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淮安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一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高二调研测试
语文试题
2025.06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玫动,用橡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聚写在答
题卡上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3.本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
回。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5题。
问一:我们通常认为,书房是承载文人精神活动的空间,这种精神性的界定是如何发
展而来的?
答:我们现在去看书房,首先还是跟藏书有关,因为书房得有书,这是一方面;另外
一方面是发生在书房里的活动,早期书房的功能就是教书、读书、写书,这是最主要的功
能。先秦时期,书房跟私塾紧密相关,那时候书的形式是竹简,体量是非常大的,假如说
这个书房是用来存放竹简的,那么我想这不会是一个小空间,应该是一个比较大的空间。
当然这也没有太多的材料去证实,只是推测。或许有没有可能藏书跟书房是分开的,就是
说要读哪一卷书就拿哪一卷书,它会有一个功能上的空间划分。
在纸出现之前,有一种替代竹简的读物是帛书。马王堆就有帛书出土,从出土物来看,
帛书很薄,体量不大,比较节省空间。而且可以推断出,在马王堆所属的西汉时期,已经
有相当数量的帛书了,但这些书不是一般人读得起的,只有王公贵族才有资格使用。因此,
可以推断,当时可能会出现真正意义上比较精致的藏书室,专门来收藏这些帛书。
《史记》中有一段记载,说刘邦去攻沛县,当时它是叫“书帛射城上”,就是他给沛
县城里的父老写了一封动员信,这个信就是写在帛上的。这时若是用简牍就不太容易射到
城上去了,因为它是有重量的,用帛书绑在箭头上就容易射得多。所以我们可以推断,在
秦末的时候,帛书的形式不算少见。书的形式的变化,就关乎书房体量的变化。当纸开始
普遍应用之后,最先出现的纸书是卷子书,或者叫手卷书,从汉至隋唐主流的书籍一直都
是卷子书,而不是我们后来讲的册子书,也就是函装的线装书。卷子书的存放方式与函册
书不同,因此也决定了书房内书架、格局的不同。至于这些书籍的形式具体是在什么时间
节点发生变化的,不好明确下判断,但可以从文献里找到一些线索,比如在杜甫的时代还
在使用卷子书,因为他有一句诗叫“读书破万卷”,这个“卷”就是指卷子书。
我们很容易去狭义地理解书房,认为它只是一个室内空间,但其实不一定,很多书房
其实是在室外的,在园林中的,比如草堂,像是唐代的卢鸿草堂、杜甫草堂;还有一方面
经常被忽略,就是很多寺庙、道观都有藏经阁,收藏历代佛家经典和道藏著作。所以书房
只能用功能来定义,没法用一个绝对空间去定义。
问二:你提到园林中的书房,怎么理解?雅集的演变是否也与此有关?
答:中国一直有山水文化,由山水文化又衍生出园林文化,这些后来对欧洲都有不小影
响,比如欧洲18世纪流行中国风的时期,也会模仿中国园林,甚至包括中国式书房。文
征明所画的《真赏斋图》表现的就是苏州的大收藏家华夏的书斋,书斋在园林之中。中国
高二语文第1页共8页参考答案
1.A
2.C
3.B
4.首先明确书房的主要功能,奠定讨论基础(1 分)。接着结合书籍的变化,分析了书房形
态与功能的演变(1 分)。最后指出,书房的空间已经扩展,强调书房应以功能而非空间来
界定(2 分)。
5.清代帝王书斋是帝王赏画鉴古、习画作诗、收藏字画的重要场所,蕴含了帝王对文人世界
的渴望和向往(3 分)。项脊轩是归有光读书、生活的场所,寄托其家族记忆与个人悲欢,
蕴含着真实的情感体验(3 分)。
6.C
7.B
8.太太是为了奔赴牌场而短暂离家,牌局结束就会回来(1 分),而娜拉离家是与家庭的决
裂(1 分);太太离家是内心空虚、自甘沉沦的表现(1 分),而娜拉决然离家是对传统家庭
伦理的反抗,代表女性对独立人格与社会地位的要求(1 分)。
9.不动声色:①不求宏大叙事,只是客观描述日常的生活场景,如掷钱袋砸女儿、典当衣物
换钱等。②从不介入评价,以局外人视角看待太太与老爷的争吵,引发读者思考。③冷静叙
述形成留白,将主题由关注个体转向普遍的社会问题。(一点 1 分,答出两点得 3 分)
批判效果:①批判了太太家庭责任感的缺失,引发人们对部分女性内心空虚的思考。②揭露
中产阶级家庭的经济困境,批判金钱关系对人际的渗透。③老爷“拜寿”为饭碗,揭示当时
