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玩偶之家(节选)》课件(共5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玩偶之家(节选)》课件(共5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资源简介

(共55张PPT)
易卜生
A Doll's House
易卜生/戏剧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掌握文本写作结构。
2.明确剧中人物关系、舞台说明,深入探究文本内容。
3.掌握“社会问题剧”的基本特点,横向比较剧中人物形象,
提升深入思考的能力。
易卜生(1828—1906)挪威伟大的剧作家,享有“现代戏剧之父”的美誉。他是挪威人民引以自豪的戏剧大师、欧洲近代戏剧新纪元的开创者,他在戏剧史上享有同莎士比亚和莫里哀一样不朽的声誉。他的一生共创作剧本26部。
其剧作以鲜明的主题、生动的情节、严谨的结构、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对世界近现代戏剧的发展有广泛、深刻的影响。
作者介绍
02
以古代英雄传奇、民谣、神话等为素材,题材多样,富有幻想和浪漫色彩,如《埃斯特罗的英格夫人》、《恋爱喜剧》、《布朗德》和《培尔·金特》等。
1850一1868
早期
揭露和批判的锋芒指向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主要剧作有《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和《国民公敌》等。
1869一1890
中期
创作着重于人物内心活动的分析,象征主义因素加重,悲观气氛较浓,如《海达·高布乐》和《建筑师》等。
1891一1906
晚期
他的各种体裁的剧本按思想发展历程,
开分为三个阶段
浪漫主义历史剧
现实主义“社会问题剧”
象征主义心理剧
了解“社会问题剧”
社会问题剧是用现实主义方法描写现实生活的一系列戏剧。
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内容涉及政治、宗教、道德、法律、家庭、妇女、教育等多方面的社会问题。作家以现实主义手法,反映人们熟悉的社会事件和家庭纠葛,笔锋犀利,批判精神强烈,针砭丑恶现实,暴露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和虚假民主,鼓励受奴役者的精神反叛,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成就。
易卜生
四大社会
问题剧
《社会支柱》(1877年)
《玩偶之家》(1879年)
《群鬼》(1881年)
《人民公敌》(1882年)
易卜生在四大社会问题剧中用犀利的笔锋饱含着愤激的热情,戳穿了道德、法律、宗教、教育以及家庭关系多方面的假面具,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和荒谬。
四大社会问题剧
易卜生所处的挪威,地处欧洲边陲,经济发展比较迟缓,资本主义出现较晚,而且也没有封建的农奴制度,所以受封建的压迫和冲击较少,眼界虽然狭小,但“还有性格以及独立的精神”。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生产力快速发展,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出现更加分工明确的部门,整个社会需要更多劳动力支持。
在这样独特的政治、经济、历史条件下,长期处于男权社会的挪威,关于妇女解放的呼声越来越高。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
写作背景
1879年易卜生创作《玩偶之家》时,正是挪威妇女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易卜生先后结识了两位妇女解放运动活动家——卡米拉·科莱特和奥斯塔·汉斯泰。
她们发动的强大妇女解放运动,给易卜生以巨大的鼓舞,更促使他以自己的作品来支持妇女解放运动。
戏剧常识
1、含义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形式。
此处实指剧本,是一种文学体裁。
2、戏剧三要素
语言是戏剧的基础,
是戏剧第一要素。
戏剧冲突
人物
语言
3.戏剧的特点:
① ;
② ;
③ ;
④ 。
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人物、故事、场景高度集中
个性化的戏剧语言
故事情节的发展往往分幕、分场
戏 剧
4、戏剧分类
