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统编版 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阅读 26 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课件共(2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语文 统编版 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阅读 26 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课件共(25张ppt)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饮酒
素养目标
01
熟读、背诵诗词,体会诗词的韵律特点。
02
读懂诗意或词意,品析诗词的遣词造句、意象选择和艺术手法。(重点)
03
结合诗人生平和诗词创作背景,理解诗词中所寄寓的情感。(难点)

基础知识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他的诗主要表现对污浊的社会现实的厌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他是田园诗派的鼻祖,被称为“田园诗人”。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陶渊明
写作背景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
文体知识
山水田园诗
题材特征
常见意象
情感主题
代表作品
①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②分为山水诗与田园诗(山水诗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田园诗指以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的诗)。
①景物类:溪水、山石、松林、柳、明月、菊花、竹、稻香、蛙声、桑榆、桃李等。②动物类:鸡、犬、眠蚕、白鹭、黄鹂、燕子、牛羊、蝉、布谷鸟、莺等。③人物类:隐士、山中人、松下客、野老、牧童、渔翁、浣女、农夫、林叟、邻人、樵夫等。
①寄情山水,热爱自然,赞美山河。②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③表达向往自由、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④厌恶世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⑤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孟浩然《过故人庄》、王绩《野望》、陶渊明《饮酒》(其五)
文体知识
古体诗也称古风,是相对于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或今体诗)而言的一种古典诗体。古体诗在唐以前就有,虽然唐代人对它予以了一定的规范,但基本上保留了唐以前的诗体风格,故唐代人称这种诗体为古体诗或古风,这个名称也一直沿用至今。由于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因此诗体不必讲究平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古体诗分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

诗文译读




诗文译读
饮 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文译读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建造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
喧嚣扰攘的尘世。
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建造房舍,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译 文
诗文译读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如此,这样。
闲适淡泊的样子。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心里远离了尘世,自然就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我)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悠闲自得,不经意间见到南山。
译 文
诗文译读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
傍晚。
傍晚山色秀丽,鸟儿结伴而归。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意,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
译 文
山间的云气。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1.诗人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常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是因为诗人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等。
整体感知
2.如何理解“心远地自偏”?
“我”的心灵思想远离了那争名夺利的社会官场,超脱了世俗,疏远了奔波于世俗的车马客,因而“我”的所居之处也变得僻静了。
整体感知
3.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诗人在自己的庭园中悠闲地采摘菊花,偶然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相会。那山是那样怡然自得,那样超凡脱俗,以景物衬托诗人的闲适之情。“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心情的自得、闲适、恬淡。“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的随意与自然,不是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写出了作者心与自然的会意和亲近。
整体感知
4.“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
“见”是漫不经心地看到了,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见”是无意识的。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所以苏东坡也说:“如果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
整体感知
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此”是指作者什么样的生活?真意是指什么?诗人为什么又说“欲辨已忘言”?
“此”指远离官场尘嚣、回归自然的悠然自得地隐居生活。“真意”指的是自然之趣,人生真谛。人生不应该为功名利禄所累,不应该在污浊的现实前迷失自我,而应回归自然,坚守住心灵的净土。
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主旨归纳
本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远离世俗、悠然自得的心境,反映出诗人厌恶官场,决心归隐、超凡脱俗的人生追求。





课后小练
1.下列对陶渊明的《饮酒》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嚣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体会到自然意趣和生命真谛,却只能意会,不可言传。
解析:意思是“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的地方僻静了”。
B
2.根据提示填写诗句。
(1)《饮酒(其五)》中借景抒情,表达诗人物我相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3.如果你读读诗词歌赋、小说传记等文学作品,一定会为其中所散发的醇厚酒香而陶醉。请你写出与“酒”有关的一句诗文名句和故事(名称或梗概),与大家分享。(各写一例)
诗文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诗文名句: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故事:曹操煮酒论英雄/武松醉打蒋门神/关羽温酒斩华雄。
4.醇香的酒令人陶醉,但现实生活中,酒也可能坏事。奶奶生日那天,亲朋欢聚,举杯畅饮。宴会结束后,喝了酒的叔叔准备开车回家。请你说几句话劝阻他。
答案:(示例)叔叔,您酒后开车回家不安全,再说法律也不允许,这是对我们家庭的不负责任。请您不要酒后开车,我帮您叫辆的士或者请一个代驾,好吗?

感谢观看



稻壳演示
整体感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