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期末重难点检测卷-2024-2025学年历史八年级下册统编版(2024)一、选择题1.下图为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学员佩剑。该剑最有可能见证( ) A.中国共产党诞生 B.京汉铁路罢工C.国民党一大召开 D.国共合作北伐2.下面为亲历者对某一历史事件的回忆。他们回忆的是( )1911年八月十九日革命军起义,总督逃。——黄炎培 起义士兵40余人,在熊秉坤的率领下,一直向楚望台军械局进攻。——吴玉章 A.广西起义 B.武昌起义 C.南昌起义 D.西安事变3.《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为偿付日本赔款而先后向俄、法、英、德四国借款3亿两白银,列强假此庞大债务攫取了大量利权。这导致( )A.日本获得了开设工厂权 B.俄国占领大片领土C.列强势力深入中国腹地 D.中国民族危机加剧4.对下图所示人物,表述正确的是( ) (1889—1927)A.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坚决拥护袁世凯复辟帝制C.发动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D.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5.如下图所示说明我国( )A.国防科技日新月异 B.消费结构不断优化C.交通建设飞速发展 D.工业体系已现雏形6.如下图是某校同学举办的图片展。请为他们选择一个恰当的主题( )A.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B.文化事业,欣欣向荣C.民生保障,共同富裕 D.航天科技,创新发展7.2025年2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致电第38届非洲联盟峰会强调:2024年是中非关系蓬勃发展的一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功召开,中国和非洲开启共筑新时代全天候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继续走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前列。这些论述( )A.体现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 B.标志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C.表明中非结成经济政治新同盟 D.表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8.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后被称为( )A.求同存异方针 B.“九二共识” C.八项主张 D.“三通”协议9.阅读下图,图中这三个地区的共同之处是( )时间 事件1965年9月 成立西藏自治区1980年8月 设立深圳经济特区1997年7月 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A.都实行“一国两制”方针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行使国家主权C.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都享有高度的自治权10.澳门回归祖国25年来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以宪法和澳门基本法为基础的宪制秩序牢固确立;经济实现跨越发展,居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保持稳定和谐,多元文化交相辉映。材料可用于说明( )A.澳门回归促进两地交往 B.祖国统一大业进程进一步加快C.中国法制建设走向完善 D.“一国两制”的生命力和优越性11.下面是某同学的历史复习提纲。据此判断,他复习的专题最有可能是( )中共十五大 邓小平理论 中共十六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中共十八大 科学发展观 中共十九大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新时期民主和法治建设成就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2.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其中,第二个创业高潮点出现的原因是( )A.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D.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13.20世纪80年代,我国逐步形成了由5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和7个沿海经济开放区构成的对外开放地带。20世纪90年代设置上海浦东新区、开放5个长江沿岸城市、18个内陆省会城市和13个边境城市和口岸。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发展( )A.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B.形成了由内陆向沿海推进的开放格局C.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发展 D.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14.1960年石油大会战开始。在内外交困的艰苦条件下,大庆油田广大干部职工发扬“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精神,为实现中国石油自给做出重大贡献。大会战中涌现出的典型代表是( )A.焦裕禄 B.雷锋 C.王进喜 D.屠呦呦15.朱日和阅兵通常在重要的军事纪念日或重大军事演习结束后举行,展示中国军队的现代化装备和战斗力。由高级将领检阅受阅部队,部队通常由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等多个军种组成,受阅部队以整齐的队列通过检阅台,展示军容军纪,展示最新的武器装备,包括坦克、装甲车、导弹系统、战斗机、无人机等。这样的展示( )A.有利于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体现了科技强军,钢铁长城C.展现出和平外交,国家统一 D.反映出社会生活日新月异16.1953年,周恩来对时任中国驻缅甸大使姚仲明说:“我们的对外关系中,有切身利害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华侨问题,另一个是边界问题。”当时为解决边界问题,中国政府(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C.主张召开亚非国际会议 D.倡导发挥联合国的作用二、简答题17.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民族独立】(1)标志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的事件是什么?【工业奠基】(2)写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在东北地区取得的工业成就一例。【科技强国】(3)写出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名称。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谁?【改革创新】(4)哪次会议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指什么思想?【幸福生活】(5)在党的领导下,近年来你的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三、材料题18.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和科技建设发展迅速,钢铁长城、民族脊梁助推民族复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中国军事、科技成就军事 科技军种 兵种或装备 科技成就 影响陆军 装甲兵、防化兵等 ③ 打破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① 潜艇部队、辽宁舰 导弹、氢弹空军 歼击机、轰炸机 东方红一号 掌握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技术。② 装备了东风系列弹道导弹等 ④ 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次飞行试验——摘编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1)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一表格中①②③④处相关内容的填写。材料二:民族脊梁邓稼先 钱学森 袁隆平 屠呦呦(2)请选出材料二中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两位科学家,并结合所学简述“两弹一星”的成功有何意义?