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
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话剧(如《雷雨》)、歌剧(《白毛女》)、舞剧(《丝路花雨》)、音乐剧(《猫》《歌剧魅影》)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独幕剧(《等待戈多》)、多幕剧(如《雷雨》)
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雷雨》)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悲剧(如《屈原》)、喜剧(如《威尼斯商人》)、正剧(如《白毛女》)。
5、戏剧鉴赏方法: 把握戏剧冲突
分析人物形象
揣摩戏剧语言
解题
《玩偶之家》又译《娜拉》或《傀儡家庭》。该剧共三幕, 是一部典型的社会问题剧,课文节选自第三幕。
① 玩偶,指供儿童玩耍的人形玩具。
剧中喻指女主人公娜拉在家庭中 “玩偶”般从属于丈夫的地位, 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当时男权社会中妇女没有独立自主地位的社会现实。
②家,指的是故事发生的具体环境背景。
③《玩偶之家》是一部典型的社会问题剧,课文节选自第三幕。
《玩偶之家》的思想集中表现为对“法律”“道德”“荣誉”等一系列“男权社会的主导信念”的批判。
走进文本,理清人物关系
海尔茂
夫妻
娜拉
柯洛克斯泰
昔日恋人
林丹太太
阮克医生
老朋友
梳理故事情节
海尔茂沉浸节日舞会的兴奋中
娜拉担心丈夫知道借据的事
一、(开头至P106 “好让我拼着命,牺牲一切去救你”)
二、(到P108“娜拉,你快藏起来,只推脱有病。(娜拉站着不动。海尔茂走过去开门)”)
娜拉在海尔茂的责骂之后突然觉醒
柯洛克斯泰突然退还借据使海尔茂在“转危为安”之后再显恩爱,丑态百出
三、(至P110“可是,娜拉——”)
四、(至结尾)娜拉出走,对海尔茂提出独立宣言
发现借据之前
发现借据之后
(看第一封信)
借据问题解决
(看第二封信)
当温情的面纱被揭下

1.本文的线索是?
2.梳理故事情节:
“寻找文中的戏剧冲突”
冲突:
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同时也是戏剧中矛盾产生、发展、解决的过程,由戏剧动作体现出来。戏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
戏剧冲突,包括
外部冲突(人物之间的冲突、人物与环境的冲突)
内部冲突(人物自身的冲突)。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请找出文中的矛盾冲突,并对这些矛盾冲突进行分类,简述矛盾冲突的具体表现,完成下面的表格。
矛盾冲突的类型 简述矛盾冲突的具体表现
人与人的矛盾冲突
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
人与环境的矛盾冲突
①娜拉与海尔茂②娜拉与科洛克斯泰
①当娜拉受到科的吗威胁时,既害怕被海知晓,又盼望着奇迹的发生,相信海尔茂会为了自己挺身而出,主动承担责任②阮克大夫想向娜拉表明自己的心意,又害怕失去与娜拉的友谊③娜拉一方面阻挠海尔茂看信,另一方面又期待着海尔茂看到信后主动承担责任。
①故事发生的时间和环境是大风呼啸的圣诞节前后,这种寒冷环境与娜拉对开启新生活的期待构成矛盾冲突②娜拉与一个男权思想盛行的时代的矛盾冲突
这些冲突有何作用?
1、揭示作品的主题。
2、使人物形象丰满立体,更具魅力。
3、使得剧情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4、吸引读者
【突转】
舞台上表演的戏剧,因为受到表演场地和演出时长的限制,往往需要将故事发生的时空、人物高度凝练集中,不能散漫、拖沓,这就是戏剧的集中性特征。为了实现集中性,戏剧就成为了激变的艺术。剧中常常需要有剧情的“突转”。
所谓“突转”,是指剧情意外之转变,主人公的处境或由顺境转入逆境,或由逆境转入顺境。随着命运的突转,人物的内心感情也会随之发生剧烈的转变。
戏剧手法知多少—突转
学习提示(p116):
《玩偶之家》属于“社会问题剧”,这是易卜生创造的戏剧类型,强调在舞台上呈现当代人的日常生活(而不是古代帝王将相或豪杰佳人的传奇故事),在戏剧中直接讨论当代社会的重要问题。阅读时,要注意结合作品体会这些特点,还要注意分析作品中的“戏剧性事件”以及“突转”手法的运用,领略剧作家独特的艺术创造。
戏剧手法知多少—突转
娜拉的发现:
自己的玩偶身份
突转一:
海尔茂即将升迁,柯洛克斯泰以借据为要胁
突转二:
柯洛克斯泰竟然归还了当年的借据,危机解决后,丈夫迅速转变,言谈中只有自己的快意与轻松
突转三:
娜拉的出走
首先我是一个人
1.文本中有哪些“戏剧性事件”,
发生了几次“突转”?
