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 (下)初二期末学业水平质量监测语文试卷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3.答案必须按要求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一(2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4分)民族文化是一条 A (奔流不息/纷至沓来)的长河,从远古走来,向着未来奔去,每一滴水珠都yìngzhào着先民的求索,每一道波纹都记载着祖辈的故事。当少年学习书法时体会到的不仅有笔法的多姿,更有汉字中蕴含的中国智慧; B ——这时,文化传承才真正完成了从形式到精神的跨越。zhuīsù中华文脉,传承文明之光,复兴路上,我们能照见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A处。(1分)A处的词语是: ▲ 。3.仿照画线句,在横线B处再写一个句子,使上下文连贯。 (1分)▲ , ▲ 。4.团委组织“阅读经典,传承文明”专题讨论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2分)(1)【撰写标语】请围绕活动主题,为本次活动撰写一个宣传标语。(2分)(2)【得体应对】小语对这样的活动很有意见,他说:“在当下的‘数智时代’,经典就是过时的古董。有这时间,我还不如多做几道数学题。”对此你将如何应对 (3分)(3)【汲取智慧】中外成长智慧往往有相通之处。请在下面选项中任选一项,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相关内容来印证这句话。(4分)A.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B.玉不琢,不成器。我选择 ▲ , ▲(4)【经验交流】团委成员小文正在读初一,他准备利用暑假阅读《经典常谈》,不知道采用哪种阅读方法比较恰当。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给他提提建议。(3分)初二语文试卷 第1页,共6页5.用课文原句填空。(9分)读诗诵文,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先民诉说着追求淑女而不得的怅惘,“求之不得,(1) ▲ ”(《关雎》);孔子满怀憧憬描画“大同社会”的蓝图,“大道之行也,(2) ▲ ”(《大道之行也》);桃源人享受着远离世俗的和平安宁,“(3) ▲ ,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杜甫为天下寒士发声:“(4) ▲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难掩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可怜身上衣正单,(5) ▲ ”(《卖炭翁》);面对别离,王勃劝慰友人用真挚的友情克服空间的阻隔,“(6) ▲ ,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面对排挤,陆游借咏梅自述坚持正义的人格,“(7) ▲ , ▲ ”(《卜算子·咏梅》)。含英咀华间,觅得心灵的栖息地。二(60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 (6分)泊舟盱眙①[唐]常建泊舟淮水次②,霜降③夕流清。夜久潮侵岸④,天寒月近城。平沙⑤依雁宿,候馆⑥听鸡鸣。乡国云霄外,谁堪⑦羁旅⑧情。【注】①盱眙(xūyí):县名,在今江苏北部,淮水入洪泽湖处。②次:旁边。③霜降:节气名,农历九月末。④侵岸:拍岸。⑤平沙:广漠的沙滩。⑥候馆:驿馆。⑦堪:能忍受。⑧羁旅:长久寄居他乡。6.【别出心裁品古诗】如果要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诗歌,以下面两句诗为蓝本绘制的图画会有什么不同 (2分)A.