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我要的是葫芦》(课件+教案)(共4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我要的是葫芦》(课件+教案)(共41张PPT)

资源简介

(共41张PPT)












教学目标
1、能认识“葫、芦”等8个生字,会写“种、棵”等10个生字,积累“从前、细长”等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读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难点:
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同学们,图片的上植物你们认识吗?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种葫芦的人,他一心想让他的葫芦长得又快又大,那他的愿望最后实现了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还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那个人感到很奇怪,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我要的是葫芦

xiè

dīnɡ
sài
màn

ɡuài
“盯”读后鼻音;
“赛”读平舌音;
“芦”在“葫芦”中读轻声。
你有什么识字的好方法?分享一下吧!
葫芦
谢谢
芦苇
盯着
比赛
以后
奇怪
慢慢
葫芦
偏旁归类:
看图识字:
草字头:葫、芦
竖心旁:怪、慢
熟字识记
形近字比较识记:赛

叮-口+目=( )

加一加:艹+胡=( )

换一换:炉-火+艹=( )  
赛——比赛
寒——寒冷
儿歌识记
人帮我,谢谢你;
我帮人,不客气。
谢谢你,不客气;
常用起,更知礼。
组 词:谢谢、感谢
造 句:小明对红红的帮助表示感谢。
拼 音:xiè
部 首:讠
结 构:左右
笔 画:12
感知内容
种葫芦的人得到葫芦了吗?
思考:小葫芦长得怎么样呢?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还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你知道“谢”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吗?
“花谢以后”中的“谢”应该选第( )种解释。

在日常生活中,“谢”大多表示“谢谢,感谢”,课文中指葫芦花开过了、花枯萎的意思。
“谢”的解释有:
①表示感激;
②道歉或认错;
③辞去,拒绝;
④凋落,衰退。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还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小葫芦的生长顺序:种下葫芦—( )绿叶—( )雪白的小花—花( )以后—藤上( )小葫芦。
长满
开出


圈一圈:
1、圈画短语
2、圈画动词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还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重读“细长”“雪白”“小”等词语,读出喜爱之情。重读“多么可爱”,读出赞叹的语气,读好感叹句。
词语积累
从前
细长
可爱
每天
自言自语
南瓜
邻居
奇怪












第二课时
着眼“葫芦”,探究联系
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那个人看到叶子上的蚜虫,心里想什么?
心理描写
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感叹号表达的语气比陈述句更强烈,反映出种葫芦的人对蚜虫不屑一顾的态度。
对比朗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不能。盯:注视,集中视力看。突出了那个人对小葫芦的重视程度,表示种葫芦的人眼里只有小葫芦,“盯”比“看”表示的程度更深。
思考:“盯”能不能换成“看”?
什么是“自言自语”?
自言自语:自己对自己说话。
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朗读指导:“那个人”说的话,语调轻柔,渐渐上扬,读出“那个人”对小葫芦的喜爱和期盼。
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那个人感到很奇怪,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邻居看见葫芦叶子上的蚜虫是怎么说的呀?请找一找,并用红色横线画出来。
讨论交流:种葫芦的人为什么觉得“奇怪”?用绿色横线画出他的话。
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第一句是反问句,表达的语气比第二句更强烈,反映出种葫芦的人的诧异。
对比朗读: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下面两组句子有什么异同?
相同之处:每组的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一样。
不同之处:两组句子表达的方式不同。第一组是感叹句和陈述句;第二组是反问句和陈述句。感叹句和反问句比陈述句表达的情感更强烈。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合作探究,找出原因
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为什么最后一个也没得到?
(1)蚜虫吃掉了叶子,叶子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也就无法为葫芦提供养分,葫芦就会变黄凋落、叶子和葫芦是有联系的。
(2)种葫芦的人不听别人劝告,没有及早治虫,所以一个葫芦也没得到。
会写字










