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1张PPT)高中语文语法专题复句(一)什么是复句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密切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分句所构成的语言单位。一、复句概说复句的特点:(1)复句的分句之间不能互作句法成分,且有一个贯通的句调;(2)构成复句的各分句意义上有联系,表达完整的意思;(3)复句的分句与分句之间有较短的停顿,书面上多用逗号或分号。(说明:分句一般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我接过杯子喝了一口,好甜的泉水啊!/多么美妙的音乐,多么和谐的演奏!)复句形式:几个分句的组合在句子中充当了一个句法成分,失去了完整的句调,则成为复句形式。我曾经说过,即使我不参加,大家也会参加。宾 语中国共产党,伟大,光荣,正确。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邓小平理论,坚持江泽民“三个代表”,坚持胡锦涛“八荣八耻”, 是实现习近平总书记“中国梦”的前提条件或重要条件。1、结构关系单句是由句子成分构成的,复句是由分句构成的,它们在结构上有着本质的不同。(二)复句和单句的区分关于关联词语:(1)就词类讲,它不是固定的词类,可以是连词、副词(也、又)、助词(的话)。“只有—才”前者为连词,后者为副词。(2)就语法单位讲,它可以是词,也可以是短语,还可以是跨语言单位的非完整形式。(非但不)2、标记关联词语是辨识复句的重要标志。3、句调、停顿(1)单句与复句的结尾一定要用句号、问号、叹号,而分句与分句之间只能用逗号或分号。我走上讲台打开了多媒体。我走上讲台,打开了多媒体。前者是单句、连谓句,后者是复句,顺承关系。加标点:N1没有了N2怎么办(2)停顿复句的分句之间有明显的句中停顿。4、意义单句和分句:结构一致句调:分句不完整,不独立(三) 关联法与意合法:使用关联词语与否?关联法:即形合法,具有形式标记,使用关联词语;意合法:无形式标记,不使用关联词语。●谈意合法在汉语中的体现(1)汉字:会意字、指示字(2)构词:意合:复合构词,两个语素构成一个复合词 司机、知府、公主、夏至形合:派生构词,附加式 词缀,形式成分(3)造句:意合法:注重意义、功能,没有或缺乏词形变化,语序和虚词是主要的表达语法意义的手段。形合法:注重结构形式,通过变化来表达语法意义。(四)关联词语的作用(1)表示分句间的关系:具有形合作用,书面语色彩强在口语里很多关联词语可以删除,但有的不可以。如“老年人热情那么高,(何况我们年轻人呢?)”(2)凸显分句间的关系:定位语义,由此可见形式对语义的重要影响。他努力学习,能够学会许多新的知识。(如果…就)(只要…就)(因为…所以)(3)个别关联词语也可以用在单句的句法成分之间。“无论…都”“只有…才”“除非…才”“就是…也”“哪怕…也”等。无论在什么特殊情况下,我们都要坚持到底。对比:无论处于什么特殊情况,我们都要坚持到底。举例说明复句类型的相互转化(1)一个复句中,分句之间的意义关系可以通过不同性质的关联词语来表示(上文),从而实现复句类型的转化。(2)递进复句与并列复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删掉前者的关联词语)这次展出的年画,数量多,(而且)题材新颖,形式风格多样。(五)复句与认知●复句与时间相似性(临摹原则)临摹原则:语言的句法形式平行于言语社团的认知结构。他飞身上马疾驰而去。匠人斫而小之。(《孟子·梁惠王下》)背景与前景:背景,时间在前;前景,时间在后。巩俐的父亲、老张的儿子、打死、救活提高、扩大雪白、笔直、蚕食、鹅卵石、湖心亭偏正复句:偏(背景)——正(前景)在一个大气压下,只要温度达到100度,水就会沸腾。联合复句中的衬托递进:尚且(背景)——何况(前景):老年人热情尚且那么高,何况我们年轻人呢?(六)复句的分类1、从分句的逻辑语义角度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2、从有无连接分句的关联词语分为有标志复句和无标志复句;3、从分句间的层次多少分为一重复句和多重复句。4、从分句间紧缩和停顿分为紧缩复句和非紧缩复句;复句逻辑语义联合复句偏正复句关联词语有标志复句无标志复句层 次一重复句多重复句紧缩 停顿紧缩复句非紧缩复句二、联合复句分句间没有主次之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平等的联合在一起。包括:并列复句、顺承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解说复句等五种。(一)并列复句1、并列复句:前后分句分别叙述或描写有关联的几件事情,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2、类型:平列和对举几个分句平列地叙述几件事或一件事的几个方面的是平列式;前后分句有对照关系的是对举式。