夜久潮侵岸 B.八月湖水平7.【分门别类辑古诗】本诗与下列哪一项能编入同一诗集 请选择后,为诗集起一个新颖别致的名字,并具体阐述命名理由。(4分)A.《题破山寺后禅院》B.《送友人》C.《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D.《黄鹤楼》我选 ▲ , 诗集名: ▲ , 理由: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8~12题。(18分)【材料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节选自《马说》)【材料二】夫骥①之齿至②矣,服③盐车而上太行。蹄申④膝折,尾湛肤溃,漉汁⑤洒地,白汗交流。中阪⑥迁延, 负辕不能上。伯乐遇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纻衣⑦以幕⑧之。骥于是俛而喷⑨,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何也 彼见伯乐之知己也。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四》)【注】①骥:千里马。②齿至:牙口老了。③服:驾。④申:僵直。⑤漉汁:指马流出的口水。⑥阪,山坡。⑦纻衣:麻布衣服。⑧幕:盖。⑨俛而喷:低下头而叹气。俛,低头。【材料三】 九方皋相马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马者乎 ”伯乐对曰:“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②也。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菜③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初二语文试卷 第2页,共6页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 ”对曰:“牝④而黄。”使人往取之,牡⑤而骊⑥。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⑦!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⑧。”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选自《列子·说符》)【注】①子姓:您的家族。②天下之马:天下最好的马(即千里马)。③担纆薪菜:挑担打柴。④牝:雌性的鸟兽。⑤牡:雄性的鸟兽。⑥骊:纯黑色的马。⑦一至于此乎:竟达到了这样的境界!⑧乃有贵乎马者也:包含着比相马本身价值更高的道理。8.用斜线 (/)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2分)彼 见 伯 乐 之 知 己 也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1)一食或尽粟一石(▲) (2) 仰而鸣( ▲ )(3)秦穆公谓伯乐曰 ( ▲ ) (4) 穆公不说( ▲ )10.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子所使求马者,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 11.请写出【材料一】中“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在【材料二】中的具体表现。(2分)12.阅读三则材料,回答问题。(6分)(1)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伯乐”一词的解释是:春秋时秦国人,善于相马。后借指善于发现和选用人才的人。结合三则材料中与伯乐相关的内容,阐述这一解释的合理性。