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综合性学习【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了解中国优秀传统节日及节日习俗,增长知识,彰显文化,弘扬传统。语言运用: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思维能力: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审美创造: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作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课前解析】关注教材:本次综合性学习围绕“中华传统节目”这个主题展开,要求学生在了解传统节日及其相关习俗的基础上,写一篇习作,同时还要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本次综合性学习贯穿整个第三单元教学。《古诗三首》和《纸的发明》课后的“活动提示”分别布置了本次综合性学习前两个阶段的任务:小组分工合作收集资料;小组交流收集到的资料,整理资料,并为展示作准备。在这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进入综合性学习的第三阶段,即展示交流学习成果。关注节日和习俗:本次综合性学习就有“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这一目标,前面我们学习了《古诗三首》,学生已经对春节、清明节、重阳节这几个传统节日以及相关习俗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次活动在前面基础上更进一步走进中华传统文化,去了解传统节日和习俗。【教学目标】1.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2.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3.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4.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作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教学重点】1.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目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2.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教学难点】1.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2.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作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课前准备】1.收集关于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及其相关风俗。2.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目标导学【学习目标】1.帮助学生确定收集资料的途径。2.帮助学生分好小组,确立并细化本组的活动任务。3.帮助学生确定记录资料的方式。【教学过程】谈话导入,激发兴趣教师导入新课: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开展一次关于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些节日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习俗。本节课我们就一起去了解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以及节日的习俗吧!教师板书课题:综合性学习 中华传统节日任务驱学任务一、交流讨论,确定收集资料的途径1.教师过渡:本次活动的学习任务将围绕“中华传统节日”展开,那我们该如何开展这个活动呢?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第36页的插图和“泡泡”,了解需要收集哪些方面的资料,知道收集资料的途径。教师板书:收集资料的途径 收集资料的范围(1)教师启发学生思考:仔细看插图,读“泡泡”里的话,想想可以如何收集资料,可以了解到哪些方面的内容?(2)学生观察插图和“泡泡”。(3)教师指名学生反馈。教书板书:看日历 节日名称和时间教师板书:询问长辈 人们如何过节教师板书:查资料 节日习俗(4)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我们还有哪些途径去查询资料呢?(5)教师指名学生反馈,随机板书。教师随机板书:图书馆 书店 互联网3.教师小结:通过学习讨论,我们知道可以通过看日历、问长辈、查资料等途径来收集资料,还了解了我们需要收集哪些方面的资料,这对于我们之后的活动开展会有很大帮助。任务二、组建学习小组,确定研究对象1.教师指导学生自由组成活动小组。教师引导:同学们自由结合,组成活动小组,小组内讨论确定准备了解的传统节日吧!各小组确定准备了解的节日。3.教师出示小贴士:(1)可以用表格记录了解到的信息。(2)可以图文结合,记录了解到的信息。任务三、组织学生按评价要求,自主开展学习活动教师提供自评表,学生对照要求,开展之后的材料收集整理工作。【板书设计】第二课时目标导学【学习目标】1.指导各小组内部交流收集资料的过程。2.指导各小组内部交流并整合收集到的资料。3.指导学生确定展示的方法并开始作展示准备。【教学过程】谈话导入,指导交流方法1.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围绕“中华传统节日”这一活动主题,收集、整理了资料。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的学习活动情况吧!教师板书:综合性学习 中华传统节日2.教师指导:发言交流时要按一定顺序哦!说清自己前期收集资料的情况,倾听要认真,听清别人发言的内容,也可以在之后给出自己的评价意见。教师板书:注意交流方法任务驱学任务一、小组交流前期收集到的资料1.教师提出要求:小组内轮流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在组内轮流交流介绍自己的作品,其余同学按照倾听要求认真倾听,教师巡视。2.各组推荐一名学生集体交流,其他小组进行评价。3.教师组织学生对照自评表,进行自我评价。任务二、确定展示方式,明确分工任务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观察第39页、44页的“泡泡”,了解文中介绍的几种展示方式。2.学生小组讨论,确定出小组成果展示的方式,以及每个人承担的任务。