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绝密★考试结束前2024学年第二学期温州十校联合体期末联考高二年级历史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在北方地区某一早期遗址发现了规模宏大的城址、宫殿区、贵族墓葬(如随葬彩绘陶器、玉器的大型墓)、观象祭祀台以及中国最早的青铜器之一,展现了复杂的社会结构和礼制雏形。对该遗址推断最为合理的是()A.仰韶文化聚落形态的典型代表B.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C.该遗址被称为“华夏第一村”D.已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2.右图是华君武1947年创作的漫画《磨好刀再杀》(刀上刻有”内战”二字)。该漫画反映了()A.批评政治协商会议成果遭到破坏吃易o甲B.讽刺美国调停国共冲突的虚伪性C.警示解放区军民做好自卫战争准备和方D.揭露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骗局平笨3.1965年,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加强三线建设的决定》,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地区,并将大批工业项目迁往三线地区。这一决策的主要战略意图是()92A.优化工业布局,促进区域均衡发展B.应对国际形势变化,保障国防安全C.推动西部大开发,改善内地经济基础D.加快重工业建设,完善国防工业体系4.有史家认为,这片土地是人类历史文化的源点,农耕技术、治铁技术、书写文字,迄今所知都是起源于这里。“这片土地”是指()A.巴尔干半岛B.北非C.西亚D.印度河流域5.19世纪的英国有一种特殊的职业,被称为“敲窗人”。每天早上他们会按照跟雇主约定的时间,使用细长的竹竿敲打或使用软管吹出干豌豆击打玻璃窗,叫醒要起床的人,以获得几便士的酬劳。下列对于“敲窗人”最具时代特征的解读是(A.资本主义大工厂制下的产物B.反映了人们健康的生活方式C.人们时间观念的增强D.过长的劳动时间激化了矛盾高二历史学科试题第1页(共8页)6.随着现代化的推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一系列新兴儒家文化精神西方文化精华民族国家,形成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右图所表示的国家是()宽容和谐代科学技术A.印度重视教育管理知识B.新加坡社会为先]方文竞争意识C.日本吃苦耐劳化高效作风D.墨西哥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7.《资治通鉴》里描述某一赋税制度为“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关于这一制度说法正确的是()A.适应了明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B.标志中国古代人头税彻底被废除C.改变战国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D.以庸代役保证农民充分生产时间8.《至元新格》规定,“诸论诉婚姻、家财、田宅、债负,若不系违法重事,并听社长以理谕解,免使妨废农务,烦扰官司”。明朝《教民榜文》中规定“民间户婚、田土斗殴相争一切小事,不许辄便告官…”以上解决纠纷的方式()①减少诉讼利于保障农耕时间②反映了以和为贵的价值追求③压抑了宗族乡贤的基本诉求④符合基层社会自我管理职能A.①③B.①④C.②③④D.①②④9.乾隆年间,苏州商人编纂《布经》详细记载棉布生产技术,徽商刊刻《陶说》总结景德镇制瓷工艺,晋商则编撰《商贾便览》传授经商之道。这一现象最能说明()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技术知识系统化B.资本主义萌芽促进手工业技术革新C.商人群体成为文化传播的主导力量D.清朝政府鼓励民间工艺技术的整理10.关于鸦片战争,有人认为,“自由贸易者背后的经济能力极其强大,无法遏制或阻挡”“如果在鸦片之外还有其他好的选择,比如说糖蜜或者大米,这场冲突就可能被称为糖蜜战争或者大米战争”。对于上述观点,认识正确的是()①滥用了自由贸易原则②混淆了毒品与一般商品的区别③揭示了英国发动战争的侵略本质④意在说明英国发动战争是偶然事件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1.某同学意欲探究“民国初年民族主义盛行”这一观点。下列史实能论证该观点的是()A.袁世凯称帝的行径,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B.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礼教,提倡文学革命C.各军阀若攻击他人,则常称其出卖国家利益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轻工业迅速发展12.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特点是()A.从局部试验到全面推广的渐进式的改革B.从理论突破到制度创新的思想解放过程C.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的逐步战略转移D.从计划体制到市场体制建立的根本转变高二历史学科试题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