(2分)(2)结合三则材料,为演讲稿《人尽其才》写一个结语,从怎样识别人才与如何对待人才的角度,重申观点,加深印象。100字左右。(4分)(三)这个夏天,“苏超”火遍全国。老师组织大家以“我也要看‘苏超’”为主题,制作展板进行主题宣传。同学们搜集了以下材料,请阅读后完成13~16题的任务。(16分)【材料一】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是由江苏省体育局和各设区市于2025年5月至11月主办的赛事,全省 13 个设区的市分别组建1 支代表队,球队以城市命名,被网友戏称为“苏超”。联赛为期7个月,共85 场比赛,分为常规赛和淘汰赛两个阶段。常规赛中,13 支参赛球队将进行主客场单循环较量,共计 13 轮比赛;淘汰赛阶段,排名前八的球队将采用单回合淘汰赛制产生四强,直至最终决赛。联赛有516人获得参赛资格。其中,本科和大专学生85名、高中及中专学生69名、职业球员29名以及来自各行各业的业余球员337名,球员平均年龄24.09岁。江苏13个地级市全部跻身全国GDP百强,各城市长期存在经济竞争与文化差异。官方敏锐捕捉到这种地域张力,通过足球竞技将其转化为可运营的流量入口,既释放社会情绪,又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场景。联赛以“全民参与+城市荣誉”为理念,推动足球运动与全民健身深度融合。通过城市间的精彩角逐,激发地域认同感,让足球成为传播城市文化、凝聚民众共识的崭新载体,打造“体育+城市”融合发展的全新联赛典范。赛事主题口号为“城市荣耀,绿茵争锋”。 (摘自“百度百科”)初二语文试卷 第3页,共6页【材料二】【材料三】“苏超”举办期间,多种城市形象文旅推介以足球为载体持续展开。订票阶段,常州赛区推出别出心裁的“9.9元门票+萝卜干炒饭”套餐,直接带动本地萝卜干品牌线上销量翻倍。盐城推出的“观鸟+观赛”套餐,预订量超 2 万单,让游客在感受足球激情的同时,领略到盐城独特的自然风光。镇江西津渡景区则借助赛事东风,夜游人数较平日增长3倍,古街古巷在灯光映照与人群穿梭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当足球的热血与城市的脉搏同频共振,“苏超”早已超越传统赛事的定义。它不仅是绿茵场上的竞技盛宴,更是一座架起城市文化传播的桥梁,每个城市的文化基因都在这场狂欢中焕发新生。它是激活区域经济的强劲引擎,从文旅消费的全面增长到产业链条的延伸拓展,以体育赛事为支点,撬动起城市经济发展的新杠杆。(摘自光明网2025年6月10日)【材料四】“苏超”爆火的本质,是政府搭建舞台,以创意孵化器角色激活社会动能,最终在多元主体的协同中,让足球成为照见区域发展的棱镜。13 座城市的足球健儿在绿茵场上挥洒汗水,他们不仅踢出了“接地气的理想”,更踢出了“形散神聚”的“苏超”智慧。南京门将佩戴盐水鸭手套,苏州替补席摆放微缩园林,镇江推出限量版香醋“球迷加油瓶”,淮安现场1.2万多名观众齐跳“掼蛋舞”,盐城球迷自创《滩涂战歌》……“苏超”将绿茵场变为城市文化的展示舞台,也造就了传播奇观。南京和无锡的比赛变成了盐水鸭VS 水蜜桃,“输了水蜜桃加盐,赢了盐水鸭加糖”;徐州与宿迁的比赛则被戏称为“楚汉之争”;泰州 VS南通:赢了吃早茶,输了做试卷!“苏超”的这些“文化梗”可以看作历史符号的现代竞技转译和幽默性表述,它们将历史典故、地理标志以及非遗饮食文化转化为赛场叙事,通过“梗文化”幽默智慧地消解了赛场上的“矛盾”或者“对抗”,让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与当代体育竞技相结合,既强化了城市文化辨识度和特色性,也彰显了江苏不同城市的协同性,在解构中重构对江苏丰富多元地域文化的深层认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自嘲式团结”。网言网语构建起城市间亲缘纽带,打破‘散装’表象,加速凝聚基于共同地域归属和共同精神特质的文化共同体意识。好散文的要义在于‘形散而神不散’,江苏文化的特质也正在于此。(摘自《新华日报》2025年6月13日)13.