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玩偶之家(节选)》课件(共6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玩偶之家(节选)》课件(共61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资源简介

(共61张PPT)
了解戏剧的基本常识,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理解戏剧冲突,分析作品的“突转”手法。
分析人物的个性化台词,鉴赏主要人物形象。
思考女性意识的觉醒,及剧作对社会进步与时代发展的积极意义。
易卜生(1828—1906)挪威伟大的剧作家,享有“现代戏剧之父”的美誉。他是挪威人民引以自豪的戏剧大师、欧洲近代戏剧新纪元的开创者,他在戏剧史上享有同莎士比亚和莫里哀一样不朽的声誉。从二十年代起,我国读者就熟知这个伟大的名字;当时在我国的反封建斗争和争取妇女解放的斗争中,他的一些名著曾经起过不少的促进作用。
作者简介
那时候,易卜生这个名儿,萦绕于中国青年的胸中,传述于青年的口中,不亚于今日的马克思和列宁。 ——茅盾
胡适《终身大事》
娜拉是一代中国人的精神榜样,“出走”是一个历史性的“动作”,具有深广的文化意义。
易卜生对中国的影响
1923年12月26日,鲁迅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发表题为《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讲,揭示出娜拉的命运:不是堕落,就是回来。他的短篇小说《伤逝》中,涓生、子君争取个性解放婚姻自主终却落到悲剧结局,反映了个人和社会的冲突:离开整个社会的解放,个性的解放和婚姻自主是无法实现的 。
在《玩偶之家》的影响下 ,胡适首先创作了《终身大事》。郭沫若的历史剧《卓文君》、冰心的《斯人独憔悴》、曹禺《北京人》、茅盾《虹》也不同程度低受到《玩偶之家》的影响。
《新青年》曾出版“易卜生专号”,胡适推崇并介绍过“易卜生主义”;甚至一些有志于创造中国现代戏剧的青年,如洪深、田汉等,均把“做中国之易卜生”当作自己的人生理想。
欧阳予倩、田汉和洪深称为中国现代戏剧的三大奠基人
社会问题剧,指易卜生创造的直接揭示现实中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的现实主义戏剧。它侧重于提出问题而不是指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正如易卜生所言“我的工作是提出问题,我对这些问题没有答案。”讨论又是社会问题剧的一大特点,剧本里往往包含了大量的讨论和争论问题的对白,所以社会问题剧又叫“讨论剧”。
社会问题剧
知识链接
《社会支柱》
《群鬼》
《人民公敌》
易卜生的创作生涯,是在1848年欧洲各地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影响下开始的。作者经历了家庭破产,同时他在药店当学徒受人歧视。为营救一个受迫害的作家,他参加过请愿游行,协助社会主义者,做过革命宣传工作,从而使其创作一开始就同民主运动有着内在的联系。