社会官场的荒谬黑暗。(一点 1 分,答出两点得 3 分,言之成理即可)
10.BCF
11.C
12.C
13.(1)客人来到酒楼一拍手,那只鹤就从墙壁上飞下来跳舞,客人走了,鹤又隐于墙壁上,
老妇因此赚到了很多钱。(辄:就;用是:因此;定语后置。)(2)我是一个山海间的狂人,
不通晓世间的事情,分不清楚低贱和贫困,更不用说荣华富贵了。(判断句;达:通晓;无
论:更不用说。)
14.同:黄鹤醉翁以醉自保,渔父隐于凌波,二者都想要实现自我保全(2 分)。异:①黄鹤
醉翁与世周旋,而渔父隐逸超脱。②黄鹤醉翁困顿失意但有所追求,而渔父不论贫富,淡泊
名利。(一点 2 分,两点 3 分) 【参考译文】 文本一:
黄鹤醉翁,不知是什么人。因醉酒,丢失了西王母的三只青鸟。王母发怒赶走他,他于
是躲藏到橘子中。人们剥开橘子,看到两个眉毛黑白相混的老头在下棋,其中一个便是黄鹤
醉翁。醉翁因世人到处搜寻自己,多次过岳阳,飞到洞庭湖、鄂州一带休息,在一位姓辛的
老妇开的酒楼上饮酒。时间久了,欠了很多酒钱,于是他开玩笑似的拿起酒边带核的黄橘,
画了一只鹤送给老妇。以后客人来到酒楼,一拍手,那只鹤便从墙壁上飞下来跳舞,客人走
了,鹤又隐于墙壁上,老妇因此得到了很多钱。一天醉翁来了,问老妇说:“那只鹤还的酒
钱够了吗?”老妇笑着称谢。醉翁又招呼拿酒,喝醉后,从墙壁间将鹤招下,骑着飞走了,
所以鄂地有了黄鹤楼。鹤已飞去千年不再回来,至今凤凰聚集在颍地的时候,黄鹤醉翁就重
新浪游人间。
醉翁喜好饮酒,但意不在酒。他每每在酒楼上优游,挥毫命笔,一出手不下千万言。疲
倦了就把笔一扔,躺倒说:“我醉了,醉了。”众弟子也说:“老翁是醉了。”醉翁这个名字从
此便传扬开来,不再像以前那样在人间默默无闻。屈原对渔父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
皆醉我独醒。”渔父说:“举世皆浊,你为什么不搅混泥浆来推波助澜?众人皆醉,你为什么
不吃些酒滓,一起饮些淡酒?”黄鹤醉翁说:“我不能像屈子那样醒着。屈子就是因为以清
醒自居,看世人都醉着,所以世人不容他,终于怀石自沉了。我醉翁虽也不容于世,但世人
没有办法让我死,就是因为我看众人都醒我独醉罢了。”
醉翁曾作反《骚》之言说:“我宁愿以自身高洁的品行来忍受外物的玷污!宁愿以自己
洁白的身躯来蒙受世间的尘埃!”西王母听到这话,怜惜醉翁在世间困顿失意如此之甚,倚
着白云招呼他说:“我的青鸟已回来了,而你的黄鹤还在远处飞翔。橘中棋局不可留,壁上
黄鹤的翩飞还能再见到吗?”醉翁很快省悟过来,随西王母而去。
文本二:
有个渔夫,没有人知道他的姓名,也不知道他是哪里人。太康人孙缅任寻阳太守,一天
黄昏的时候,孙缅在江边闲游,忽然看见一叶小舟在江波中忽隐忽现。不一会儿见到一个渔
父摇着船飘然而至,只见他神态潇洒,一边垂钓,一边大笑。
孙缅觉得这个渔父很奇怪,就问道:“请问老翁,有没有鱼卖?”渔父笑着回答说:“我
的钓钩不是用来钓鱼的,哪里有鱼可卖呢?”于是他拉起衣裳光着脚走入水中,对渔父说:
“我私下里看先生是一位有道德有学问的高人,整日划船,确实也很辛苦。现在朝廷政通人
和,隐居的高士都纷纷望风来投。您何不出山来辅佐光明盛世,何必像这样隐藏自己的才华?”
渔父回答说:“我是一个山海间的狂人,不通晓世间的事情,也分不清楚什么是贫困和低贱,
更不用说荣华富贵了。”
15.C
16.①时间转换:首联“吴门三年”忆往昔,颈联“雪满梁园”写当下,尾联“他年求郡”
期未来,在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转换中,寄寓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当下的孤寂和被迫回
京的无奈。②空间转换:首联“吏隐吴门”写过去苏州生活,颔联“趋龙尾道”及颈联“独
掩关”写回京情景,尾联“剑池重遶”写想要重回苏州,在从苏州到京城再到苏州的空间变
化中,寄寓诗人对苏州生活的怀念和对重返苏州的期盼。(一点 3 分,不结合诗句分析扣 1
分)
17.(1)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2)谪戍之众 非抗于九国之师也(3)鸷鸟之
不群兮 自前世而固然(屈原《离骚(节选)》) 飞兔不近驾 鸷鸟资远击(杜甫《赠司空
王公思礼》) 骅骝作驹已汗血 鸷鸟举翮连青云(杜甫《醉歌行》)
18.A.情绪价值“拉满” B.它无法提供情绪价值 19.热钟,改为热衷;殆工,改为怠工;吐糟,改为吐槽。
20.②,“因而”改为“但”; ③“来源”后添加“于”
21.B
22.巨婴:虽已成年但心智仍停留在幼儿阶段;祥林嫂:不断向别人输出负面情绪而不自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