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邓州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五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
积累与运用(共23分)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其实也是一种“旅行”,翻开书页就踏上了旅

途让我们一起回顾行程,盘点旅行的收获。八年级二班开展“旅行与读书”分享交流
会,请你参与。
【欣赏美景】1.下面是班长小语写的开场白,其中有些字词他拿不准,请你帮他解决。
(4分)
如果用语文课本的方式打开美景,那会是怎样的画面呢?行走在这片土地上,仿
佛置身于一幅幅生动的画卷中,在梁衡的带领下我们看到驰A骋的黄河水,被压迫后怒
不可è①形成雄浑壮美的壶口瀑布,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跟随马丽华的脚步,我们
怀着B虔诚的心,攀登高峻奇美的各拉丹冬雪山,共同演y1②着长江的故事。美景
遇上语文课本,这才是顶级的浪漫!让我们一起跟着课本去旅行,让身体和心灵都在
路上。

(1)语段中B处两个加点字应该怎么读?请写出正确的拼音。(2分)
(2)填写语段中①②两处的汉字。(2分)
线
【感悟真情】2.请在下面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8分)
墨韵流转,情思绵长。让我们一起领略诗意之美:登中岳嵩山,我们欣赏山光水
色、鸟语花香、清潭倒影的美景,寻觅常建笔下“①
一,②。”(《题
破山寺后禅院》)的禅意;参观巩义杜甫故里,我们感受杜甫“⑨一,


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由个人遭遇,想到为天下寒士谋取温暖,让他
们开颜欢笑的济世情怀;游览焦作云台山,看潭中鱼儿时静时动,时近时远的身影,
让我们不禁想起“⑤一,⑥一,”(柳宗元《小石潭记》):观光有“三
省雄关”之称的邓州,我们从民间艺人自主学习技艺与教他人传唱罗卷戏的过程,深
刻体会到“⑦一,⑧一。”(《虽有嘉肴》)。
八年级语文第1页(共8页)
藏国王
【举办主题讲座】3.班长小语想要邀请参加过《跟着课本去旅行》摄制组的岳老师,
于6月17日下午三点来班里做主题讲座。请你帮他写出邀请语。注意语言得体、表意
清晰。(4分)
【打造名片】4.下图是南阳城市形象标识,请你结合城市资料,说
说它的构图元素及其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4分)
[城市资料]南阳古称“宛”,有2000多年的建城历史,其位于河南
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处,为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盆地,因地
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现有诸葛庐等著名景点。

【感悟体会】5.班级分享交流会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列出了一些关键词,请你从以下
词语中至少选取2个,写出自己的学习感悟。要求:语言连贯,有感染力。60字左右。
(3分
文化
旅行
开阔
知识
记录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6一9题。(共16分)
稻田的心
王洒
①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父亲分到了像宝石般镶嵌在大山深处的稻田。稻田
是根据远近、大小、肥瘦搭配后,在生产队的组织下抓阅分配的。
②紧紧握住纸阄上的稻田,,父亲哼起小曲儿,即刻回家向奶奶、母亲禀报。
③“分了,分了,分了…”父亲闯进门,“龙井、肚肚儿、窝窝儿……”
父亲像点孩子的名字,将分到的田一口气点给奶奶和母亲。
④二月春雷,.像是父亲下田耕作仪式上的演奏,
⑤清明前十天,父亲将年前买来的稻种,用温水漫泡一天一液后,撒在提前准备
好的温棚里。父亲一丝不苟,像阿呵护刚出生的孩子,不仅要用肥泥为它们垫“窝”,
还要盖一层有机质高的灰土“被子”。
⑥约一周;芽出土。天热时,父亲要开棚散热、浇水,生怕它们《中暑”;天冷
时,父亲要封棚保暖,生怕它们“受凉”。
⑦起苗前,父亲要将温棚膜扯掉,让秧苗在阳光或风雨中独立成长三两天,然后
才为它们挪窝。经受过磨炼的苗子,到温室外才能抵御侵袭,
⑧在几名农人帮助下,秧苗移栽开始。大家弯起腰,脸朝苗床,屁股朝天,左肘
靠在左膝盖上,右手指丛左手取过幼小秧苗,一株一株栽进苗床。此刻开始至秋天,
父亲与农人们,千万次,要反复向稻田作楫;千万次,要反复与稻田商量;千万次,
八年级语文第2页(共8页)
邃国和王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评估八年级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 23 分)