【展板一:何谓“苏超”】根据材料一,你准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苏超” (4分)14.【展板二:“苏超”解密】展板空间有限,需分条陈述“苏超”爆火的原因。探究以上材料,你得出哪些结论 (4分)初二语文试卷 第4页,共6页15.【展板三:赛事预告】右图是第五轮南通对阵宿迁的海报。你准备在材料二中选择哪一幅图放在方框处 说说你的理由。(4分)16.【开展宣传】在宣传现场,有同学认为,“苏超”的“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天时地利人不和”等网络热梗将江苏十三大市的不团结暴露在全国人民面前,真是丢了江苏人的面子。对此你怎么看 请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围绕“和而不同”作即席讲话。(4分)【链接材料】春秋时期,齐景公问晏子,“和”与“同”不一样吗 晏子用音乐说明“和而不同”的含义:演奏一首美妙的音乐,既需要很多乐器,也需要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相协调,还需要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等相配合。这就是多种因素“和”的结果。如果乐器只发出一个音调,就很难听,这就是单纯“同”的结果。(选自《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四) 阅读下面的文章, 完成17~21题。(20分)壶口飞瀑奇扬①作为黄河的一段,壶口是举足轻重的,是上演气吞山河的绝版地带。“几”字形的大动脉横贯东西,气贯长虹,而壶口就是大动脉中最热血沸腾的一章。②我们尚在沟壑间盘桓,远远就传来低沉的涛声,隐隐若雷。翻过高坡,一条充满动感的黄色绸缎就悬在眼前了,那就是黄河,从崇山峻岭中涌来,浩浩汤汤,一路高歌来到壶口,河水以扇面的姿态向前冲击。陡然间,500米宽的河床收束成30多米,原来平缓的水流突然 ▲ 来,前呼后拥,犹同千军万马,在断崖上惊人一跃,义无返顾地扑向深深的槽底,似蛟龙鼓浪,如巨壶沸腾,声震山谷。③石破天惊!黄河展示了它的雄奇与悲壮。这天地间的壶,接受了黄河,收纳了不朽。④与其它瀑布不同,壶口瀑布不是垂帘水幕,不需别人仰视,而是从平实的河床上砸向深渊,如它的本性,出自平凡的土地,汇入低处的沟槽,以俯视的姿态回归黄土地。下到滩里,眼前的黄河之水汹涌澎湃,挟雷霆万钧之势,直下悬崖,腾空黄浪,水雾四溢。你看,前排的水刚落底,后排的浪铺天盖地压来,前赴后继,排山倒海,不屈不挠。这就是黄河之水的禀性,这就是壶口瀑布的特质。这万马奔腾的浪涛,这惊涛怒吼的黄河水,赋予了一个民族太多的情感。⑤走近些,再走近些,那黄色的瀑布愈加翻腾,高度集聚的水流以巨大的能量呼啸而下,团团水雾扑面而来,在阳光的直射下,幻化成炫目彩虹,绚丽之极。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泥腥味,这是黄河水的味道,这是黄土地的符号,这是水土交融后迸发的朴实心声。这种粗犷,壶口特有。雁荡山的大龙湫,瀑布细挂,缥缈中少了些厚重;庐山的飞流三千尺,虽然飘逸,也差了些气度;黄果树的瀑布,虽然迷蒙华丽,却缺乏一份质朴与深沉。唯有壶口瀑布,千里迢迢,越高山,过峻岭,穿峡谷,在此汇聚,拧成一股,洪流怒号,天开一堑,这世界上唯一的黄色瀑布,犹如千万条黄龙,昂首甩尾,俯冲而下,隆隆巨响,这是华夏文明的初声,这是安塞腰鼓的霸气,这是开启复兴之门的精神密码。⑥岁月沧桑,一个个风云人物在此对话:大禹的足迹遍及壶口;唐太宗挥戈退狄,两渡壶口;杨家将浴血卫国,忠肝义胆,可歌可泣。初二语文试卷 第5页,共6页⑦抗战期间,一批批仁人志士赶赴陕北,冼星海、光未然就是其中的两位艺术家,他们面对滔滔黄河,聆听震耳欲聋的壶口瀑布,产生了强大的心灵呼应,这惊涛巨响,就是抵御外侮的吼声,就是一个民族的最强音:“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这惊天动地的吼声,是最好的指挥号令,越过壶口瀑布,飞向抗日前线。