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9张PPT)By Yushen必修下册期末复习期末复习第八单元“责任与担当”基础夯实课By Yushen单元导读01基础夯实02学习提示03写作任务04目录CONTENTSBy Yushen第八单元01单元导读By Yushen单元导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古往今来,众多仁人志士自觉承担匡世济民的责任,积极建言献策,勇于变法图强。他们忧国忧民,心怀天下,坚守道义,敢于担当,令后人崇敬景仰。本单元作品文体多样,有直言进速、警示君主的奏疏,有据理辩争、剖白心迹的书信,有立足现实、评说盛衰的辞赋,有借古讽今、以史为鉴的史论。这些作品思路缜密,表达技巧高超,可以激发我们关注现实,深人思考。本单元学习,围绕“倾听理性的声音”这一核心任务展开。要注意领会作者观点及其现实针对性,把握其解决现实问题的理性思维方式,鉴赏文章的说理艺术,学会在辩证分析与合理推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判断,养成大胆质疑、缜密推断的批判性思维习惯。By Yushen高考衔接【2024年百师联盟(高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作。(60分)每年央视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推出的人物总能切实地感动全国人民。这些人物或在危难中逆行,或在逆境中坚守,以凡人之力,书写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这些“时代楷模”“八一勋章”获得者、体育精英、大国科学家、普通劳动者们演绎了一个个令人感动的故事。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更是追梦人的舞台。年轻的我们绝不能做时代的旁观者,我们应自豪而响亮地向世界宣布——“我在”!历史流经我们,我们就要积极参与,让时代打上我们的烙印。“感动中国人物”就在我们前面,我们就要以他们为榜样,在历史的洪流中奋楫扬帆……请以“我在·有我在·我还在”为主题,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By Yushen高考衔接【2021年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By Yushen第八单元02基础夯实By Yushen《谏太宗十思疏》1.必固其根本2.臣虽下愚3.承天景命4.必竭诚以待下5.傲物则骨肉为行路6.董之以严刑7.振之以威怒8.苟免而不怀仁9.诚能见可欲10.江海下百川11.思三驱以为度12.无因怒而滥刑13.弘兹九德14.简能而任之15.智者尽其谋16.亏无为之大道哉使稳固/根等级低大下属路人监督“震”,震慑苟且如果处于…之下把(它)当作“毋”,不要使…光大/这选拔竭尽毁坏By Yushen《谏太宗十思疏》默写1.(2023年全国甲卷)魏徵提出君主应“ , ”,强调居安思危、戒奢从俭的重要性。2.(2024年北京海淀一模)“ , ”强调选拔贤能、采纳善策的治国原则的治国策略。3.(2022年新高考Ⅱ卷)“ , ”两句以水喻民,警示统治者民心的重要性。4.(2021年全国乙卷)“ , ”两句总结历代君主“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的规律。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By Yushen《答司马谏议书》1.昨日蒙教2.游处相好之日久3.议事每不合4.所操之术多异故也5.故略上报6.不复一一自辨7.于反复不宜卤莽8.故今具道所以9.冀君实或见恕也10.尤在名实11.天下之理得矣12.君实所以见教者13.以致天下怨谤也14.某则以谓15.修之于朝廷16.举先王之政17.辟邪说,难壬人18.固前知其如此也19.人习于苟且20.不恤国事受同游共处,交往常常持/政治主张回信同“辩”,分辩书信往来详细地/原因希望/“我”特别明白用来/我招致认为修订推行批驳/排斥本来/事先得过且过忧虑,顾念By Yushen《答司马谏议书》21.胥怨者民也22.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23.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24.度义而后动25.是而不见可悔故也26.责我以在位久27.以膏泽斯民28.当一切不事事29.非某之所敢知30.不任区区向往之至相仅因为/计划考虑/适宜认为正确责备施加恩惠做(事)领教不胜/小,谦辞By Yushen《答司马谏议书》默写1.(2023年全国甲卷) 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指出“ ,”,强调名实关系是论辩的基础。