(3)新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是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一大批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请你简要介绍科学家袁隆平或屠呦呦的贡献(注意:任选一位即可)。19.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奋斗,在进取中突破,于挫折中奋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时期 概况第一阶段:1921—1949年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第二阶段:1949—1978年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三阶段:1978—2012年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大胆探索,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体制保证和物质条件。第四阶段:2012年至今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辟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境界。——摘编自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路》(1)某校举行“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展览设计,用到了以下历史事件作为素材,请你将下列素材选入对应的阶段。A.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B.一带一路 C.第一个五年计划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E.三大改造 F.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2)请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历程的特点。材料二:到2020年底,中国实现了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3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9358元,比上年增长5.4%……中国式现代化使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实现历史性的跨越。——摘编自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路》(3)根据材料二简析中国式现代化的意义有哪些。20.“国礼”,作为国家间友好关系的象征,不仅见证了外交史上的重要事件和历史时刻,出国家间关系的冷热亲疏,更作为一种特殊媒介传达着超越其本身价值的政治与文化意义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苏联援助中国建设项目的模型1957年11月2日,毛泽东应邀第二次出访苏联。这次毛泽东访苏赠送的国礼是“苏联援助中国建设项目的模型”,共27件,包括长江大桥、第一机床厂、第一汽车制造厂等。一方面表示了对苏联的感谢,另一方面也显示了新中国建设中的成就。材料二 瓷塑天鹅——中美外交史上“破冰之旅”的重要历史见证1972年2月,美国总统访问中国,将这件“和平之鸟”作为国礼赠送毛主席,并亲自介绍其所含的深刻意义——天鹅象征着对和平、友善的祈望,祈盼它给中美两国关系发展带来好征兆。材料三 银铭文盘“伟大构想”的重要历史见证1984年12月,撒切尔夫人赠送给邓小平的国礼,圆盘沿上刻着一行英文:在这为签署联合王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_★_问题的联合声明而专程访问北京的重大时刻,玛格丽特·撒切尔首相赠送给邓小平。材料四 和平尊——纪念联合国成立70周年2015年9月,联合国成立70周年,中国赠送了一件巨型景泰蓝“和平尊”。传递了中国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愿望和信念。——摘编自人民网和国际友谊博物馆(1)材料一中提及的“苏联援助中国建设项目的模型”展现的是中国哪一经济发展计划中取得的成果?(2)材料二中“破冰之旅”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中美正式建交的时间是哪一年?(3)材料三中“_★_”处指的是哪一地区?银铭文盘见证的“伟大构想”还成功解决了哪一地区的问题?(4)中国是在哪次会议上恢复了在材料四提及的国际组织中的合法席位?21.新中国的崛起,让每一位中华儿女骄傲和自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天色已晚,天安门广场这时变成了红灯的海洋……举着红灯游行的群众像火龙似的穿过全城,使新的首都沉浸在狂欢里,直到深夜。……这是一个民族在欢呼中焕发新生的日子,这是一个民族向着百余年战乱屈辱历史的告别。——摘编自《中国曙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哪一历史事件使“天安门广场这时变成了红灯的海洋”?谈谈你对民族“焕发新生”的理解。材料二 新中国诞生刚刚一年,却和朝鲜人民一道,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作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2)材料二中“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指的是什么事件?结合材料,概述“激战”的胜利所产生的影响?材料三 外界特别注意到,在中斯、中尼领导人沟通交流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重要关键词。今年(2024年)正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这一重要原则既为正确处理国与国关系贡献了东方智慧,也让外界得以更清楚观察中国在周边外交上一以贯之的坚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诞生于亚洲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中斯、中尼的最新互动表明,中国将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通过互利合作与周边国家共享和平安定与发展繁荣。——摘编自《“春季外交”再掀热潮,中外频繁互动释三重信号》(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并分析这一原则的提出在当今国际外交中仍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期末重难点检测卷-2024-2025学年历史八年级下册统编版(2024)》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B D D C D A B B D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D A C C B A1.D【详解】据题干“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和所学知识可知,1926年,国民政府出师北伐,黄埔军校培养的许多学员都参与到北伐战争中,他们佩戴的佩剑能够见证国共合作北伐这一历史事件,D项正确;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而黄埔军校创办于1924年,排除A项;京汉铁路罢工发生于1923年2月,同样早于黄埔军校的创办时间,排除B项;国民党一大召开于1924年1月,黄埔军校是在国民党一大之后,为培养军事人才而创办的,排除C项。故选D项。2.B【详解】据题干“下面为亲历者对某一历史事件的回忆。他们回忆的是”和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10月10日,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起义第一枪,熊秉坤参与其中,起义军随后进攻楚望台军械局,与题干信息完全符合,B项正确;广西起义:主要指镇南关起义等,发生在广西,排除A项;南昌起义:发生于1927年8月1日,排除C项;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排除D项。故选B项。