⑧站在壶口的石岩上,我端详脚下,大大小小的圆窝布满其间,状如马蹄,也有更大一些的石坑,显然是水浪的长期冲刷形成的。常说柔情似水,而水被压迫到一定程度,就会奋力抗衡,亮出决绝的姿态,以柔克刚,勇往直前。这水甚至像钢刀一样斩劈石崖,每秒1000立方米的水冲刷壶口,石断崖裂,瀑布每年以7厘米的速度向后移,形成移动的瀑布。壶口的水,喊醒了洪荒疮痍的昨天,展示了东方辉煌的今天,奔向伟大梦想的明天。⑨如果说黄河是母亲河,那壶口就是母亲的心脏,一刻不停地跳动,血脉愤张。伫立瀑布前,磅礴壮观的飞泻,震撼两岸,披荆斩棘的气势,激荡群峰,万鼓齐鸣的涛响,山鸣谷应,奏成一曲千古绝唱,响遏云霄。(摘自《中国政府采购报》,2018年1月27日)17.阅读全文,梳理作者的行踪,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所至 在沟壑间盘桓 (2) __▲__ 下到滩里 再走近些 站在壶口的石岩上所见所闻 (1) __▲__ 一条充满动感的黄色绸缎悬在眼前 (3) __▲__ (4) __▲__ 大大小小的圆窝布满其间18.结合上下文,你认为哪个词语最适合填入第②段横线处 请说明理由。(3分)A.涌 B.冲 C.挤我选择 ▲ ,理由:19.阅读第⑤段,自选一个角度,品味其语言的妙处,写一段赏析文字。(4分)20.“所感”是游记的灵魂。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⑥⑦两段的理解。(4分)21.请参照专题探究一,自选探究角度,完成专题探究二的方案设计。(5分)专题探究一 专题探究二阅读内容 《社戏》《回延安》《灯笼》 《壶口飞瀑》 《壶口瀑布》《安塞腰鼓》探究专题 了解民俗,传承文化 ①___▲___设计理由 这三篇文章表现各地风土人情,展示传统文化习俗。阅读这些文章,我们能看到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感受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更好地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②___▲___三(65分,其中含写字分5分)22.根据要求作文。(60分)请以“从 中汲取力量”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将题目补充完整,力求写出真情实感;②不少于 600字;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⑤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初二语文试卷 第6页,共6页2024-2025学年(下)初二期末学业水平质量监测参考答案1.(2分)映照 追溯2.(1分)奔流不息3.(1分)示例一:当少年抚弄古琴时体会到的不仅有指间的韵律,更有弦音中流淌的和谐。示例二:当少年诵读诗经时体会到的不仅有文字的韵律,更有篇章里跃动的朴质情感与生活智慧。示例三:当少年临摹丹青时体会到的不仅有墨色的氤氲,更有山水花鸟间寄托的澄怀观道的意境。示例四:当少女跳起民族舞蹈时理解的不仅是动作韵律,更是肢体语言中的古老信仰。4.(12分)(1)(2分)示例一:循着经典足迹,探寻文明根脉;示例二:书香浸润心灵,经典烛照未来;示例三:品读经典智慧,赓续中华文脉(2)(3分)示例:小语,经典永不过时,它蕴含的智慧和价值在任何时代都珍贵。阅读经典能滋养心灵、提升素养,和做数学题并不冲突,还能为学习助力呢!(3)(4分)示例一:我选择A,保尔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仍以笔为武器坚持写作,即便手稿丢失也不放弃,用顽强意志践行对革命的信仰,正是“不可夺志”的印证。示例二:我选择B,保尔历经战场磨难、工地上的伤病与病痛折磨,如同璞玉被雕琢。这些苦难磨砺出他钢铁般的意志,最终成为坚定的革命者,诠释了磨砺对成长的意义。(一定要涉及情节)(4)(3分)示例一:小文,读《经典常谈》可以试试选择性阅读的方法。