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语法专题—复句课(共6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语法专题—复句课(共61张PPT)

资源简介

(共61张PPT)
高中语文语法专题
复句
(一)什么是复句
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密切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分句所构成的语言单位。
一、复句概说
复句的特点:
(1)复句的分句之间不能互作句法成分,且有一个贯通的句调;
(2)构成复句的各分句意义上有联系,表达完整的意思;
(3)复句的分句与分句之间有较短的停顿,书面上多用逗号或分号。
(说明:分句一般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我接过杯子喝了一口,好甜的泉水啊!/多么美妙的音乐,多么和谐的演奏!)
复句形式:
几个分句的组合在句子中充当了一个句法成分,失去了完整的句调,则成为复句形式。
我曾经说过,即使我不参加,大家也会参加。
宾 语
中国共产党,伟大,光荣,正确。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邓小平理论,坚持江泽民“三个代表”,坚持胡锦涛“八荣八耻”, 是实现习近平总书记“中国梦”的前提条件或重要条件。
1、结构关系
单句是由句子成分构成的,复句是由分句构成的,它们在结构上有着本质的不同。
(二)复句和单句的区分
关于关联词语:
(1)就词类讲,它不是固定的词类,可以是连词、副词(也、又)、助词(的话)。
“只有—才”前者为连词,后者为副词。
(2)就语法单位讲,它可以是词,也可以是短语,还可以是跨语言单位的非完整形式。(非但不)
2、标记
关联词语是辨识复句的重要标志。
3、句调、停顿
(1)单句与复句的结尾一定要用句号、问号、叹号,而分句与分句之间只能用逗号或分号。
我走上讲台打开了多媒体。
我走上讲台,打开了多媒体。
前者是单句、连谓句,后者是复句,顺承关系。
加标点:N1没有了N2怎么办
(2)停顿
复句的分句之间有明显的句中停顿。
4、意义
单句和分句:
结构一致
句调:分句不完整,不独立
(三) 关联法与意合法:使用关联词语与否?
关联法:即形合法,具有形式标记,使用关联词语;
意合法:无形式标记,不使用关联词语。
●谈意合法在汉语中的体现
(1)汉字:会意字、指示字
(2)构词:意合:复合构词,两个语素构成一个复合词 司机、知府、公主、夏至
形合:派生构词,附加式 词缀,形式成分
(3)造句:意合法:注重意义、功能,没有或缺乏词形变化,语序和虚词是主要的表达语法意义的手段。
形合法:注重结构形式,通过变化来表达语法意义。
(四)关联词语的作用
(1)表示分句间的关系:具有形合作用,书面语色彩强
在口语里很多关联词语可以删除,但有的不可以。如“老年人热情那么高,(何况我们年轻人呢?)”
(2)凸显分句间的关系:定位语义,由此可见形式对语义的重要影响。
他努力学习,能够学会许多新的知识。(如果…就)(只要…就)(因为…所以)
(3)个别关联词语也可以用在单句的句法成分之间。
“无论…都”“只有…才”“除非…才”“就是…也”“哪怕…也”等。
无论在什么特殊情况下,我们都要坚持到底。
对比:无论处于什么特殊情况,我们都要坚持到底。
举例说明复句类型的相互转化
(1)一个复句中,分句之间的意义关系可以通过不同性质的关联词语来表示(上文),从而实现复句类型的转化。
(2)递进复句与并列复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删掉前者的关联词语)
这次展出的年画,数量多,(而且)题材新颖,形式风格多样。
(五)复句与认知
●复句与时间相似性(临摹原则)
临摹原则:语言的句法形式平行于言语社团的认知结构。
他飞身上马疾驰而去。
匠人斫而小之。(《孟子·梁惠王下》)
背景与前景:背景,时间在前;前景,时间在后。
巩俐的父亲、老张的儿子、打死、救活
提高、扩大
雪白、笔直、蚕食、鹅卵石、湖心亭
偏正复句:偏(背景)——正(前景)
在一个大气压下,只要温度达到100度,水就会沸腾。
联合复句中的衬托递进:
尚且(背景)——何况(前景):老年人热情尚且那么高,何况我们年轻人呢?