3.D【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清政府为偿付日本赔款而先后向俄、法、英、德四国借款3亿两白银,列强假此庞大债务攫取了大量利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为偿还巨额赔款,大肆出卖国家利权,造成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日益加剧,D项正确;日本通过《马关条约》本身就已经获得了在中国开设工厂的特权,与清政府向俄、法、英、德四国借款并无直接关联,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占领北方地区大片领土,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马关条约》规定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和借款引发的后果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4.D【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图中人物是李大钊(1889—1927 ),1919 年,《新青年》出版 “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项正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在 1912 年由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颁布,旨在限制袁世凯权力,维护民主共和政体,主要推动制定者是孙中山等,并非李大钊,排除A项;袁世凯复辟帝制是逆历史潮流的倒行逆施行为。李大钊是坚定的民主共和的捍卫者,他坚决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积极宣传进步思想,揭露袁世凯的反动行径,排除B项;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主要领导者是张国焘、罗章龙等,和李大钊没有直接关联,排除C项。故选D项。5.C【详解】据题干“中国交通里程变化情况”和所学知识可知,从1978年至2023年,我国公路、高速公路、铁路和高速铁路的里程数均有所增加,这显示了我国交通建设的飞速发展,C项正确;国防科技是国家直接应用于国防目的的科学、技术、工程总称,是国家科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交通道路的修建无关,排除A项;图表当中未显示人民的消费情况,无法得知消费结构是否优化,排除B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时间早于1978年,排除D项。故选C项。6.D【详解】据材料图片展内容和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东方红一号”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杨利伟走出舱门”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翟志刚太空漫步”和“三名航天员进入天和核心舱”进一步展示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持续进步,这些图片共同反映了中国在航天科技方面的创新发展,符合题意,D项正确;“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强调的是教育的重要性,图片中展示的是航天科技成就,与教育无关,排除A项;“文化事业,欣欣向荣”描述的是文化事业的发展,图片中展示的是航天科技成就,并非文化事业成果,排除B项;“民生保障,共同富裕”强调的是社会民生和经济共同富裕,图片中展示的是航天科技成就,与民生保障和共同富裕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7.A【详解】据题干“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功召开,中国和非洲开启共筑新时代全天候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继续走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前列。”可知,题干强调中非合作论坛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中国坚持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A项正确;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1世纪初初步确立,但是题干的侧重点是中非关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无关,排除B项;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中非并非同盟关系,排除C项;1984年城市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中心环节是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与题干的外交主题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8.B【详解】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海峡两岸交流日趋密切,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次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1992年11月,两会就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达成“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共识,后被称为“九二共识”,B项正确;求同存异方针是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与海峡两岸关系无关,排除A项;八项主张是1995年江泽民提出的,进一步阐述了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排除C项;“三通”协议是关于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的协议,与题干共识内容不同,排除D项。故选B项。9.B【详解】据题干“西藏自治区、深圳经济特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所学知识可知,西藏自治区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系、深圳经济特区只是享受特殊的经济政策、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方针但这些地方都由中央政府统一领导,都是中国组成部分,都由中央人民政府行使国家主权,B项正确;上述三个地区,只有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方针,排除A项;上述三个地区,只有西藏自治区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系,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排除C项;深圳经济特区只是享受特殊的经济政策,西藏自治区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系,都不享有高度自治权,排除D项。故选B项。10.D【详解】据题干“澳门回归祖国25年来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社会保持稳定和谐,多元文化交相辉映”和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列举了澳门回归后宪制秩序确立、经济跨越发展、社会稳定及文化繁荣等成就,这些均体现了“一国两制”方针在保障澳门高度自治的同时,充分发挥其制度优势,推动全面发展,D项正确;材料中未提及澳门回归与“两地交往”,如澳门与内地交流等相关内容,无法体现,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回归25年的成就,并非“祖国统一大业进程加快”,比如进程加快侧重未回归部分推进,排除B项;中国法制建设走向完善仅强调法制,忽略其他成就,表述片面,排除C项。故选D项。11.D【详解】据所学可知,提纲中列举的中共十五大至十九大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题干反映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项正确;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涉及1956年的三大改造,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新时期民主和法治建设成就聚焦民主法治,与理论思想无关,排除B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仅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部分内容,无法概括整体,排除C项。故选D项。12.A【详解】根据题干“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和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极大地激发了企业的活力,推动了中国企业的第二次创业高潮,A项正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这是第三次创业高潮点出现的原因之一,排除B项;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是在1984年,是第一次创业高潮点出现的相关因素,排除C项;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是在1990年,不是1992年创业高潮点出现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13.C【详解】根据题干信息“20世纪80年代,我国逐步形成了由5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和7个沿海经济开放区构成的对外开放地带。