2.(2024年北京海淀区一模) 针对“侵官”的指责,王安石以“ , ”强调变法的合法性。3.(2021年全国乙卷) 王安石借“ , ”表明不因非议改变变法的决心。4.(2022年新高考Ⅰ卷)“ , ”表明王安石对保守派“不作为”的批判。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则非某之所敢知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By Yushen《阿房宫赋》1.直走咸阳2.廊腰缦回3.不知其几千万落4.杳不知其所之也5.尽态极妍6.缦立远视7.而望幸焉8.剽掠其人9.弃掷逦迤10.取之尽锱铢11.日益骄固12.函谷举13.族秦者秦也14.使六国各爱其人趋向萦绕座、所往美丽久立皇帝到某处抢劫、掠夺连续不断重量单位,细微更加/顽固拔、被攻占灭族假设、如果By Yushen《阿房宫赋》默写1.(2023年全国甲卷)杜牧《阿房宫赋》中“ , ”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表现其雄壮之美。2.(2024年北京海淀区一模)“ , ”描写阿房宫建筑随地形起伏、彼此呼应的特点。3.(2024年江苏南京外国语学校月考)“ , ”描写宫女发饰繁复,极言其人数之众。4.(2023年湖南长郡中学月考)“ , ”质问秦统治者剥削百姓、挥霍无度的行径。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绿云扰扰,梳晓鬟也各抱地势,钩心斗角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By Yushen《六国论》1.非兵不利2.弊在赂秦3.或曰4.六国互丧5.率赂秦耶6.不赂者以赂者丧7.诸侯之所大患8.固不在战矣9.思厥先祖父10.暴霜露11.暴秦之欲无厌12.奉之弥繁13.侵之愈急14.理固宜然15.终继五国迁灭16.与嬴而不助五国17.始速祸焉18.李牧连却之19.洎牧以谗诛20.革灭殆尽之际兵器弊病有人相继都因为担心本来他们的/祖辈父辈同“曝”,冒着同“餍”,满足越,更越,更本来/应该灭亡亲附,结交才/招致使退却等到/因为/被杀将要,近乎By Yushen《六国论》21.向使三国各爱其地22.胜负之数23.当与秦相较24.或未易量25.礼天下之奇才26.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27.苟以天下之大28.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假使命运同“倘”,如果或许礼待治理/不要/被/胁迫如果/凭借旧事、旧例By Yushen《六国论》默写1.(2024年山东省淄博高三期中)苏洵提出“ , ”,说明不赂秦的国家因失去外援而灭亡。2.(2023年山东潍坊中学开学考)“ , ”描写六国先辈开疆拓土的艰辛。3.(2023年全国乙卷) 苏洵认为若六国“ , ”,合力抗秦则胜负未定。4.【江苏省南通等七市2023届高三二模】苏洵《六国论》中以“ ”表达对朝廷重蹈六国覆辙的忧虑,其实早在唐代杜牧《阿房宫赋》中就用“ ”揭示了重蹈覆辙的原因。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暴霜露,斩荆棘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By Yushen第八单元03学习提示By Yushen《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魏征和王安石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一位以敢谏善谏著称,一位以主持变法知名。《谏太宗十思疏》是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魏征的奏章,劝谏皇帝居安思危、善始虑终。《答司马谏议书》是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王安石给司马光的回信,逐一反驳对方所加罪名,表明自己推动变法的决心。两篇文章行文简洁,说理严谨,理足气盛。诵读课文,把握其主要观点,体会作者对国家大事的担当精神,领略文章骈散结合的行文特点,学习其思虑周详的说理艺术。骈散结合是指在文章中将骈句(结构相似、对仗工整的句子)和散句(结构自由、节奏多变的句子)结合起来使用的修辞手法。By Yushen《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谏太宗十思疏》写于唐王朝国力上升的阶段,侧重建议君主如何“守成”。《答司马谏议书》写于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时代,强调臣子如何帮助君主“除弊”。课外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文章写作的背景,从课文的论述出发,与同学探讨“创业与守成”“善始与克终”“墨守成法与因时而变”“同俗媚众与坚持自我”等问题。