知识是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衡量人的尺度,不在于职位的高下,而在于成就的大小。平列对举(教材中列举的是带有否定的对举)3、关联词语单用:“也、又、还、同时、同样”等,一般用于后续分句中。成套:“既…又/也”、“有时…有时”、“又…又”、“一方面…(另)一方面”、“一会儿…一会儿”、“一边…一边”“不是…而是”、“是…不是”、“并非……而是”也可以不用关联词语。(二)顺承复句1、顺承复句:前后分句按时间、空间或逻辑事理上的顺序,说出连续的动作或相关的情况,分句之间有先后相承的关系。2、常用的关联词语单用:“就”、“便”、“又”、“于是”、“接着”、“然后”,用于后续分句;成套:“首先…然后/接着”、“一…就”。一……就……3、分类一是时间上的顺承,分句是按时间的先后排列的。二是空间上的顺承,分句按空间位置的顺序排列,这一般是按人的视点顺序排列的,有由远而近,有由近而远,有由大到小,也有由小到大。三是逻辑事理上的顺承。(三)解说复句1、含义:分句间有解释或说明、总分的关系。2、关联词语一般不用,也有少数在后一分句单用“即、就是说”等关联词语。3、类型(1)后分句解释前面分句小王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特别容易激动。说假话的人会得到这样的下场:他说的真话也没人相信。(2)先总说,后分述当前我们要做好三件事:一是扩大国内需求,二是扩大对外贸易,三是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3)先分述,后总说(四)选择复句1、含义:几个分句分别叙述两种以上的情况,以供人选择和取舍。2、关联词语常用的关联词有“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或者…或者”、“是…还是”、“还是”、“宁可/宁肯/宁愿…也不”、“与其…不如/毋宁/勿宁”。3、类型(1)未定选择:分句提供两个以上的选择项,至于选择哪一项,说话者没有确定。(2)已定选择:说话者已予以选择。先舍后取先取后舍(五)递进复句1、含义: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更近一层。一般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由轻到重,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反之易可。2、关联词语单用:“而且”、“况且”、“何况”、“甚至”、“尤其”、“更”等。成套:“不但/不仅…而且”、“不但…反而”、“尚且…反而”、“尚且…何况”等。3、类型一般递进和衬托递进。现在层次分析法不仅得到普遍采用,而且有了新的发展。见面尚且怕,更不必说向他提意见了。辨析:“以致”和“以至(于)”(1)二者都是连词,都表示某种情况或原因产生的结果,但具体来说又有所差异。“以致”,致使。表示的结果一般是不好的或说话者不希望出现的结果,多用于后果不好的情况。如“他感冒了,以致几天都不能上课。”“以至(于)”,引出的结果一般不侧重于好与坏。如“这文章他看了好多遍,以至于全文都能背下来。”这种情况下,“以致”、“以至(于)”构成的是因果复句。(2)“以至(于)”还可表示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浅到深、从低到高等程度的增加。如“看一遍不懂,就看两遍、三遍,以至于多遍。”这时,“以至于”构成递进复句,“以致”不具备这种用法。三、偏正复句两个分句在语意上是一偏一正或一主一从。按照分句间逻辑语义关系,可以分为:因果复句、转折复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目的复句等。(一)转折复句1、含义:正句不顺着偏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跟偏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2、关联词语“虽然(虽是、虽说、虽则、虽、尽管、固然)……… 但是(可是、然而、但、却、还、也、而)”、“只是”、“不过”、“倒”等3、类型根据语意转折的程度分为三类:(1)重转:正句跟偏句明显对立,语意明显相反或相对。常用的关联词语是“虽然…但是”、“尽管…但是”。(让步转折句)(2)轻转:偏句或正句没有关联词语,单用。虽然……、……但是、……却(3)弱转:常在正句前用“只是”、“不过”、“只不过”、“倒”连接。(二)条件复句1、含义偏句提出条件,正句表示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产生的结果。2、关联词语单用:便、就、才、要不然合用: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除非……才、除非……否则3、类型分为有条件和无条件两类。有条件又分充足条件和必要条件两类。多读多写,作文就会进步。