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人教鄂教版(2017秋)五年级下册科学期末专题训练:实验探究题1.如下图所示,地球仪模拟地球,箭头模拟太阳射向地球的方向,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题目。(1)太阳光能照亮整个地球吗? (2)如图,AB代表纽约和北京,北京是中午12点,纽约是晚上11点,A和B分别代表哪座城市?A代表 ,B代表 。(3)在探究昼夜交替现象时,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到,地球绕着地轴转动,称为 ,转动一周的时间是大约 小时。(4)请你在地球仪上用箭头画出地球绕地轴转动的方向。2.下图为探索“地球及其运动”的实验,请你完成下列问题:(1)表示地球在做自转运动的是 。(填“图1”或“图2”)(2)四季的形成与 和 有关。(3)图1中,当地球运行到位置时,太阳直射 (填“南半球”或“北半球”),此时南极会出现 (填“极昼”或“极夜”)现象。(4)图2中,甲、乙两个城市都处在 (填“白天”或“黑夜”),先迎来黎明的是 (填“甲”或“乙”)城市。3.我会探究(1)在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中,乒乓球代表 ,手电筒代表 。A.月球 B.太阳 C.地球(2)图中,A处代表的是一天中的 (填“白天”或“黑夜”),B处代表的是一天中的 (填“白天”或“黑夜”)(3)通过实验可以发现:当手电筒静止, 时,乒乓球上就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4. 神舟十八号(Shenzhou-18) 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十八艘飞船,于2024年4月25日20时58分57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执行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叶光富、李聪、李广苏3名航天员组成,叶光富担任指令长。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将在空间站驻留约6个月,计划于10月下旬返回。如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上图可知,神舟十八号飞船发射时,地球正好运动到了 和 之间。 (填字母)(2)从图中可以看出,无论地球转动到哪个位置,太阳光只能照亮半个地球,我们能感受到昼夜交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3)①当地球绕太阳转到 位置时,北半球是春季。②当地球绕太阳转到 位置时,北半球是秋季。③当地球绕太阳转到 位置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④当地球绕太阳转到 位置时,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4)地球从D位置运行到A位置时,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的方向是 。 (选填“从南到北”或“从北到南”)(5)当地球从A位置运行到B位置的过程中,上海的白昼逐渐变 (填“长”或“短”),上海地区获得的太阳能量逐渐 (填“增多”或“减少”);当地球从C位置运行到D位置的过程中,北京的黑夜逐渐变 (填“长”或“短”),北京地区获得的太阳能量逐渐 (填“增多”或“减少”) 。(6)叶光富、李聪、李广苏三位航天员家乡城市4月25日的日出时间记录如下,请判断哪个城市的地理位置在最西边 ( )A.四川成都: 06时25分09秒B.河北邯郸: 05时34分32秒C.江苏沛县: 05时27分51秒5.如图所示,同学们正在进行地球绕日模拟实验。(1)中间的女孩举着一个球不动,这模拟的是 。(2)男孩模拟的是 ,他在绕着女孩转圈,这模拟的是 ;同时男孩自己原地转圈,这模拟的是 。6.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电磁铁的磁性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线圈匝数 100匝 50匝实验次数 1 2 3 4 5 6电池节数 1 2 3 1 2 3吸引大头针的数量 6 11 16 4 7 11(1)实验中通过比较 来比较电磁铁磁性的强弱。(2)实验中通过改变电池节数来改变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大小。要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大小是否有关,设计实验时,相同的实验条件是 ,不同的实验条件是 。(3)通过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大小有关,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 (填”强”或”弱”)。(4)实验中,通过比较第3次和第 次实验,可以知道: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线圈匝数有关。