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五代史伶官传序》 课件(共24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2《五代史伶官传序》 课件(共24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伶官: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
传:文体,传记
序:文体,序言
北宋初期,薛居正编写《五代史》,认为王朝的更迭是天命所致,欧阳修对此不以为然。他自己撰写了七十四卷的《五代史记》(即《新五代史》),以史为鉴,以期引起宋朝统治者的警惕。
《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 伶官传》作的短序。
《伶官传》是一篇合传,写了敬新磨、景进、史彦琼、郭从谦四个伶人(伶指乐工、艺人)。庄宗喜好音乐戏曲,宠爱伶人,封许多伶人做了官,这些伶官出入朝廷,作威作福,使后唐朝廷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息,终成叛逆。伶官郭从谦带人围困庄宗并将他乱箭射死,李克用谪亲子孙全被诛杀。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3、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4、及凯旋而纳之
5、负而前驱
6、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7、何其衰也
8、抑本其成败之迹
9、举天下豪杰
10、莫能与之争
(一)、词语积累
1、函梁君臣之首
2、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二)、词类活用
1、此三者,吾遗恨也
2、盛以锦囊
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4、告以成功
5、为天下笑
6、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7、智勇多困于所溺
(三)、特殊句式
验收成果
翻译下列句子。
1.梁,吾仇也。
2.此三者,吾遗恨也。
3.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4.请其矢,盛以锦囊。
5.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梁王是我的仇敌。
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憾。
我给你三支箭,你千万不要忘记你父亲的志向。
(庄宗)恭敬地取出箭,用锦锻织的袋子装好。
当庄宗用绳子捆着燕王父子,用木匣子装着后梁皇帝大臣的头
验收成果
翻译下列句子。
6.而告以成功。
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8.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9.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把报仇成功的消息告诉他的父亲。
忧患与劳苦可以使国家兴盛,贪图安逸享乐会使人丢失性命,这是很自然的道理。
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使他命丧国亡,被天下人耻笑。
灾祸常常由微小的事情积累而成,聪明勇敢的人反而常被所溺爱的人或事困扰。
一、根据文本行文思路,补写思维导图中空缺的内容。
二、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效果?
①举例论证。本文论点来自史据,在论证时又重点通过“晋王赐三矢”这一典型、生动的事例,充分体现了庄宗的“忧劳”,突出“人事”的作用;又以评论庄宗盛衰时所涉及的史实,使人对于庄宗的由“盛”而“衰”、由“忧劳”到“逸豫”了然于胸,达到了以材料论证观点的目的,起到了以古鉴今、举一反三的作用。
②对比论证。本文的对比论证在总体上着眼于“盛”“衰”与“忧劳” “逸豫”的因果关系,从中心论点到论据,从论证过程到结论,不论是所用的事例和史实,还是抒发的感慨和议论,都具有对比性。正反两方面的鲜明对比,既突出了中心论点,使说理深刻透彻,也使文章一气贯通,前后呼应,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三、探究迅速衰亡的原因
  文章开篇就明确:“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联系全文,说说欧阳修认为李存勖身死国灭有哪些“人事”方面的原因?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贪图享乐
不能居安思危
宠幸伶人
偏听偏信
骄傲自满
放松警惕
麻痹大意
四、有一种版本最后两段是这样分段的,请比较两种不同的版本,说说哪一种分段更合理。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另外的版本分段更合理,因为:
①从表达方式看,这样分段,第一段提出论点,第二、三段叙述史实,最后一段议论,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②从连贯的角度看,“故”是连词,应是承接上文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两部分合在一起,衔接自然,语意连贯。
原文更合理,因为:
1、结构上,总结前文,强调“谦、忧劳”,反对“满、逸豫”,与庄宗经历对应。
2、内容上,“故曰”前文的是总结升华,由事及理,提出普遍意义上的观点: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李存勖作为一代君主在中国历史上是很具有代表性的。你还知道哪些君主是像他一样因为这些“人事”的原因而导致国家衰落甚至灭亡的?
五、拓展延伸
吴王夫差也曾励精图治,仅用3年便打败越王勾践,为父报仇。但复仇之后,他宠幸美女西施,大起楼台宫室;偏信奸佞伯嚭,枉杀忠臣伍员;最终,被卧薪尝胆的勾践打败,自刎身亡。
唐玄宗也曾励精图治,开创了大唐王朝的开元盛世;但此后他宠信宦官高力士,沉迷美人杨贵妃,任用奸相李林甫、杨国忠。他们为了巩固本身权位,任用胡人担任节度使,终于导致了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
项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