《经典常谈》中涉及多个经典领域,可先挑你最感兴趣的章节(如《诗经》《史记》)入手,降低阅读压力。示例二:小文,读《经典常谈》可以试试批注式阅读的方法。比如在遇到难懂的概念(如“六义”“本纪”),在书页空白处简单标注解释,或结合注释辅助理解,方便后续回顾。5.(9分)(1)寤寐思服(2)天下为公(3)阡陌交通(4)安得广厦千万间(5)心忧炭贱愿天寒(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7)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6. 图画内容的不同:A. “夜久潮侵岸”:以夜晚为背景,描绘出夜晚潮水拍打着岸边,月光清冷的画面景象,色彩暗淡些,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寒意或清冷孤寂的氛围,烘托思乡的愁绪。B. “八月湖水平”:画面以八月秋景为背景,描绘出一幅湖面平静开阔与晴朗的天空相连的景象,整体色调明亮,突出湖水的广阔浩渺。画面内容、情感特点、意境广阔的不同(过于简单扣1分)7. 选择:A. 《题破山寺后禅院》诗集名称:“禅意山水间”命名理由:两首诗均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递出幽静深远的意境和诗人内心的感悟。常建的诗以淮水夜景展现羁旅之情,而《题破山寺后禅院》则以山寺晨景体现禅意,二者主题虽略有不同,但都依托山水景物抒发情感,适合归入同一诗集。名称“禅意山水间”既点明景物特点,又暗含诗中的哲理与情思,新颖贴切。B《送友人》:“悠悠离情”;C《卜算子》:“景中含情”;D《黄鹤楼》:“思乡情怀”诗集名称1分,只要扣住诗歌内容(2首诗归纳各1分)、情感1分即可。8.(2分)彼/ 见/ 伯乐之知己也9.(4分)(1)有时 (2)(马)嘶叫 (3)对……说,告诉 (4)同“悦”,高兴,喜悦10.(4分)你所派遣的找马人!毛色雌雄尚且不能知道,又能知道什么马?(关键词“使”“ 尚”“ 知”各1分,语句通顺1分)11.(2分)材料二中“骥”受辱于奴隶人之手的具体表现为:驾盐车上太行时,蹄子僵直、膝盖折断,尾巴浸湿、皮肤溃烂,口水流到地上,浑身汗水直流,在半山腰徘徊不前,拉着车辕却上不去。或者写原句:“蹄申膝折,尾湛肤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6分)(1)(2分)材料一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强调其对人才的发现作用;材料二中,伯乐遇见拉盐车的千里马,因其“知己”而痛哭并解衣覆盖;材料三中,伯乐推荐九方皋相马,九方皋能“得其精而忘其粗”。 三则材料中,伯乐或直接识别千里马,或推荐识马之人,均围绕“发现与选用人才”的核心。因此,这与词典解释的“善于发现和选用人才的人”高度契合。(结合两则各1分)(2)(4分)示例:各位听众!三则故事告诉我们,识别人才与善待人才是成就事业的基石。如材料一中,千里马因缺乏伯乐而被埋没,证明识别是发现价值的前提;材料二中,伯乐以痛哭与解衣之举,展现了对人才的珍视与尊重;材料三中,伯乐慧眼识九方皋,更启示我们要敢于突破表象,挖掘人才的深层潜力。若想让人才发挥最大价值,既需如伯乐般敏锐的洞察力,更要以包容、尊重、爱惜之心对待他们。唯有如此,方能让“千里马”驰骋千里,让人才之光熠熠生辉!(符合演讲稿结语的要求1分,观点明确重申1分,联系材料1分,内容和语言流畅2分,字数不足扣1分)附译文:【材料二】有匹千里马老了,拉着盐车来到太行山。它吃力地伸着蹄子,弯着膝盖向前走,尾巴下垂,脚掌也烂了,涎水洒在地上,浑身汗水直流,拉到半山坡便走不动了,驾着车辕不能继续上山。正巧伯乐遇到了,他赶忙下了车,抚着这匹马心疼地哭起来,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盖在它身上。这时,千里马低着头喷着鼻子,仰起头长鸣了一阵,洪亮的声音直达天际,好像是从钟磐之类乐器发出的声音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它感到伯乐是它的知己呀!