易卜生创作《玩偶之家》的1879年,正是挪威妇女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易卜生先后结识了两位女权运动活动家——卡米拉·科莱特和奥斯塔·汉斯泰。前者激发了他写《玩偶之家》这个剧本的热情,如1889年,他给女权运动活动家的信中所说:“您开始通过您的精神生活道路,以某种形式进入‘我’的作品。”随后,他们发动的强大女权运动,给易卜生以巨大的鼓舞,更促使他以自己的作品来支持妇女解放运动。
创作背景
【解 题 】
玩偶,指供儿童玩耍的人形玩具。剧中喻指女主人公娜拉在家庭中“玩偶”般从属于丈夫的地位, 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当时男权社会中妇女没有独立自主地位的社会现实。
又译《娜拉》或
《傀儡家庭》。该剧共三幕,是一部典型的社会问题剧,课文节选自第三幕。


“前情回顾”
圣诞节前,海尔茂即将升职为银行经理。娜拉兴高采烈地买来圣诞树等,准备过圣诞节。娜拉与丈夫讨论开销闲聊时,林丹太太来访。林丹太太想在城里找一份工作,娜拉欣然答应让丈夫帮忙。柯洛克斯泰造访,因为海尔茂升职后准备解雇柯洛克斯泰,柯洛克斯泰请娜拉帮忙让她丈夫不要解雇自己。娜拉拒绝,柯洛克斯泰便威胁娜拉,会将她几年前因丈夫患重病伪造父亲的签名向自己借钱的事告诉海尔茂。
第一幕
“前情回顾”
圣诞节,林丹太太在娜拉家帮她整理参加舞会的衣服。海尔茂家的老友阮克医生来了。阮克医生一直爱着娜拉,他病重将死,向娜拉表达了爱慕之意。柯洛克斯泰赶到又一次威胁娜拉,二人谈判最终破裂,柯洛克斯泰便将事先写好的信放进海尔茂家的信箱。柯洛克斯泰早年爱恋林丹太太,林丹太太决定为了帮助娜拉摆脱困境,去找柯洛克斯泰谈谈。
第二幕
“前情回顾”
林丹太太找到柯洛克斯泰,经过一番谈话后,林丹太太表示可以接受柯洛克斯泰并嫁给他。柯洛克斯泰决定放弃威胁娜拉,“努力做好人”。娜拉被丈夫从舞会上拉回家,林丹太太告诉娜拉不用怕柯洛克斯泰,但要把事情的实情告诉丈夫。林丹太太告辞,海尔茂送她...
第三幕
梳理情节
发现借据之前
(开端、发展)
发现借据之后
(高潮)
借据问题解决
(结局)
海尔茂:百般宠爱
娜拉:安于“玩偶”
海尔茂:咆哮痛斥
娜拉:逐步觉醒
海尔茂:甜言蜜语
娜拉:决心出走
卢卡契就曾称赞说:“在现代文学中,易卜生写岀了也许是最为完美的对白。”
在不同的阶段,海尔茂对娜拉的称呼有何变化?关于海尔茂的动作,有哪些舞台说明?说明了海尔茂怎样的形象特点?
看 信 前 看第一封信后 看第二封信后
我的小鸟儿
迷人的小东西
我一个人的亲宝贝儿
我的娜拉
我的新娘子
娇滴滴的小宝贝
小娜拉
不懂事的孩子
我的好宝贝
你这坏东西
伪君子
撒谎的人
犯罪的人
下贱的女人
娜拉
我的可怜的娜拉
老婆
受惊的小鸟儿
小鸽子
她丈夫的孩子
我的吓坏了的可怜的小宝贝儿
我的好娜拉
戏剧语言 人物变化
舞台说明(动作)
发现借据之前
称呼、语言
我的小鸟儿\迷人的小东西\我一个人的亲宝贝儿\我的娜拉\娇滴滴的小宝贝儿\小娜拉,不懂事的孩子……
因为我的心里好像觉得咱们偷偷地恋爱……
我把披肩……我什么都没想,只是想你一个人。……我的心也跳得按捺不住了
……好让我拼着命,牺牲一切去救你……
亲她的前额\对她看了一会儿\把身子凑过去
跟过来\搂着她……
体现了他对娜拉的宠爱,但是海尔茂只是把娜拉当做宠物、私有物,自以为自己是娜拉的主人,有绝对的权力。
柔情蜜意、深情款款
舞台说明(动作)
发现借据之后(看第一封信)
称呼、语言
你这坏东西\伪君子\撒谎的人
犯罪的人\下贱女人……
别这么花言巧语\不用装腔作势给我看……
真是可恶极了……
你父亲的坏德行,你全都沾上了
……把披肩摘下来。摘下来!
