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8张PPT)By Yushen必修下册期末复习期末复习第一单元“中华文明之光”基础夯实课By Yushen单元导读01基础夯实02学习提示03单元任务04目录CONTENTSBy Yushen第一单元01单元导读By Yushen单元导读01“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增广贤文》)流派众多的诸子学说,浩如烟海的古代史籍,都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深刻体悟前人的智慧,才能更好地把握当下与未来。本单元选取了《论语》《孟子》《庄子》中的经典篇章,以及《左传》《史记》的精彩片段。阅读这些文章,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华文化的一些重要理念,领会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文化自信。学习本单元,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整体把握经典选篇的思想内涵,认识其文化价值,思考其现代意义。初步了解儒家、道家思想的特征,体会相关篇章论事说理的技巧和不同的表达风格。阅读史传文,要关注其叙事曲折有序、写人生动传神的特点,尝试理性评价历史叙述中体现的思想、观念,认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By Yushen高考衔接【2024年高考北京卷】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透露所在区、学校及个人信息。(1)几千年来,古老的经典常读常新,杰出的思想常用常新,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亘古常新……很多事物,在时间的淬炼中,愈显活力和价值。请以“历久弥新”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By Yushen高考衔接【2020年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By Yushen第一单元02基础夯实By Yushen《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注释1.不吾知也2.率尔而对3.摄乎大国之间4.因之以饥馑5.比及三年6.且知方也7.夫子哂之8.如五六十9.如其礼乐10.以俟君子11.舍瑟而作12.三子者之撰13.莫春者14.咏而归15.吾与点也16.其言不让了解轻率急忙的样子夹处接着等到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笑或者至于等待放下/起才能通“暮”唱歌赞许谦让By Yushen《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默写1.《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急忙回答问题,他想通过军事强国来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目的。2.《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冉有表示,治理一个小国,他用三年时间,“___________”;至于礼乐教化则“__________”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___________”一句表现了曾皙回答老师问题时的恭敬态度,回答中曾皙说和其他三人的志向不同的一句是“___________”。4.与孔子的其他弟子不同,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将自己的社会理想描述成一幅与冠者、童子一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吟咏而归的春游图景。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可使足民以俟君子舍瑟而作异乎三子者之撰浴乎沂风乎舞雩By Yushen《齐桓晋文之事》1.牛何之2.舍之3.若无罪而就死地4.以羊易之5.不识有诸6.百姓皆以王为爱也7.诚有百姓者8.王无异于百姓之…9.彼恶(wū)知之10.王若隐其无罪…11.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12.是乃仁术也13.王说,曰:“…14.予忖度之15.有复于王者曰16.明足以察秋毫之末17.则王许之乎 18.独何与 19.百姓之不见保20.