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神奇的能源地热能来源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物质的衰变,其储量比目前人们所利用的能源总量多得多。地热在很多方面都有着诱人的发展前景,如将地热能直接用于供暖,方式简单,没有污染;利用温度适宜的地热水灌溉农田,可使农作物早熟增产;还有最重要的地热利用方式——地热发电,地热发电不像火力发电那祥要装备庞大的锅炉,也不需要消耗燃料。地表下还蕴含着其他形式的能量,比如可燃冰。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后仅产生少量的水和二氧化碳,但燃烧时产生的热量极大。据科学家估测,地球上可燃冰的总储量约为21000万亿立方米,若能完全开采,则可满足人类使用1000年。(1)地热能是( )。A.可再生能源 B.不可再生能源C.二次能源 D.固态能源(2)下列发电方式的能量转化过程与地热发电相同的是( )A.火力发电 B.水力发电 C.风力发电 D.太阳能发电(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地热能可以直接用于供暖B.热矿泉水具有一定的医疗效果C.利用高温地热水灌溉农田,可使农作物早熟增产D.可燃冰燃烧后能产生大最的热量并产生少量的水和二氧化碳(4)可燃冰燃烧时可以将 能转化为 能,属于 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8.奇妙小组在实验课上组装了电磁铁,准备进行相关研究。(1)电磁铁制作完成后,奇奇将电磁铁接近大头针,发现导线铁芯上吸引了 不少大头针。这说明接通电路后,电磁铁产生了 ,再将电 路断开,发现大头针掉落,这说明此时电磁铁 。(2)他们共做了以下3次实验,请你根据实验记录完成填空。实验次序 电池节数(节) 线圈匝数(匝) 吸引大头针个数(个)1 1 30 62 1 60 103 2 60 18①为得出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之间的关系,需要比较第 次和第 次实验数据。②由实验记录得出结论: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 (有或无) 关,电流越 ,磁性越 。③为得出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之间的关系,需要比较第 次和第 次实验数据。④由实验记录得出结论: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币数 (有或无)关,线圈匝数越 ,磁性越 。⑤观察上表可以看出,第三次实验时,是用了两节电池,60匝线圈,吸起了 18个大头针,如果想确保吸起的大头针在18个以上,你有哪些好的方法 (至少写出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 第二种方法: 。(3)知道了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后,奇妙小组邀请究究开展了一次 用电磁铁“钓鱼(大头针)”的比赛。你认为下面 ____ 同学钓的“鱼” 可能最多 A.奇奇:用2节电池、缠绕6圈线圈的电磁铁。B.妙妙:用1节电池、缠绕6圈线圈的电磁铁。C.究究:用2节电池、缠绕3圈线圈的电磁铁。9.电磁铁朱晓哲在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制作了三个电磁铁(如图),测得连接一节电池后一端能吸起大头针的数量如下:装置 装置1 装置2 装置3吸起的大头针数量 15 33 48(1)这个实验主要研究的是____。A.电流大小对电磁铁磁力的影响B.铁芯对电磁铁磁力的影响C.线圈匝数对电磁铁磁力的影响(2)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____。A.线圈的匝数 B.电流的大小 C.大头针的数量(3)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A.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力越大B.线圈的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力越大C.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铁芯无关(4)同一个电磁铁,如果分别用它的中部和顶部去吸大头针,吸起大头针数量较多的部位是____。A.顶部 B.中部 C.一样多(5)下列装置中没有用到电磁铁的是____。A.电铃 B.电热水壶 C.电话10.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下表是小红同学通过多次实验整理出来的实验数据。实验材料:相同的铁芯、线圈、干电池、曲别针若干。实验材料及数量 实验组别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线圈匝数 10匝 10匝 20匝 20匝干电池节数 1节 2节 1节 2节吸引曲别针数量 11枚 24枚 21枚 47枚分析比较实验数据(1)想知道“线圈匝数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影响”,根据以下选项,选用( )实验组合或( )实验组合进行分析比较,其相同条件是( )相同,不同条件是( )不同;想知道“干电池节数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影响”,根据以下选项,选用( )实验组合或( )实验组合进行分析比较。