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绝密★考试结束前2024学年第二学期温州新力量联盟期末联考高二历史学科参考答案命题学校:永嘉县永临中学审题学校:洞头一中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题号123456答案DACBBA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题号>89101112答案CBDCDA题号131415161718答案DCAADC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第21题12分,第22题16分,共52分)19.(12分)(1)因素:1.民间大量使用白银:2.政府赋役征收白银:3.政府开放海禁:4.新航路开辟后,大量白银涌入中国。(任写三点即可,1点2分,共6分)(2)现象:白银流通促成新型骗术出现。(2分)措施:1.政府制定并严格执行《大明律》、《问刑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反诈宣传和惩处力度。(2分)2.政府推动并利用乡约,使乡约与律法合流。(2分)20.(12分)(1)原因:1.君主制不能保护国家利益:2.对民族语言的重视强化了民族认同:3.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不仅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还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学生写出法国大革命或拿破仑战争,并答出以上任意一点影响即可得分)4.各国鼓励对爱国人士的崇拜: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的出现:国家在人们意识中越来越重要。(第4点答出以上任一点即可得分)(1点2分,任写3点得6分》(2)背景:中国传统小农经济占据压倒优势(1分):英国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1分)影响: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早期殖民扩张的冲击(1分),维护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维护了传统自然经济。(1分)但这种闭关自守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2分)高二历史学科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21.(12分)(1)特点:提高关税:实施贸易保护主义;采取报复性措施。(每点1分,共3分)影响:破坏全球贸易秩序;加剧世界经济衰退: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隐患。(2分,任答两点即可,1点1分)(2)相同:均由强国挑起;都采取关税制裁手段;均导致全球贸易萎缩。(每点1分,共3分)不同:20世纪30年代主要提高关税壁垒,焦点在商品贸易,当前更多涉及产业竞争(供应链脱钩)与技术博弈(科技战);当今国际组织(如WT0)在协调冲突中发挥作用。(每点1分,共2分)(3)认识:贸易冲突阻碍经济全球化发展:合作共赢是历史趋势:应通过多边协商机制解决争端:推动构建开放包容的世界经济体系。(每点1分,共2分,言之有理即可)22.(16分)(1)措施:秦汉时期赐高龄老人鸠杖:设置专门机构,如唐朝的养病坊、宋朝的福田院、元朝的众济院、明清的养济院(写出某一具体机构名称也可得分);明政府令各地有司优抚高年平民,八十岁以上给米酒肉。(1点1分,任写2点得2分)作用:为民众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1分),有利于维护统治。(1分)(2)评分标准:①标题(2分):有题日1分,有价值判断1分。标题价值错误不得分。②结构(2分):总分/分总/总分总结构2分③史实(6分):史实表述准确,史实错误不得分④表述(2分):表述1分,总结有价值升华1分,体现唯物史观/家国情怀说明:可以从区域影响、世界影响、文明互鉴、当代价值等方面,紧扣“旧邦新命”的主题,说明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示例:旧邦新命: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旧邦新命”的历程中展现独特魅力与世界意义。古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理念蕴含人文关怀,孟子倡导关注鳏寡孤独,这种思想对东亚文化圈产生深远影响,朝鲜、日本等国借鉴形成尊老爱幼传统。16-18世纪,中华文化在欧洲得到传播。孔子的思想以及儒家经典传入欧洲,中国的史学、地理学及科技、文学等成就也相继传入,引起欧洲社会上层和知识界的热烈反响。如今,“一带一路”倡议践行和平合作理念,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展现中华文化为世界发展提供的智慧与方案。总之,中华文化在“旧邦新命”中,为世界文明发展注入活力,彰显强大生命力与独特价值,不断为世界文明贡献力量。高二历史学科参考答案第2页(共2页)绝密★考试结束前2024学年第二学期温州新力量联盟期末联考高二历史学科试题命题学校:永嘉县永临中学审题学校:洞头一中考生须知:1.