何以异往释放走向替换“之乎”吝惜,舍不得的确对…感到奇怪怎么、哪里痛惜,哀怜应该这同“悦”,高兴揣测禀报视力认可偏偏、却被区分By Yushen《齐桓晋文之事》21.语(yù)人曰22.老吾老、幼吾幼23.刑于寡妻24.御于家邦25.权,然后知轻重26.度,然后知长短27.抑王兴甲兵28.便嬖不足使令于前29.莅中国而抚四夷30.犹缘木而求鱼也31.殆有甚焉32.盖亦反其本矣33.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34.天下之欲疾其君者…35.吾惛36.我虽不敏37.放辟邪侈38.从而刑之39.是罔民也40.制民之产告诉敬爱/爱护典范,榜样治理称量丈量难道受宠爱的人统治爬恐怕,可能根本同“途”,道路憎恨不明事理,糊涂聪慧不正处罚同“网”,陷害规定By Yushen《齐桓晋文之事》41.俯不足以畜妻子42.凶年不免于死亡43.此惟救死而恐不赡44.奚暇治礼义哉 45.谨庠序之教46.申之以孝悌之义4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养活荒年,与“乐岁”相对只是/足空闲/讲求用作动词,慎重办理申诫、告诫同“斑”/用头顶着物件By Yushen《庖丁解牛》1.莫不中音2.技盖至此乎3.进乎技矣4.以神遇而不以目视5.批大郤6.导大窾7.因其固然8.良庖岁更刀9.族庖月更刀10.彼节者有间11.新发于硎12.如土委地13.善刀而藏之14.得养生焉合乎“盍”,怎样超过会合、接触击顺着、循着依照/本来换众间隙磨刀石散落,卸落“缮”,修治、擦拭养生之道By Yushen《烛之武退秦师》1.且贰于楚也2.晋军函陵3.郑既知亡矣4.越国以鄙远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6.朝济而夕设版焉7.又欲肆其西封8.阙秦以利晋9.秦伯说,与郑人盟10.微夫人之力不及此11.因人之力而敝之12.失其所与,不知从属二主驻扎已经把...当边邑给/恩惠渡河扩张/疆界侵损悦,高兴(如果)没有凭借/损害结交By Yushen《鸿门宴》1.为击破沛公军2.范增说项羽曰3.素善留侯张良4.具告以事5.亡去不义6.毋内诸侯7.士卒足以当项王乎8.君安与项伯有故9.秦时与臣游10.孰与君少长11.吾得兄事之12.张良出,要项伯13.籍吏民,封府库1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15.不如因善遇之16.从百余骑来见项王17.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18.范增数目项王替劝说一向/交好详尽地逃跑接纳比得上交情交往与...相比侍奉邀请造册登记偏义复词趁机/对待率领,带领料想多次/使眼色By Yushen《鸿门宴》19.若属皆且为所虏20.今日之事何如21.拔剑切而啖之22.臣死且不避23.杀人如不能举24.而听细说25.沛公起如厕26.何辞为27.大王来何操28.会其怒,不敢献29.相去四十里30.沛公则置车骑31.道芷阳间行32.度我至军中33.张良入谢34.沛公安在将要/被怎么样吃尚且尽,全小人的谗言往何必...呢拿恰逢距离放弃,丢下秘密地估计道歉宾前,在哪里By Yushen第一单元03学习提示By Yushen《论语》《孟子》《庄子》理想的社会是什么样的?人应该以怎样的姿态生存于世?对此,先哲的探寻从未停止过。孔子和孟子是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一脉相承,又各有特点。《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记录了孔子和弟子的谈话,学习时要理解四位弟子的人生志向,思考孔子为什么对他们的说法表现出不同的态度。《齐桓晋文之事》是孟子和齐宣王的一场问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阅读时要注意把握文中的主要观点,梳理孟子阐述观点的思路。庄子所代表的道家学派对社会和人生的看法与儒家很不相同。学习《庖丁解牛》,要深入思考“依乎天理”“因其固然”等语句的含义,结合对庖丁解牛过程的描写,理解其高超技艺之中蕴含的“道”,从而全面把握这个故事的寓意。By Yushen《论语》《孟子》《庄子》《论语》是语录体,言简意赅;《孟子》对话精彩,思辨性强,善于取譬设喻,因势利导;《庄子》常用寓言来表达思想,形象生动,富于启发性。阅读三篇文章时要注意体会这些特点。语气助词是汉语的一个词类,用于句首、句中或句末,表达判断、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本课三篇文章中出现的语气助词有“也”“乎”“矣”“哉”“焉” 等。阅读文章时,注意体会这些词在不同语境中所表达的不同语气,作一点归纳梳理。背诵《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拓展阅读《季氏将伐颛臾》。By Yushen《烛之武退秦师》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一度形成分别以晋、楚为首的两大阵营。