你把我一生幸福全都葬送了…少说骗人的话…
孩子不能再交到你手里…
拉住她\惊慌倒退\把出去的门锁上
走来走去\吓了一跳\走过去开门……
海尔茂一改先前甜蜜的笑脸,变得暴跳如雷,大骂娜拉是骗子,是下贱女人;而娜拉则看清了海尔茂丑恶的嘴脸,开始觉醒。
恶毒冷酷、自私怯懦
舞台说明(动作)
发现借据之后(看第二封信)
称呼、语言
自私虚伪、假仁假义
我的可怜的娜拉\受惊的小鸟儿\我可怜的小宝贝儿
我的好娜拉……
我没事了!娜拉,我没事了……我已经饶恕你了。我知道你干那件事都是因为爱我…可是难道因为你自己没主意,我就不爱你了吗?我决不会……我可以保护你……他老婆越发是他私有的财产……只要你老老实实……
把信抢过来\慌忙拆信\快活得叫起来
朝着借据瞟了一眼\把借据和信撕掉,烧掉……
品读人物台词(P107)
海尔茂
娜拉
海尔茂
娜拉!喔,别忙!让我再看一遍!不错,不错!我没事了!娜拉,我没事了!
我呢?
当然你也没事了,咱们俩都没事了。
海尔茂只关心自己,妻子的感受对他来说无关紧要,不需要得到关注和照顾,体现了他的虚伪、自私。
思考:获知安全后,海尔茂对娜拉说的高频词是什么?有什么意味?
我的可怜的娜拉,我明白了,你以为我还没饶恕你。
娜拉,我赌咒,我已经饶恕你了。
娜拉,我已经饶恕你了。我赌咒不再埋怨你。
要是男人饶恕了他老婆——真正饶恕了她,
从心坎里饶恕了她——他心里会有一股没法子形容的好滋味。
海尔茂
“饶恕”一词反复出现,意味着海尔茂是维护男权形象的代表,是家庭关系的绝对主宰,对妻子全盘操控,随心所欲,任意抹杀。在遇到利害冲突时,自己的荣誉地位大过天,他的气极败坏将他虚情假意,自私无情的面目显露无遗。
海尔茂的形象
表面上:
在外:奉公守法的公民、一个颇为“敬业”的职员;
在家:好丈夫、好父亲。
实际上:
他冷酷、自私、虚伪、专制、怯懦。
①虚伪暴戾的男权思想拥护者。
②自私自利,冷酷无情。
③反复无常、厚颜无耻的伪君子。
海尔茂控制家庭经济权,把娜拉当宠物对待,不尊重娜拉,是男权至上的社会培养的男权范本。
在这场夫妻关系中,海尔茂一直压制着娜拉,那么娜拉是如何幡然醒悟,打破自己的玩偶身份,转而占了上风,请仿照海尔茂人物的赏析方法,品读娜拉台词和舞台说明,找找答案。看看娜拉心理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娜拉又怎样的性格特点。
海尔茂 (在书房里)我的小鸟儿又唱起来了?
娜拉 (忙着解包)嗯。
海尔茂 小松鼠儿又在淘气了?
娜拉 嗯!
海尔茂 小松鼠儿什么时候回来的?
娜拉 刚回来。(把那袋杏仁饼干掖在衣袋里,急忙擦擦嘴)
托伐,快出来瞧我买的东西。
海尔茂 我还有事呢。(过了会儿,手里拿着笔,开门朝外望一望)
你又买东西了?什么!那一大堆都是刚买的?
我的乱花钱的孩子又糟蹋钱了?
(选自《玩偶之家》第一幕)
思考:在家庭关系里,娜拉原先处于一个怎样的角色和地位呢?
生活习惯受控
经济依附
想丈夫之所想,爱丈夫之所爱,不能有自己的意识和行动,这不就是玩偶吗?
