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河北省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二)道 德 与 法 治 试 卷本试卷共4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2个小题, 1~10小题每题2分,11~12 小题每题3分, 共 2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过去一年,国际局势变乱交织,地缘冲突延宕升级。“脱钩断趋”愈演愈烈,可我们, 依然是“风景这边独好”!“风景这边独好”.从外国游客嘴里也得到了印证:“我在这里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一天!“”中国是我们到过的所有国家里印象最好的一个!““在中国旅游,真的好便利,好轻松!“……”好风景“源于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的环境 ②我国坚持更高水平对外开放③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④我国既面对机遇又面临挑战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在信息技术教室里,同学们解密小游戏的简单代码原理,感受科技的独特魅力:在VR游戏中,学生们“穿越”至《清明上问图》.置身于北宋的部城之中,船只缓缓驶过河流,车马在街道上穿梭,行人络绎不绝……学校开展这样的教育活动旨在A.提升学生的网络素养 B、提高学生的游戏技能C、增强学生的自护能力 D.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3.2024年12月7日,在山西大同开往上海的列车上,一对母女坐了别人的座位拒不让座,乘警劝说母女俩坐回自己座位也不配合,女子持剪刀以自伤相威胁,还用手机袭警,最终被乘警强行带离。下列对这对母女的评价恰当的是①缺乏教养,规则意识缺失 ②不懂以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③善于伪装,知道控制情绪 ④是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围绕某一学习主题,小冀同学搜集了以下资料: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②重庆9岁女孩徐紫琪对自己发明的“防地震桌椅”申请专利;③科学家黄大年被追授“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据此推断,这一学习主题是A.公民的基本权利 B.学习科学家精神C.做诚实守信的人 D.公民的基本义务某中学文艺演出在《宪法伴我们成长》开场舞中拉开帷幕。宪法主题演讲.相声《宪法守炉一生》等精彩节目一一亮相。某中学举办这样的文艺演出①是加强宪法监督的重要举措 ②是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体现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宪法意识 ④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近年来.一些地区致力于建设“有书毪气的村庄”.村里投资建设的文化活动中心.戏楼成为村民们乐余饭后的好去处。书画社.美术馆.水联文体馆等一批文化场所陆续启用。建设“有书卷气的村庄“①目的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②源于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挑战③有利于提升村民文明素养 ④有利于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需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从“俭节则昌、淫佚则亡”的节用利民思想、到“睁以修身,俭以养德”的浮斧品德之道:从“校校皆辛苦”的朴实无华的悯衣真情,到“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的崇俭理念,中华文明绵延至今,向来高度重视不为物使、俭约自守、节俭兴国的优良传统。比材料适用于①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②国土安全教育③绿色生活方式教育 ④守法用法教育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航天育种技术的出现,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路径。通过将种子送入太空,利用微重力、高真空.强辐射等特殊环境诱发基因变异,科研人员培育出了一系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这些新品种在产量、品质、抗性等方面均表现出色,有效提升了我国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由此可见航天科技①引发了新一轮科技革命 ②提升了我国工业制造整体水平③推动农业领域技术变革 ④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新时代以来, 我国先后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回答9~10题。9.这些倡议体现了我国①积极谋求经济的高速发展 ②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④顺应时代潮流,满足大国的需求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这些倡议体现出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是①和平 ②发展 ③民主 ④自由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马鞍山村有汉族.蒙古族.满族等多民族群众聚居。各族村民和睦相处,共同建设幸福乡村。回答11~12题。11.村民张国利说:“我们家四世同堂,现在总共有11口人,有蒙古族.满族.汉族3个民族,一家人生活在一起,相亲相爱,其乐融融。”这一家人的幸福生活印证了A.我国实现了城乡融合发展 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优势C.我国和谐融洽的民族关系 D.我国各民族之间没有差异12.张国利家,房前屋后院里院外干净利落。庭院内有序停放的摩托车.三轮车.电动汽车,诉说着这户农家蒸蒸日上的小日子。综合以上内容,我们可将张国利一家称之为①美丽幸福之家 ②勤俭节约之家③民族团结之家 ④书香门第之家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 13题10分, 14题10分, 15题14分, 共34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材料一:刘秀祥4岁时父亲病故,哥哥姐姐不堪重负先后离家出走,母亲因无法承受家庭变故罹患精神疾病,生活不能自理。他一边不离不弃照顾母亲,一边打工求学。经过不懈努力,他考上了师范学院,带着母亲继续自己的求学路。大学毕业后,他选择回乡教书育人,发起了“助学走乡村”公益行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各界对他的关爱。(1)结合材料一,指出刘秀祥身上体现出来的优秀品质。 (3分)材料二: “新时代好少年”郑好,号召所在班级组织学校义卖,将筹集的善款和自己的比赛奖金全部捐赠给四川甘孜地区的藏族小学;创建“一加一”伙伴助学项目,帮助34名藏族儿童完成学业;注册“志愿服务小队”,带领队员们参加致力于服务大病及困境儿童的“佑苗”项目,至今已帮助三百余名患儿。