“千乘之国”郑国遭遇秦、晋两强夹攻,看一看历史地图,了解郑国当时的处境。本文的核心部分是烛之武游说秦穆公的外交辞令。烛之武以一己之力,成功说服秦国撤军,瓦解了秦、晋对郑国的围困。前人说“烛之武一言,贤于十万师”(谢有辉《古文赏音》),并非过誉。要反复诵读,理清思路,揣摩人物情态,体会对话语气,把握烛之武说辞的语言艺术和其中蕴含的智慧。此外,还要注意郑文公、晋文公的话,领会其中体现出来的人物特点。《左传》是编年体史书,以时为经,以事为纬。学习本文时,可关注在烛之武退秦师前后发生的事,更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By Yushen《烛之武退秦师》史书以记事为本,在历史叙述中也常透露出一些思想、观念。《左传》重视“礼”。秦、晋围郑是因为其“无礼”,晋文公认为进攻秦军是“不仁”“不知”“不武”的,因而被古人赞为“有礼”。该如何理解这里说的“礼”?秦先与晋联合围郑,后又“与郑人盟”,秦的行为合乎“礼”吗?思考这类问题,对春秋时期军事、外交活动中的行为准则会有更深入的认识。By Yushen《鸿门宴》“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项羽《垓下歌》)实力强大的项羽最终败给了一度弱小的刘邦,落得乌江自刎的结局。其原因何在?从《鸿门宴》中,你也许能看出一些端倪。《史记》是纪传体史书,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以人物为中心叙述历史,集中展现了司马迁的史识和文学才能。《鸿门宴》的人物描写历来为人称道,正如清人郭嵩焘所说:“鸿门之宴写得子房如龙,樊哙如虎,是史公极得意文字。” (《史记札记》)除了主要人物,项伯、范增等人也都个性鲜明。阅读时要关注人物的性格特征,注意人物关系、人物言行与事件发展之间的联系。By Yushen《鸿门宴》《左传》和《史记》都有高超的叙事艺术。《左传》长于记述辞令,叙事简洁;《史记》叙事详备,写人生动,细节传神。阅读《烛之武退秦师》和《鸿门宴》时,要注意体会上述特点,还可以从材料安排、叙事技巧、描写方法等方面作些比较分析。文中涉及的一些历史文化知识,阅读时也应加以关注,如人物相互间的称呼、鸿门宴会的座次安排等。这既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也有助于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By Yushen座次安排:By Yushen第一单元04单元任务By Yushen单元学习任务一 先秦诸子学说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第一个高峰,影响深远,值得我们深入理解。阅读诸子的著作要把握他们的主要观点和思路,从中吸取思想养分。学习本单元所选的三篇先秦诸子文章,完成以下任务。1. 孔子表示“吾与点也”,孟子提倡“保民而王”,庄子重视“依乎天理”。把握这样一些观点的内涵,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相关文章,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从这三篇文章中任选一篇,找出并分析文中的重要观点,进而深入理解全文。把自己的思考写出来,与同学讨论。2.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和《齐桓晋文之事》展现了儒家对人生价值和理想社会的追求。阅读这两篇文章,思考这些追求的意义,同学之间展开交流。By Yushen单元学习任务二 阅读史传作品,了解了史实之后,还要进行深入思考,甚至质疑史书的记载。本单元所选的两篇史传中就有不少值得探究的问题,例如:烛之武游说成功,除了辞令巧妙外,还有什么深层次的原因?项羽不杀刘邦仅仅是因为“为人不忍”吗?司马迁对鸿门宴的记述有没有“不合常理”的地方?细读课文,探究上述问题(也可自己设计问题),写出自己的看法。By Yushen单元学习任务三 古代文化经典包含着先贤对社会、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至今还能给我们很多启发。阅读这些经典时,既要充分理解先贤的思想,也要立足现实,自主思考。从以下两个话题中任选其一,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议论文,阐述你的观点。话题1 :孟子劝说齐宣王“发政施仁”,认为“推恩足以保四海”。他对实现理想社会的设想,在今天看来有什么可资借鉴之处?又有哪些不足?话题2 :经典寓言的寓意是丰富的。有人认为《庖丁解牛》表达了庄子“顺应自然”的思想,有人则认为主要是强调人要“保全天性”……你怎么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By Yushen写作示范正如加缪所言:“没有无阴影的太阳,而且必须认识黑夜。”仁政思想既有先进意义,亦有其局限性。