(六)复句的分类
1、从分句的逻辑语义角度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
2、从有无连接分句的关联词语分为有标志复句和无标志复句;
3、从分句间的层次多少分为一重复句和多重复句。
4、从分句间紧缩和停顿分为紧缩复句和非紧缩复句;
复句
逻辑语义
联合复句
偏正复句
关联词语
有标志复句
无标志复句
层 次
一重复句
多重复句
紧缩 停顿
紧缩复句
非紧缩复句
二、联合复句
分句间没有主次之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平等的联合在一起。
包括:并列复句、顺承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解说复句等五种。
(一)并列复句
1、并列复句:前后分句分别叙述或描写有关联的几件事情,或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
2、类型:平列和对举
几个分句平列地叙述几件事或一件事的几个方面的是平列式;
前后分句有对照关系的是对举式。
知识是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
衡量人的尺度,不在于职位的高下,而在于成就的大小。
平列
对举(教材中列举的是带有否定的对举)
3、关联词语
单用:“也、又、还、同时、同样”等,一般用于后续分句中。
成套:“既…又/也”、“有时…有时”、“又…又”、“一方面…(另)一方面”、“一会儿…一会儿”、“一边…一边”
“不是…而是”、“是…不是”、“并非……而是”
也可以不用关联词语。
(二)顺承复句
1、顺承复句:前后分句按时间、空间或逻辑事理上的顺序,说出连续的动作或相关的情况,分句之间有先后相承的关系。
2、常用的关联词语
单用:“就”、“便”、“又”、“于是”、“接着”、“然后”,用于后续分句;
成套:“首先…然后/接着”、“一…就”。
一……就……
3、分类
一是时间上的顺承,分句是按时间的先后排列的。
二是空间上的顺承,分句按空间位置的顺序排列,这一般是按人的视点顺序排列的,有由远而近,有由近而远,有由大到小,也有由小到大。
三是逻辑事理上的顺承。
(三)解说复句
1、含义:分句间有解释或说明、总分的关系。
2、关联词语
一般不用,也有少数在后一分句单用“即、就是说”等关联词语。
3、类型
(1)后分句解释前面分句
小王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特别容易激动。
说假话的人会得到这样的下场:他说的真话也没人相信。
(2)先总说,后分述
当前我们要做好三件事:一是扩大国内需求,二是扩大对外贸易,三是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3)先分述,后总说
(四)选择复句
1、含义:几个分句分别叙述两种以上的情况,以供人选择和取舍。
2、关联词语
常用的关联词有“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或者…或者”、“是…还是”、“还是”、“宁可/宁肯/宁愿…也不”、“与其…不如/毋宁/勿宁”。
3、类型
(1)未定选择:分句提供两个以上的选择项,至于选择哪一项,说话者没有确定。
(2)已定选择:说话者已予以选择。
先舍后取
先取后舍
(五)递进复句
1、含义: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更近一层。一般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由轻到重,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反之易可。
2、关联词语
单用:“而且”、“况且”、“何况”、“甚至”、“尤其”、“更”等。
成套:“不但/不仅…而且”、“不但…反而”、“尚且…反而”、“尚且…何况”等。
3、类型
一般递进和衬托递进。
现在层次分析法不仅得到普遍采用,而且有了新的发展。
见面尚且怕,更不必说向他提意见了。
辨析:“以致”和“以至(于)”
(1)二者都是连词,都表示某种情况或原因产生的结果,但具体来说又有所差异。
“以致”,致使。表示的结果一般是不好的或说话者不希望出现的结果,多用于后果不好的情况。如“他感冒了,以致几天都不能上课。”
“以至(于)”,引出的结果一般不侧重于好与坏。如“这文章他看了好多遍,以至于全文都能背下来。”
这种情况下,“以致”、“以至(于)”构成的是因果复句。
(2)“以至(于)”还可表示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浅到深、从低到高等程度的增加。
如“看一遍不懂,就看两遍、三遍,以至于多遍。”
这时,“以至于”构成递进复句,“以致”不具备这种用法。
三、偏正复句
两个分句在语意上是一偏一正或一主一从。
按照分句间逻辑语义关系,可以分为:
因果复句、转折复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目的复句等。
(一)转折复句
1、含义:正句不顺着偏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跟偏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
2、关联词语
“虽然(虽是、虽说、虽则、虽、尽管、固然)……… 但是(可是、然而、但、却、还、也、而)”、“只是”、“不过”、“倒”等
3、类型
根据语意转折的程度分为三类:
(1)重转:正句跟偏句明显对立,语意明显相反或相对。常用的关联词语是“虽然…但是”、“尽管…但是”。(让步转折句)
(2)轻转:偏句或正句没有关联词语,单用。
虽然……、……但是、……却
(3)弱转:常在正句前用“只是”、“不过”、“只不过”、“倒”连接。
(二)条件复句
1、含义
偏句提出条件,正句表示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产生的结果。
2、关联词语
单用:便、就、才、要不然
合用:只要……就、只有……才、无论……都
除非……才、除非……否则
3、类型
分为有条件和无条件两类。有条件又分充足条件和必要条件两类。
多读多写,作文就会进步。(充足条件)
只有春天到了,才能见到这种鲜花。(必要条件)
不管谁来,他都按制度办事。(无条件)
◇辨析“只要——就”和“只有——才”
两者都是条件复句的关联词语,但具体来说又有差异。
只要到了东北,就能看到这么壮观的雪景。充足条件。
只有到了东北,才能看到这么壮观的雪景。必要条件。
◇辨析“吃得越多,长得越胖。”和“越长越漂亮。”
都是复句,不过前者是一般复句,后者是紧缩复句。
具体来说,前者用“越……, 越……”构成,是条件复句,前后具有倚变关系。后者是用“越……越”构成,后段的情况随着前段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表顺承关系。
  你越有学问,人家就越尊重你。(老舍《鼓书艺人》)
  雨下得越大,远近的风景越显得美丽。(谢冰莹《独秀峰》)
心里越急,天上的星越密,密得几乎使人害怕:漆黑的天上,满满的都是细碎闪动的眼睛。(老舍《蜕》)
越着急越堵车。
  心越不静,越来闲人;我简直的活够了!(老舍《残雾》)
越忙越出事,真他――!(老舍《二马》)
从那以后,我……我……我说话就不方便了,越着急越结巴,毛病就在这里!(老舍《西望长安》)
◇“越X,越Y”的一些实例:顺向、逆向、双向
(三)假设复句
1、概念
是偏句提出一种假设条件的情况,正句表示假设实现后所产生的结果。
2、关联词语
“如果(假如、假使、假若、倘若、倘使、若是、若、要是、万一)——就(那么、那、便、则)。
3、分类
一致关系和相背关系两类。
要是你不去,那么谁去?
