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19.下列表格中法律内容及特征对应相关法律名称正确的有
法律内容及特征
法律
“我”规定什么行为是犯罪及处以何种刑罚
①未成年人保护法
“我”专门保护未满18周岁公民的合法权益
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
③宪法
“我”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④民法典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条规定:“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下列选项中主体之间的关系属于民法调整的有
①甲公司经招标、签订合同为某小区提供饮用水服务
②某市教育局对柯老师进行行政赔偿
③张大爷赠给孙女一辆小汽车
④王某故意伤害他人,致人重伤
A.①③
D.①④
C.②③
D②④
21.以下对违反民法典基本原则的行为判断正确的有
①某网店进行虚假宣传、不正当有奖销售一守法和公序良俗原则
②李某在某服装店试穿衣服后,商家强行要求其购买一自愿原则
③某化工厂在深夜偷偷排放大量污水一诚信原则
④某市在征用不动产时针对钉子户启用更优惠的补偿方案—绿色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某校学生陈某利用AI换脸技术将同学张某的面部特征移植到电视剧中暴力者角色上,并造
谣张某有暴力倾向,导致张某名誉受损。陈某的行为主要警示我们
:我的位皮病了)
①维护他人人格尊严
②遵守网络技术规范
③增强隐私保护意识
④不得侵犯他人的肖像权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23.《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明确,到2025年,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达到13%,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2件(上述指标均为预期性指标)。
实现上述目标需要
①开放合作,大量引进国外核心技术“
②小做一点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
③增强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
④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他人的劳动
4.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⑧④
24.初中生小亮自从认识几位社会上的朋友后,经常旷课和他们一起抽烟、喝酒,出入游戏厅。
尽管受到老师和家长多次告诫,他却没有听取忠告。最终,小亮和他的朋友们因入室盗窃被
警方抓获,悔恨不已。小亮的人生轨迹给我们的教训
①加强自律,提高自身品德修养
②小错可以犯,但是犯罪不能沾
③不良行为必然会发展成为犯罪
④要正确对待家长和老师的批评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第4页(共6页)以下是乐山市市中区 2024-2025 学年度下期七年级道法期末调研考试的答案:
第 I 卷 选择题(48 分)
B
解析:青春期生理变化是正常现象,应正视并欣然接受,①③正确;心理变化同样重要,②
错误;生理变化既有烦恼也有积极影响,④错误。
B
解析:男女生各有优势,应相互欣赏、取长补短,①④正确;性别刻板印象可能限制对性别
优势的认识,②错误;③说法过于绝对,违背性别平等。
D
解析:调节焦虑情绪可采用深呼吸、解决问题等合理方法,③④正确;①②属于消极应对,
不可取。
A
解析:青春期对异性的朦胧情感源于欣赏,是正常现象,但需理性对待,①②正确;这并非
真正的爱情,③④错误。
C
解析:活动中的成就感和喜悦属于美好情感,来自实践参与,能丰富精神世界,①④正确;
②中 “短暂消失”、③中 “毫无必要” 说法错误。
B
解析:预防性骚扰需辨别不当接触、保持正常交往分寸,①④正确;②“拒绝与所有异性交
流”、③“隐忍不报警” 均错误。
B
解析:古语强调知耻明辨,①③正确;②“不惭愧”、④“每件事完美” 与题意不符。
C
解析:“让我来吧” 体现自信与担当,①④正确;②“自控能力”、③“约束行为” 与题意
无关。
A
解析:应对 “高原现象” 需奋发拼搏、超越自我,①③正确;②“行己有耻”、④“追求
完美” 与题意关联不大。
B
解析:材料诗句体现坚韧不拔,①③与之相符;②体现忧国忧民,④强调学习源泉,与题意
不符。
D
解析:李子柒融合非遗技艺、走访传承人的行为,彰显文化自信与责任担当,③④正确;①
“引领世界”、②“全面继承” 说法错误。
B
解析:大佛背山面水体现天人合一,景区治理体现惠民利民,①③正确;科技与传统结合体
现创新,②错误;“大肚能容” 体现包容,④错误。
C
解析:以旧换新政策体现惠民理念与人民立场,②③正确;①“彻底改善”、④“精神需求” 说
法错误。
A