但在那个千疮百孔的世界,他怀着大悲悯心,从未停歇,为底层百姓奔走着,呼号着;他辛苦、孤独,即使理想绝难实现,他义无反顾。哪怕有千万分之一的希望,他都抱着巨大的热忱去努力,他会满含感情地告诉他们:“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心心念念都是天下苍生,这是一种博大,一种担当和责任心,永远是一座碑,矗立在历史深处,供我们仰望,供我们追随。By Yushen《庖丁解牛》寓意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了解规律,掌握规律臣以神遇不以目视抓住本质,用心处事依乎天理……因其固然顺其自然,不强求技经肯綮之未尝避开锋芒,从长计议以无厚入有间以已之利,攻彼之弊每至于族……行为迟,动刀甚微不莽撞,谨慎行事善刀而藏之收敛锋芒,低调做人By Yushen写作示范避锋芒于行,树顺应自然之念,行保全天性之法。庖丁每当解牛之时,即使已经做到“未尝见全牛也”,也在筋骨交错的地方,戒惧地提高警惕,眼睛也在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而凝神,动作也因此慢下来,动起刀来十分轻微,这又何尝不是在告诉我们要暂避锋芒,以全天性呢?筋骨聚结,即是困难处,是挫折处,是矛盾错综复杂处,就像我们学习中遇到极难的题目,生活中遇到极乱的难题,这时候我们当学庖丁,保持警惕,谨小慎微,以“无厚”入“有间”,而后“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也”,而后得天性保全。By Yushen写作示范君可见,吾诚应育顺应自然之沃土,结一树盈枝之硕果。百川奔流,生生不息,绿野遍地,无不生机。《庖丁解牛》中的庖丁,苦练解牛技巧,顺应牛体自然结构,终得解牛之道。反观,“拔苗助长”的农夫,全然不顾天道,因急于求成便把稻苗拔高,终使得颗粒无收。由此方知:顺应自然之道,顺应万物生长之本源,顺应大自然中万古不变之理,才可劳有所成。倘若一味破坏天道而意气行事,终将落得一无所获之下场,所以我们应育顺应自然这一沃土,才能结出累累硕果。By Yushen单元学习任务四 学习文言文,需要多诵读,有意识地积累一些词语和语法知识,逐步形成文言语感。如文言中一些常见的实词,义项较多,可用卡片记录下来,梳理总结不同义项及相关例句,并根据学习情况随时增补新的内容。仿照示例,为本单元的一些义项较多的实词制作卡片。By Yushen整理示例 如 本义是随从。①往,到,去。(沛公起如厕《鸿门宴》)②及,赶上。(固不如也《鸿门宴》)③像。(如弃草芥《六国论》)④假如,如果。(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⑤与“何”连用,构成“何如”“如…何”“如…奈何”的格式,表询问,相当于“怎么样”“把……怎么样”。(今日之事何如 《鸿门宴》)⑥“如是”,意为“如此”“这样”。(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By Yushen整理示例举 ①吾力足以举百钧 ②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③杀人如不能举(《鸿门宴》) ④举地千里,至今治强(《谏逐客书》) ⑤莫令事不举(《孔雀东南飞》) ⑥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 ⑦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 ⑧举天下豪杰(《五代史伶官传序》) ⑨举先王之政(《答司马谏议书》) 举起拿、把尽攻克、占领成功列举察举、举荐整个,遍施行By Yushen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列式本论部分的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采用总提式以引出分论点(段首句),然后各用一个单句(陈述句)对分论点进行简析,以过渡到下文的举例(举例论证,每个例证均扣住分论点)。在使用一组论据来证明同一个论点(分论点)时,还要注意这一组论据内部间的有机排列以及总结照应(对本段的分析说理加以小结升华)。By Yushen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层进式纵向开拓,步步推进,深化议论。文章的层次间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层次间是不能随意调换顺序的,所以作者在写作前就安排好材料间的先后关系。层进式结构方式不易让人一目了然,所以每段开头的句子一定要写好。既紧扣行文的要求,又要能体现出文章的层进式结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By Yushen谢谢期末复习必修下册期末复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