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一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
八年级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五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
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班级准备开展以“与美相伴向美而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
中,完成以下任务。
1.小组成员想用下面这段文字作为开场白,里面有一些字词拿不准,请你判断。(共
4分)
济慈曾说“美的事物是永恒的喜悦”,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美就藏在平凡的
细节里:也许是摆脱束缚、猛烈击鼓的民俗之美,也许是草木萌发、北雁南飞的物
候之美,也许是格物zh知、探寻真理的科学之美…让我们以虔诚之心感受美,
以炽热之情创造美,与美相伴,向美而行,让美时刻yg绕在我们周围。


(1)语段中的两个加点字应该怎么读?请写出正确的拼音。(2分)
(2)请根据语段中的拼音写出对应的汉字。(2分)
2.【和谐之美】班级举办了“和谐之美”主题演讲活动,下面是小组成员为撰写演讲
稿而搜集的一段材料。请你阅读材料,用一句话说说怎样做才能在自然中享受和
谐之美。(2分)
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时顺应自然地貌,因势利导“筑堰分水”,自此成都平原
变成了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史上最严禁渔令”的启动,引导长江
沿岸渔民顺应自然,应时而作,几年后,原本销声匿迹的鳤鱼再现洞庭湖,“微笑天

使”江豚频频现身。云南野生亚洲象北上迁徙,迁回行进约1300公里,政府部门
与社会团体一路保护引导,最终使象群安全回到传统栖息地安营扎寨。
3.【民俗之美】(1)小组成员在搜集民俗材料时,搜集到一幅有关端午节的海报,请

简要说说海报的图案要素以及寓意。(4分)
(2)请从下面的民俗活动中任选,个,仿照示例,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2分)
民俗活动:打铁花、吃汤圆、放风筝
【示例】赛龙舟:龙舟像一支支离弦的箭,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争先奔向终,点。

4.【古诗之美】小组成员搜集古诗诵读材料时,不小心把顺序弄乱了,请你重新排列
出最恰当的顺序,将句子序号依次填在横线上,使该段文字语意连贯。(3分)


八年级语文第1页(共6页)
扫描全能王创建
古诗词对语言形式美的要求是最高的,它讲究平仄和韵律。
①通过这样的诵读,才能尽可能地打通读者与诗人、当下与古代之间的障碍,进行
一次次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②以此荡涤灵魂,陶冶性情,使我们的道德情操得以升华,使我们的人生观、价值
观得以完善
③读者只有通过诵读才能体会中国古诗的声韵之美,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提
出的“四读法”—吟读、译读、背读、说读,值得我们借鉴
④通过吟读,“与诗人相遇”;通过译读,“与诗人同行”;通过背读,“品诗人笔法”;
通过说读,“对诗人说话”
5.小组成员想用古诗文名句对这次活动作个总结,请你将下面的古诗文名句补充完
整。(8分)
美,是击鼓奏乐的热闹:“①
,②
”(《诗经·关
雎》);美,是烟波浩渺的壮观:“八月湖水平,③
”(《望洞庭湖赠张丞
相》);美,是老少和乐的安逸:“④
,⑤
”(《桃花源
记》);美,是心怀天下的担当:“⑥
,⑦
”(《茅屋为秋风
所破歌》);美,是追寻理想的豪情:“水击三千里,⑧
”(《北冥有
鱼》)。让我们与美为伴,向美而行,绽放出生命最诗意的姿态。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6~9题。(共16分)
烟雨龙虎山
①早春的细雨悄无声息地洒落在泸溪河上,河面和沿岸的山间升起淡淡的云
烟。刚有些许返绿的座座山体倒映在清澈的河水里,竹筏缓缓掠过,像是驶入了
幅绝美的水墨江南画卷。
②这观感和我三十年前的夏天第一次到访龙虎山完全不一样。那年我刚收到
大学录取通知书,踌躇满志,特意买了一双登山鞋,准备到龙虎山酣畅淋漓地登一回
高峰。可是到达后,满眼都是大石头般的山包,圆滚滚地散落在泸溪河沿岸,全无壁
I
立千仞的气势。
③那时我还没见识过什么山,以为山都应该像语文课本里写的那样高耸入云,
让人心生畏惧又有征服的欲望。这龙虎山的外形离我的期望实在有点远。正值酷
暑季节,泸溪河上骄阳似火,坐在竹筏上都不停地滴汗。汗滴在水中而不是险峻的
山道上,这让我难免意外而失望。
④第二次到龙虎山是十年前的晚秋,气候宜人,感受也更深刻。我陪客人走在
象鼻山的栈道上,见长长的“象鼻子”深深扎入泥土,惊叹龙虎山中也有大自然的鬼
斧神工。微凉的风吹动金黄的树叶沙沙响,我不停地向外省朋友介绍龙虎山的奇山
秀水与地质学价值。在程序化的讲解和巡礼似的参观后,宾主两欢,各自散去。遗
憾的是,这次我的大部分心思都在招呼客人,虽然现学现卖一些有关龙虎山的知识
)
后,对龙虎山有了更多理性的认同,却没时间静下心来慢慢体会。
⑤今年,我第三次来到龙虎山,赶上了浙淅沥沥的春雨。雨雾浸润过山,浸润过
河,也将一种舒缓、静谧、悠远和神秘的气息刻入记忆。