解析:“民惟邦本”“黎元为先” 体现以民为本,契合共同富裕,①②正确;③强调向善,
④强调诚信,与题意不符。
A
解析:“万物并育” 体现和而不同,“恭者不侮人” 体现俭约自守,①②正确;③④对应错
误。
A
解析:六尺巷启示我们要宽容待人、求同存异,①②正确;③“杜绝一切矛盾” 错误,④
与题意无关。
B
解析:毛顺龙的行为启示我们学习见义勇为、援助他人,①③正确;②“维护国家利益” 与
题意无关,④“不顾一切” 不提倡。
D
解析:《能源法》的施行体现法律体系完善与社会制度化,②④正确;①“每个公民关注” 非
材料主旨,③“赋予更多权利” 错误。
D
解析:规定犯罪的是刑法,①错误;②对应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正确;宪法是法律体系核
心,③正确;民法典是 “社会生活百科全书”,④正确。
A
解析: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人身和财产关系,①③属于民事行为;②是行政关系,④是刑事
犯罪,由刑法调整。
A
解析:虚假宣传违反公序良俗,强行购买违反自愿原则,①②正确;排污违反绿色原则,③
错误;优惠补偿不违反原则,④错误。
A
解析:陈某的行为侵犯名誉权与肖像权,警示我们维护人格尊严、遵守网络规范,①②正确;
③“隐私保护” 与题意无关。
D
解析:实现知识产权目标需增强保护意识、尊重智力成果,③④正确;①“引进国外核心技
术” 错误,②“少做侵害” 表述消极。
C
解析:小亮的轨迹警示我们加强自律、正确对待批评,①④正确;②“小错可犯”、③“必
然犯罪” 说法错误。
第 II 卷 非选择题(52 分)
25.(12 分)
(1)(6 分)
参加集体活动,在集体温暖中放松自己;
通过求助他人(如老师、家长),学习化解烦恼的方法;
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接纳和调适矛盾心理;
学习自我调节,如写日记、自我暗示,做自己的 “心理医生”。
(2)(6 分)
合理宣泄:写 “心情晴雨表”、跑步释放压力;
放松训练:烦躁时深呼吸七秒,调节生理状态;
转移注意:给情绪起搞笑外号,缓解负面感受;
改变认知:认识到情绪起伏是成长信号,不逃避烦恼。
26.(13 分)
(1)(3 分)
目标 具体行动 时间节点
客观看待自己 每周记录优点与不足,制定改进计划 每月复盘
提升品行修养 主动帮助同学,参与班级公益活动 学期内
接纳自身不足 针对薄弱学科,每天复习 30 分钟 每日坚持
(2)(4 分)
积累成功经验:从简单导游任务开始,如讲解校园景点,增强信心;
展示优势特长:发挥专业知识,提前熟悉乐山文旅资料,做好准备;
积极自我暗示:每天对自己说 “我能应对游客需求”,克服胆怯;
寻求他人支持:向老师请教沟通技巧,与同学模拟导游场景。
(3)(6 分)
思想层面:树立 “科技报国” 理想,关注航天科技动态,培养创新意识;
行动层面:面对学习困难不退缩,如数学难题反复钻研,提升抗挫能力;
实践层面:参与科技小发明活动,如制作环保模型,践行自主创新精神;
合作层面:组建学习小组,与同学攻克学科难点,体现团队协作。
27.(13 分)
(1)(3 分)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2)(4 分)
精忠报国:30 年隐姓埋名研制核潜艇,“此生属于祖国”;
敬业奉献:62 岁亲自参与深潜试验,坚守科研一线;
公而忘私:面对亲友误解,以国家利益为先,舍小家为大家;
自强不息:突破技术封锁,带领团队实现核潜艇从无到有。
(3)(6 分)
个人修养:每天坚持阅读经典,如《论语》,传承 “学而不厌” 的美德;
家庭生活:主动分担家务,为父母捶背、做饭,践行 “孝亲敬长”;
校园实践:帮助同学讲解难题,参与 “扶贫帮困” 捐款活动;
社会行动:周末到社区敬老院服务,为老人表演节目,弘扬 “尊老爱幼”。
28.(14 分)
(1)(4 分)
遵守法律规定,依法办事,做到学法尊法守法用法;
参与法律实践,如通过法治讲座、案例分析增强法治观念;
维护法律权威,发现违法现象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传播法治精神,向家人、同学宣传法律知识,营造法治氛围。
(2)(6 分)
案件一:民事违法行为。理由:主播发布负面言论误导消费者,侵犯品牌方名誉权,需承担
民事赔偿责任。
案件二:刑事违法行为(犯罪)。理由:团伙假冒农产品获利 1647 万元,情节严重,构成
虚假广告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符合犯罪的三个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
性、应受刑罚处罚性)。
(3)(4 分)
杜绝不良行为:不旷课、不抽烟喝酒,远离游戏厅等不良场所;
增强法治观念: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知道行为边界;
接受他人监督:主动向老师、家长汇报日常行为,及时改正错误;
学会自我控制:面对诱惑时,如网络沉迷,制定时间管理计划。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