本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甲骨文的发现地是()A.良渚遗址B.陶寺遗址C.姜寨遗址D.殷墟遗址2.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曾国藩曾在咸丰十年(1860年)奏疏论时事,力申“师夷智以造炮制船”。下列符合曾国藩这一主张的军用企业有(①江南机器制造总局②上海轮船招商局③福州船政局④汉阳铁厂A.①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④3.1964年,中共中央提出“三线建设”战略,将沿海工业向西南、西北等内地迁移。这一决策不仅基于国防安全考虑,还深刻影响了区域经济格局。下列对“三线建设”的理解,正确的是()A.完全扭转了我国工业布局失衡局面B.推动内地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C.很大程度上推进了现代化建设进程D.为改革开放后沿海经济腾飞奠定基础4.新航路开辟后,不同地区的食物物种交流,丰富了食物的种类,改善了人类的生活。下列不是原产于美洲的物种是()A.番茄B.西瓜C.南瓜D.辣椒5.马克思对“世界历史”有以下论述:“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以下选项不能作为“世界历史”形成的原因是()A.商品世界性流动B.庄园与农奴制度C.海上航路的扩展D.人口跨区域迁移6.为庆祝第一届亚非拉乒乓球友好邀请赛在北京举行,中国发行了一组邮票(见下图)。该赛事的成功举行得益于(973○北京非拉中友好清亚非拉真年玩友好虑情赛中回人民数中国人民数22,高二历史学科试题第1页(共6页)①万隆精神的推动②不结盟运动兴起③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开展④中国“真实亲诚”理念的提出A.①②③B.①②④C.1③4D.②34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7.东晋时期,士族门阀拥有大量资产,掌控经济命脉。政治影响力越来越大,渐渐地渗透到了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并担任高级官职。出现“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从历史沿革来看,士族门阀制度,▲助推了它的发展,▲结束了它的征程。(A.世官制九品中正制B.军功爵制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科举制D.察举制科举制8.自古以来,我国各民族之间保持着密切联系。边疆管理在促进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中发挥过独特作用。下列机构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安东都护府②护乌桓校尉③奴儿干都司④辽阳行省A.①②④③B.②1(43C.①②③④D.(42(1D39.张之洞于1904年创立《学堂歌》,词曰:“教体育,第一桩,卫生先使民强壮。教德育,先蒙养,人人爱国民善良。孝父母,尊君上,更须公德联四方。教智育,开愚氓,普通知识破天荒。物理透,技艺长,方知谋生并保邦。”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强种保国”成为晚清学堂选官唯一的选拔理念B.学堂出身的读书人可以享受优先进入仕途的待遇C.歌词中蕴含着传统帝制思想,倡导“君主专制”D.新学堂教育改变了读书人的知识结构和价值观念10.义和团唱戏聚众,聚众举事。穿上戏装起义,俨然自己变成了戏剧中的英雄。穿上戏装,分不清是世界生民还是戏中英雄。大刀会、神拳、义和拳,都讲烧香叩头、念咒吞符、降神附体。义和拳纵火如戏,攻城打仗,亦如戏法。这说明()A.封建迷信思想蛊惑人心是失败的根源B.西方势力深入中国后引发一系列冲突C.民间戏剧文化对义和团运动影响较大D.斗争方式基于对社会现实的有效实践11.“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取代了日本的主导国家地位,从战前的半殖民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拥有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一票否决权。”在该学者看来,东亚局势的这一历史性转变主要得益于()A.此阶段中国的国标地位大大提高B.《开罗宣言》确立战后东亚新秩序C.第二次世界大战削弱了日本的整体实力D.中国为反法西斯战争性利作出重大贡献12.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旨在()A.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B.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C.主导全球贸易规则制定D.对抗其他区域经济合作组织13.下图为我国某朝代的海上航路示意图,该朝代是()高二历史学科试题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高二历史答案.pdf 高二历史试题.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