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六年级上学期《生命安全教育》期末试卷姓名: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24分)1.接纳自己的缺憾并__________,人生便会少一份遗憾,多一份精彩。2.__________是全世界的公害,会毁灭幸福家庭。3.__________是指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外可自由支配的时间,用于个人发展、文化娱乐等,它是__________的重要来源之一。4.1952年国际上成立了__________组织,闲暇时间增多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5.地震互救五原则为:先近后远、__________、先易后难、先救活人、__________。6.网络交往中必须牢记“__________,不随意点击陌生链接”以保护个人安全。二、判断题(每题3分,共24分)1.帮同学打架是出于“讲义气”的正确行为。( )2.偶尔尝试一次毒品不会上瘾,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3.遭遇拥挤踩踏时,贴近墙壁蜷缩身体能减少伤害。( )4.运动扭伤后立即用热敷可以减轻疼痛。( )5.放飞孔明灯前需要确认周围没有易燃物。( )6.裸眼观看日食可能导致严重的眼外伤。( )7.患心脏病的人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活动。( )8.发现化学物品遗洒应立即拨打119寻求帮助。( )选择题(每题3分,共32分)1.下列属于避免沉迷网络游戏的合理做法是( )A.每天自主规定游戏时间不超过1小时 B.用完成作业后玩游戏作为奖励C.瞒着父母偷偷增加游戏时间 D.认为“偶尔熬夜玩游戏没关系”2.地震后到户外躲避余震时,必须避开的地点是( )A.空旷的广场 B.远离建筑的草地C.高大的建筑物 D.开阔的公园空地3.面对坏人时,正确的自护方法是( )A.拼命反抗以试图逃脱 B.记住坏人特征后寻找机会求救C.为保护财物与歹徒争执 D.大声辱骂坏人以威慑对方4.处理小外伤时,错误的做法是( )A.用清水冲洗伤口去除污物 B.直接用创可贴包扎化脓的伤口C.轻微出血时用手指按压止血 D.伤口包扎前先涂抹碘伏消毒5.避免拥挤踩踏的正确行为是( )A.在人群中快速奔跑离开 B.发现拥堵时大声呼喊并后退C.随人流移动时弯腰捡拾掉落物品 D.靠向墙壁站立并保护头部6.下列行为中容易引起眼外伤的是( )A.佩戴合格护目镜进行化学实验 B.用干净的纸巾轻轻擦拭眼睛C.裸眼直视强光光源(如日食) D.游泳时佩戴专业泳镜7.关于酒驾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少量饮用啤酒不影响安全驾驶 B.酒驾是违法行为且可能危及生命C.乘坐酒驾司机的车辆没有安全风险 D.酒后开车只要慢一点就不会出事8.遇到有人触电时,首先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A.用手直接拉开触电者 B.立即切断电源或用绝缘工具挑开电线C.呼叫大人并拨打120急救电话 D.用湿毛巾包裹手部后施救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结合《罪犯面前自救护》一课,列举面对坏人时的三个自护技巧。根据《不要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内容,谈谈如何通过规划闲暇时间避免沉迷网络(需答出两点以上具体方法)。答案及解析一、填空题1.积极改进(解析:出自《面对自己》,接纳缺憾后需以行动完善自我)2.毒品(解析:《永远对毒品说“不”》中强调毒品对家庭的毁灭性危害)3.闲暇时间;创造力(解析:对应《闲暇时间巧利用》,闲暇是个人发展的重要时间资源)4.闲暇(解析:国际闲暇组织的成立标志着社会对休闲生活的重视)5.先轻后重 注意安全(解析:《地震互救有原则》先近后远、先轻后重、先易后难、先救活人、注意安全)6.保护个人信息(解析:《网络安全要牢记》中强调的网络自护基本要求)二、判断题1.×(解析:《帮人打架我不去》指出打架是违反校规的错误行为,并非“义气”)2.×(解析:《永远对毒品说“不”》明确毒品具有极强成瘾性,必须零尝试)3.√(解析:《拥挤踩踏能避免》中提到贴近墙壁蜷缩可形成保护空间,减少伤害)4.×(解析:《应对扭伤我有招》规定扭伤后应先冷敷,48小时后才能热敷)5.×(解析:《不要随意放飞孔明灯》强调孔明灯属明火危险品,应禁止放飞)6.√(解析:《正确处理小外伤》指出强光直射眼球会造成不可逆的视力损伤)7.√(解析:《危及人身会求助》中说明心脏病患者活动需遵循医嘱以保障安全)8.√(解析:《遭遇化学遗洒怎么办》要求联系专业部门处理,拨打119是正确流程)三、选择题1.A(解析:《不要沉迷于网络游戏》建议通过限时管理控制使用,B、C、D均可能引发沉迷)2.C(解析:《地震互救五原则》明确高大建筑物有倒塌风险,A、B、D为安全区域)3.B(解析:《罪犯面前自救护》主张“智斗不硬拼”,A、C、D可能激化危险)4.B(解析:《正确处理小外伤》规定化脓伤口需先清创消毒,直接包扎会加重感染)5.B(解析:《拥挤踩踏能避免》中“后退呼喊”可警示人群,A、C、D均增加踩踏风险)6.C(解析:《正确处理小外伤》指出强光直射是眼外伤主因,A、B、D为保护措施)7.B(解析:《酒驾要禁止》明确酒驾属违法行为,A、C、D均为错误认知)8.B(解析:《放风筝防触电、坠井》强调触电救援第一步是切断电源,A、D操作危险,C非首要措施)四、简答题1.保持冷静不激怒:不与坏人发生语言或肢体冲突,假装顺从降低威胁;牢记特征寻机会:记住坏人的外貌、衣着、口音等细节,等待时机逃跑或呼救;优先保护生命安全:不与坏人硬拼,舍弃财物以保障自身安全。2.制定时间计划表:将每天闲暇时间分为学习(如阅读30分钟)、运动(如跳绳15分钟)、游戏(限1小时)三部分,严格执行;培养替代兴趣:参与爬山、手工制作等户外活动,用现实兴趣替代网络依赖;家庭监督机制:与父母约定游戏规则,如“完成作业后经允许才能玩”,由家长负责监督时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