思考:
试想,如果没有这些戏剧性事件做突转,故事将会怎样进行呢?
1、试想,如果没有柯洛克斯泰以公布娜拉伪造签名的事相要挟
2、试想,如果没有柯洛克斯泰归还了当年的借债
3、试想,如果娜拉没有离家出走
娜拉的家庭可能永远不会爆发冲突,这个家庭就会平静地存在下去。
思考2:突转的作用
1.使戏剧情节曲折多变、跌宕起伏。
2.促使人物性格发展变化,充分展现人物性格。
3.揭露主旨,传达作者情感态度。
是不是“戏剧性事件”越多,
“突转”越离奇越好?
一方面,“突转”要违背读者的阅读期待,利用意料之外的情节变化造成观众心理的紧张,制造引人入胜的戏剧效果;另一方面,“突转”必须合乎情理,否则会陷入荒诞,无法令读者信服。
要做到“合情合理”,关键点在于“突转”应该牢牢以人物性格发展为依据,在“突转”之前一定要做好铺垫。“铺垫”是“突转”的前提和基础,缺少铺垫,“突转”只能成为“突兀”。
思考3 :
··· A Doll's House ···
“人物形象”
戏剧语言与人物形象分析
海尔茂的形象分析
1、在不同的阶段,海尔茂对娜拉的称呼有何变化?
2、关于海尔茂的动作有哪些舞台说明?说明了海尔茂怎样的形象特点?
3、这一形象有怎样的社会意义?
分析人物形象
不同时期 人物语言 舞台说明 形象特点
看信前
看第一封信后 (威胁)
看第二封信后 (借据退回)
当温情的面纱被揭下
分析人物形象
不同时期 人物语言 舞台说明 形象特点
看 信 前
我的小鸟儿
迷人的小东西
我一个人的亲宝贝儿
我的
娜拉
娇滴滴的小宝贝儿
小娜拉,不懂事的孩子
心里好像觉得咱们偷偷地恋爱……把披肩搭上你肩……
好让我拼着命牺牲一切去救你
我什么都没想
只是想你一个人……
我的心也跳得按捺不住了
搂着她
把身子凑过去
跟过来
声音放低些
亲她的前额
对她看了一会儿
深情
体贴
柔情蜜意
深情款款
分析人物形象
海尔茂
从“我的小鸟儿”“迷人的小东西”“我一个人的亲宝贝儿”“不懂事的孩子”这些称呼中可见,在海尔茂心中娜拉应该是怎样的?在海尔茂的思想观念中所谓夫妇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我的小鸟儿”——供人逗弄,取悦主人,没有独立的人格
(将女性动物化,男权至上思想的无意识表露)
“我的”——宣称自己对妻子的所有权,妻子是丈夫的私有财产
“孩子”——不成熟、幼稚,需要被引导、教导;心智不成熟,一辈子不能当家作主
海尔茂
从“我的小鸟儿”“迷人的小东西”“我一个人的亲宝贝儿”“不懂事的孩子”这些称呼中可见,在海尔茂心中娜拉应该是怎样的?在海尔茂的思想观念中所谓夫妇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一件逗乐的玩偶和宠物、他的私有财产。
表现了两人不平等的关系,也展现出他的虚情假意
不同时期 人物语言 舞台说明 形象特点
看 第一封信后 (威胁)
别这么花言巧语不用装腔作势给我看……真是可恶极了
你这坏东西
伪君子
撒谎的人 犯罪的人
下贱女人
你父亲的坏德行你全都沾上了……披肩摘下来,摘下来!
……你把我一生幸福全都葬送了……少说骗人的话……孩子不能再交到你手里
拉住她
惊慌倒退
把出去的门锁上
走来走去
吓了一跳
自私
无情
恶毒冷酷
自私怯懦
分析人物形象
不同时期 人物语言 舞台说明 形象特点
看 第二封信后 (退回借据并 致歉)
我的可怜的娜拉,受惊的小鸟儿
我可怜的小宝贝儿
我没事了!娜拉,我没事了……我已经饶恕你了。我知道你干那件事都是因为爱我…可是难道因为你自己没主意,我就不爱你了吗?我决不会……我可以保护你……只要你老老实实……他老婆越发是他私有的财产
把信抢过来
慌忙拆信
快活得叫起来朝着借据瞟了一眼
把借据和信撕掉,烧掉……
虚伪
善变
自私虚伪
假仁假义
分析人物形象
品读人物台词(课文P109)
真正的伪君子,忘恩负义的人,正是海尔茂自己,他的台词既是对他真实性格的暴露;无意识之中暴露了自己最真实的想法,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人;妻子的感受无关紧要,不需要得到关注和照顾。
思考:获知安全后,海尔茂对娜拉说的高频词是什么?有什么意味?
