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小升初经典题型专项】小古文阅读-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学校邀请了科学工作者与同学们进行面对面交流。正式开始之前,科学工作者向大家分享了下面这则有关古人学习成长的故事,请同学们阅读学习。王冕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节选自宋濂《宋学士文集》)1.请你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窃入学舍 辄默记 暮归 冕因去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3.读完故事,你觉得王冕是一个怎样的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乙】司马光好学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②绝编③,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注释】①司马温公: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②下帷:这里指专心读书。③绝编:指勤奋读书。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思援弓缴而射之(引,拉) B.迨能倍诵乃止(到,等到)C.公尝言(曾经) D.或在马上(有人)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两处)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②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7.根据选文内容,请说说你从弈秋弟子的学习态度和司马光的学习方法上获得了哪些启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自护其短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①强②不知以为知也。(节选自《雪涛小说》,有删改)【注释】①坐:由于,因为。②强:勉强,强迫。8.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或曰 其人自护所短 啖菱须去壳 9.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并壳者,欲以清热也。②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10.北人在席间将菱角“ ”,在别人询问“北土亦有此物否”时称“ ”,他这样做是为了“ ”。(用原文语句作答)11.读完文章,请简要说说你从中获得的启示。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王育①苦学王育少孤贫,为人佣,牧羊豕②,近学堂。育常有暇拾薪,以雇书生抄书。后截蒲③以学书,日夜不止。亡失羊豕,其主笞之。育将鬻(yù)己以偿,于是郭子敬闻而嘉之,代育还羊豕,给其衣食,令育与其子同学。育遂博通经史,仕伪汉④,官至太傅。【注释】①王育:东晋十六国时期的著名学者。 ②豕(shǐ):猪。 ③截蒲:截断水杨树枝条。④仕伪汉:在汉伪做官。伪汉,指东晋十六国时期我国北方的一个政权,与东晋对立,因作者以东晋为正统,故以“伪汉”称之。1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闻而嘉之(赞许) B.闻而嘉之(用鼻子嗅)C.育将鬻己以偿(卖) D.育遂博通经史(壬是,就)13.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句子的意思。(2份)14.王育的“苦学”主要体现在 和 两件事上。15.下列不是郭子敬赞赏王育的原因的一项是( )A.王育丢了牲畜,想卖身偿还雇主的损失。B.王育学习刻苦,夜以继日地学习。C王育是个孤儿,家里很穷,小小年纪就给人放牧。文言文阅读。杀驼破瓮昔有一人,于瓮中盛谷。骆驼入瓮食谷,____。主人以为忧,无计可施。有一老人来语①之,曰:“汝莫忧,吾教(jiāojiào)汝出。”主人亟②问:“法何?”老人曰:“____,自当出之。”主人以为妙,即依其语,____,既杀驼,____,如此痴人,为(wéi wèi)世人所笑。【注释】①语(yù):告诉。②亟(jí):同“急”。16.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17.联系上下文,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横线上,顺序为 。A.以刀斩头B.而复破瓮C.首不得出D.汝当斩头18.“之”在文言文中经常指某人、某物或某事,下列句中的“之”指的是什么?请选择正确答案。(填序号)A.老人 B.主人C.骆驼 D.瓮有一老人来语之 自当出之 19.骆驼主人“为世人所笑”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20.下列关于这个故事的寓意,最准确的一项是( )A.做事循规蹈矩,不知变通,就会闹出笑话。B.凡事要认真思考,仔细研究,不能因小失大,更不能盲目听从他人的建议。C.对待事物要懂得看到它的本质,不要只看表面。21.要让骆驼的头从瓮中出来,你有什么好办法?请你为骆驼的主人出出主意。文言文阅读。戴震难师先生①是年②乃能言,盖②聪明蕴蓄④者久矣。就傅⑤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⑥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⑦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⑧二千年矣。”“然则⑨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注释】①先生:戴震,清朝著名的思想家。②是年:指戴震十岁这年。③盖:大概。④蕴蓄:积累,蕴藏。⑤就傅:跟随老师。就,靠近。⑥门人:学生。