20世纪90年代设置上海浦东新区、开放5个长江沿岸城市、18个内陆省会城市和13个边境城市和口岸”,可知题干描述了20世纪80至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范围的逐步扩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加速了我 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步伐,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C项正确;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于21世纪初,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项;“内陆向沿海”开放格局的表述与史实相反,我国开放是从沿海逐步向内陆推进的,排除B项;2001年12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题干中的开放步骤更多是扩大已有开放格局,而非开辟全新途径,排除D项。故选C项。14.C【详解】根据题干“1960年石油大会战开始……大庆油田广大干部职工……为实现中国石油自给做出重大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0年王进喜率领钻井队参加大庆的石油大会战,他们用“人拉肩扛”“盆端桶提”的办法,使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提前开钻。为了控制井喷,王进喜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井喷。以王进喜石油工人为代表的艰苦创业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C项正确;焦裕禄曾担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身患癌症,但仍坚持工作,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雷锋是一名普通的解放军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被称为“解放军好战士”,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20世纪70年代,药物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治疗疟疾的青蒿素,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5.B【详解】据题干“朱日和阅兵通常在重要的军事纪念日或重大军事演习结束后举行,展示中国军队的现代化装备和战斗力。……展示军容军纪,展示最新的武器装备,包括坦克、装甲车、导弹系统、战斗机、无人机等。”可知,朱日和阅兵体现了中国军队的强大实力和现代化水平。阅兵中展示的坦克、装甲车、导弹系统、战斗机、无人机等先进武器装备,反映了中国在军事科技领域的不断进步和创新。这些现代化装备的展示,不仅彰显了中国军队的科技实力,也体现了中国坚持科技强军战略的决心。通过这样的展示,中国向世界宣告其国防力量的不断壮大,展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能力,如同钢铁长城般坚不可摧,B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阅兵无直接关联,排除A项;和平外交、国家统一虽是中国的追求,但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社会生活日新月异与阅兵主题不符,排除D项。16.A【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953年,周恩来对时任中国驻缅甸大使姚仲明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为解决中印、中缅边界问题,1954年,周恩来总理同印度总理及缅甸总理发表联合声明,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准则,A项正确;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是在改革开放后,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B项;“主张召开亚非国际会议”是在1955年,与题干时间(1953年)不符,排除C项;当时中国并未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因此倡导发挥联合国的作用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17.(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的成立)(2)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等建成投产(3)东方红一号,袁隆平(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5)人民生活富足;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交通便捷;……【详解】(1)事件:据所学知识,开国大典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成为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真正成为国家主人。(2)成就:根据所学知识,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在东北地区取得工业成就有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3) 名称:根据所学知识,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中国成为第五个掌握人造地球卫星技术的国家,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科学家:据所学知识,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4) 会议:据所学知识,1978年12月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思想:据所学知识,2017年,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5)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根据实际情况,从居住环境、人民收入等多方面说家乡的变化即可。例如: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交通便捷;人民生活富足……18.(1)海军;导弹部队(第二炮兵部队;火箭军);原子弹;神舟一号无人飞船(神舟一号)。(2)邓稼先、钱学森。意义: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3)如选择袁隆平: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将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了袁隆平。同时,他也是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袁隆平荣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等。如选择屠呦呦:我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详解】(1)内容:根据表格“军种:①”“兵种或装备:潜艇部队、辽宁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换代,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也逐步扩大。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据此可知,①处应填写的内容是海军。根据表格“军种:②”“兵种或装备:装备了东风系列弹道导弹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装备了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等。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据此可知,②处应填写的内容是导弹部队(第二炮兵部队;火箭军)。根据表格“科技成就:③”“影响:打破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可知,③处应填写的内容是原子弹。