107页 全是真的。我只知道爱你,别的什么都不管。
108页 (眼睛盯着他,态度越来越冷静)嗯,现在我才完全明白了。
111页 咱们从来没坐下来正正经经细谈过一件事。
你从来就没了解过我。
不快活。过去我以为快活,其实不快活。
113页 等我离开这儿一个人过日子的时候,
我也要把宗教问题仔细想一想。
116页 喔,托伐,我现在不信世界上有奇迹了。
改变到咱们在一块儿过日子真正像夫妻。
have loved
圈出表现时间的词句,体会娜拉的变化过程。
过去:无怨无悔
现在:幡然悔悟
将来:离家出走
107页 竭力想脱身
108页 眼睛盯着他,态度越来越冷静
冷静安详
110页 她在桌子一头坐下 顿了一顿
111页 摇头 满不在乎
115页 拿着外套、帽子和旅行小提包又走出来,把东西搁在桌子旁边椅子上
115-116页 穿外套-戴帽子-围披肩-拿起手提包-她从门厅走出去
舞台说明
娜拉的形象
是,我很累,我就要去睡觉
你做的事情都不错
我知道你的心都在我身上
一个人如果到了非死不可……
现在你可以看信了
再见,托伐,再见,孩子们…
娜拉的语言有何变化?你最欣赏她的哪句话?为什么?
我只知道爱你,别的什么都不管我做的坏事不用你担当!
嗯!现在我才完全明白了。
我死了你就没事了。
乎)玩偶老婆、玩偶女儿…你不配教育我……我会努力去吸取…我还有别的同样神圣的责任,我对自己的责任。我真不知道宗教是什么。
我不信那些法律是正确的。(穿外套、戴帽子、拿起手提包、)双方都有绝对的自由。拿去,你的戒指……
我不信世界上有奇迹了……
你们爱我只是拿我消遣,把我当作一件玩意儿(满不在
痛苦不安
伤心绝望
清醒冷静
娜拉
品读人物台词(P115)
娜拉
在你的泥娃娃离开你之后——也许有。
我不能在陌生人家里过夜。
“泥娃娃”指的是娜拉,“陌生人”指的是海尔茂。娜拉这样称呼自己是因为她认识到自己在家中,在丈夫眼中没有独立人格,没有自由,得不到尊重,只是一个玩偶;这样称呼海尔茂是因为海尔茂与娜拉之间缺乏沟通,丈夫就像一个陌生人,形同路人。
品读人物台词(P116)
“奇迹中的奇迹”:两人都要改变自己,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娜拉通过这句话向他表示出自己已不相信与海尔茂之间的婚姻能有美好的结果;建立真正平等的夫妻关系只是一种幻想,而现在幻想已经破灭。
娜拉说的“奇迹中的奇迹”指的是什么 “我现在不相信世界上有奇迹了”这句话向海尔茂表达的具体意思是什么
思考 在矛盾冲突发生后第三部分,娜拉的短台词变成了大段的长台词,海尔茂则反之,请讨论:这种变化有何意味?
1、反映人物心理变化
娜拉认清楚海尔茂的真面目后内心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开始反抗
2、暗示了戏剧的主题
台词长短的变化本质上反映的是对话双方的话语权力变化。
娜拉从最初对于丈夫和家庭的依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表现出人格独立的精神需求,成长为何海尔茂平等对话、独立思考的女性。
“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人”
家庭女性追求个性解放和独立平等的主题
戏剧台词设计暗示作品主题
(P111-P113)
娜拉的婚恋观
我耐着性子整整等了八年,我当然知道奇迹不会天天有,后来大祸临头的时候,我曾经满怀信心地跟自己说:“奇迹来了!”