(2)结合材料二,从我与社会的角度谈谈郑好的事迹对你有哪些人生启迪 (3分)材料三:下雨了,你没带雨具,路人与你共撑一把雨伞;天黑了,你踟蹰不敢前行,陌生人为你点亮一盏灯;手机没电了,你有点慌乱,店家借你一个充电宝……(3)材料三体现的是“人人为我”,请转换为“我为人人”的视角,对材料进行续写。 (提示:写出两个具体而不同的生活场景和行为,不得重复材料中的场景和行为。4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我国目前有残疾人约8500万,60岁及以上老年人约3亿,再加上孕妇.儿童.伤病人员等,对无障碍环境有需求的人群十分庞大。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制定,标志着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进一步进入法治化轨道。在制定过程中,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调研.召开座谈会等多种途径,汇集有关部门.高校专家学者的智慧才能。基层立法联系点采取走街串巷.上门调查.入户询问等常规意见征集方式,运用手机 App.网络直播间.视频连线等“时尚”新手段,让国家立法机关倾听到更多“原汁原味”的意见建议。此外,全国人大社会委还委托中国残联征求5万余名基层残疾人.老年人代表的意见建议;草案在审议后通过中国人大网向社会全文公开,人民群众都可以在网上提出意见。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以“小切口”展现出“大价值”,被称为“政之德法.民心良法.民智善法” 。(1)据材料,概括指出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展现出的价值追求。 (4分)(2)结合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制定过程,简要说明该法被称为“民心良法.民智善法”的理由。(4分)(3)上述材料及问题反映出怎样的治国理政方式 (2分)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2024年7月27日,在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 “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历史演变】北京中轴线始于元大都城的规划设计,纵贯北京老城凸字形城廓中央,至今已有700余年历史;明成祖朱棣改造扩建北京城,将中轴线延长1公里,嘉靖皇帝营建北京外城又将中轴线向南延长2公里;清朝皇帝再度丰富北京城和中轴线,乾隆皇帝在景山上建造的可俯瞰京城的五方亭,成为了中轴线上的至高点;新中国成立后,在北京传统中轴线上增添了一些对于新中国具有重要意义的新建筑,如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革命与历史博物馆.国旗台等,赋予了北京中轴线新中国的新鲜血液。(1)“北京中轴线”的历史演变,展现出中华文明具有怎样的特性 (4分)【厚重内涵】北京中轴线是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它蕴含着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礼制文化.营城理念以及建筑设计与营造水平的精华,是中国传统文化“中” “和”理念在都城规划与建设物质层面的集中体现。 “北京中轴线”的核心价值在于其通过建筑群和城市空间表达了中华文明的核心精神和审美意识的持续影响。(2)从文化的角度,谈一谈“北京中轴线”厚重的内涵带给你的感悟。 (4分)【申遗影响】在12 年申遗过程中,北京市以中轴线申遗保护为契机,带动老城整体保护,带动重点文物.历史建筑腾退,强化文物保护和周边环境整治。中轴线的人居环境和城市风貌不断改善;申遗成功的消息传来,北京市民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北京中轴线北端的钟鼓楼文化广场上庆祝。广场上传来了一声声老北京传统叫卖声,展现出了京味儿文化的魅力。市民们还跳起了广场舞《北京北京》,表达申遗成功的喜悦之情;申遗成功以来,各地游客陆续来到北京中轴线旅游观光,感受这条世界上最长城市轴线的文化与魅力。(3)据材料概述“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的积极影响。 (6分)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10小题每题2分,11~12 小题每题3分, 共 26分)1-5 CABAD 6-10 DBDCA 11-12 CB二、非选择题(34分)13. (1)①孝亲敬长,不离不弃照顾母亲;②自强不息,克服困难完成学业;③勇担责任,回乡教书并发起公益行动;④懂得感恩,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每点1分,共3分,任答3点即可)(2)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应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②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要在社会实践中养成亲社会行为;③我们应主动关心社会,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实现人生价值。(每点1分,共3分)(3)示例:①看到他人在雨中匆忙赶路,主动分享自己的雨伞;②发现盲道被障碍物阻挡,立即上前移开并引导盲人安全通过;③遇到老人提着重物上楼,主动帮忙搬运;④在社区看到小朋友独自哭泣,耐心询问情况并帮助寻找家长。(每个场景2分,共4分,需体现“我为人人”且不重复材料内容)14. (1)①保障特殊群体权益,体现人文关怀;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③推进法治化进程,完善社会治理;④尊重人民意愿,反映人民需求。(每点1分,共4分)(2)①立法过程广泛征求基层群众、专家学者等多方意见,体现人民当家作主,反映民心;②通过多种渠道(如基层立法联系点、网络平台)汇集民智,使法律符合实际需求,彰显科学性;③关注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利益,体现法律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每点2分,共4分,任答2点即可)(3)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法治中国。(2分)15. (1)①源远流长,历经700余年历史传承;②博大精深,蕴含丰富哲学、礼制、建筑等文化内涵;③具有连续性和创新性,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发展演变。(每点2分,共4分,任答2点即可)(2)①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②传统“中”“和”理念体现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深远;③北京中轴线作为文化载体,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增强文化自信。(每点2分,共4分,任答2点即可)(3)①推动文物保护和老城整体保护,改善人居环境与城市风貌;②传承和弘扬京味儿文化,增强市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③促进文化旅游发展,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④激发民族凝聚力,坚定文化自信。(每点2分,共6分,任答3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