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年上学期八年级历史期中质量检测试卷(考试时长:60分钟 历史总分:100分 答案请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 升旗仪式上,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心中总会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决定以五星红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会议是(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 中共八大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 1951年,西藏代表团和中央人民政府达成协议,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意味着( )A. 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 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C. 第一个自治区成立了 D. 西藏摆脱了殖民统治3. 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该情境说明( )①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②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③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 ④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① D. ①②④4. “当冲锋部队遭到敌人活力阻击时,他在已经受伤、手榴弹用尽的情况下,奋不顾身地冲了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材料描述的人物是( )A. 邱少云 B. 董存瑞 C. 黄继光 D. 雷锋5. 1950年冬,湖南省动工建水塘9.8万多个,修堤坝2.2万多座,修沟渠4000多千米.受益田地750万亩。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长26.9%。据此可知,土地改革( )A. 促进了水利事业的发展 B. 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C. 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6. 1954年9月20日,某部文献表决采取无记名投票的办法。下午执行主席根据计票人和监票人的报告,宣布表决的结果:投票数共1197张,同意票1197张。这时,全场起立,掌声和欢呼声持续五分钟。这部“文献”( )A. 标志着社会主义时代的到来 B.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C. 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 D. 确立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7. 下列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②青藏铁路通车 ③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④大庆油田投产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8. 1956年,上海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A. 土地改革 B. “一五”计划 C. “大跃进” D.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9. 在会上,小华同学引用诗词赞扬一人物:盐碱净,内涝治,风沙驯...全意为人民。群众中来去,天地共翻身。该人物是( )A. 黄继光 B. 焦裕禄 C. 邱少云 D. 王进喜10. “深耕细作产量高,一颗玉米穿云霄。彩云拴着玉米腰,吓得月亮弯弯腰。”该民谣与下列选项中的口号反映了同一历史事件的是( )A.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 公共食堂好,吃饭不花钱C. 自愿又互利,发展合作社 D. 公私合营制,走上幸福路11.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主要是因为( )A. 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B. 形成了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C. 平反了刘少奇冤案 D. 决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12. 安徽凤阳小岗村是个贫困村。1978年,小岗村生产队18户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契约。他们艰苦地干了一年,还了贷款,生活有了改善,自农业合作化以来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打心里乐开了花。这一变化得益于( )A. 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完成13. 在对外开放中,首先建立经济特区的两个省为( )A. 广东、福建 B. 安徽、四川 C. 广东、广西 D. 江苏、浙江14. 中共七大、中共十二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九大都是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其中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 主要矛盾——国企改革——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B. 毛泽东思想——经济特区——中国特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C. 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 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5. 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A.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B.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C. 沿海经济开发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D. 内地──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16. 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它的基本内涵是( )A.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B. 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C.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 D. 祖国统一、科技发达、社会和谐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17题16分,18题10分,19题16分,共42分)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歌词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二:“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祖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阵阵风帆”。(1)歌词一中提到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人和事件分别是什么?(2)歌词一中让中国“富起来”的人是谁?根据所学知识,请用一句话来评价他。(3)歌词二中“有一位老人在祖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什么事件?(4)概述我国最终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什么?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材料二 “一五”计划期间,国家用于建设的投资总额达7664亿元,基本建设投资占55.8%,而全部基本建设投资的58%用于工业基本建设,其中又有88.8%用于重工业建设。——摘编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材料三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什么情况?(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改变材料一所反映的状况,我国当时采取了怎样的措施?(3)材料三中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指的是什么?19. 实现中国梦是所有中国人不断追求的梦想。阅读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材料二 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又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上的讲话材料三 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为此我国政府提出了“一带一路”的经济发展举措,“一带”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指的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彰显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新常态。“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连接着活跃的东亚经济圈、发达的欧洲经济圈及其中间地域广阔,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的陆上腹地国家。它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是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之路,是增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之路。(1)材料一中的“中国道路”具体是指什么道路?其开创者是谁?(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梦”的内涵是什么?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其中建国一百周年时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又形成了怎样的战略布局?(3)实现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能为中国梦的实现作出哪些努力?三、论述题(10分)20. 掌握历史事件间的联系是探究历史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中国现代历史事件(部分)时间 事件1949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1953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195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1956年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1958年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召开从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确定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不少于150字)2025年上学期八年级历史期中质量检测试卷(考试时长:60分钟 历史总分:100分 答案请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题答案】【答案】A【2题答案】【答案】B【3题答案】【答案】D【4题答案】【答案】C【5题答案】【答案】C【6题答案】【答案】B【7题答案】【答案】A【8题答案】【答案】D【9题答案】【答案】B【10题答案】【答案】A【11题答案】【答案】D【12题答案】【答案】B【13题答案】【答案】A【14题答案】【答案】D【15题答案】【答案】A【16题答案】【答案】A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17题16分,18题10分,19题16分,共42分)【17题答案】【答案】(1)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或开国大典)(2)邓小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3)1992年南方视察(或南方谈话)(4)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18题答案】【答案】(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十分落后。(2)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等。(3)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建成的武汉长江大桥,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19题答案】【答案】(1)中国道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者:邓小平。(2)“中国梦”的内涵: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目标: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2049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战略布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形成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3)努力: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锻炼出一个强壮的体魄,将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力量。三、论述题(10分)【20题答案】【答案】(2)观点: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为工业化建设奠定基础。论述: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一五计划的实施需要稳定的社会制度保障,而三大改造的完成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为工业化提供了制度支持。两者共同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结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工业化建设相辅相成,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