……
你以为我会让你替我担当罪名吗?不,当然不会。可是我的话怎么比得上你的话那么容易叫人家相信?这正是我盼望它发生又怕它发生的奇迹。……
浪漫主义的爱情观:为对方牺牲自我,恰恰是实现主体人格的方式。
娜拉当年冒险伪造签名,是出于这种观念;在八年的家庭生活中为海尔茂付出牺牲,是出于这种观念;她在被柯洛克斯泰威胁时决心自杀,还是出于这种观念,也正是出于这种观念,她一直坚信海尔茂也会为自己作出同样的牺牲。
品读戏剧结尾(P116)
这个结尾暗示了娜拉为追求人格独立和尊严而迈出了勇敢的一步。娜拉出走标志着妇女解放运动的开始,它的重大意义可与拿破仑用军事手段荡涤欧洲封建势力相比。
《玩偶之家》的结尾是“楼下砰的一响传来关大门的声音”。对这个结尾,肖伯纳的评论是:“在他身边关门的砰一声,比滑铁卢的大炮还要响。”请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娜拉人物形象
①善良,富有同情心。无论是对失业的林丹太太,还是对身患绝症
的阮克医生,她都能够真诚地予以关怀和帮助。即使是佣人和保姆,她也以平等关系相待。
②追求理想的爱情,甘愿为爱情舍弃一切,甚至生命。
她对丈夫以无条件、无保留地付出实践着爱情的理想。因此,当考虑到伪造保人签字一事将要威胁到丈夫的前程时,她宁愿自己承担全部罪名,甚至想到自杀。
③追求平等、独立和个性解放,具有勇敢坚毅的品格和反抗精神。
当她在丈夫无情的咒骂和侮辱中认识到自己在家庭和丈夫眼中的“玩偶”地位后,开始清醒,并对当时的法律、宗教等产生质疑,并果断、坚毅地迈出家门,与“玩偶”生活作别,去寻找真正的自我。
娜拉
文中出现了哪些戏剧冲突?
戏剧冲突,包括外部冲突(人物之间的冲突、人物与环境的冲突)和内部冲突(人物自身的冲突)。
(一)海尔茂和娜拉之间的冲突。
这是男权与女性解放要求的必然冲突。
(二)娜拉的内心冲突。
娜拉一方面阻挠海尔茂看信,另一反面又期待着海尔茂看到信后主动承担责任。她爱海尔茂,爱自己的孩子,不舍得放弃和离开他们,但又先打算自杀,最后离家出走。
(三) 娜拉与社会环境的冲突
提供学习支架:
戏剧情节的“突转”
突转是指行动按照我们所说的原则向相反的方向发生……指情势向相反的方向转变……如从顺境到逆境或从逆境到顺境……是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而发生的。
——亚里士多德《诗学》
思考:节选部分发生了几次“突转”?
第一次海尔茂即将升迁,全家人就要过好日子了。没想到柯洛克斯泰为了保住自己银行的职位,向娜拉翻出当年伪造签名借债的旧账相威胁,娜拉陷入绝境。
第一次突转:
海尔茂得知事情真相,勃然大怒。没想到柯洛克斯泰竟然还回当年的借据,危机解除。
第二次突转:
海尔茂态度大变,以为娜拉会接受自己的饶恕。没想到娜拉毅然离家出走。
第三次突转:
如果没有这些戏剧性事件做突转,故事将会怎样进行?
【第一次】试想:如果没有柯洛克斯泰以公布娜拉伪造签名的事相要挟——
娜拉的家庭可能永远不会爆发冲突,这个家庭就会平静地存在下去。
【第二次】试想:如果没有柯洛克斯泰归还了当年的借据——
【第三次】试想:如果娜拉没有离家出走——
如果没有这些戏剧性事件做突转,人物将会是什么样呢?
【第一次】试想:如果没有柯洛克斯泰以公布娜拉伪造签名的事相要挟——
娜拉可能会一直幸福地当着海尔茂的“小鸟儿”。
【第二次】试想:如果没有柯洛克斯泰归还了当年的借据——
【第三次】试想:如果娜拉没有离家出走——
是不是“戏剧性事件”越多,“突转”越离奇越好呢?
一方面,突转如果不能超出人们的“意料之外”,就会落得平庸无奇,难以动人心魄。
另一方面,突转如果不在“情理之中”,就会陷入荒诞,无法令观众信服。
铺垫和伏笔是突转的前提和基础!
