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注意事项:
1.评卷教师阅卷前,请务必认真研读本套试题,先试做一遍。
2.本试卷非选择题部分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评卷前,各小题的阅卷
组长要积极组织本组阅卷教师研讨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制订出符
合实际的评分细则,统一标准。
3.评卷时,考生的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且和题意相符均应给分,遵循
“给分有理,扣分有据,宽严适度,始终如一”的评卷原则,保质
保量按时完成阅读任务。
一、积累与运用(共 23 分)
1.(共 4 分)
(1)zēng qián(2 分) (2)绚 礴(2 分)
2.C(2 分)
3.B(2 分)
4.(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
士俱欢颜(3)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4)人间正道是沧桑 ⑸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每空 1 分,有错该空不得分。共 8 分)
5. (1)示例:①句末加“之课”;②句把“增加”改为“增强”
(任选一处,修改正确即可,1 分)
(2)示例:如阳光,融化内心的坚冰;如清泉,滋润心田的干涸。
(符合要求即可,每句 2 分,共 4 分)
(3)示例一:和为贵,谐为美
示例二:有容乃大心境宽,以和为贵万事顺
(符合要求即可,2 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 27 分)
(一)(共 16 分)
6.①“我”初次临摹“虹桥”部分,感到挫败; ②“我”临摹完虽有
不舍,仍信守诺言赠送《清明上河图》。
(每点 2 分,共 4 分,意思相近即可)
7.(1)示例一: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画笔以人的情态及动作,
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我”临摹时的流畅以及享受其中乐趣的状态。
示例二:多用四字词语,生动典雅,“由左向右,一路下来,愈画
愈顺”生动地描绘出“我”临摹时的流畅,“摩肩擦背,推推搡搡”形
象地写出“我”享受其中乐趣的状态。
(意思相近即可,2 分)
(2)示例:“居然”表示出乎意料,这里写出“我”临摹《清明上河图》
的时间之长、精力投入之大,体现了“我”的认真。(为下文写自己的
画被“掠夺”做铺垫)
(意思相近即可,2 分)
8.示例:第⑥段写地震后“我”冒险把临摹好的《清明上河图》挖出
来的经历,凸显了“我”对这幅画的珍视,为后文写“我”赠画给美籍
华人时的不舍做铺垫。
(围绕“珍视”“铺垫”分析,意思对即可,4 分)
9.示例:不矛盾。“我”为这幅画耗费了许多心力,送画后虽然有被掠
夺的感觉,但从这次“受骗”中感受到了自己人性中的美好与纯真,同
时“我”在画作临摹中有许多收获与感悟,这些是世上最美好的东西,
是拿不走的。
(观点 1 分,分析 3 分,言之有理即可,共 4 分。如有其它理解,
言之有理亦可)
(二)(共 11 分)
10.A (3 分)
11.示例:首先介绍判断患者是否心搏骤停,是否需要做心肺复苏;
接着具体说明做心肺复苏的施救步骤;最后补充说明做胸外按压和人
工呼吸的注意事项等。
(意思相近即可,4 分)
12.示例:①简要介绍“猝死”的危害性。②介绍“猝死”发病的原因
(或心脏的工作原理)。③介绍如何判断患者心搏骤停,需要做心肺复
苏。④如何做心肺复苏(对“猝死”患者施救的步骤);⑤胸外按压
的方法;⑥人工呼吸的方法;⑦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的使用方法。
(写出其中任意四条,每条 1 分,意对即可,共 4 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 16 分)
13.(1)⑤ (2)面对 (3)回头看(每空 1 分,共 3 分)
14.因此虽然有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
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马槽)里。(意思对即可,2 分)
15.第①处问号,用反问语气表示强烈的诘问,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②处感叹号,用感叹的语气强烈地表达对统治者不识人才的悲愤之
情。
(意思相近即可)(3 分)
16.甲文:运用托物寓意的手法,讽刺了当时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
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
乙文:运用了对比手法,讽刺了人们盲目相信权威的社会现象。
(意思相近即可)(4 分)
17. B(2 分)
18.(2 分)示例一:通过对卖炭翁的描写:如“满面尘灰烟火色,两
鬓苍苍十指黑”用肖像描写,写卖炭翁苍老的面容,体现其生活的艰
辛,抒发作者对卖炭翁的同情。(也可结合诗中其他描写诗句,分析
合理即可)
示例二:通过强烈的对比:“一车炭,千余斤”之重与“半匹红纱一丈
绫”之轻对比,表达了作者作者对卖炭翁的同情。(分析合理即可)
示例三:通过叙述卖炭翁辛辛苦苦烧炭卖炭却被宫使横行掠夺的悲惨
故事情节,抒发了作者对卖炭翁的同情。(分析合理即可)
四、名著阅读(4 分)
19.示例一:选①,保尔·柯察金出身贫苦,在朱赫来的引领下参加革
命;战斗中他头部受重伤,右眼失明;修建铁路时,保尔患了伤寒和
肺炎,这几乎使他丧命。后来,他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创
作了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从稚嫩的青年变成了钢铁一般的战士。
(意思相近即可,4 分)
示例二:选②。司马迁是西汉著名史学家,他因替李陵辩护而遭受宫
刑,身心受到极大摧残。然而,面对人生坎坷与磨难,司马迁仍坚持
著书,不向命运屈服,最终写出了名垂千古的史书《史记》。
五、作文(50 分)
参照河南中招记叙文评分标准
项目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五等
主 分 21~25 分 16~20 分 11~15 分 6~10 分 0~5 分
题 值
与 ①表达意图明
①表达意图基
内 确,内容具体充 ①表 达 意 图 较
容 25 分 记 叙 文 要 求 实;②有真情实 感,能表达自己 的 思 考 和 体 悟; 明确,内容较具 体充实;②有自 己的思考和体 悟,不空洞,不 虚假;③情感态 度 价 值 观 健 本明确,内容不 够充实;②缺少 情 感 体 验 和 思 考体悟;③情感 态 度 价 值 观 基 ①表 达 意 图 不明确,内容 空洞;②情感 态度价值观 不够健康。 ①内 容 与 题 目 无关;②抄袭比 例 80%以上;③ 随意拼凑,不知 所云;④价值观 错误。
③情感态度价 康。
本健康。
值观健康。
结 构 分 值 17~20 分 13~16 分 9~12 分 5~8 分 0~4 分
与 表 记 叙 ①叙事完整,重 点突出;②描写 文 达 具体,语言准 要 20 求 分 确、生动。 ①叙 事 基 本 完 ①叙 事 基 本 完 ① 叙事不完 ①结 构 非 常 混 整,重点基本突 整,能注意详略;整,主次不分;乱 或 字 数 不 足 出;②语言流畅, ②语 句 基 本 通 ②语 句 不 通 100;②病句多, 有一些具体描 顺,病句较少。 顺,病句较多。词不达意。 写。
书 写 分 值 5 分 4 分 3 分 2 分 0~1 分
①书 写 较 潦 ①书 写 潦

