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检测模拟卷考试时间:60 分钟 总分:50 分一、判断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公共设施是大家的,爱护它们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家庭中,父母负责赚钱养家,孩子只需要好好学习。( )在公共图书馆大声喧哗是不文明行为,但不违法。(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传统,与社会文明无关。( )遇到陌生人问路,可以随意指路。( )社区的垃圾分类是清洁工人的事,与居民无关。( )我们可以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为社会作贡献。( )父母偷看孩子的日记是关心的表现,不算侵犯隐私。( )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让座是道德要求,不是法律义务。( )建设法治社会需要每个人尊法守法,依法维权。(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下列属于公共生活的是:( )A. 在家看电视 B. 在学校上课 C. 在公园散步 D. 在卧室写作业2.维护公共秩序的做法正确的是:( )A. 在电影院随意走动 B. 排队时插队 C. 劝阻乱贴广告的行为 D. 在消防通道停车3.下列属于良好家风的是:( )A. 铺张浪费 B. 诚实守信 C. 自私自利 D. 好吃懒做4.遇到校园欺凌,正确的做法是:( )A. 忍气吞声 B. 以暴制暴 C. 及时告诉老师或家长 D. 害怕不敢说5.下列行为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是:( )A. 父母让孩子做家务 B. 学校组织安全演练 C. 网吧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D. 老师批评犯错的学生6.下列不属于公共设施的是:( )A. 路灯 B. 共享单车 C. 自家汽车 D. 公园长椅7.参与社区活动的意义是:( )A. 获得奖励 B. 认识新朋友 C. 增强社会责任感 D. 打发时间8.下列属于爱国行为的是:( )A. 升国旗时嬉笑打闹 B. 爱护国旗、国徽 C. 随意丢弃红领巾 D. 不唱国歌9.下列属于传统美德的是:( )A. 尊老爱幼 B. 盲目攀比 C. 斤斤计较 D. 浪费粮食10.当发现有人破坏公共设施时,应该:( )A. 视而不见 B. 一起破坏 C. 及时制止或报告 D. 嘲笑对方三、想一想,谈一谈(每题 10 分,共 20 分)1.结合本地实践,谈谈如何传承优良家风。2.维护公共秩序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性?请举例说明。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二、单项选择题C 2. C 3. B 4. C 5. C 6. C 7. C 8. B 9. A 10. C三、想一想,谈一谈1. 结合本地实践,谈谈如何传承优良家风。优良家风是家庭文化的核心,传承需结合家庭、社会与文化实践:家庭层面:通过制定家规(如 “孝亲敬长”“勤俭节约”)、开展家庭会议分享祖辈故事(如长辈的奋斗经历),让家风融入日常生活。例如本地社区开展 “家风故事会” 活动,鼓励家庭分享祖辈的诚信事例,增强家庭成员对家风的认同感。社会层面:参与社区组织的 “最美家庭” 评选、家风主题讲座(如邀请本地道德模范家庭分享经验),将家风与社会文明建设结合。如某社区设立 “家风长廊”,展示居民家庭的优良家风标语,形成示范效应。文化层面:通过参观本地家风馆、阅读传统家风典籍(如《朱子家训》),理解 “忠孝两全”“耕读传家” 等传统美德的现代意义。例如学校组织学生到本地历史名人故居(如诸葛亮故居)学习其家风故事,促进文化传承。2. 维护公共秩序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性?请举例说明。公共秩序是社会正常运行的基础,其重要性体现在:保障安全:遵守交通秩序(如行人走斑马线、司机礼让行人)能减少交通事故,保障生命安全。例如十字路口若无人遵守红绿灯,易引发碰撞事故,影响道路通行效率。营造文明氛围:公共场所保持安静(如图书馆、医院)能维护他人的权益,体现社会文明。如在博物馆中喧哗会干扰他人参观,破坏文化体验环境。增强社会责任:参与维护公共秩序(如劝阻插队行为、监督垃圾分类)能培养公民意识。例如疫情期间主动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健康的保护,体现集体责任意识。举例:在地铁站自觉排队候车,可避免拥挤推搡,确保乘客安全有序上下车。若秩序混乱,可能导致踩踏风险,影响公共交通的正常运行,这说明良好的公共秩序是社会生活稳定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