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邓州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五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歌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其实也是一种“旅行”,翻开书页就踏上了旅密途让我们一起回顾行程,盘点旅行的收获。八年级二班开展“旅行与读书”分享交流会,请你参与。【欣赏美景】1.下面是班长小语写的开场白,其中有些字词他拿不准,请你帮他解决。(4分)如果用语文课本的方式打开美景,那会是怎样的画面呢?行走在这片土地上,仿佛置身于一幅幅生动的画卷中,在梁衡的带领下我们看到驰A骋的黄河水,被压迫后怒不可è①形成雄浑壮美的壶口瀑布,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跟随马丽华的脚步,我们怀着B虔诚的心,攀登高峻奇美的各拉丹冬雪山,共同演y1②着长江的故事。美景遇上语文课本,这才是顶级的浪漫!让我们一起跟着课本去旅行,让身体和心灵都在路上。靠(1)语段中B处两个加点字应该怎么读?请写出正确的拼音。(2分)(2)填写语段中①②两处的汉字。(2分)线【感悟真情】2.请在下面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8分)墨韵流转,情思绵长。让我们一起领略诗意之美:登中岳嵩山,我们欣赏山光水色、鸟语花香、清潭倒影的美景,寻觅常建笔下“①一,②。”(《题破山寺后禅院》)的禅意;参观巩义杜甫故里,我们感受杜甫“⑨一,悉④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由个人遭遇,想到为天下寒士谋取温暖,让他们开颜欢笑的济世情怀;游览焦作云台山,看潭中鱼儿时静时动,时近时远的身影,让我们不禁想起“⑤一,⑥一,”(柳宗元《小石潭记》):观光有“三省雄关”之称的邓州,我们从民间艺人自主学习技艺与教他人传唱罗卷戏的过程,深刻体会到“⑦一,⑧一。”(《虽有嘉肴》)。八年级语文第1页(共8页)藏国王【举办主题讲座】3.班长小语想要邀请参加过《跟着课本去旅行》摄制组的岳老师,于6月17日下午三点来班里做主题讲座。请你帮他写出邀请语。注意语言得体、表意清晰。(4分)【打造名片】4.下图是南阳城市形象标识,请你结合城市资料,说说它的构图元素及其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4分)[城市资料]南阳古称“宛”,有2000多年的建城历史,其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处,为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盆地,因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而得名。现有诸葛庐等著名景点。易【感悟体会】5.班级分享交流会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列出了一些关键词,请你从以下词语中至少选取2个,写出自己的学习感悟。要求:语言连贯,有感染力。60字左右。(3分文化旅行开阔知识记录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一)阅读下文,完成6一9题。(共16分)稻田的心王洒①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父亲分到了像宝石般镶嵌在大山深处的稻田。稻田是根据远近、大小、肥瘦搭配后,在生产队的组织下抓阅分配的。②紧紧握住纸阄上的稻田,,父亲哼起小曲儿,即刻回家向奶奶、母亲禀报。③“分了,分了,分了…”父亲闯进门,“龙井、肚肚儿、窝窝儿……”父亲像点孩子的名字,将分到的田一口气点给奶奶和母亲。④二月春雷,.像是父亲下田耕作仪式上的演奏,⑤清明前十天,父亲将年前买来的稻种,用温水漫泡一天一液后,撒在提前准备好的温棚里。父亲一丝不苟,像阿呵护刚出生的孩子,不仅要用肥泥为它们垫“窝”,还要盖一层有机质高的灰土“被子”。⑥约一周;芽出土。天热时,父亲要开棚散热、浇水,生怕它们《中暑”;天冷时,父亲要封棚保暖,生怕它们“受凉”。⑦起苗前,父亲要将温棚膜扯掉,让秧苗在阳光或风雨中独立成长三两天,然后才为它们挪窝。经受过磨炼的苗子,到温室外才能抵御侵袭,⑧在几名农人帮助下,秧苗移栽开始。大家弯起腰,脸朝苗床,屁股朝天,左肘靠在左膝盖上,右手指丛左手取过幼小秧苗,一株一株栽进苗床。此刻开始至秋天,父亲与农人们,千万次,要反复向稻田作楫;千万次,要反复与稻田商量;千万次,八年级语文第2页(共8页)邃国和王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评估八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共 23 分)1.(1) Achěng Bqián (2 分)(2)①遏 ②绎(2 分)2.