伏笔
你怎么会明白那是一桩还没有发生的奇迹,非常可怕,千万别让它发生!” ——《玩偶之家》第一幕
(114页)我满心以为你说了那句话之后,一定会挺身而出,把全部责任担在自己肩膀上,对大家说“事情都是我干得。”
伏笔
娜拉为了救海尔茂,独自决定向柯洛克斯泰借钱。
在借款手续缺最后一步时,娜拉独自决定代替父亲签名。
“我也做过一件又得意又高兴的事情。”
为了偿还每月的贷款,她悄悄弄到很多抄写工作,每天晚上躲在屋子里抄到后半夜,又悄悄拿出自己的生活费补贴家用,不让海尔茂和孩子们受委屈。
“我几乎觉得自己像一个男人。”
伏笔
娜拉对海尔茂的称呼:
海尔茂:他在大学跟我同过学,我们有过一段交情,当初我不小心,现在很后悔,这种事情常常有。我索性把话老实告诉你吧——他随便乱叫我的小名儿,不管旁边有人没有人。他最爱跟我套亲热,托伐长、托伐短的叫个没有完!你说让我怎么受得了。要是他在银行待下去,我这经理实在当不了。
——《玩偶之家》第二幕
托伐
潜台词
(105页)我问你,下次化妆跳舞会咱们俩应该打扮成什么?
潜台词:
(108页)不错,这么报答你。
潜台词:
(108页)我死了你就没事了。
潜台词:
(108页)我明白。
潜台词:
(109页)我呢?
潜台词:
我知你病入膏盲,我也已决然赴死,咱们殊途同归,下次见!
我用我的一切在报答你,完全没有考虑过自己。
我早已准备用死来保护你的名誉。
在你的名誉面前,我的死活无关紧要,我现在知道了。
你考虑过我没有?不是你海尔茂的妻子,是我娜拉,跟你一样的一个人。
探究主题
女性觉醒
海尔茂爱不爱娜拉?周朴园爱不爱侍萍?
平视最需要平等的基础。不是身高一致,而是地位相当。于是,这就引发了《雷雨》和《玩偶之家》共同涉及的另一个问题——旧制度下的男尊女卑。周朴园是因为年轻的侍萍美丽、温柔、乖巧而爱她,海尔茂亦然。这份“爱”归根到底只能算作一厢情愿,而非两情相悦。丈夫是俯视妻子的,妻子是丈夫的附庸,所以理所当然要依丈夫的标准行事,否则就面目可憎。
同样是被压迫的女性,为什么《玩偶之家》中的娜拉敢走,而《祝福》中的祥林嫂却到死都离不开鲁镇?
分析提示:人物形象 文章主题 社会背景
人物 娜拉有着刚烈的性格,有质疑法律和宗教的勇气,追求人格独立和美好生活的要求;祥林嫂是一个落后的抗争者,不是为了自由而反抗 而是为了封建礼教而反抗。
环境 《玩偶之家》写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社会需要更多女性走出家庭参与到“公共劳动”。《祝福》写的是辛亥革命之后,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是中国旧社会农村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
主题 《玩偶之家》塑造了虚伪冷酷的海尔茂和敢于追求平等自由的娜拉,表达作者妇女解放、个性解放的鲜明立场。《祝福》深刻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明确:
①娜拉认清了海尔茂虚伪自私冷酷无情的本质,美好爱情生活理想的破灭。
②娜拉发现自己在家庭中处于玩偶地位,娜拉追求独立人格,娜拉的独立平等意识觉醒了。
③娜拉开始对男权社会以及其内部的宗教、道德、法律产生了怀疑,认识到其中存在的种种虚伪和不合理。
内因+外因
分析娜拉出走的原因。
海尔茂最终宽恕她了,那她为什么要离家出走?