海尔茂是维护男权形象的代表,是家庭关系的绝对主宰,对妻子全盘操控,随心所欲,任意抹杀。在遇到利害冲突时,自己的荣誉地位大过天,他的气急败坏将他虚情假意,自私无情的面目显露无遗。
不同时期 人物语言 舞台说明 形象特点
当 温情的 面纱 被揭下
难道你不信仰宗教?道德?你不了解咱们的社会。
你真不讲理,不知好歹,你在这的日子难道不快活?你疯了,你怎么疯到这步田地。
像你这么没经验…
丢了家,丈夫儿女,不怕人家说什么话!把你最神圣的责任扔下不管了?
污名
打压
道德绑架 抹除独立人格
哄骗
跳起来
勉强管住自己
处于
支配地位的男权思想拥护者
分析人物形象
海尔茂的形象总结
表面上:1.在外;奉公守法的公民、一个颇为“敬业”的职员;
2.在家:好丈夫、好父亲。
实际上:
(1)虚伪暴戾的男权思想拥护者。海尔茂表面上很爱自己的妻子,但他从来没把妻子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上,在家庭中,海尔茂处于支配地位,控制着一切,连信箱的钥匙也在他手里。当娜拉借款的事情有可能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时,他就对娜拉破口大骂,百般侮辱,暴露出虚伪暴戾的丑恶嘴脸。
(2)自私自利,冷酷无情。在爱情中,海尔茂是自私的,娜拉可以为他去死,他却
不准备为妻子承担责任,牺牲名誉。对于朋友,他也是极端虚伪和冷酷的。对于经常来往、病入膏肓、将不久于人世的老朋友阮克大夫,海尔茂非但没有一点儿悲悯和同情,甚至说出阮克的死“他的痛苦和寂寞……苦乐格外分明”“对于咱们也来必不好”这样冷酷的话来。
(3)反复无常、厚颜无耻的伪君子。借款事发前,他说“我常常盼望有危险事情威胁你,好让我拼着命,牺牲一切去救你”。事发后,他面目狰狞,言语恶毒。收到柯洛克斯泰退回娜拉借据并表示歉意的信时,感到自己安全了,又对娜拉笑脸相迎,并表示可以保护她。
海尔茂的形象的社会意义
虚伪暴戾的男权思想拥护者
《玩偶之家》的思想性集中表现为对“法律”“道德”“名誉”等一系列“男权社会的主导信念”的批判。
作为“一家之长”“社会中坚”的海尔茂,是这些观念的化身,是剧作主要的批判对象。
《玩偶之家》不只是批判海尔茂这个具体的人物,而是通过这个形象,批判他维护的这些观念,以及以这些观念为基石的社会秩序。
分析人物形象
找找娜拉看信前、看第一封信后、看第二封信后以及温情面纱被揭开后语言和舞台说明的变化,思考:娜拉的心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不同时期 人物语言 舞台说明 心理变化
看信前
看第一封信后 (威胁)
看第二封信后 (借据退回)
当温情的面纱被揭下
分析人物形象
不同时期 人物语言 舞台说明 心理变化
是,我很累,我就要去睡觉。你做的事情都不错,我知道你的心都在我身上,一个人如果到了非死不可……现在你可以看信了再见,托伐,再见,孩子们… 走到桌子旁边…吃惊…心不在焉…急忙接嘴…从他怀里挣出来,斩钉截铁的口气…低声自言自语…
我只知道爱你,别的什么都不管,我做的坏事不用你担当!嗯!现在我才完全明白了。我死了你就没事了。 叫起来…竭力想脱身…走近他一步…眼睛盯着他,态度越来越冷静…不作声,只是眼睛盯着他…冷静安详…站着不动
我呢?这三天我真不好过。谢谢你饶恕我。 莫名其妙得瞧着他…从右边走出去…
你们爱我只是拿我消遣,把我当作一件玩意儿玩偶老婆、玩偶女儿…你不配教育我……我会努力去吸取…我还有别的同样神圣的责任,我对自己的责任。我真不知道宗教是什么。我不信那些法律是正确的。双方都有绝对的自由。拿去,你的戒指……我不信世界上有奇迹了…… 满不在乎,穿外套、戴帽子、拿起手提包
看信前
看第一封信后
看第二封信后
当温情的面纱退下
伤心绝望
日趋冷静
痛苦不安
幻想奇迹
心灰意冷
清醒冷静
决心反抗
追求独立
和个性解放
戏剧人物的只言片语往往隐含着丰富的潜台词
P108 娜拉
——嗯,现在我才完全明白了
——不错,这么报答你
——我死了你就没事了
——我明白
戏剧中有丰富的潜台词
我明白了你的真面目,明白了我在这个家庭的处境,明白了并不会出现之前自己以为的奇迹,明白了我的丈夫只爱自己不爱我!