⑦朱文公:朱熹。⑧几:差不多。⑨然则:既然这样,那么……2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大致理解句意。①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 数千言不肯休 。②此何以知为孔子之 言而曾子述之 ?23.梳理对话内容,在思维导图中填写原文,并感知人物形象。① ② ③ 在一问一答中,你仿佛看到了④ 的戴震。24.根据小古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①短文中的“言”“问”“述”“曰”“应”字都和“说”有关。 ②通过联系“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中“去”的意思,推想成语“相去无几”的意思可能是两者距离不远或差别不大。 ③朗读“此非常儿也”一句时,可以这样停顿:“此/非常/儿也。” 赛龙舟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习俗。作者在观看了金山寺的龙舟比赛后,有感而发,创作了此文。金山竟渡五月初一至十五日,江南有竞渡之俗。西湖竞渡,以看竞渡之人胜。秦淮有灯船无龙船,而看龙船无金山寺比。金山竞渡,惊湍①跳沫,群龙格斗,偶堕洄涡②,则百 捷捽③,蟠委④出之。金山上,人团簇,隔江望之,蚁附蜂屯,蠢蠢欲动。晚则万蝶⑤齐开,两岸杳杳然⑥而沸。(选自张岱《陶庵梦忆》,有删改)【注释】①湍(tuān):急流的水。②洄涡:水中漩涡。③百 捷捽(zuó): ,蛤蟆。捷摔,疾取,救援。④蟠委:盘旋回绕。⑤艓(dié):小舟。⑥沓(tà)沓然:笑声众多,嘈杂的样子。25.解释句中加点字的含义。以看竞渡之人胜: 而看龙船无金山寺比: 26.本文写“金山竞渡”,开篇却先提及西湖、秦淮等地竞渡的意图是 。27.结合文中描写龙舟竟渡的关键词句,发挥想象,向同学们介绍金山寺龙舟竞渡的场面。28.龙舟竞渡的场面展现了怎样的龙舟精神?( )(多选)A.坚持不懈 B.奋勇争先 C.团结协作 D.友谊第一文言文阅读煮饭成粥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吏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算①,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②?”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算,饭今成糜③。”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长跪俱说,更相易夺④,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注释】①著算(bì):放箅子。箅:蒸饭的器具,使米不至于落入水中。②馏:蒸饭。③糜:粥。④更相易夺:相互修正失误遗漏。2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尔颇有所识不 识:知识B.仿佛志之 志:记得C.客与太丘论议 论议:谈论D.宾客诣陈太丘宿 诣:到30.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②二子长跪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31.文中元方兄弟具有怎样的品质?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偷偷地;总是;傍晚;离开2.①这孩子这样痴迷(于读书),为什么不由着他呢?②夜里(他)就偷偷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3.王冕是一个热爱读书、勤奋好学的人。【答案】4.D5.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6.①这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人家吗?说:不是这样的。②(因为)读书时下的功夫多的人收获大,(所以)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生不忘。7.①读书学习要专心致志,只有一心一意才能学有所成;②可以用背诵的方法学习知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答案】8.有人;除去,去掉;不足,缺点,短处9.①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用(它)清热解毒。②这是由于(他)勉强把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10.并壳入口;前山后山,何地不有;自护所短11.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及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对于不了解的事物,不要不懂装懂,而应实事求是,虚心学习。【答案】12.B13.王育常常利用空闲时间捡拾柴草,用(卖柴草的钱)雇佣书生为自己抄书。14.截蒲学书,日夜不止;以拾薪所得雇书生抄书15.B【答案】16.jiāo、wéi17.C、D、A、B18.B;D19.既杀驼,而复破瓮20.B21.把瓮打破,骆驼的头就能出来了。【答案】22.每天;停止;的;孔子的话23.此朱文公所说;孔子、曾子何时人?;几二千年矣;求真务实、善于质疑24.正确;正确;错误【答案】25.胜出;相比26.以西湖、秦淮竟渡来衬托金山竞渡,突出金山竞渡的龙船最为精彩27.只要到了端午这一天,金山寺边就会有划龙舟的比赛。出游观看的人们沿江绵延好几千米。江面上惊涛骇浪,龙舟相互追逐,犹如群龙竞斗。天黑的时候,江边更是万船齐发,场面热烈壮观。28.B;C【答案】29.A30.①您和客人谈话,我们俩都在偷听,结果忘了放算子,饭都成了粥了。②于是兄弟二人跪在地上一块儿叙说,互相补充,大人说的话一点都没有遗漏。31.聪慧好学。由元方兄弟偷听父亲及客人谈论并在互相补充中把大人说的话没有遗漏的复述出来可知。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