娜拉的觉醒
想象与现实矛盾落差带来觉醒
女性意识觉醒
奇迹——娜拉对现实的所有解释
想象甜美无忧的童话般的婚姻生活(她省吃俭用经营家庭)
想象丈夫知道借款真相后为之感动
想象丈夫知道真相后保护她,承担责任
不再相信奇迹——娜拉不再是男性的附庸
“泥娃娃孩子” “要饭的叫花子” “玩偶老婆” “耍把戏过日子”
指涉男女平等的人格尊严、婚姻规范、家庭道德
探究二:娜拉出走的社会意义是什么
她的出走是对资产阶级虚伪的道德、法律、家庭、婚姻制度的挑战,是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奋勇冲击。她用反叛的行动向“物化”女性的罪恶社会庄严宣告:“我首先是一个人,不是玩偶。”成为妇女解放的“独立宣言”。这对广大妇女争取自由、平等、人格的独立起了巨大鼓舞作用。但娜拉出走后怎么办?作者没有明晰的答案。
探究三:娜拉出走后会如何?
娜拉走后怎样 ——别人可是也发表过意见的。一个英国人曾作一篇戏剧,说一个新式的女子走出家庭,再也没有路走,终于堕落,进了妓院了。还有一个中国人,——我称他什么呢 上海的文学家罢,——说他所见的《娜拉》是和现译本不同,娜拉终于回来了。这样的本子可惜没有第二人看见,除非是伊孛生自己寄给他的。但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
  然而娜拉既然醒了,是很不容易回到梦境的,因此只得走;可是走了以后,有时却也免不掉堕落或回来。……她还须更富有,提包里有准备,直白地说,就是要有钱。
——鲁迅《娜拉走后怎样》
然而娜拉既然醒了,是很不容易回到梦境的,因此只得走;可是走了以后,有时却也免不掉堕落或回来。否则,就得问:她除了觉醒的心以外,还带了什么去?倘只有一条像诸君一样的紫红的绒绳的围巾,那可是无论宽到二尺或三尺,也完全是不中用。她还须更富有,提包里有准备,直白地说,就是要有钱。
……
在经济方面得到自由,就不是傀儡了么?也还是傀儡。无非被人所牵的事可以减少,而自己能牵的傀儡可以增多罢了。因为在现在的社会里,不但女人常作男人的傀儡,就是男人和男人,女人和女人,也相互地作傀儡,男人也常作女人的傀儡,这决不是几个女人取得经济权所能救的。但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涸辙之鲋,急谋升斗之水一样,就要这较为切近的经济权,一面再想别的法。
——鲁迅《娜拉走后怎样》
易卜生创作《玩偶之家》的1879年,工业革命还在发展中;挪威的妇女的社会地位还没有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社会还不能为妇女提供充足的劳动就业机会,娜拉出走之后很可能难以及时得到足以养活自己的正常工作。戏剧中的林丹太太就是一个例子,她为了得到一份工作,不得不求助于并没有什么地位的娜拉,让娜拉央求海尔茂为她找工作。
从社会环境来看, 社会还没有为妇女的独立生存提供充分的空间。
01
从剧情来看,娜拉除了长得漂亮、跳舞跳得好之外,并没有什么特长,甚至操持家务的工作也是由佣人来做的。从人物性格来看,娜拉出走时不带走海尔茂的任何东西,即便在“手头不方便的时候”也不愿接受海尔茂的任何帮助,是一位性情刚烈的女性;从她对爱情的态度来看,她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她的思想观念与社会现实有着很大的差距。这样一位年轻女子,很难适应当时男权主义流行的社会。
从主观条件来看,娜拉没有赖以谋生的一技之长。
02
爱她的阮克大夫即将离世;林丹太太虽然帮助娜拉解除了借款风波带来的危机,但她本身就是向娜拉求助的人;平时没有经济地位的娜拉,花钱都是跟海尔茂要,省下来的钱都用于还债。因此,从人脉关系和经济基础来看,出走后的娜拉甚至难以在社会上暂时立足。
从娜拉出走时的状况来看,她没有可以立足于社会的条件。
03
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中写道:“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意思是说中国的每一次变革和进步,都会有人付出血的代价。中国是这样,挪威也如此。我们丝毫不怀疑社会进步的必然性,然而,综合以上几点来看,娜拉为追求个性解放、人格独立、男女平等、经济独立的出走,要么以失败告终后重新回到海尔茂的身边,要么沦为社会进步的牺牲品。