学写生字,落实基础
造 句:妈妈喜欢在阳台上种花。
拼 音:zhòng
部 首:禾
组 词:种田、种花
结 构:左右
笔 画:9
学写生字,落实基础
造 句:那棵树像一把绿色的大伞。
拼 音:kē
部 首:木
组 词:一棵树、一棵草
结 构:左右
笔 画:12
学写生字,落实基础
造 句:这座城市以前是个小村庄。
拼 音: yǐ
部 首:人
组 词:以后、以前
结 构:左右
笔 画:4
学写生字,落实基础
造 句:爸爸再次提醒小红要带雨伞。
拼 音:cì
部 首:冫
组 词:几次、再次
结 构:左右
笔 画:6
学写生字,落实基础
造 句:我家和邻居相处得很好。
拼 音:lín
部 首:阝
组 词:邻居、邻里
结 构:左右
笔 画:7
学写生字,落实基础
造 句:我和小丽是邻居。
拼 音:jū
部 首:尸
组 词:居住、居民
结 构:半包围
笔 画:8
学写生字,落实基础
造 句:经过治疗,爷爷恢复了健康。
拼 音:zhì
部 首:氵
组 词:治病、治疗
结 构:左右
笔 画:8
学写生字,落实基础
造 句:好吧,那就按照你说的做。
拼 音:bɑ
部 首:口
组 词:好吧、来吧
结 构:左右
笔 画:7
学写生字,落实基础
造 句:黄山奇石闻名中外。
拼 音:qí
部 首:大
组 词:惊奇、好奇
结 构:上下
笔 画:8
学写生字,落实基础
造 句:大海里有不少奇怪的动植物。
拼 音:guài
部 首:忄
组 词:奇怪、怪事
结 构:左右
笔 画:8
课堂总结,体会寓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事物之间是密切联系的,要联系地看问题。如果只顾结果,不考虑其他,有可能到头来什么也得不到。
课堂延伸
学会了这么多道理,老师心里真的很高兴,我们的小朋友变得更加懂事和可爱了。想想,如果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个葫芦,结果会怎样?请同学们编一个小故事。
续写故事1
次年到了种葫芦的时候,那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长得枝繁叶茂,开出了几朵洁白的小花,花谢后来,藤上挂了几个黄澄澄的小葫芦,小巧玲珑的葫芦吸引住了那人,他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叶子上长满了蚜虫,他赶紧拿了一瓶农药喷向长满蚜虫的绿叶,蚜虫没了,那人快乐极了。没过几天,叶子上又爬了一些蚜虫,他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他没有去治那些蚜虫,又过了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邻居见了,对他说:“你第一次治了蚜虫,第二次要保持啊”!那人听了说:“什么 叶子上的蚜虫还要治,我第一次都治了,叶子上的蚜虫早已被我赶跑了,不用治了。”邻居听了叹了口气走了。
很快,葫芦的叶子渐渐变黄了,小葫芦掉落在地上,那人懊悔极了。
续写故事2
次年,这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长长的葫芦藤上一片绿色,开出许多小花。花谢后来,藤上长满了许多小葫芦。多么有趣的小葫芦呀!
他常常去观测它,怕它又生“病”了。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他连忙去打药,虫都死光了,小葫芦慢慢地长大了。
邻居看见了,笑了笑说:“你今年的葫芦长得真好啊!已经胜过大南瓜了。”
作业布置
1、在生字本上书写生字。
2、回家后,将《我要的是葫芦》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
!我要的是葫芦
【教材分析】
《我要的是葫芦》选自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他却置之不理,邻居的好心劝告他也不听,后来叶子上蚜虫越来越多,结果小葫芦都落光了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密切联系的,要联系地看问题。如果只顾结果,不考虑其他,有可能到头来什么也得不到。
【教学目标】
1.能认识“葫、芦”等8个生字,会写“种、棵”等10个生字,积累“从前、细长”等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读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
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图片的上植物你们认识吗 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种葫芦的人,他一心想让他的葫芦长得又快又大,那他的愿望最后实现了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学生齐读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指导学生读好“葫芦”中的“芦”是轻声。
二、新授
1.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标清自然段
(2)同桌合作互读,归类识字,交流识字好方法
葫(hú)芦 芦(lu)苇 谢(xiè)谢 (yǐ)以后 盯(dīnɡ)着 比赛(sài) 奇怪(ɡuài) 慢(màn)慢地 
“盯”读后鼻音;“赛”读平舌音;“芦”在“葫芦”中读轻声。
偏旁归类识记:草字头:葫、芦;竖心旁:怪、慢
看图识记:葫芦
熟字识记。
加一加:艹+胡=葫
换一换:炉-火+艹=芦  叮-口+目=盯
形近字比较识记“赛”:赛—寒
儿歌识记“谢”。
人帮我,谢谢你;我帮人,不客气。
谢谢你,不客气;常用起,更知礼。
(3)感知内容
种葫芦的人得到葫芦了吗?
预设:小葫芦都落了,种葫芦的人一个葫芦也没有得到。
2.再读课文,了解起因
(1)学习第1自然段的第1~3句,看课文插图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还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思考:小葫芦长得怎么样呢?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理解“谢” 在文中的意思
谢的解释有:①表示感激;②道歉或认错;③辞去,拒绝;④凋落,衰退。
“花谢以后”中的“谢”应该选第( ④ )种解释。
在日常生活中,“谢”大多表示“谢谢,感谢”,课文中指葫芦花开过了、花枯萎的意思。
画出短语: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小花
圈画动词
理清小葫芦的生长顺序:种下葫芦—( 长满 )绿叶—( 开出 )雪白的小花—花( 谢 )以后—藤上( 挂 )小葫芦。