【材料三】 九方皋相马秦穆公对伯乐说:“您的年岁高了!您的子孙中有可以派去寻求天下好马的人吗?”伯乐答道:“我的儿子们都是才能一般的人,能够教会他们识别一般的好马,无法教他们识别天下最好的马(千里马)。我有一个曾在一起扛过东西打过柴草的朋友,叫九方皋,这个人对于马的识别本领不在我之下,请使其谒见。穆公召见了他,派他外出找马,三个月后返回报告说:“已经得到它了,在沙丘。”穆公问:“什么马?”答道:“是一匹黄色母马。”派人前去取得它,却是一匹黑色公马。穆公不高兴,召唤伯乐对他说:“糟糕,你所派遣的找马人!毛色雌雄尚且不能知道,又能知道什么马?”伯乐长长地叹息道:“竟然到达了这种境界吗?九方皋所观察的,得到了它的精微,而放弃了它的粗略,省察其内部而忘却其表象。像九方皋这种善于识别千里马的人,实在有比千里马更可宝贵的地方啊!”马到达,果然是天下最好的马啊。队伍的组建(构成);比赛流程(规则、阶段、赛制);球员的组成,比赛的意义(理念、口号、目的、作用)围绕四个方面各1分。14.(1)全民参与的多元阵容:参赛球员涵盖学生、职业运动员及各行业业余爱好者,平均年龄24.09岁,贴近大众且充满活力,引发广泛情感共鸣;城市荣誉的情感共鸣:以城市命名球队,将地域竞争转化为“为城市而战”的集体荣誉感,如“楚汉之争”等文化梗强化了地域认同与趣味性;赛制设计的吸引力:7个月85场比赛,主客场单循环结合淘汰赛,赛程密集且悬念十足,满足观众长期关注需求;文化与体育的深度融合:将城市特色文化符号(如盐水鸭、香醋、掼蛋舞)融入赛事,通过“梗文化”幽默消解对抗,形成“自嘲式团结”的文化共识;文旅经济的协同拉动:各地推出“门票+特色套餐”(如常州萝卜干炒饭、盐城观鸟),撬动“体育+旅游”消费,激活区域经济新场景;(6)政府与社会的协同运营:官方搭建平台并转化地域张力为流量入口,多元主体协同推动,形成“政策支持+创意孵化”的爆火模式。(7)有地域的张力:各城市长期存在经济竞争与文化的差异。(写到任意四个方面即可)15.(4分)图A:以狼头搭配南通英文1,狼象征勇猛顽强,契合足球竞技精神,简洁有力地展现南通队形象,可彰显球队在比赛中拼搏进取的态度。图B:卡通狼形象活泼可爱,手持足球,带有海浪元素,增添趣味性与亲和力,能拉近与观众距离,凸显南通足球的活力与魅力。(两幅图任选其一,言之有理即可)选择与理由;描绘画面(画面与文字,两个元素2分),突出地域特色,突出主题: 南通特色(狼山,南通)1+精神1(2分)16.(4分)示例:同学们,这些热梗恰恰体现了江苏的“和而不同”呀!(观点1分)就像晏子说的,音乐美在五音协调(联系晏子1分),江苏十三市的“互怼”热梗,本质是用幽默消解对抗——盐城观鸟与足球能结合,南通宿迁玩“楚汉之争”梗,表面“人不和”,实则是各地用特色文化互动,在差异中找到共鸣。这不是不团结,而是像交响乐一样,各城市用独特“音符”奏出江苏的活力强音,反而让全国看到我们多元又凝聚的文化智慧呢!(涉及不同地区地域文化2分,符合即席发言的要求,言之有理即可)17.(1)涛声如雷(2)翻过高坡(3)黄河之水汹涌澎湃或直下悬崖或排山倒海(4)那黄色的瀑布愈加翻腾或水雾扑面而来 (意对即可)均可。示例1:我选择“涌”,理由:“涌”能生动描绘排排的水流向前冲击一下收束往下坠落的雄伟景象,突出黄河的水流的力量和磅礴的气势。示例2:我选择C.“挤”理由:“挤”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河床从500米骤然收束至30多米时,水流因空间急剧变窄而相互推搡、争抢前行的动态画面,更能突出水流密集、前呼后拥的紧迫感和激烈态势,与后文“前呼后拥,犹同千军万马”的描述相呼应,强化了壶口瀑布水流汹涌、气势磅礴的特点。其余几个词语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描绘景象(壮观、气势、由宽到窄1)2+黄河水流特点119.修辞手法的角度:比喻或排比或对比衬托;句式的角度:多用短句或句式对称,增强气势,增强节奏美,或长短句结合感官角度:词语角度:示例:第⑤段语言精妙。运用“呼啸而下”“昂首甩尾”等动词,赋予瀑布动态之美;通过与大龙湫、庐山、黄果树瀑布对比,凸显壶口瀑布的厚重、气度与质朴;“精神密码”等比喻,升华其文化内涵,极具感染力。