古汉语很多实词的义项往往保留在现代汉语的成语或其他词汇中,比如“永保无疆之休”的“休”,与“休戚”的“休”同义;“能克终者盖寡”之“克”,其义项仍保存在成语“克勤克俭”中。联系现代汉语中的相应词语,有时可以帮助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By Yushen成语助记——度暗度陈仓:度:度过。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亦比喻暗中进行活动。作谓语、定语;比喻暗中活动风度翩翩:风度:风采气度,指美好的举止姿态;翩翩:文雅的样子。举止文雅优美。形容男子审时度势:度:估计、揣度。观察分析时势,估计情况的变化。是说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分析利用条件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谓语、宾语;含褒义;指分析局势。置之度外:度:考虑。放在考虑之外。指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作谓语;含褒义。(度义而后动)度长絜大:度:推测,估计;絜大:用绳子量物体周围的长度。比量长短大小,以便找出差距。By Yushen成语助记——固根深蒂固:固:牢固。比喻基础牢固;不易动摇。(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固执己见: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固:固执,顽固,执,字面意思是拿着。固若金汤:固:坚固。若:像。金:指金属造的墙。汤:指滚水的护城河。坚固得像金城汤池一样。形容城池或阵地坚固,不易攻破。金汤:即"金城汤池”的缩写,意为用金属造的城,用滚开水修的护城河,形容城池坚固不易攻破。作谓语、定语、补语;指非常坚固。By Yushen成语助记——克攻无不克 :克:攻下,无:没有。攻打城池,没有攻不下的。形容英勇善战,百战百胜。也形容力量无比强大 。以柔克刚:克:克制。用柔软的去克制刚强的。克勤克俭:克:能够。既能勤劳,又能节俭。(能克终者盖寡: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By Yushen《阿房宫赋》《六国论》六国为秦所灭,秦历二世而亡,这一段历史历来深受关注。探讨六国、秦朝灭亡的诗文很多,这里选的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两篇。《阿房宫赋》探讨秦国速亡的原因,《六国论》阐发六国破灭的缘由。前者写于唐朝日渐衰落之际,后者写于北宋为周边国家蚕食侵割之时,均为借古鉴今、针砭时弊的名篇。细读课文,结合杜牧、苏洵写作的社会政治背景,总结作者的观点及论述的思路,思考作者撰文反思历史的现实针对性,领会其中所表现的古代士人家国天下的情怀。By Yushen《阿房宫赋》《六国论》《阿房宫赋》是一篇赋,铺排描写,夸张扬厉,具有震撼人心的感染力;《六国论》是一篇史论,阐发观点,逻辑严密,有着雄辩的力量和充沛的气势。朗读课文,感受赋和论的文体特点,体会作者灌注其中的感情和气势。课文中有一些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的常见意义不同,比如“直走咸阳”“函谷举”“率赂秦耶”“始速祸焉”等语句中加点的词。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文言文的语义。By Yushen高考链接——古今异义2022新高考Ⅰ卷《战国策》(1)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不熟”: 谓谷物歉收、收成不好【今义:食物未煮熟。不熟悉。】译文:(1)我国已连续两年收成不好,如今又要行军几千里去援助魏国,将怎么办呢?2022全国乙卷(1)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请求”:请允许我寻找【今义:指提出要求,希望得到满足】译文:(1)现在请让我寻找年老体弱而无人供养的人,还有年老丧夫丧妻(丧失配偶)而没有家室的人……By Yushen教考链接——古今异义补充完整以下划线词语的古今异义(1)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2)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答司马谏议书》(3)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六国论》(4)小学而大遗。《师说》(5)铁骑突出刀枪鸣。《琵琶行》(1)可怜:可惜/值得同情。(2)上报:回信/向上级报告。(3)故事:旧例、前事/通过叙述的方式讲一个带有寓意的事件,或是陈述一件往事。