宝石哪怕混在垃圾堆里,也仍然晶莹夺目。
(四)因果复句
1、概念
偏句说出原因或理由,正句表示因果。
2、关联词语
“因为(因、由于)——所以(才、就、便、于是、因此、因而、一致)”、“既然——那么(就、又、便、则、可见)”等。
3、类型
(1)说明
就既成事实说明原因和结果。
“因为/由于…所以/因此/因而”,也可以单用“由于”、“因为”在前一分句,或单用“所以”、“因此”、“因而”、“以致”在后一分句。
(2)推论
以一定的事实或知识前提作为根据或理由,从而推出一种新的结果或预测某一种结果。常用的关联词语“既然…那么/就/便”。
(四)目的复句
1、概念
偏句表示行为,正句表示行为的目的。
2、关联词语
“以、以便、以求、用以、借以、好、好让、为的是”、“以免、免得、省得、以防”。
3、类型
目的有两种:一是积极的目的,是想获得的;一是消极的,是想避免的。
(1)求得:积极性
(2)求免:消极性
◇“就”在复句中具有哪些语法意义或语法功能?
在复句中,“就”可作为独立使用的关联词语,表示多种语法意义。
(1)表顺承语义,用于顺承复句:他到了北京,就开始着手调查。
(2)表示充足条件,用于条件复句:多读多写,作文就会进步。
(3)表示假设,用于假设复句:他去了北京,我就答应你。
(4)表示推论,用于因果复句:既然物美价廉,就一定好销。
◇假设复句和转折复句中,都有一类表示让步关系,试举例说明二者的区别。
在假设复句中,有一类的偏句和正句语义相背,假设和结果不一致。偏句先让一步说,把假设当做事实承认下来,正句则说出不因该假设的实现而改变。
即使今年的粮食不增产,也还能维持去年的水平。
在转折复句中,有一类表示重转关系,分句间的意思是先让步后转折,这一类的复句又叫让步转折句。
虽然今年的粮食不增产,但还能维持去年的水平。
二者的区别体现在:
在语义上,让步假设句中的偏句表示的是未实现的事实,粮食不增产是一种假设。
让步转折句中的偏句表示的是已实现的事实,粮食不增产是一种事实。
在形式上,两者的关联词语不同。如上例相同的分句,更换了关联词语后其复句类型也发生了变化。
四、多重复句
(一)定义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结构层次的复句。
他应当以恒心为友,以经验为顾问,以希望为守护者。
成功的基础是奋斗,奋斗的收获是成功,所以,天下唯有不知道艰难而奋斗的人,才能走上成功的高峰。
(二)分析步骤
1、确定分句数目;
2、寻找关联词语;
3、判断逻辑、语义关系;
4、划分层次、确定关系。
困难是欺软怕硬,你的思想是硬的,它就变成豆腐,你要软,它就硬。
⑴困难是欺软怕硬,|⑵你的思想是硬的,|||⑶它就变成豆腐,||⑷你要软,|||⑸它就硬。
解说
并列
假设
假设
(一)概念
紧缩句由复句紧缩而成,是分句间没有语音停顿的特殊复句。
不说不知道。
你不说他的家庭情况,我们真不知道。
一学就会。
大家一学习马列主义,就会用这种理论指导人生。
五、紧缩句
(二)特点
1、对紧缩句的切分首先得到单位不是句法成分,而是相当于复句的分句。
2、表达经济、明快。
3、多重复句中的紧缩句只算一个分句。
(三)类别
按照有无固定格式可分为三类:
1、没有固定格式的,分句间没有停顿并可能缩略了一些成分,直接联结。如:
眼高手低。
雨过天晴。
转折
顺承
2、有固定格式,分句间没有语音停顿,但用固定格式来联结。固定格式可分两类:一是成套使用的关联词语;二是单用一个关联词语。
如:
非看不可。
说了又说。
3、利用“谁…谁”等相同疑问代词呼应联结,意思相当于假设等关系,这些疑问代词都具有任指性质。如:
谁愿意去谁去?
(四)紧缩句与连谓句
他一去北京就买书。
他去北京买书。
区别:
(1)结构上有无关联词语;
(2)语义上有无复句所需要的假设、条件等关系。
他一坐下来就看书、他坐下来看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