(充足条件)只有春天到了,才能见到这种鲜花。(必要条件)不管谁来,他都按制度办事。(无条件)◇辨析“只要——就”和“只有——才”两者都是条件复句的关联词语,但具体来说又有差异。只要到了东北,就能看到这么壮观的雪景。充足条件。只有到了东北,才能看到这么壮观的雪景。必要条件。◇辨析“吃得越多,长得越胖。”和“越长越漂亮。”都是复句,不过前者是一般复句,后者是紧缩复句。具体来说,前者用“越……, 越……”构成,是条件复句,前后具有倚变关系。后者是用“越……越”构成,后段的情况随着前段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表顺承关系。 你越有学问,人家就越尊重你。(老舍《鼓书艺人》) 雨下得越大,远近的风景越显得美丽。(谢冰莹《独秀峰》) 心里越急,天上的星越密,密得几乎使人害怕:漆黑的天上,满满的都是细碎闪动的眼睛。(老舍《蜕》) 越着急越堵车。 心越不静,越来闲人;我简直的活够了!(老舍《残雾》)越忙越出事,真他――!(老舍《二马》) 从那以后,我……我……我说话就不方便了,越着急越结巴,毛病就在这里!(老舍《西望长安》) ◇“越X,越Y”的一些实例:顺向、逆向、双向(三)假设复句1、概念是偏句提出一种假设条件的情况,正句表示假设实现后所产生的结果。2、关联词语“如果(假如、假使、假若、倘若、倘使、若是、若、要是、万一)——就(那么、那、便、则)。3、分类一致关系和相背关系两类。要是你不去,那么谁去?宝石哪怕混在垃圾堆里,也仍然晶莹夺目。(四)因果复句1、概念偏句说出原因或理由,正句表示因果。2、关联词语“因为(因、由于)——所以(才、就、便、于是、因此、因而、一致)”、“既然——那么(就、又、便、则、可见)”等。3、类型(1)说明就既成事实说明原因和结果。“因为/由于…所以/因此/因而”,也可以单用“由于”、“因为”在前一分句,或单用“所以”、“因此”、“因而”、“以致”在后一分句。(2)推论以一定的事实或知识前提作为根据或理由,从而推出一种新的结果或预测某一种结果。常用的关联词语“既然…那么/就/便”。(四)目的复句1、概念偏句表示行为,正句表示行为的目的。2、关联词语“以、以便、以求、用以、借以、好、好让、为的是”、“以免、免得、省得、以防”。3、类型目的有两种:一是积极的目的,是想获得的;一是消极的,是想避免的。(1)求得:积极性(2)求免:消极性◇“就”在复句中具有哪些语法意义或语法功能?在复句中,“就”可作为独立使用的关联词语,表示多种语法意义。(1)表顺承语义,用于顺承复句:他到了北京,就开始着手调查。(2)表示充足条件,用于条件复句:多读多写,作文就会进步。(3)表示假设,用于假设复句:他去了北京,我就答应你。(4)表示推论,用于因果复句:既然物美价廉,就一定好销。◇假设复句和转折复句中,都有一类表示让步关系,试举例说明二者的区别。在假设复句中,有一类的偏句和正句语义相背,假设和结果不一致。偏句先让一步说,把假设当做事实承认下来,正句则说出不因该假设的实现而改变。即使今年的粮食不增产,也还能维持去年的水平。在转折复句中,有一类表示重转关系,分句间的意思是先让步后转折,这一类的复句又叫让步转折句。虽然今年的粮食不增产,但还能维持去年的水平。二者的区别体现在:在语义上,让步假设句中的偏句表示的是未实现的事实,粮食不增产是一种假设。让步转折句中的偏句表示的是已实现的事实,粮食不增产是一种事实。在形式上,两者的关联词语不同。如上例相同的分句,更换了关联词语后其复句类型也发生了变化。四、多重复句(一)定义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结构层次的复句。他应当以恒心为友,以经验为顾问,以希望为守护者。成功的基础是奋斗,奋斗的收获是成功,所以,天下唯有不知道艰难而奋斗的人,才能走上成功的高峰。(二)分析步骤1、确定分句数目;2、寻找关联词语;3、判断逻辑、语义关系;4、划分层次、确定关系。困难是欺软怕硬,你的思想是硬的,它就变成豆腐,你要软,它就硬。⑴困难是欺软怕硬,|⑵你的思想是硬的,|||⑶它就变成豆腐,||⑷你要软,|||⑸它就硬。解说并列假设假设(一)概念紧缩句由复句紧缩而成,是分句间没有语音停顿的特殊复句。不说不知道。你不说他的家庭情况,我们真不知道。一学就会。大家一学习马列主义,就会用这种理论指导人生。五、紧缩句(二)特点1、对紧缩句的切分首先得到单位不是句法成分,而是相当于复句的分句。2、表达经济、明快。3、多重复句中的紧缩句只算一个分句。(三)类别按照有无固定格式可分为三类:1、没有固定格式的,分句间没有停顿并可能缩略了一些成分,直接联结。如:眼高手低。雨过天晴。转折顺承2、有固定格式,分句间没有语音停顿,但用固定格式来联结。固定格式可分两类:一是成套使用的关联词语;二是单用一个关联词语。如:非看不可。说了又说。3、利用“谁…谁”等相同疑问代词呼应联结,意思相当于假设等关系,这些疑问代词都具有任指性质。如:谁愿意去谁去?(四)紧缩句与连谓句他一去北京就买书。他去北京买书。区别:(1)结构上有无关联词语;(2)语义上有无复句所需要的假设、条件等关系。他一坐下来就看书、他坐下来看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