1.(1) Achěng Bqián (2 分)
(2)①遏 ②绎(2 分)
2.①山光悦鸟性②潭影空人心③安得广厦千万间④大庇天
下寒士俱欢颜⑤佁然不动⑥俶尔远逝⑦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⑧教然后知困 (每空一分,共 8 分)
3.尊敬的岳老师,您好!我是八二班班长小语。我们想邀请
您在 6 月 17 日下午三点来我们班做一个关于“旅行与读书”
的主题讲座,可以吗?(期待您的到来!等)[称呼 1 分、
时间 1 分、地点 1 分、报告主题 1 分(表意明确即可),共
4 分]
4.示例一:①以南阳的简称“宛”字和诸葛庐为设计元素,
将二者巧妙结合在一起,凸显出南阳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识别
性,突出体现了南阳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具有很强的
代表性;②标识下面波浪起伏的水纹,代表着古老的南阳城
在历史的长河中源远流长、生生不息;③标识下面的汉字与
拼音突出了标识的主题。
示例二:①标识上方的三角形既像山又像翘起的享角,中部
以南阳的古称“宛”字为设计元素,②下半部分是水波纹,三
者巧妙结合在一起,凸显出南阳依山傍水的地理位置,表明
南阳是一座生态宜居城市;③标识下方是“南阳”的汉字与
拼音,汉字采用艺术书法形式书写,体现出南阳深厚的历史
文化底蕴。
示例三:①图形整体形似南阳诸葛庐,是诸葛亮躬耕于南阳
的象征,同时也表达出南阳是一个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风
水宝地;②“宛”字的巧妙变形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文化气
息,下面向两边翘起,犹如一叶小舟,承载着南阳古老悠久文
化,在流畅的波浪衬托下,自然散发出浓郁的地方特色;③标
识下方是“南阳”的汉字与拼音,汉字采用艺术书法形式书
写,突出了标识的主题。(答出来任意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4 分)
5.示例一:此次分享交流会活动,我们汲取了知识的力量,
感受了文化的魅力。不仅是一次文化之旅,还获得了丰富鲜
活的“课堂”体验,增长了我们的见识,开阔了我们的视野。
示例二:此次分享交流会活动,让我们明白旅行是一场与文
化的浪漫邂逅。当我们跨越万水千山,涉足不同的地域,便
犹如翻开了一本鲜活的文化典籍。(用上 2 个词语 2 分,语
句通顺,写出学习感悟 2 分,言之有理即可。共 4 分)
二.现代文阅读(27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6—9 题。(共 16 分)
6.①撒在温棚 ②移栽秧苗 ③背送牛粪 ④割稻晒稻(意
思对即可,4 分)
7.(1)示例一:“分了,分了,分了”,这三个连续的“分了”
要重读,以突出父亲分到稻田时的兴奋和激动心情,让听众
能够强烈感受到父亲难以抑制的喜悦。
示例二:“龙井、肚肚儿窝窝儿”,这些稻田的名字也应适当
重读,一方面强调父亲对分到的每一块稻田的珍视;另一方
面突出稻田在父亲心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情感。
示例三:“一口气”,可以重读,强调父亲忍不住要跟大家分
享的急切激动的心情。(言之有理即可,共 2 分)
(2)运用动作描写,“弯起腰”“取”“栽”等动词,详细
地写出了农人移栽秧苗的过程,体现了农人对秧苗珍爱,对
稻田丰收的渴望。(角度 1 分,分析 1 分,意思体现移载秧苗
的过程即可,共 2 分)
8.①作者采用时间顺序,叙述了父亲分田、育种、起苗移苗、
整治稻田、收割稻谷的故事。②以父亲对稻田的珍爱为线索,
将这些事组织在一起。③文章详写了父亲整治稻田的事,略
写了父亲与稻田的其他事。(答出两点言之有理即可,若有
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共 4 分。)
9.示例一:我选《我的父亲》。理由:文中父亲是核心人物,
分田、育秧、劳作等情节展现其勤劳坚韧。描述他对稻田用
心的文字,承载着作者的敬佩与感恩,传递着对父亲的怀念。
同时,借父亲揭示传统农耕传承及敬畏土地的主旨,题目契
合文章灵魂。
示例二:我选《稻田的记忆》。理由:全文是作者对过去稻田
生活的回忆,通过回忆父亲在稻田里劳作的点点滴滴,如育
苗、整田、收割等,以及与稻田相关的人和事,表达了对那段
时光的怀念之情。“稻田的记忆”能够涵盖文章中丰富的回
忆内容,引发读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乡村生活的向
往。
示例三:我选《那片稻田、那份情》。理由:既突出了文章所
描写的具体对象——稻田,又强调了作者及其家人对稻田所
蕴含的深厚情感,包括父亲对稻田的精心呵护,作者对父亲
在稻田劳作的记忆以及父亲对稻田观念的传承等,一个“情”
字贯穿全文,让读者能迅速抓住文章的情感主旨。(言之有理
