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中国古代诗歌,美在辞藻,美在韵味,美在隽永深刻的内涵,美在感人肺腑的情感。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古诗世界,去领略那动人心魄的文学之美!庭中有奇树素养目标朗读诗歌,理解诗意,把握感情。(重点)品味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难点)培养热爱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重点)题目解读庭中有奇树奇树:佳美,珍贵的树。诗题意思:本诗写庭中春日奇树佳景,但一人独赏,反动对远游之人的思念之情。文学常识《古诗十九首》大致是东汉时期的作品,作者无从查考,后人因这些诗的风格和内容比较接近,就把它们编在一起,统称《古诗十九首》。这十九首诗,在内容上,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别相思和文人士大夫的失意郁闷心情。《古诗十九首》中的诗歌叙事委婉曲折,抒情真挚深入,语言朴素自然,形成曲终情显、含蓄动人的艺术风格《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品,它是五言诗达到成熟的标志。文学常识评《古诗十九首》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钟嵘《诗品》实五言之冠冕也。 --刘勰《文心雕龙》写作背景本诗选自昭明文选。为汉代 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古诗十九首每首都没有题目,后人就以每首诗的第一句为题。本诗作者借着庭院中珍奇的树木开花,抒发对远方亲友的怀念之情。文体知识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近体诗,又称格律诗,是一种严格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歌体裁。五言诗是对四言诗的发展,它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使得节奏变化上可急促可缓慢,增加了美感。诗文朗读庭中/有/奇树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huāwèixīn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诗文研读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请描述你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并赏析这两句诗。花。下文的“荣”也是“花”的意思繁盛画面: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佳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机勃勃。赏析:这是环境描写,写出了春意盎然的景象。首句中的“庭中”暗示这里的景色不是大自然中的,而是深闺中的,表明这是一首表现思妇的闺怨诗。诗文研读赏析第三、四句中“攀”“遗”二字的妙处。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攀引给予,馈赠赏析:思妇面对这繁花似锦的景象,忍不住攀着枝条,折下最好看的一朵花,要把它赠给日夜思念的亲人。以花寄情,揭示了诗歌的主旨——对远行人的思念。诗文研读“馨香盈怀袖”一句中,哪个字用得好?请赏析。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充满赏析:“盈”字用得好。一个“盈”字暗示了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这是因为思绪久积,情不自禁,表现出主人公深深的思念。“馨香盈怀袖”,是说花的香气染满了妇人的衣襟和衣袖,同时描绘出花的珍贵和人物的神情。这花是“奇树”的花,它的香气特别浓郁芬芳,不同于一般的杂花野卉,可见用它来表达纯洁的爱情、寄托深切的思念是再合适不过的。诗文研读这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历时很久赏析:这是主人公无可奈何说出的自我宽慰的话,同时也点明全诗的主题。人生苦短,女人也如手中的鲜花,经不起时间的等待,更经受不起风吹雨打。抒发了女主人公对远行人的思念,借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追忆往日的痛苦等。整体感知1.《庭中有奇树》是描写什么内容的诗歌?这是一首描写孤居在家的妻子思念出门在外的丈夫的诗歌。整体感知2.诗歌中女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本诗中女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就是折花,欲寄远人。表达对亲人的深切的思念之情。动作细节,“攀条折其荣”一句,主人公情不自禁地折下一枝花,想把它赠送给远方的亲人。因为这花凝聚着她的哀怨和希望,寄托着她深深的思念。整体感知链接材料:中国人民很早对于自然就有很深的爱好,对自然的爱与对人的爱往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正如王维的《相思》所写:“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好的。整体感知3.从全诗看,诗人本是极力赞扬花的繁盛美丽的,可为什么接着又说“此物何足贵”呢?表达主人公了什么情感呢?“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大意是说:“这花有什么稀罕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此物何足贵”是抑,对花落下先抑的一笔,正是为了后扬“但感别经时”这一相思怀念的主题,表达了主人公对心上人(远行的丈夫)深深的思念之情。整体感知4.结合全诗的内容,分析“奇树”的象征意义。“奇树”象征主人公的形象及其美好的情感。“奇树”独立庭中而无人观赏,象征主人公的孤独、寂寞;“奇树”绿叶繁茂,花朵馨香,象征主人公情感的美好浓烈。主旨归纳《庭中有奇树》是一首表现思妇忆远的闺怨诗,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九首。这首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由树及叶,由叶及花,由花及采,由采及送,由送及思。最后两句点明了全诗的主题——相思怀念。全诗因人感物,由物写人,抒写情思,通篇不离“奇树”,篇幅虽短,却有千回百折之态,深得委婉含蓄之妙。艺术特色1、在写景上层层推进。由树到叶,由叶到花(荣),由花到香,而情感也在写景过程中不断酝酿升华;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眼前的树、眼前的花,谁来欣赏谁来赞?一个独守闺房幽怨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3、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奇树”“绿叶”“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孤单寂寞,抒写心中的哀怨伤感。课后小练(1)《庭中有奇树》中描写叶绿花盛的春日佳景的诗句是: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2)《庭中有奇树》中抒写女子执花在手无法相赠的愁苦的诗句是: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4)《庭中有奇树》中表达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点明全诗主题的诗句是: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1.名句默写。课后小练2.“馨香盈怀袖”是值得赞赏的佳句,其中哪个字用得好?“盈”字用得好。“馨香盈怀袖”,是说花的香气染满了妇人的衣襟和衣袖。一个“盈”字,暗示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这是因为思绪久积,情不自禁,表现出了主人公深深的思念。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