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五校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政治试题(扫描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武汉市五校联合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政治试题(扫描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政治参考答案解析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題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A D B C A A B A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B C D B B B A
1.A。 【解析】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人民立场,发挥着主心骨的作用。②③正
确;①错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是指 1956 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确立社会主义制度,④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故正确答案为 A
2.D。 【解析】材料表明,共产党员要做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的模范,要坚定理想信念,
③④正确;①错误,共产党员可以有自己的合法个人利益,②错误,共产党员不能执政,中
国共产党执政为民。故正确答案为 D
3.B。 【解析】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作为党内法规,其修改与实施有
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也彰显了党勇于自我革命的鲜明品格,①④正确;②
错误,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活力的法宝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
进,求真务实”,③错误,党的建设为新的伟大工程,并非伟大事业。故正确答案为 B
4.C。 【解析】材料表明某区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桥梁作用,并回应人民群众
的诉求,激发多元主体共商共建共治,②③正确;①与材料无关,材料不涉及创新基层治理
的组织形式,④与材料无关,材料不涉及法治。故正确答案为 C
5.A。 【解析】材料表明召开两会,实现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心声的高度统一,践行全
过程人民民主,①②正确;③错误,政协委员没有审议权和提案权,④错误,政协委员并非
通过选举产生,材料也不涉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广泛代表性和选区人民利益,故正确答
案为 A
6.A。 【解析】材料表明人民政协坚持团结与民主的主题,聚焦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协商
议政,①②正确。③错误,人民政协的性质并非政治联盟,民主党派是政治联盟,④错误,
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等政治职能,民主党派是我国的参政党,且材料不涉及民
主党派。故正确答案为 A
7.B。 【解析】材料表明教育援藏意在推进西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意识,促进民族地区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②③正确;①“缩小民族差异”表述错误,
应尊重民族差异,缩小民族发展差距,④与材料无关,材料不涉及西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
治制度的优越性。故正确答案为 B
8.A。 【解析】②正确;①错误,村委会并非基层政权组织,而是群众性自治组织,③错
误,依法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和议事规则,是实现民主管理的环节,不是民主决策,④错误,
基层群众自治可以实现“自治”与“法治”相结合,而并非“自治”向“法治”转化 。故
正确答案为 A
9.C。 【解析】材料中用“数据跑”代替“企业跑”强调科技赋能政务,提高行政效率,
优化公共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智能高效的政府,②④正确;①错误,政府转变职能,
强化服务,但并非缩减监管,③错误,政府权力由法律规定并授予,“扩大行政服务范围与
职能”表述错误。故正确答案为 C
10.B。 【解析】材料表明民法典的颁布与实施活动有利于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增强全社
会法治观念,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②③正确;①错误,“确立
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表述错误,④与材料无关,材料不涉及我国法律援助制度,也不涉及
司法。故正确答案为 B
11.C。 【解析】材料表明民法典回应社会关切,切实保护自然人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益,
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②④正确;①错误。民法典实施应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和落脚点,③错误,科学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③表述对应关系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 C
12.D。 【解析】材料中“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意思是客观上发生了“人生病”的事
实,人则产生主观忧惧情绪疑神疑鬼,出自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论衡》,表明物质决定意
识,属唯物主义思想。D 为唯物主义思想,A 为主观唯心主义思想,B 为辩证法思想,C 为客
观唯心主义思想。故正确答案为 D
13.B。 【解析】材料表明中国人民在生产过程中认识到了节气和农业生产的客观联系,尊
重自然,顺应自然,①④正确;②错误,“调整客观规律”表述错误,③错误,应“立足整
体统筹规划,实现整体最优目标”,而非“实现要素功能的最大化”,且材料不涉及整体与
部分的关系。故正确答案为 B
14.B。 【解析】材料表明世界的永恒变化发展和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必然性,②③正确;
①错误,量的积累到达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④错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之下相互转化,
并非矛盾的斗争性向同一性转化,且材料不涉及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关系。故正确答案为 B
15.B。 【解析】材料中“处于不同状态的老年人,需求也各不相同”表明要善于分析矛盾
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助餐配餐、医养结合、生活照料是其中最迫切的需求”表
明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复杂事物的主要矛盾,①②正确;③与材料无关,材料不涉及矛
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④错误,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要
坚持共性与个性具体历史的统一。故正确答案为 B
16.A。 【解析】材料表明“输不起”和“赢不了”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启示我们要
认识矛盾,正视问题,要明确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之下相互转化,①③正确;②错误,事物