角度1分,阐述1分;景象特点1;作者情感1。20.通过回忆历史不同阶段的各种人物,为了国家与民族的发展,一代代前赴后继,英勇努力才有了我们民族的蓬勃生机与不断发展,表达了作者对英雄逆境中奋起努力精神的赞美,也暗含对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力量强大、生生不息精神的讴歌。示例:第⑥段以壶口瀑布为依托,将历史与现实紧密勾连。大禹治水、唐太宗挥戈、杨家将卫国等历史事迹在此汇聚,展现出壶口作为历史见证者的厚重感。抗战时期,冼星海、光未然在此汲取灵感,创作出激昂的《黄河大合唱》,壶口瀑布的惊涛巨响化作抵御外侮的民族最强音。这些内容表明壶口瀑布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承载着中华民族坚韧不屈、奋勇抗争的精神,是民族精神的象征与凝聚地,凸显了其深厚的文化与精神内涵。概括内容2分+精神传承2分(从人1到民族1)21.示例:探究专题:感悟自然,弘扬精神 |感受力量,领悟精神 感受自然伟力,体悟民族精神1分设计理由:这三篇作品均以雄浑壮阔的自然景观或人文活动为载体。《壶口飞瀑》与《壶口瀑布》聚焦黄河壶口的磅礴气势,《安塞腰鼓》展现黄土高原上的生命激情。阅读它们能让我们领略自然与人文的震撼力量,从中体悟中华民族坚韧不屈、激昂奋进的精神内核。从文章内容2分+探究精神2分 (黄河文化、非遗、传统文化、地域特色、特色美景)从两部分入手,表达详细完整就给满分。22.作文评分标准(60分+5分=65分)在——中汲取力量一、抓住审题要素1.半拟题作文,拟题是第一关,题目写全,表达准确流畅,如拟题出彩可作为加分项(表达形象、有文学味,有情味的)2.抓牢横线处,这是文章的主体内容。首先重点内容与标题是相吻合的。能抓牢横线处,有具体的情境,丰富的情节,形象的描绘,是努力的方向。如果能在情节上写出影响力量的渐进深入,或各种情境下影响的丰富多样,增添了文章的厚度与丰富,也是加分项。尤其能把对方的特点细节延伸与自己的内心情感真切对接,即放大真正让自己心弦震动的相关细节,一起共情,打动自己,也打动读者,是这篇文章难点,更是亮点。2.“汲取力量”是中心的归属,更是文章的重要落点,在文中要表现出来。如果有适当的情感铺垫,汲取的力量也更有感染力;如果能写出自己渐进渗透力量的过程,文章更有层次感,也更有厚度。对力量的汲取感受颇深,能形象丰富或深刻有力地表达自己感受,也给文章增加了力量。汲取力量的表现不仅停留于议论,在行为上也有适当的表现也是加分项。如果有上面这样的表达表现,在各档切入分时可作为加分项倾斜。具体评分建议:整体从46分切入。一类卷57分切入,二类卷50分切入,三类卷44分切入,四类卷39分切入。36分以下慎打。1. 一类文54~60分。 扣住横线处,情境具体,详略准确,细节生动,“汲取力量”的表现明显,情节有过程或有丰富性,有相得益彰的层次结构,有丰富深刻的感受议论都是加分点。2. 二类文48~53分。扣住横线处,情境具体,详略准确,有适当的细节,对“力量”的落点准确。如或在情节过程或丰富性上,或在语言的描写,或在表达感受的丰富深刻,或巧妙清晰的结构层次等方面有一到两个亮点,入档时可酌情加分。3.三类文。42~47分。 扣住横线处,事情较具体,详略基本恰当,也点出了“力量”的影响,46分。根据语言,结构,内容等上下浮动。4.四类文36~41分。没有某件具体事情,语言也泛泛而谈,或重点偏题。5.五类文30~35分。明显偏题,或无中心,内容杂乱或空洞;词不达意,病句多;结构不完整,条理不清楚,不会分段。6.六类文30分以下。无中心,内容杂乱或空洞,不知所云,词不达意,文理不通。没有任何条理与结构。不足500字者,每少50字扣2分。300字以内1行1 分,300字以上按不足500字方法打分。语言华丽,不真切,表达晦涩,不给高分。提议语言清晰,言之有物,表达真切。写字(5分)书写美观、规范,5分;书写清楚、规范 ,4分;书写较清楚、规范,3分;书写潦草、尚可辨认,2分;书写难以辨认,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