其相同条件是( )相同,不同条件是( )不同。A.实验1和实验2 B.实验1和实验3 C.实验1和实验4 D.实验2和实验3 E.实验2和实验4 F.实验3和实验4 G.线圈匝数 H.干电池节数(2)根据以上实验数据比较、分析,我们发现了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可以( )的,通过增加( )、( )等可以增大电磁铁的磁力。除了以上实验材料的改变,我们还可以通过更换更大的( )来增加电磁铁的磁力。11. 在A、B、C三个实验中所用的每节电池、线圈、铁芯都相同的情况下,结合所学过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按磁力从大到小给A、B、C排序: > > 。(2)比较实验A与实验B,可以得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 有关。(3)要探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大小有关,可以比较实验 与 。12.某兴趣小组想要探究”不同部位的皮肤对刺激的反应相同吗?”这一问题,请你帮他们把实验补充完整。实验材料:两根棉棒、眼罩实验过程:一名同学戴上眼罩,另一名同学用两支棉棒轻轻触碰戴眼罩同学的指尖、手背、手肘。让戴眼罩的同学体验哪个部位感觉到有两支棉棒触碰、哪个部位感觉只有一支棉棒触碰。实验记录:被触碰的部位 指尖 手背 手肘感觉到的棉棒数量 2 1 1实验结论:皮肤里有些地方的神经分布的 (填”多”或”少”),所以敏感性强;有些地方的神经分布的 (填”多”或”少”),所以敏感性弱。上述三个部位中, 的神经分布最多。实验延伸:用棉棒触碰指尖时,人体感觉到棉棒数量的过程是:指尖皮肤接收刺激- -脊髓- 13.谭究同学在研究杠杆能否省力时,制作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记录如下:试验次数 支点左侧(动力) 支点左侧(阻力)钩码数量 距离支点格数 钩码数量 距离支点格数1 2 6 6 22 3 4 4 33 1 3 3 24 8 3 2(1) 该同学在记录前三次实验数据时,由于粗心有一处填写错误,请你帮他找出来是第 次实验记录。请在记录单中圈画并进行改正 。(2) 请你帮助谭究同学完成第4次实验记录表中空缺的数据。(3)上图中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两侧各去掉一个钩码,杠杆将会 ;如果将杠杆两侧的钩码同时各向内移动一个小格,杠杆将会 。A. 左端下沉 B. 右端下沉 C. 仍然平衡(4) 实验过程中出现右图所示情况,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时应将右边的钩码向 移动 格。14.杠杆陈晓泰和爸爸两个人玩跷跷板(如图),请你回答下面的问题。(1)跷跷板运用的简单机械原理是( )。A.杠杆 B.斜面 C.轮轴(2)如果把爸爸的位置看成是阻力点,陈晓泰的位置是( )。A.支点 B.用力点 C.阻力点(3)当跷跷板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时,爸爸想要将跷跷板压下去,应该让( )。A.爸爸离支点更近些B.陈晓泰离支点更近些C.爸爸离支点更远些(4)如果爸爸的重量是陈晓泰的两倍,爸爸坐的位置离支点的距离是40 厘米,陈晓泰坐的位置离支点的距离至少多少厘米,才能把跷跷板压下去 ( )。A.40 厘米 B.80厘米 C.100厘米(5)右图,用两根蜡烛和一个支架做成了一个“跷跷板”,两根蜡烛燃烧时其重量减轻的速度相同,过两分钟后,蜡烛的位置怎么变化 ( )A.长蜡烛升高,短蜡烛下降B.短蜡烛升高,长蜡烛下降C.保持原位不动15.斜面有表面光滑程度一样的四块木块,它们的长度分别是20,40,60,80厘米,朱晓哲将它们搭在一个高度为10厘米的木块上,形成四个不同的斜面,再用测力计沿着斜面匀速将250克的物体拉上去,得到数据如下:斜面的状况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示意图(字母代号) 使用力的大小(N) 1.15 1.25 1.35 1.7(1)请选择适当的示意图,在答题卡上将代表这个选项的字母代号涂黑。第一次是 ;第二次是 ;第三次是 ;第四次是 。(2)实验研究的是斜面能够省力与斜面的____有关。A.粗糙程度 B.搭建高度 C.坡度大小(3)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发现____。A.斜面表面越光滑,越省力B.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C.斜面高度不变,都费力16.探究斜面的作用。①②③(1)如图①,聪聪直接用弹簧测力计提升小车测拉力,读数为3N,可以推断图②在斜面上对小车的拉力( )3N。A.大于 B.小于 C.等于(2)如图②,搭建斜面的书堆高30厘米,改用高20厘米的书堆与同一块木板搭建斜面时,弹簧测力计读数( )。A.比②大 B.比②小 C.等于3N(3)如图③,A、B两个斜面长度不同,其他完全相同。用弹簧测力计沿A、B两个斜面拉动同一物体至相同高度,则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 )。