我因为爱你,我借钱去为你治病,在你眼中,现在倒成了我让你的名誉蒙羞!
你不就是怕这件事情影响到你声誉吗?行,那我牺牲自己成全你
明白了我在你眼中是这样的人,明白了你是不可能出现奇迹的
①美丽可爱,优雅迷人。
娜拉有滑溜的肩膀、娇嫩的脖子、轻巧活泼的身段;海尔茂称称呼娜拉如“小鸟儿”“娇滴滴的小宝贝儿”等,可以得知。
②善良,富有同情心。
老朋友阮克病危前来诀别,她不忍心直接发问,用含蓄的言语和给阮克点烟的行动,给予这位自己的爱慕者以情感的慰藉。
人物形象---娜拉
③追求理想的爱情,甘愿为爱情舍弃一切,甚至生命。
她对丈夫以无条件、无保留地付出实践着爱情的理想。因此,当考虑到伪造保人签字一事将要威胁到丈夫的前程时,她宁愿自己承担全部罪名,甚至想到自杀。
④追求平等、独立和个性解放,具有勇敢坚毅的品格和反抗精神。
当她在丈夫无情的咒骂和侮辱中认识到自己 “玩偶”地位后,开始清醒,并果断、坚毅地迈出家门,告别过去,追求新的生活。
人物形象---娜拉
··· A Doll's House ···
“拓展探究”
探究娜拉出走的社会意义
“娜拉为什么会出走”
①美好爱情生活的理想的破灭。娜拉对爱情有着美好的憧憬,并全身心投入。但是,柯洛克斯泰的信让她清醒地看到,她的丈夫并不是真的爱自己,她没有等到“盼望它发生又怕它发生的奇迹”,对于爱情,她彻底绝望了。
②她发现自己并没有被当成一个真正平等的人来对待。她没有人格和尊严,只是丈夫的“玩偶”,丈夫认为,“正经事跟你有什么相干 ”所以,夫妻二人在八年的生活中“从来没在正经事情上头谈过一句正经话”。
③娜拉在家里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没有得到真正的快乐。八年里,娜拉“简直像个要饭的叫花子,要一口,吃一口”,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靠着给丈夫“耍把戏过日子”。
④娜拉对孩子的教育和抚养失去了信心。娜拉害怕自己因借钱而撒谎的行为,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对娜拉而言,只有离家出走,才能让孩子摆脱撒谎妈妈的阴影,娜拉自己的内心才能获得解脱。
1923年鲁迅发表著名演讲《娜拉走后怎样 》,在鲁迅看来,娜拉走后的出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还有一条,就是饿死了。你对鲁迅先生的观点是否认同
娜拉出走会取得好结果吗
观点一:我同意鲁迅先生的看法。
(1)从社会环境来看,社会还没有为妇女的独立生存提供充分的空间。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后期,易卜生创作《玩偶之家》的1879年,工业革命还在发展中,妇女的社会地位还没有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社会还不能为妇女提供充足的劳动就业机会。
(2)从主观条件来看,娜拉没有赖以谋生的一技之长。
娜拉长期以来就依附着父亲和丈夫而生活,衣食无忧,没有基本的生存技能,人格独立只有附于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才变得有价值有意义。在当时物质至上的社会环境下,她很难独自生存下去。
从人物性格来看,娜拉出走时不带走海尔茂的任何东西,是一位性情刚烈的女性;从她对爱情的态度来看,她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她的思想观念与社会现实有着很大的差距。
“拓展探究”
观点二:我不同意鲁迅先生的看法。