变化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事物变化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前进性和曲折性辩证统一是事物
变化发展的途径,④与材料无关,材料不涉及灵活变通随机应变,不能表明矛盾具有特殊性。
故正确答案为 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合计 52 分)
17.①坚持党的领导,总揽全局,协调各方(1 分),科学布署,统一指挥,以实际行动践
行二十大报告(1 分)。②坚定人民立场(1 分),践行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1
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1 分),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
优化,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 分)。③坚持科学执政(1 分),立足能源资源禀赋
科学规划,从实际出发,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绿色转型发展规划(1 分)。④充分发挥共产党
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2 分),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共建〝美丽湖北”(1 分)。
18.①坚持党的领导制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1 分,
任答 1 点得 1 分)。党中央从战略高度重视科普工作,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
作用(1 分),为科学技术普及法的修订工作提供根本政治保证(1 分)。②坚持人民民主
专政的国体(1 分)。科技部为修订草案广开言路,集思广益,推进民主立法(1 分),保
证人民当家作主,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优势(1 分,任答 1 点得 1 分)。
③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1 分)。全国人大常委会依照法定程序将党的主张上升为
国家意志,坚持科学立法依法立法(1 分,任答 1 点得 1 分),为科普事业发展提供法治保
障(1 分)。④科学技术普及法的修订过程坚持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有
机统一,彰显我国政治制度优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 分)。
19.①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1 分),《哪吒 2》主创团队充分发挥意识活动的目的性,
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1 分),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丈化,坚持古为今用,认识和把握
文化创作规律(1 分)。②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1 分),《哪吒 2》主创团队坚持传统
与现代相融合,科技赋能,丰富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表达(1 分),通过实践将观念的东西
变成现实的东西,成功创作《哪吒 2》(1 分)。③坚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
律的有机统一(1 分),《哪吒 2》主创团队尊重文艺创作规律,从客观实际出发(1 分),
紧跟时代紧扣现实紧贴观众,有效发挥意识能动作用,打造“东方叙事”的独特样本(1 分)。
20.(1)①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辩证统一(2 分),湖北省推进法治先试点后
推广,抓典型总结经验再指导实践,遵循科学工作方法(1 分)。②坚持联系的客观性,根
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2 分),湖北省敢于破除各种障碍和壁垒,打造全省统
一法治平台,提升法治效能(1 分)。③坚持系统优化法,着眼于事物整体性,实现要素的
有序性与优化趋向(2 分,如答“坚持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树立全局观念,搞好局部”
可得 2 分),湖北省着眼于全省法治工作大局,促进各法治部门优化高效协同发展,扎实推
进依法治国(1 分)。
(2)①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或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2 分)。②坚持依法
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2 分)。③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2
分)。
(3)答案示例:
大力建设法治国家。法治国家是法治建设的目标。要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
依宪执政。要积极推进宪法实施,建立完备法律体系,完善法律实施机制。
全面建设法治政府。法治政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要建设职能科学、
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
加快建设法治社会。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要形成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宪
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的法治氛围,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风气。
(发言短文必须从三个角度阐述,每个角度 2 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法者,治之端也”,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湖北省敢为人先,
走出了一条宣传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的新路。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省直政法各单
位共同推进跨部门大数据法治平台建设,节约执法司法资源,提升执法办案质效,是坚持小切口推
进。坚持先试点后推广,稳扎稳打,从典型案件抓起,边推进工作,边总结经验,边解决问题,统
一认识,指导实践。二是集约化建设。破除各类法治体制机制障碍,打通地域壁垒、级别壁垒、数
据壁垒、资源壁垒,坚决反对司法保护主义,坚持“省级建、市县用”,完成法治平台升级改造,
形成全省高度法治统一。黑是系统性设计。着眼于全省法治工作大局,构建行政部门、司法部门、
监察部门等跨部门协同办事应用机制,保证法治权威,实现高效协同顺畅流转。
(1)结合材料,运用“把握世界的规律”知识,分析湖北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过程中蕴含的
哲学智慧。(9 分)
(2)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的典范,结合以下示例,分析下列“典故”所蕴含的习近平法治思想。(6 分) 示例:“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立良善之法,立管用之法 ①“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 ②“法安天下,德润民心”; ③“法与时转则治,治于世宜则有功”:
(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全面依法治国
实践取得重大进展。我国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走过光辉历程,积累宝贵经验,彰显了中国不断追
求法治的坚定决心和责任担当。
结合材料,运用“法治中国建设”知识,以“推进法治中国一体化建设”为主题撰写 一篇发言短文。(6 分)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逻辑清晰,论述充分;③学科语言使用规范;④总字数不少于 150 字。
高一政治试卷 第 6 页 共 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