身自由,基督教会拥有大量的庄园和广袤的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税,不利于欧洲经济的发展;文化上,基督教会在中世纪的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会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因此,中世纪是一个黑暗的时代。
示例二:我不认同作者的观点
理由:政治上,中世纪中后期,西欧各国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强,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经济上,随着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和城市商品经济有所发展;文化上,自治城市兴办大学,促进文化事业发展。因此,中世纪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中世纪孕育着社会进步的因素。
示例三:黑暗与光明并存的时代。理由:综合示例一二。
18.(1)依据:葡萄牙人有探索的历史传统;意大利和阿拉伯商人垄断传统商路;传统商路贸易规则难以打破;西欧出于利益和意识形态做的恶意宣传。
因素:传统商路受阻;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对货币需求增大;《马可·波罗行记》的诱导;传播天主教;人文主义影响,欧洲人冒险精神;西班牙葡萄牙王室的知识;地理知识、航海技术的进步。
(2)
比较 传统贸易 近代贸易
范围 以欧亚大陆为主/区域化 范围扩大,波及全世界/全球化
路线 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兼海上丝绸之路 大西洋航线、太平洋航线、印度洋航线为主
参与者 亚洲主导,欧洲边缘化 欧洲主导,全球参与
商品种类 奢侈品为主(香料、丝绸、瓷器) 商品种类多样化(奢侈品、白银、奴隶、工业品、世界各地物产等)
贸易方式 分段式贸易(间接贸易) 直接贸易
影响 促进欧亚经济文化交流 推动资本主义发展,促进殖民扩张,加强世界联系
19.(1)核心内容:机器的使用和推广;生产组织形式由手工工场变为机器大工厂;生产过程、劳动纪律、作息时间等都随之发生了变化;
根本因素:生产力的进步。
(2)观点:工业革命具有双重影响。
阐述: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欧美等地相继发生两次工业革命。蒸汽机解决了生产力受自然条件限制的问题,内燃机的创制催生了交通工具的新革命,促进社会经济繁荣;工厂制度和垄断组织先后出现,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地位日益重要;物美价廉的商品、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渐兴起、女性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面貌发生改变。农业下降,工业和服务业比重上升,工业成为第一大产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凸显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成为规律,成为新的经济问题;资产阶级为了争夺原料与市场,加紧对外殖民扩张,拉大了东西方的差距;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社会贫富分化加剧、工人阶级居住条件恶劣,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同时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日益匮乏、疾病与犯罪等系列问题也日益突出。
综上所述,狄更斯的观点具有合理性,启示着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与评价历史事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