从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来看,娜拉很可能成为女权运动的牺牲品。
05
“娜拉要真正取得独立,光凭一点反叛精神是不行的。只有首先在经济上取得独立,才能争取独立的人格。而另一方面,还需要社会的进步,需要真正做到男女平等。”
——《娜拉走后怎样》1923年12月26日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文艺会讲
“伟大的问号”
“我的工作是提出问题,我对这些问题没有答案。”
“我不是保护妇女权益协会的成员,在自己的作品中我从不容许带有自觉的倾向性。与通常人们所想的不同,我主要是个诗人,而不是社会哲学家。为干杯我表示感谢,但我不应当接受自觉促进妇女运动的荣誉。我甚至还没有完全弄清它的实质。妇女们为之奋斗的那个事业在我看来是全人类的事业。谁认真读我的书,谁就会明白这一点。当然,最好能顺便解决妇女问题,但我的整个构思不在这里。我的任务是描写人们。”
——易卜生《在挪威保卫妇女权益协会的庆祝会上的讲话》
易卜生在作品中,叩问的不仅仅是社会问题,还包括对复杂人性的探问。他从始至终没有对这些问题给出具体的答案。所以他问的这些问题穿越时空,启发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思考——因此,在世界文学史上,易卜生被称为“伟大的问号”。
【探 讨】
娜拉出走,如何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人呢?她需要哪些条件
反抗、觉醒、经济独立、精神独立、质疑、奋斗
20年前,星爷在《喜剧之王》中说的那句“我养你啊”,感动了无数纯情少女,觉得这是一个看上去非常美的诺言。但处理过几千起婚恋官司的吴杰臻律师,却有不同的看法。以前,他太太也问过这个问题:“我如果没有工作的话,你会不会养我?”他的回答是:“最好不需要我养你,因为我养你的话,你会很危险。”
在吴律师看来,全职太太压根就不算一个职业,没有劳动法保护,婚姻法的保护也非常有限。全年无休,而且还没有工资。她们完全没有承担风险的能力,一旦婚姻破裂,连重返职场都非常艰难。婚前说“我养你”,婚后很可能变成“我养的你”。
拓展素材
现实版娜拉出走
——苏敏:56岁开车逃离婚姻
“一位1960年代出生的普通女性走入婚姻,某种意义上是在进行一场豪赌。56岁的我实在不属于幸运的那个。回头观望自己的人生,判断这场持续了30多年的婚姻就像「从一个隧道进入另一个隧道」,昏暗、无声、压抑。在2020年的某一时刻,我下定决心要为自己活一次:离开家庭,开车自驾去。”
在苏敏的口中,那个跟她结婚几十年的丈夫,非但对金钱看得特别重,还对她毫无温暖和爱意,对他自己花钱大手大脚,对她却总是斤斤计较,冷漠自私挑剔大男子主义,甚至还对她有家庭暴力。
女儿赞助了三万块加上她自己的钱首付买了辆polo车,丈夫给车子装了ETC,由于绑的是他的卡,苏敏偶尔过一次高速,丈夫都会问她要钱。
《玩偶之家》属于社会问题剧。易卜生的代表作,主要写主人公娜拉从爱护丈夫、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最后离家出走,摆脱玩偶地位的自我觉醒过程。
《玩偶之家》是“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书”。在这个宣言书里,娜拉终于觉悟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并向丈夫严正地宣称:“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以此作为对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传统观念的反叛。
希望在座的各位女性都能奋发向上,做勇于做追求独立人格的娜拉。
希望在座的各位男性不要让历史倒退,不做物化女性,剥夺女性权利和自由的海尔茂。
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希望你都要记住娜拉的那句台词:“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人。”
把自己当人看,也把别人当人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