①山光悦鸟性②潭影空人心③安得广厦千万间④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⑤佁然不动⑥俶尔远逝⑦是故学然后知不足⑧教然后知困 (每空一分,共 8 分)3.尊敬的岳老师,您好!我是八二班班长小语。我们想邀请您在 6 月 17 日下午三点来我们班做一个关于“旅行与读书”的主题讲座,可以吗?(期待您的到来!等)[称呼 1 分、时间 1 分、地点 1 分、报告主题 1 分(表意明确即可),共4 分]4.示例一:①以南阳的简称“宛”字和诸葛庐为设计元素,将二者巧妙结合在一起,凸显出南阳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识别性,突出体现了南阳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具有很强的代表性;②标识下面波浪起伏的水纹,代表着古老的南阳城在历史的长河中源远流长、生生不息;③标识下面的汉字与拼音突出了标识的主题。示例二:①标识上方的三角形既像山又像翘起的享角,中部以南阳的古称“宛”字为设计元素,②下半部分是水波纹,三者巧妙结合在一起,凸显出南阳依山傍水的地理位置,表明南阳是一座生态宜居城市;③标识下方是“南阳”的汉字与拼音,汉字采用艺术书法形式书写,体现出南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示例三:①图形整体形似南阳诸葛庐,是诸葛亮躬耕于南阳的象征,同时也表达出南阳是一个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风水宝地;②“宛”字的巧妙变形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文化气息,下面向两边翘起,犹如一叶小舟,承载着南阳古老悠久文化,在流畅的波浪衬托下,自然散发出浓郁的地方特色;③标识下方是“南阳”的汉字与拼音,汉字采用艺术书法形式书写,突出了标识的主题。(答出来任意两点,言之有理即可,4 分)5.示例一:此次分享交流会活动,我们汲取了知识的力量,感受了文化的魅力。不仅是一次文化之旅,还获得了丰富鲜活的“课堂”体验,增长了我们的见识,开阔了我们的视野。示例二:此次分享交流会活动,让我们明白旅行是一场与文化的浪漫邂逅。当我们跨越万水千山,涉足不同的地域,便犹如翻开了一本鲜活的文化典籍。(用上 2 个词语 2 分,语句通顺,写出学习感悟 2 分,言之有理即可。共 4 分)二.现代文阅读(27 分(一)阅读下文,完成 6—9 题。(共 16 分)6.①撒在温棚 ②移栽秧苗 ③背送牛粪 ④割稻晒稻(意思对即可,4 分)7.(1)示例一:“分了,分了,分了”,这三个连续的“分了”要重读,以突出父亲分到稻田时的兴奋和激动心情,让听众能够强烈感受到父亲难以抑制的喜悦。示例二:“龙井、肚肚儿窝窝儿”,这些稻田的名字也应适当重读,一方面强调父亲对分到的每一块稻田的珍视;另一方面突出稻田在父亲心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情感。示例三:“一口气”,可以重读,强调父亲忍不住要跟大家分享的急切激动的心情。(言之有理即可,共 2 分)(2)运用动作描写,“弯起腰”“取”“栽”等动词,详细地写出了农人移栽秧苗的过程,体现了农人对秧苗珍爱,对稻田丰收的渴望。(角度 1 分,分析 1 分,意思体现移载秧苗的过程即可,共 2 分)8.①作者采用时间顺序,叙述了父亲分田、育种、起苗移苗、整治稻田、收割稻谷的故事。②以父亲对稻田的珍爱为线索,将这些事组织在一起。③文章详写了父亲整治稻田的事,略写了父亲与稻田的其他事。(答出两点言之有理即可,若有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共 4 分。)9.示例一:我选《我的父亲》。理由:文中父亲是核心人物,分田、育秧、劳作等情节展现其勤劳坚韧。描述他对稻田用心的文字,承载着作者的敬佩与感恩,传递着对父亲的怀念。同时,借父亲揭示传统农耕传承及敬畏土地的主旨,题目契合文章灵魂。示例二:我选《稻田的记忆》。理由:全文是作者对过去稻田生活的回忆,通过回忆父亲在稻田里劳作的点点滴滴,如育苗、整田、收割等,以及与稻田相关的人和事,表达了对那段时光的怀念之情。“稻田的记忆”能够涵盖文章中丰富的回忆内容,引发读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乡村生活的向往。示例三:我选《那片稻田、那份情》。理由:既突出了文章所描写的具体对象——稻田,又强调了作者及其家人对稻田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包括父亲对稻田的精心呵护,作者对父亲在稻田劳作的记忆以及父亲对稻田观念的传承等,一个“情”字贯穿全文,让读者能迅速抓住文章的情感主旨。(言之有理即可,只选择题目没有理由分析不得分,共 4 分)(二)阅读下文,完成 10—12 题。(共 11 分)10.①藤椅边女孩背单词 ②(守夜)老汉花田点艾驱虫 ③学生/男孩后山晒场写生④渔人执篙驾鸬鹚捕鱼(意思正确即可,共 4 分)11.①营造氛围:其金黄色彩与周边景色映衬,如“漫山油菜花正烧着琉璃火”,营造出绚丽、生机的春日氛围;②串联内容: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在江岭、篁岭等不同场景反复出现,串联婺源各处景点与人文景观。 ③升华主题:结尾借油菜花引发对永恒与美好的思考,成为生之渴望,美之热望的载体,象征婺源人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执念,升华文章主题。(每点 2 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若有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亦可,4 分)12.那些持久留存,具有深远意义的事物都是扎根泥土向深求索,向上奋斗拼搏(脚踏实地,辛勤耕耘),在传承与创新的碰撞交融中产生实现革新与超越,绽放出永恒的魅力。(能够表达出这样的意思即可,共 3 分)三.古诗文阅读(15 分)(一)13. 并列 ④ 还 (尚且)(3 分)14.千里马也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马厩里。(2 分)15.A 的朗读方式比较恰当。此句感叹语气,表达出作者对千里马不为人知的痛惜(悲愤、愤懑之情)和“对食马者”的尖锐讽刺。或表达了作者对人才被埋没的愤懑之情。感情应该是沉痛的,语速应该是缓慢的,音调应该是低沉的。(语气特点 1 分,情感 2 分,言之有理即可,3 分)16..【甲】文段作者借千里马的悲惨遭遇,侧重于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讽刺、控诉;【乙】文段借谈论“致远之材”“驽钝之材”这两种马,侧重于向统治者介绍如何识别人才,要给人才提供施展才能的必要条件。(或:【甲】文段作者借千里马的悲惨遭遇,呼吁统治者识别人才,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乙】文段借谈论“致远之材”“驽钝之材”这两种马,侧重指出如何识别良马,并赞许良马执着奋进、踏实沉着、积蓄内力等品性,这是它能够负重致远的要素)(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共 4 分。)(二)17.①从诗题看,主要人物应是差役,但诗人对他用了暗写,用“吏呼一何怒”点出他的威势,后转入“幕后”。②老妇则用明写,老妇的话句句都是差役逼出来的。差役的不依不饶,老妇只好“请从吏夜归”。③差役的“怒”“呼”贯串在老妇陈情的全过程中,其凶横残暴不言而喻。④诗人明写老妇,暗写差役,反映了诗人的思想矛盾。赞扬老妇自请应役的精神,而对统治阶级爪牙的残暴只是含蓄地予以揭露。(言之有理即可,共 4 分)四.名著阅读(5 分)18.(1)示例一:读了《<说文解字〉第一》之后,我知道了仓颉造字的传说和汉字的演变,以及秦始皇对统一文字所做的贡献,还理解了“六书’中的四个造字条例和两个用字条例。阅读该篇章对我今后识记生字有重要意义。示例二:读《<诗经>第四》,我了解到“诗的源头是歌谣”,记录者记录的是歌谣,而重叠、节奏是歌谣的生命,从而明确了《诗经》重叠、复沓的特征,在我读到《关雎》《蒹葭》时,就更深刻地理解了其形式上的这个特点。(言之有理即可,共 5 分)(2) A 示例:保尔属于“坚守初心,越走前路越清晰”的一类人。保尔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其后他经历了多次死里逃生的人生挑战,但无论是战场上的搏杀、感情上的波折,还是工地上的磨难,都没能使他倒下,反而使他更加勇敢,更加坚强,目标越来越清晰,立志要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斗争。即使身体瘫痪、双目失明,他仍不向命运屈服,把文学创作作为自己的新武器,继续为共产主义理想不断奋斗。B 示例:孙悟空属于“坚守初心,越走前路越清晰’的一类人。悟空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被唐僧解救后,跟随唐僧前往西天取经。在取经路上,悟空遇到无数艰难险阻,如火焰山的高温炙烤、盘丝洞的妖魔鬼怪、真假美猴王的身份危机等,但他始终坚守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初心,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卓越的本领,降妖除魔,从未迷失方向,最终修成正果,使前路越走越清晰。(结合名著内容阐述,言之有理即可。5 分。若持另一种观点,言之成理,最多得 2 分)五、作文。(50 分)19.参照 2024 年河南省中招考试评分标准,酌情上浮 3 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河南省邓州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及答案 八下期末试卷答案.docx 河南省邓州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及答案 河南省邓州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