A.A、B两个面相同 B.A面大于B面 C.B面大于A面(4)实验结论:当斜面的 一定时,斜面越缓,越省力;当斜面的 一定时,斜面越长越省力。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越 越省力。17. 下图为研究轮轴作用的实验装置,同学们通过改变轴上钩码的数量,来观察在轮上需挂几个钩码才能使轮轴保持平衡,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轴上的钩码数 2 4 8 10轮上的钩码数 1 2 4 5(1)若在轮上挂 3 个钩码,轴上要挂 个钩码,才能保持轮轴平衡。(2)如果将轴上的钩码换成是 20N 的重物,那么要提起重物至少在轮上用大于 N 的力。(3)当此轮轴平衡后,如果同时在轮和轴上各加 1 个钩码,轮轴会 ( )。A.顺时针转动 B.逆时针转动 C.保持平衡18.在探究滑轮作用的实验中,用定滑轮和动滑轮分别拉动同样质量的物体(如图)。实验记录(动滑轮质量不计在内)如下:(1)请将表格补充完整。滑轮名称 重物移动方向 拉力方向 拉力大小定滑轮 向上 2N动滑轮 向上 1N(2) 通过这个实验,我发现:定滑轮 (填“省力”或“不省力”),但 (填“能”或“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动滑轮 (填“省力”或“不省力”),但 (填“能”或“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19.周末同学们看到工人利用一块木板吃力地往车上搬运重物(如图1),他们想知道怎样做才能够省力,于是他们进行了研究:(1)从简单机械的角度分析,木板是利用了 原理。(2)同学们找来材料进行对比实验。从图2中看出甲、乙、丙实验选择斜面的坡度 (填”相同”或”不相同”)。(3)图2实验中他们分别沿三个斜面向上拉小木块,所用拉力大小的实验数据如表:(竖直提升小木块需要10 N的力)斜面 甲 乙 丙拉力(N) 8 6 4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沿斜面拉重物所需要的力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竖直提升重物所需要的力;再比较甲、乙、丙这三个斜面,可以进一步得出:斜面坡度越小,提拉重物越 (填”省力”或”费力”)。(4)根据实验结论判断,如果要使搬运重物更省力,下列做法可行的是____。A.用木板搭斜面 B.不用木板,直接提升(5)如果直接提起某重物所用的力大约是1 N,那么使用如图3所示的装置提起这个重物所用的力大约是____。A.3 N B.2 N C.1 N(6)下列物品中,是利用斜面原理的是____。A.螺丝钉 B.跷跷板 C.方向盘20.研究滑轮在生活中的作用。(1)①A图中的滑轮是 (选填“定滑轮”或“动滑轮”)。我们先在它一端挂三个钩码,然后在另一端逐个挂钩码,达到平衡时,滑轮两边的钩码数量 ,左边和右边钩码的运动方向 (以上两空均选填“相同”或“不同”)。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得出的结论是 。②B图中的滑轮是 (选填“定滑轮”或“动滑轮”),用测力计直接匀速提起钩码与通过它匀速将钩码提起相比,所用的力大小 ,力的方向 (以上两空均选填“相同”或“不同”),我们得出的结论是 。③C图中的装置叫 ,它的优点是 。(2)如何将建筑材料运到屋顶 最佳装置是下图中的 (选填选项字母),理由是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1)不能(2)北京;纽约(3)自转;24(4)2.【答案】(1)图2(2)地球公转;地轴的倾斜(3)北半球;极夜(4)黑夜;乙3.【答案】(1)C;B(2)白天;黑夜(3)乒乓球不停自转4.【答案】(1)A;B(2)光沿直线传播(3)A;C;B;D(4)从南到北(5)增多;短;减少(6)A5.【答案】(1)太阳(2)地球;地球公转;地球自转6.【答案】(1)吸引大头针数量(2)线圈匝数;电池节数(3)强(4)67.【答案】(1)A(2)A(3)C(4)化学;热;不可再生8.【答案】(1)磁性;磁性消失(2)1;3;有;大;强;1;2;有;多;强;增加电池节数;增加线圈匝数。(3)A9.【答案】(1)C(2)A(3)B(4)A(5)B10.【答案】(1)B;E;H;G;A;F;G;H(2)改变;线圈匝数;电池节数;铁芯11.【答案】(1)C;A;B(2)线圈缠绕圈数(3)A;C12.【答案】多;少;指尖;神经;脑13.【答案】(1)3;应圈画“6”并改为“5”(2)3(3)A;B(4)右;114.【答案】(1)A(2)B(3)A(4)B(5)B15.【答案】(1)D;C;B;A(2)C(3)B16.【答案】(1)B(2)B(3)C(4)长度;高度;小17.【答案】(1)6(2)10(3)B18.【答案】(1)向下;向上(2)不省力;能;省力;不能19.【答案】(1)斜面(2)不相同(3)小于;省力(4)A(5)C(6)A20.【答案】(1)定滑轮;一样;不同;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动滑轮;变小;相同;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能够省力;滑轮组;既能改变力的方向,又能省力(2)B;既能够省力又能够改变力的方向4 / 1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