(4)小学:小的方面学习/泛指低等教育场所 (5)突出:突然冲出/多指表现不一般By Yushen第八单元04单元任务By Yushen单元学习任务一 魏征有感于守成之难,敢于犯颜直谏;王安石不避众议汹汹,坚持变法除弊;杜牧总结秦朝覆亡教训,意在针砭时弊;苏洵探究六国破灭缘由,旨在警示当朝。他们胸怀天下,勇于担当,拳拳之心见于字里行间。认真阅读本单元课文,感受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围绕“责任与担当”的话题,小组选定一个议题(如“古代士人的担当”“以天下为己任”等),各自准备发言提纲,召开一次专题讨论会。By Yushen写作示例(主体段)畅想时代的故事,我还在,在奔赴,奔赴后收获梦想的硕果。曹植曾言:“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于时代而言,我们更该如此。要学他,钟扬,知道藏波罗花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我还在”,超越海拔六千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要学她,张桂梅,看到一座高高的山上坐着一个小女孩,身旁放着一把镰刀和箩筐,望着远方发呆,“我还在”,报自然以歌唱,馈人间以芬芳……新时代领路人说:“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所以,吾辈青年,当以时代之需启迪自己,以民族之任鞭策自己,与时代同频共振,与民族同心同向,一起看梦想硕果挂满枝。By Yushen写作示例(主体段)家国为的,为青春理想,留取丹心一片。鲁迅曾愿中国青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发一点光。”当代青年更该如此。“宇宙间之事理无穷,科学领土内之膏腴待辟者,正自广阔”,吾辈青年可如张载梦在“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或者如钟芳蓉,学着前辈的样子,把热爱变成梦想,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青春梦想当以家国为的,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月。By Yushen单元学习任务二 国家兴盛之时,居安思危,大胆谏言,防微杜渐;国事艰难之际,多方运筹,寻求济世安民之道。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古人面对国家社会问题时的理性思考。阅读本单元课文,完成以下任务。1. 王安石与司马光同朝为臣,素有私谊,但在变法问题上却有着不同的看法,很多方面甚至针锋相对。试着根据《答司马谏议书》,推断司马光来信的基本观点,再阅读司马光《与王介甫书》,看看其内容与你的推断是否相合。你认为他们二人谁的观点更有道理?全班同学分为两个小组进行辩论。注意深入阅读课文,参考相关资料,把握二人思考问题的基本立场和秉持的主要观点。By Yushen单元学习任务二 国家兴盛之时,居安思危,大胆谏言,防微杜渐;国事艰难之际,多方运筹,寻求济世安民之道。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古人面对国家社会问题时的理性思考。阅读本单元课文,完成以下任务。2. 战国时的六国,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却亡于秦国,吸引了众多论者的目光。杜牧认为是由于六国之君未能“各爱其人”,苏洵则认为弊在赂秦。阅读杜牧《阿房宫赋》、苏洵《六国论》,比较文章思路的不同,并联系相关历史背景探究两篇文章各有怎样的针对性。3. 理性的声音需要理性地表达,这就要求观点鲜明,言必有据,运用合适的论述方法(如比喻和类比)等。选取本单元一篇课文,从理性表达这一角度进行分析,写一篇短论。By Yushen单元学习任务篇名 观点 论证思路 论证方法 语言特点《谏太宗十思疏》 居安思危, 积其德义 先总体论述治国原则 ——“积其德义”,再从历史和现实角度论述“积其德义”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后提出“积其德义”的具体措施——“十思”,全文逐层递进。 采用对比、比喻等说理方法,以及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 整散结合,生动有力。《答司马谏议书》 驳斥责难, 坚持变法 除首尾外,主体部分逐层批驳:先驳论点,再挖根源,后表明立场。 采用驳论形式,批驳对方论点。 委婉得体,柔中带刚。By Yushen单元学习任务篇名 观点 论证思路 论证方法 语言特点《阿房宫赋》 六国与秦朝灭亡的原因在于自己——不“爱其人” 全文按照“体物——写志”的思路,先集中描写阿房宫雄伟壮丽、生活奢侈,极尽夸张、铺排,文末点明主旨,议论精当。