标 点 5 要 求 ①书写规范,卷 草, 草, ①书 写 基 本 规 面整洁; 范,卷面基本整 字 迹 能 辨 认 ; 卷面脏乱; 洁;②标点使用 ② ② ②标 点 使 用 正 基本正确。 确。 标 点 使 用 有 一 标点使用随 ①书 写 非 常 潦 草;②不会使用 标点。
些错误。 意。

说明:
1.坚持三人独立评卷。
2.作文满分的比例掌握在5%左右。
3.以下四项有一项突出者,可酌情加1~4分,加到满分50分为止。
(1)感情特别真挚感人,对人生、社会、自然有独特感受。
(2)立意新颖、深刻。
(3)构思巧妙。
(4)有文采。
4.没写题目扣 2 分。【徜徉诗词】
4.古诗文默写(8分)
在诗词中徜样,我们领略到了王勃与友人分别时“①
,②”(《送
杜少府之任蜀州》)的那份豁达与从容:体会到杜甫那“③

”(《茅
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崇高理想及博大胸怀:感受到苏轼身处“⑤
⑤”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孤寂处境,但仍不愿意随波逐流的坚守:懂得了社
会发展的正常规律就是人世间要不断经历巨变“天若有情天亦老,⑦—”(《人民
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共鸣到了南唐后主李煜那深沉的“问君能有几多愁,⑧”
的亡国之痛。(《虞美人》李煜)
【学习美德】
5.八年级开展“以和为贵”综合性实践活动,下面是小语写的发言稿部分内容,请你阅读
并完成下列任务。(共7分)
我很早就知道“六尺巷”的典故,今天重温这个故事,仍颇有感触,①仿佛给自己又
上了一堂“礼让乃中华美德”。礼让,不仅是美德,更是人际关系的调节器。俗话说得好,
“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不能“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②遇
到烦心的人和事,退一步海阔天空,不断修身养性,增加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和”,
如春风,拂去心中的阴霍:

“和”让
人与人之间关系谐美,让社会更加安稳美好。
(1)上段文字①句和②句均有不当,请你任选一处写出你的修改意见。(1分)
(2)请仿照文段中“‘和’,如春风,拂去心中的阴霾”句,将语段补充完整,使其成
为一组排比句。(4分)
“和”,
“和”
(3)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运用对偶的修辞并符合主题。(2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6~9小题。(共16分)
我的《清明上河图》
冯骥才
①与我纠结了几十年的一幅画,是世人皆知的《清明上河图》。我是画山水出身,初识
它时却给我以强大的震撼。当时我二十岁出头,气盛胆大,不知天高地厚,居然发誓要把它临
暮下来。
②我最初临摹是失败的。我以为自己习画是从宋人院体画入手,临摹这幅画不会太难。
但动手临草才知道,除去画中的山石、树木和流水我画过,大量的民居、人物、舟车、店铺、
家具、风俗事项和生活物品,都从未画过。不知道画法,很难下手。然而,我天性喜欢面对挑
战,临摹此图时,偏偏选择画中最复杂的一段一虹桥,以为拿下这一环节,便可包揽全卷。谁
料这不足两尺的画面上竟拥挤着上百个人物。各人各态,小不及寸,手脚如同米粒。这些人
物挤在一起,相互交错,彼此遮翳:倘若错位,哪怕差之分毫,也会乱了一片。于是画过了虹桥
这一段,便搁下笔,一时有被此画打败之感。
③重新燃起临尊《清明上河图》的决心,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我工作不忙,
Y八年级语文-2-(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