根据表格“科技成就:④”“影响: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次飞行试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据此可知,④处应填写的内容是神舟一号无人飞船(神舟一号)。(2)科学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据此可知,材料二中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两位科学家是邓稼先、钱学森。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弹一星”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3)简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物贡献简介,可从“科学贡献—实际应用—社会影响—荣誉认证”这样的四个维度来写。如,选择袁隆平: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将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了袁隆平。同时,他也是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袁隆平荣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等。再如,选择屠呦呦:我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1)第二阶段:CE 第三阶段:DF 第四阶段:AB(2)特点: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分阶段、分步骤进行。(3)意义: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详解】(1)阶段:根据材料一第二阶段(1949—1978年)的“建立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和结合所学知识,1957年完成的第一个五年计划(C)和1956年完成的三大改造(E)属于此阶段;第三阶段(1978—2012年)的“体制保证和物质条件”和结合所学知识,1978年开始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和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F)属于此阶段;第四阶段(2012年至今)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结合所学知识,亚投行(A)和2013年的一带一路(B)属于此阶段。(2)特点:根据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大胆探索、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析可知坚持党的领导;根据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信息分析可知以人民为中心;根据材料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分析可知分阶段、分步骤进行。(3)意义:根据材料二“2023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9358元,比上年增长5.4%”分析可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长;根据材料二“国式现代化使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实现历史性的跨越”分析可知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20.(1)第一个五年计划。(2)尼克松访华;1979年。(3)香港;澳门。(4)第26次联合国大会。【详解】(1)计划:根据材料一“包括长江大桥、第一机床厂、第一汽车制造厂等。一方面表示了对苏联的感谢”结合所学可知,长江大桥、第一机床厂、第一汽车制造厂均是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2)事件:根据材料二“1972年2月,美国总统访问中国”结合所学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打破了中美之间隔绝的局面,史称“破冰之旅”。时间:结合所学可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3)地区:根据材料三“1984年12月,撒切尔夫人赠送给邓小平的国礼”结合所学可知,1984年底中英两国政府正式签署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地区:结合所学可知,1999年,澳门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再次实践。(4)会议:结合所学可知,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1.(1)开国大典;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获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2)抗美援朝;影响: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3)主要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作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为正确处理国与国关系贡献了东方智慧,也让外界得以更清楚观察中国在周边外交上一以贯之的坚守,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建立友好关系奠定了基础,推动了国际关系的和平与发展。【详解】(1)事件:根据材料“天色已晚,天安门广场这时变成了红灯的海洋……举着红灯游行的群众像火龙似的穿过全城,使新的首都沉浸在狂欢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典礼,随后,盛大的阅兵仪式开始,阅兵结束后,举行了盛大的群众游行,庆祝活动一直持续到晚上9点半。故历史事件:开国大典。理解:根据材料“……这是一个民族在欢呼中焕发新生的日子,这是一个民族向着百余年战乱屈辱历史的告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作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获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2)事件:根据材料“新中国诞生刚刚一年,却和朝鲜人民一道,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1953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材料二中“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指的是抗美援朝。影响:根据材料“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激战”的胜利所产生的影响是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根据材料“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作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激战”的胜利所产生的影响是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3)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表述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故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作用:根据材料“今年(2024年)正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这一重要原则既为正确处理国与国关系贡献了东方智慧,也让外界得以更清楚观察中国在周边外交上一以贯之的坚守”“中斯、中尼的最新互动表明,中国将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通过互利合作与周边国家共享和平安定与发展繁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原则的提出在当今国际外交中仍发挥着的作用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为正确处理国与国关系贡献了东方智慧,也让外界得以更清楚观察中国在周边外交上一以贯之的坚守,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建立友好关系奠定了基础,推动了国际关系的和平与发展。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