全文呈“分—总”形式。 论据陈述极尽夸张、铺排,采用举例、对比论证方法及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 多采用夸张、比喻、排比等手法;辞采丰富,选语精工;整散结合,音韵优美。《六国论》 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全文按照“引论—本论—结论”的论述思路;本论部分按照形式上并列,实则由主到次的思路。 采用举例、对比及假设说理的方法,以及借古讽今的写作手法。 朴实严密,简洁生动。By Yushen高考链接——论证思路【2021年新高考Ⅰ卷】《拉奥孔》: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参考答案:(1)材料一,①首先提出莱辛的观点诗画并不同质,②接着叙述“特洛伊木马”的故事,引出诗画异质说的背景,③然后探讨诗画并不同质的原因,④最后补充说明诗画虽不同质但可以互补。(2)材料二,①首先提出我国古代也有画诗不同质的类似观点,①接着论述莱辛的议论不仅把“事”“情”和“物”“形”分开,还把两者各和时间与空间结合,①最后引用中国古代绘画的例子证明绘画只表达空间里的平列,不表达时间上的后继。By Yushen高考链接——论证效果【2024年新课标Ⅰ卷】《论持久战》:材料一多处使用设问句和反问句,请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参考答案:①使用设问句,如“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吗 我以为是正确的”,能引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思考,强调了结论的正确性;②使用反问句,如“在这种情况下,难道中国也不能变成优势吗 ”增强语气,更加鲜明有力地表达观点,强调了中国可以通过持久战扭转劣势的观点。By Yushen单元学习任务三 下面这两段文字是《贞观政要》中记载的唐太宗的言论。尝试为这两段文字断句并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结合课文谈谈你从这两段文字中读出了怎样的“理性的声音”。贞观十七年太宗问谏议大夫褚遂良曰昔舜造漆器禹雕其俎当时谏舜禹者十有余人食器之间何须苦谏遂良对曰雕琢害农事纂组伤女工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漆器不已必金为之金器不已必玉为之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太宗曰卿言是矣朕所为事若有不当或在其渐或已将终皆宜进谏比见前史或有人臣谏事遂答云业已为之或道业已许之竟不为停改此则危亡之祸可反手而待也By Yushen学习任务答案:贞观十七年,太宗问谏议大夫褚遂良曰:“昔舜造漆器,禹雕其俎,当时谏者十有余人。食器之间,何须苦谏?”遂良对曰:“雕琢害农事,纂组伤女工。首创奢淫,危亡之渐。所以诤臣必谏其渐,及其满盈,无所复谏。”太宗曰:“卿言是矣。我所为事,若有不当,或在其渐,或已将终,皆宜进谏。此则危亡之祸,可反手而待也。”文言文断句有根据名词(人名、时间名词)断句、根据虚词断句、根据语法结构断句、根据对话标志词断句、根据文言句式断句、根据对称句式断句、根据内容理解断句和根据反复结构断句等多种方法。By Yushen学习任务答案:贞观十七年,唐太宗问谏议大夫褚遂良:“过去历史上舜帝制作漆器具,大禹雕刻他的祭祀器物,在那时有十多个规劝的人,为什么一定要苦苦劝谏舜帝大禹(统治者)?”褚遂良回答说:“雕琢这事对从事农业生产有伤害的地方,编织丝带对女工有伤害的地方,统治者带头开创奢侈淫逸之风,那么这个国家也就慢慢地会走向危亡之路。如果制作漆器不停止,那么后边一定会用金属来做这个东西,如果金属也不停止使用,那么后面就好出现用玉来制作祭祀的器具,因此作为一个直言敢谏的臣子一定要在事物渐渐的过程中就开始(担负谏臣的责任),等到他们都完满充盈实现了奢侈淫逸,也就没有办法用来劝谏的了。”唐太宗说:“你说的是正确的,我所做的事,如果有不妥当的之处,无论是开始渐进,还是快要结束时,你都应该进谏。对比前面的历史,或许有大臣劝谏了(戒奢侈淫逸)这件事,你于是回答了已经做了,或者说已经答应了,最终却不因为此停止(奢侈淫逸)整改。这就是国家危亡的祸端,国家灭亡也就轻而易举了。”By Yushen单元学习任务三 下面这两段文字是《贞观政要》中记载的唐太宗的言论。尝试为这两段文字断句并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结合课文谈谈你从这两段文字中读出了怎样的“理性的声音”。贞观初太宗从容谓侍臣曰周武平纣之乱以有天下秦皇因周之衰遂吞六国其得天下不殊祚运长短若此之相悬也尚书右仆射萧瑀进曰纣为无道天下苦之故八百诸侯不期而会周室微六国无罪秦氏专任智力蚕食诸侯平定虽同人情则异太宗曰不然周既克殷务弘仁义秦既得志专行诈力非但取之有异抑亦守之不同祚之修短意在兹乎By Yushen学习任务答案:贞观初,太宗从容谓侍臣曰:“周武平纣之乱以有天下,秦皇因周之衰遂吞六国。