⑥位于江西鹰潭的龙虎山,有着典型的丹霞地貌。一条明净的泸溪河,玉带般
串起沿岸的山峰。天气乍暖还寒,又不是周末,泸溪河上只有两只竹筏轻轻漂浮,艄
八年级语文第2页(共6页)
扫描全能王创建2024一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非选择题部分具有开放性,评卷人员应根据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制订出符合实际的评分细则。
2.评卷时,考生的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且和题意相符均可给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1.(1)fùqin(每空1分,共2分)(2)致萦(每空1分,共2分)》
2.示例: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在自然中享受和谐之美。(意思对即可,2分)
3.(1)图案要素:端午海报主体图案利用粽子、龙舟这两个标志性符号,构成一幅山川连绵、龙舟竞渡的画
面,舟中嵌入“端午”二字,龙舟底部嵌有“Dragon Boat Festival”的英文标识,整体形成“龙舟竞渡于粽形水
浪之上”的画面。
寓意:棕子象征端午民俗文化,龙舟竞渡寓意“奋勇争先、团结协作”,中英文字相结合体现了传统文化的
现代传播,整体传达“传承民俗、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图案要素2分,结合元素解读寓意2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2)示例一:打铁花:铁水腾空而起,瞬间化为万千朵金花在空中绽放,犹如一场花雨降落人间。
示例二:吃汤圆:汤圆在沸水中翻滚如银珠跃动,咬开时软糯的糯米面裹着香甜的馅料,恰似生活被幸福包
裹得圆圆满满。
示例三:放风筝:风筝乘东风扶摇直上,长线牵引着五彩的蝶与燕在云间穿梭,宛如蘸着春光在蓝天上书写
自由的诗行。
(任选一个民俗活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语意连贯、通顺即可,2分)
4.③④①②(3分)
5.①窈窕淑女②钟鼓乐之③涵虚混太清④黄发垂髫⑤并怡然自乐⑥安得广厦千万间⑦大庇天
下寒士俱欢颜⑧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共8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共16分)
6.作者第二次游览龙虎山是十年前气候宜人的晚秋,感受更深刻,惊叹于象鼻山等自然景观的鬼斧神工,对
龙虎山有了更多理性的认同,但遗憾没时间静下心来体会山水深意。(2分)作者第三次游览龙虎山是今
年淅淅沥沥的春雨时节,感到龙虎山舒缓、静谧、悠远和神秘,感受到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神秘韵味,逐渐读
懂“龙虎天下绝”的深意。(2分)(答出后两次游览的时间及感受各1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7.(1)“飘”字形象地写出了竹筏轻盈地进入视线的情态,表现出水流的轻柔、舒缓与撑篙人的悠然心境,流
露出作者对龙虎山如诗如画美景的喜爱。(意思对即可,2分)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不紧不慢地吸吮着”赋予野草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河畔野草在春雨滋
润下的鲜嫩,表现了春雨中龙虎山的生机和清新的意境。(修辞手法1分,作用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8.①营造意境,奠定基调。通过“早春的细雨”“淡淡的云烟”“水墨江南画卷”等意象,描绘出一幅空灵静谧
的山水画面,为全文奠定诗意、悠远的审美基调。
②照应题目,引发阅读兴趣。文章开篇展现龙虎山绝美的烟雨景象,与题目“烟雨龙虎山”相照应,并且设
下悬念,以“绝美的水墨江南画卷”引发读者对“何以绝美”的好奇,激发读者对龙虎山景色的想象与兴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