从社会背景来看,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妇女解放的呼声日益高涨,而易卜生创作《玩偶之家》的1879年,正是挪威妇女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社会逐步做好接纳女性的准备。
从娜拉自身来看,她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她在家中的“玩偶”地位,并且觉醒后的她也认识到“现在我要去学习。我一定要弄清楚,究竟是社会正确,还是我正确”。勇敢刚毅的娜拉一定会去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学会生存的技能,不会堕落、饿死或是回来。
“拓展探究”
娜拉出走的巨大社会意义是什么
①娜拉的出走是对男权社会的反抗。在《玩偶之家》以前,写妇女争取解放,大都局限于反对封建婚姻,争取同自己理想的男子结合;《玩偶之家》突出了男女平权的问题,塑造了敢于反抗男权社会的独立自尊的女性形象。娜拉她以实际行动向那个“物化”女性、将女性视为玩偶的罪恶社会发出强烈反抗的信号。
②娜拉的出走引发了关于女性在当今社会如何获得自由解放的一系列问题的讨论,这些问题至今还能引发人们的争论和思考:关于如何打破束缚追求自由平等、如何实现自我价值以及如何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合理的社会秩序等问题都值得我们继续深入探讨和学习借鉴。
问题探究
1.娜拉说的“奇迹中的奇迹”指的是什么?
两个人都要改变自己,
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2.萧伯纳说“娜拉身后‘砰’的摔门声比滑铁卢的大炮声还要响亮”。“砰”的关门声有什么作用?
“门”是以男权为特征的社会与作者理想中的新生活之间的界限。“砰”的关门声表达了娜拉的心声,不仅表达了她改变自己“玩偶”身份的决心,同时也是作者对娜拉出走的肯定,更让人联想到作者打破资产阶级不平等家庭关系、倡导妇女争取独立人格的思想。如果说这部戏剧是“妇女独立的宣言书”,这关门声便是宣言书结尾有力的感叹号,给观众带来了巨大的心灵震撼。
从课文的节选部分你能总结出什么主题?结合课文进行分析
(1)家庭主题。《玩偶之家》尖锐地提出了现代家庭中的妇女享有平等权利的问题。
(2)法律主题。在法律面前,女人的地位远远低于男人。
(3)宗教主题。宗教所要求的仁义道德不过是人性解放的枷锁,海尔茂用宗教的责任想让娜拉留下不过是最大的讽刺。
(4)浪漫主义的爱情观念的死亡。易卜生通过主人公娜拉的切身体验,宣告浪漫主义的爱情观念已经死亡。娜拉对海尔茂的心理过程表现为:迷茫的完全的信任→强烈的失望→幡然醒悟。这样的过程是让女主人公放下一切离家出走的前提,也是她从幻想的爱情中觉醒的过程。
平视最需要平等的基础。不是身高一致,而是地位相当。于是,这就引发了《雷雨》和《玩偶之家》共同涉及的另一个问题——旧制度下的男尊女卑。
周朴园是因为年轻的侍萍美丽、温柔、乖巧而爱她,海尔茂亦然。这份“爱”归根到底只能算作一厢情愿,而非两情相悦。丈夫是俯视妻子的,妻子是丈夫的附庸,所以理所当然要依丈夫的标准行事,否则就面目可憎。
4.海尔茂爱不爱娜拉?周朴园爱不爱侍萍?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致橡树》舒婷
这是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它所表达的爱,不仅纯真、炙热,也是高尚,伟大的。诗人借木棉、橡树这两个意向,表达在爱情里,她希望彼此是平等的、独立的,能够相互尊重倾慕、又彼此情投意合的。
请你以《娜拉走后》为题,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续写娜拉走后发生的故事。
作业布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