其得天下不殊,祚运长短若此之相悬也!”尚书右仆射萧瑀进曰:“纣为无道,天下苦之,故八百诸侯不期而会。周室微,六国无罪,秦氏专任智力,蚕食诸侯,平定虽同,人情则异。”太宗曰:“不然。周既克殷,务弘仁义;秦既得志,专行诈力。非但取之有异,抑亦守之不同。祚之修短,意在兹乎!”文言文断句有根据名词(人名、时间名词)断句、根据虚词断句、根据语法结构断句、根据对话标志词断句、根据文言句式断句、根据对称句式断句、根据内容理解断句和根据反复结构断句等多种方法。By Yushen学习任务答案:贞观初年,太宗从容地对侍臣说:“周武王平定商纣王的混乱而拥有天下,秦始皇趁着周朝衰弱吞并了六国。他们取得天下的方式没有不同,但国运的长短却如此悬殊!”尚书右仆射萧瑀进言:“商纣王无道,天下人深受其苦,所以八百诸侯不约而同地会聚起来反抗。周王室衰微,六国并无罪过,而秦国却凭借智谋和武力,像蚕食一样吞并诸侯,虽然最终都实现了统一,但人心向背却是不同的。”太宗说:“不对。周武王在消灭商朝之后致力于弘扬仁义;秦始皇得志后,则专门施行欺诈和暴力。不仅取得天下的方式不同,而且守成的方式也各异。国运的长短,意义就在于此吧!”By Yushen单元学习任务四 有“问题意识”,独立思考,才有可能提高思辨能力。从以下任务中任选一题完成,并交流修改。注意交流时要畅所欲言,质疑论辩要有风度,尊重不同意见,认真记录不同观点及其依据。1. 一项阅读调查显示,有相当比例的成年人倾向于传统纸质图书阅读,也有不少成年人则倾向于电子阅读。对此,有人认为“读屏”意味着碎片化的浅阅读,有人则不以为然,认为两种阅读方式可以共存融合,相得益彰。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谈谈你的看法,题目自拟。2. 有人认为,道德底线低的人有时比道德底线高的人占优势,你做不出来的,他做得出来,所以他们总能如鱼得水。但师长告诫我们:要坚持“高线”,守住“底线”;只有守住“底线”,才是守住了为人的根本。以“底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题目自拟。By Yushen写作示例(主体段)屏光闪烁,并非仅代表碎片化阅读。有人将电子阅读简单地等同于碎片化阅读,这种观点实属偏颇。诚然,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电子屏幕上充斥着大量的碎片化信息,但这并不能抹杀电子阅读在深度学习和系统阅读方面的潜力。电子阅读平台同样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经典著作、专业书籍和学术资料,供读者深入探究和学习。更重要的是,电子阅读的可定制性和灵活性,让读者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安排合适的时间和节奏进行阅读,从而实现深度思考和理解。因此,将电子阅读等同于碎片化阅读,无疑是对其价值的一种误解和低估。By Yushen写作示例(主体段)底线似岸,岸高则水聚,水聚则渊深,渊深则流远。水有其岸,方能汇聚力量,源远流长。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滔滔之水若任其肆意流淌,不但不能润泽一方土地,更不能造福一方人民。人有底线正如水流有岸。且看官场“地震”、娱乐圈“塌房”、相处中“下头”……凡此种种,哪件不是丢掉了底线、抛却了“堤岸”的做法呢?丑与恶、假与邪之流肆无忌惮地冲刷、侵蚀着底线之岸,其人生之长河终将因此而断流。只有把美与善、真与正筑成堤岸,我们的人生长河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注入,才会汩汩东流、奔腾入海。By Yushen写作任务——如何论证【写作提示】1.确定论点(正确而新颖);2.选择合适的论据(事例、数据、权威意见、常识与普遍规律)。By Yushen写作示例(主体段)“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青年该学他们,月缺不改光,剑折不改刚。“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抗战年代里这样的英雄不胜枚举。无论是被赞为“冰天雪地里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的杨靖宇将军,还是诗曰“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的赵一曼女士,还是如他们一样在战争中、屠刀下更加奋勇、抗战到底的万千烈士,环境险恶打不垮,敌人炮火吓不退,自是中华好儿女,江河血迹史千秋。我辈青年如想“有为”,也要像他们一样粉身碎骨浑不怕,只为心中有理想,用我们的勇武和刚强奋斗不止!权威意见典型事例By Yushen谢谢期末复习必修下册期末复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