即可,只选择题目没有理由分析不得分,共 4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 10—12 题。(共 11 分)
10.①藤椅边女孩背单词 ②(守夜)老汉花田点艾驱虫 ③
学生/男孩后山晒场写生④渔人执篙驾鸬鹚捕鱼(意思正确
即可,共 4 分)
11.①营造氛围:其金黄色彩与周边景色映衬,如“漫山油
菜花正烧着琉璃火”,营造出绚丽、生机的春日氛围;②串
联内容: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在江岭、篁岭等不同场景反复
出现,串联婺源各处景点与人文景观。 ③升华主题:结尾
借油菜花引发对永恒与美好的思考,成为生之渴望,美之热
望的载体,象征婺源人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执念,升华
文章主题。(每点 2 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若有其它答案
言之有理亦可,4 分)
12.那些持久留存,具有深远意义的事物都是扎根泥土向深
求索,向上奋斗拼搏(脚踏实地,辛勤耕耘),在传承与创
新的碰撞交融中产生实现革新与超越,绽放出永恒的魅力。
(能够表达出这样的意思即可,共 3 分)
三.古诗文阅读(15 分)
(一)13. 并列 ④ 还 (尚且)(3 分)
14.千里马也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马一同死
在马厩里。(2 分)
15.A 的朗读方式比较恰当。此句感叹语气,表达出作者对千
里马不为人知的痛惜(悲愤、愤懑之情)和“对食马者”的
尖锐讽刺。或表达了作者对人才被埋没的愤懑之情。感情应
该是沉痛的,语速应该是缓慢的,音调应该是低沉的。(语
气特点 1 分,情感 2 分,言之有理即可,3 分)
16..【甲】文段作者借千里马的悲惨遭遇,侧重于对统治者
埋没、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讽刺、控诉;【乙】文段借谈论
“致远之材”“驽钝之材”这两种马,侧重于向统治者介绍
如何识别人才,要给人才提供施展才能的必要条件。(或:【甲】
文段作者借千里马的悲惨遭遇,呼吁统治者识别人才,使他
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乙】
文段借谈论“致远之材”“驽钝之材”这两种马,侧重指出
如何识别良马,并赞许良马执着奋进、踏实沉着、积蓄内力
等品性,这是它能够负重致远的要素)(若有其他答案,言之
有理亦可酌情给分,共 4 分。)
(二)17.①从诗题看,主要人物应是差役,但诗人对他用
了暗写,用“吏呼一何怒”点出他的威势,后转入“幕后”。
②老妇则用明写,老妇的话句句都是差役逼出来的。差役的
不依不饶,老妇只好“请从吏夜归”。③差役的“怒”“呼”
贯串在老妇陈情的全过程中,其凶横残暴不言而喻。④诗人
明写老妇,暗写差役,反映了诗人的思想矛盾。赞扬老妇自
请应役的精神,而对统治阶级爪牙的残暴只是含蓄地予以揭
露。(言之有理即可,共 4 分)
四.名著阅读(5 分)
18.(1)示例一:读了《<说文解字〉第一》之后,我知道了
仓颉造字的传说和汉字的演变,以及秦始皇对统一文字所做
的贡献,还理解了“六书’中的四个造字条例和两个用字条
例。阅读该篇章对我今后识记生字有重要意义。
示例二:读《<诗经>第四》,我了解到“诗的源头是歌谣”,
记录者记录的是歌谣,而重叠、节奏是歌谣的生命,从而明
确了《诗经》重叠、复沓的特征,在我读到《关雎》《蒹葭》
时,就更深刻地理解了其形式上的这个特点。(言之有理即
可,共 5 分)
(2) A 示例:保尔属于“坚守初心,越走前路越清晰”的一
类人。保尔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其后他
经历了多次死里逃生的人生挑战,但无论是战场上的搏杀、
感情上的波折,还是工地上的磨难,都没能使他倒下,反而使
他更加勇敢,更加坚强,目标越来越清晰,立志要为人类的解
放事业而斗争。即使身体瘫痪、双目失明,他仍不向命运屈
服,把文学创作作为自己的新武器,继续为共产主义理想不
断奋斗。
B 示例:孙悟空属于“坚守初心,越走前路越清晰’的一类人。
悟空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被唐僧解救后,
跟随唐僧前往西天取经。在取经路上,悟空遇到无数艰难险
阻,如火焰山的高温炙烤、盘丝洞的妖魔鬼怪、真假美猴王
的身份危机等,但他始终坚守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初心,凭
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卓越的本领,降妖除魔,从未迷失方向,最
终修成正果,使前路越走越清晰。(结合名著内容阐述,言之
有理即可。5 分。若持另一种观点,言之成理,最多得 2 分)
五、作文。(50 分)
19.参照 2024 年河南省中招考试评分标准,酌情上浮 3 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