教师板书:确定展示方式3.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小组讨论中遇到的问题。(1)教师根据巡视情况,选择讨论中产生的问题的小组集体交流。4.学生集体讨论遇到以下情况时该如何解决。(1)问题一:讨论时,组员意见不统一时怎么办呢?(2)问题二:分配任务时要注意些什么呢?师生交流:每个人都是团队的一份子,都要积极参与其中,可以采取自荐和分配相结合的方法,保证人人有任务,并能积极合作,确保小组展示按时完成。教师板书:明确分工任务5.教师组织学生运用学习到的方法,继续小组讨论。确定出小组成果展示的方式,以及每个人承担的任务。【板书设计】第三课时目标导学【学习目标】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教学过程】以习作要求导入,引出习作任务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44页的习作要求,了解本次习作的任务。2.教师指名学生反馈。任务一、指导学生个人习作展示任务的完成方法教师过渡:前面我们收集了关于传统节日的资料,同学们可以从中选择本次习作合适的事例哦!1.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前期收集的资料,集体讨论,选定本次习作合适的事例。(1)教师指名学生交流自己家中所过印象深刻的传统节日。(2)学生用简要的话写出自己想要选取的事例。2.学生交流事例,思考:同学们所讲的事例是否与“节日”密切相关呢?①我最喜欢的就是元宵节闹花灯。②中秋节那天我考试得了100分,我得到了妈妈的奖励。教师点拨:如果仅仅是发生在节日这一天,与过节没有什么关系,那就不符合习作要求了。(1)教师出示范文:我一骨碌爬起来,就往饭厅跑去。眼前的景象令我兴奋不已,桌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粽子,有鲜肉粽、火腿粽、花生粽、蜜枣粽、白粽……数都数不过来,真让人眼花缭乱、目不转睛、馋得我直咽口水。我赶忙坐下来,顾不上担心冒着热气的粽子烫到手,飞快地用剪刀剪断绑粽子的绳子,匆匆地剥开一个粽子的碧绿的“外衣”,香味儿扑鼻而来,只见一个黄灿灿的饭团就像一个吃饱了的小猫的肚子一样滚圆,把粽子掰成两半,就露出了里面鲜美诱人的肉块。我再也受不了诱惑,大喊一声:“吃粽子喽!”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哇!这味道,咸味适中,狠狠咬上一口,里面的肉块流出了油,和着糯米一起吃,那味道真是棒极啦!(2)教师提出问题:小作者是如何把端午节吃粽子这件事写清楚的呢?(3)学生交流讨论。5.教师小结:像小作者这样,把品尝的步骤、品尝的味道都介绍清楚了,端午节的习俗也就跃然纸上了,所以我们在写作时,可以按照先后顺序,把过节的过程写清楚,如果再加入自己的感受,就可以更具体了。教师板书:按照先后顺序 写清过节过程 加入自己感受【板书设计】第四课时目标导学【学习目标】1.各小组派代表,用不同的方式展示并介绍中国传统节日,并说出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2.能完整叙述过节的过程,本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评价。【教学过程】谈话导入,揭示课题教师导入:前面几节课,各小组都围绕“中华传统节日”这一活动主题,对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相信你们一定有许多收获想和大家分享,那今天,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的学习所获吧。任务一、各小组逐一展示1.教师过渡:请大家跟随我们介绍春节习俗小组的同学一起走进春节吧!2.介绍春节习俗的小组展示交流。(1)关于春节的神话故事。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凶猛异常,每到除夕,便来伤害人命。又到了一年的除夕,村里来了一个白发老人,说他定能将“年”兽驱赶走。当“年”兽像往年一样准备进村的时候,突然传来爆竹声,“年”兽浑身颤栗,仓惶而逃。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燃放爆竹,守更待岁。这就是“过年”的来历。(2)春联、年画等民间艺术。学生展示:一生介绍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我们小组,今天将为大家展示几幅春联。一生介绍年画:年画,春节挂年画是很常见的习俗,浓墨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展示小组同学收集的年画,同学欣赏。(3)诗词诵读。学生诵读:春节是古代传统节日,有许多诗人都用他们的笔来描绘春节的热闹景象。下面就请欣赏我们小组为大家带来的《元日》。3.介绍清明节的小组展示交流。学生谈话过渡:今天我们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片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清明节这一传统节日。小组同学出示课件,分工合作,逐一介绍图片。图片一(荡秋千):荡秋千是我国古代清明节的习俗。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被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图片二(蹴鞠):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的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看,这是古代踢蹴鞠的画面。(3)图片三(踏青):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看,这就是人们高高兴兴踏青的图片。(4)图片四(放风筝):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看,这就是小孩子放风筝的图片。4.介绍端午节习俗的小组同学展示交流。介绍元宵节习俗的小组同学展示交流。……5.教师提出问题:听了这些小组的汇报,你们有什么感受吗?或是对照评价表还有什么小建议想说给他们听的吗?6.教师组织全班互动评价。7.教师小结: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许多美丽的诗歌和图画,了解了许多动人的传说。在活动中,你们每个人都参与其中,能做到团队合作,积极探索,呈现了各式各样的展示,老师要为你们在活动中认真积极的态度点赞。8.教师组织学生对照互评表,完成评价。任务二、小组内进行个人习作成果展1.教师出示要求:同学们轮流在小组内朗读习作,其余同学认真倾听哦!2.学生对照互评表,评价一下展示的习作。各小组进行全班汇报。3.教师小结:谢谢各个小组的分享,我们不仅了解了同学们是如何把过节的过程写清楚的,而且对传统节日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