(2)学习第1自然段的第4.5句,体会种葫芦的人对小葫芦的喜爱。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请学生读第1自然段
指导朗读:重读“细长”“雪白”“小”等词语,读出喜爱之情。重读“多么可爱”,读出赞叹的语气,读好感叹句。
关注种葫芦的人的举动,重读“每天”“看几次”等词语,体会他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
3.指导书写
书写:棵、次
4.积累词语
从前、细长、可爱、每天、自言自语、南瓜、邻居、奇怪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听写词语:从前、细长、以后、多么、自言自语、南瓜、邻居、奇怪、种地、一棵、一次、治安、好吧。
二、新授
1.着眼“葫芦”,探究联系
默读2.3自然段
梳理课文第2自然段
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那个人看到叶子上的蚜虫,心里想什么?
预设: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教师指出这是对种葫芦的人看到蚜虫时的心理描写。反映出他对蚜虫不屑一顾的态度。
对比朗读: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①交流讨论: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感叹号表达的语气比陈述句更强烈,反映出种葫芦的人对蚜虫不屑一顾的态度。
②练读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读出不屑一顾的语气。
(1)观察课文第一幅插图中种葫芦的人的神态、动作,理解“盯”的意思
思考:“盯”能不能换成“看”?
预设:不能。盯:注视,集中视力看。突出了那个人对小葫芦的重视程度,表示种葫芦的人眼里只有小葫芦,“盯”比“看”表示的程度更深。
(2)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自言自语”
自言自语:自己对自己说话。
(3)朗读第2自然段
指导朗读“那个人”说的话:语调轻柔,渐渐上扬,读出“那个人”对小葫芦的喜爱和期盼。
(4)梳理课文第3自然段
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那个人感到很奇怪,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邻居看见葫芦叶子上的蚜虫是怎么说的呀?请找一找,并用横线画出来。
指导朗读:重读“别光盯着”“快治一治吧”,语气急切,读出邻居焦急的心情。
讨论交流:种葫芦的人为什么觉得“奇怪”?用波浪线画出他的话。
比较朗读: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①交流讨论: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第一句是反问句,表达的语气比第二句更强烈,反映出种葫芦的人的诧异。
②练读句子: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反问句语调上扬,读出种葫芦的人自信的语气,读出他对邻居的质疑。
(5)练习与运用
出示课后习题第二题,比较两组句子的不同。
相同之处:每组的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一样。
不同之处:两组句子表达的方式不同。第一组是感叹句和陈述句;第二组是反问句和陈述句。感叹句和反问句比陈述句表达的情感更强烈。
2.学写生字,落实基础
教师指导书写:种、棵、以、次、邻、居、治、吧、奇、怪
3.合作探究,找出原因
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为什么最后一个也没得到?
预设:
蚜虫吃掉了叶子,叶子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也就无法为葫芦提供养分,葫芦就会变黄凋落、叶子和葫芦是有联系的。
(2)种葫芦的人不听别人劝告,没有及早治虫,所以一个葫芦也没得到。
三、课堂总结,体会寓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预设:事物之间是密切联系的,要联系地看问题。如果只顾结果,不考虑其他,有可能到头来什么也得不到。
四、课堂延伸
学会了这么多道理,老师心里真的很高兴,我们的小朋友变得更加懂事和可爱了。想想,如果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个葫芦,结果会怎样?请同学们编一个小故事。
故事1:
次年到了种葫芦的时候,那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长得枝繁叶茂,开出了几朵洁白的小花,花谢后来,藤上挂了几个黄澄澄的小葫芦,小巧玲珑的葫芦吸引住了那人,他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叶子上长满了蚜虫,他赶紧拿了一瓶农药喷向长满蚜虫的绿叶,蚜虫没了,那人快乐极了。没过几天,叶子上又爬了一些蚜虫,他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他没有去治那些蚜虫,又过了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邻居见了,对他说:“你第一次治了蚜虫,第二次要保持啊!”那人听了说:“什么 叶子上的蚜虫还要治,我第一次都治了,叶子上的蚜虫早已被我赶跑了,不用治了。”邻居听了叹了口气走了。
很快,葫芦的叶子渐渐变黄了,小葫芦掉落在地上,那人懊悔极了。
故事2:
次年,这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长长的葫芦藤上一片绿色,开出许多小花。花谢后来,藤上长满了许多小葫芦。多么有趣的小葫芦呀!
他常常都去观测它,怕它又生“病”了。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他连忙去打药,虫都死光了,小葫芦慢慢地长大了。
一种邻居看见了,笑了笑说:“你今年的葫芦长得真好啊!已经胜过大南瓜了。”
五、作业布置
1.在生字本上书写生字。
2.回家后,将《我要的是葫芦》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六、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绿叶         小葫芦
一些蚜虫       变黄了
蚜虫更多了      都落了
叶和果有联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