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改造我们的学习(一九四一年五月十九日)毛泽东导入:如果说恩格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讲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原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那么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讲的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理论必须要联系实践。在中国共产党艰难成长的历史上,1941年是个值得纪念的时间,在建党20周年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在革命圣地延安发动了著名的“整风运动”,在这次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同志作了三个报告:即《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改造我们的学习》。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改造我们的学习》。筛选整合信息,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结合创作背景,理解现实性和针对性。品读文章语言,分析写作特点和表达效果。学习目标01任务一梳理论述思路,体会论述逻辑。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曾发生过几次左、右倾的错误,直至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后才使错误得以纠正。但当时形势发展很快,还来不及对各种错误的思想根源进行彻底清算。抗日战争爆发后,大量增加的新党员中不少人的思想也需要一个转变提高的过程。为了纯洁党的组织,提高党的战斗力,中国共产党于1941年在延安开展了整风运动,《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改造我们的学习》是整风运动中的纲领性文件。写作背景毛泽东的语言艺术富于情感,感染力强,气势恢宏;语言通俗,生动形象,风趣幽默;善于引用,又富有独创性,注重实用。☆解题:①课文标题是什么结构类型的短语?这一标题起什么作用? ②从标题看本文的论述范围是什么? ③“改造我们的学习”能否改成“改变我们的学习”?☆标题是一动宾短语,它既点明了课文的论点,又揭示了论题。☆从课文标题看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彻底改变学风方面的问题。☆不能改,因为“改造”意味着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改变”,而是从根本上改掉旧的,树立新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风运动内容是“整顿三风”,即: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毛泽东同志作了三个动员报告:整顿学风——《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风——《整顿党的作风》整顿文风——《反对党八股》延安整风运动整风运动的目的: 遵义会议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总路线是正确的,工作上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王明的错误路线没有从思想上彻底肃清,同时,新党员大多出身于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把非无产阶级思想带进党内来。党内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存在,干扰了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贯彻。为了总结历史经验,肃清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恶劣影响,提高全党的马列主义水平,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党中央抓住抗日战争相持阶段这个极好的时机,开展了全党的整风运动。整风运动的意义: 通过整风,全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前仆后继生吞活剥等闲视之有的放矢哗众取宠徒有虚名若明若暗仆:倒下。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地搬用(别人的)。形容用平常的眼光对待别人或事物。对准靶子射箭,比喻言论、行动目标准确。用浮夸的言辞博取群众的喜欢。空有某种名声,名不副实。对问题情况有所认识却不清楚,或态度不明。掌握词语改造我们的学习提出问题:主张改造学习——引论分析问题:回顾历史经验,总结成绩与进步三大缺点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本论解决问题:三大提议研究周围环境有组织地进行综合研究理论和实际结合结论两种对比主观主义态度马克思列宁主义态度总结: 全文紧紧围绕“改造我们的学习”这一论题层层深入,展开论述,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全文是一个什么结构?层进式思考:文章第二段在讲“进步和成绩”,似乎与论点无关,是否可删?为什么?回顾历史经验,正面论述改造我们的学习所必须遵循的原则。肯定了原来的进步和成绩,是一种肯定和坚持基础上的“调整”。活动二:研究第一部分:本部分共7句话,第1句话是个长单句,怎样划分主谓宾?二十年(主),就是(谓)……二十年(宾)单看“主、谓、宾”好象是个简单的重复判断,其修饰成分不容忽视。第1句暗含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其中哪个词用得特别精确?“日益”一词很客观地写出了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逐步结合的过程,用词准确。文段又是怎样来论证的?②用对比法,③~⑦用例证法,从“一百年来”“十月革命以后”“抗日战争以来”三个时期进一步说明探索救国之路取得的成绩。对下列词语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为之一新(全) 有的放矢(靶子)故纸堆(旧)B 华而不实(华美) 谬种流传(种子)严于律己(准则)C 徒有虚名(空) 夸夸其谈(夸大)臆造(主观的想象)D 钦差大臣(派遣) 实事求是(规律性)陈词滥调(不切实际)答: B阅读全文,圈划观点句(中心论点、分论点)和标志思路的句子。快速默读课文,然后在文中画出显示思路的语句。“我主张将我们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改造一下”——“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二十年”——“所有这些都是很好的现象”——“但是我们还是有缺点,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这些都是很坏的作风。……害了我们很多同志”——“这种主观主义作风,不是还在许多同志中间存在着吗?”——“当然,上面我所说的是……不可等闲视之。”——“为了反复说明这个意思,我想将两种互相对立的态度对照地讲一下。”——“依据上述意见,我有下列提议”——“在如此生动丰富的中国革命环境……我相信一定会有好的结果。”第二部分(第4--13段)笔锋一转,指出“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其表现是:(1)不注重研究现状(第4段);(2)不注重研究历史(第5段);(3)不注重马列主义的运用(第6段)。第7段是对前面的总结,并指出“这些都是极坏的作风”。第8一11段是说危害:(1)根据“想当然”发号施令(第8段);(2)对自己的历史一点都不懂,只剩下了希腊和外国故事(第9一10段);(3)谬种流传,误人不浅(第11段)。第12段作小结,指出上面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不可等闲视之。第三部分(第14--18段)是将主观主义和马列主义的不同态度对照着讲。1、先讲主观主义的态度(第14-16段)。其表现是:对现状不作系统的周密的研究,对历史只懂希腊不懂中国,对马列主义理论的研究是无的放矢的。其类型可分为两种:(1)研究工作中的教条主义;(2)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主义。其特点是:只凭主观,忽视客观;夸夸其谈,华而不实。其危害是:害己、害人、害革命。其实质是:反科学、反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2、再讲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第17-18段)。其表现是:对现状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对历史,不是割断,不单懂希腊,还要懂中国;对马列主义的理论是有的放矢地研究。其特点是:有的放矢,实事求是。其实质是:党性的表现,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作风。第四部分(第19-23段)是结论部分,提出具体的“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方法。具体有三条,简而言之就是:(1)研究周围的环境;(2)研究中国的历史;(3)理论联系实际。最后一段对这一部分进行小结,指出“我们在学习问题上的这一改造”,“一定会有好的结果”。胡乔木曾提到:“1939 年开始掀起有组织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运动……但是,这两年的学习也有缺点,主要是存在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学者李蓉在《延安整风运动纪实》中说:“当时,理论脱离实际主要表现为主观主义。张闻天将主观主义区分为两种主要表现形态,即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毛泽东赞成并吸纳了这个意见。”三个方面 存在的缺点 产生的危害研究现状研究历史学习国际的革命经验三个方面 存在的缺点 产生的危害研究现状 不系统,不周密 研究氛围不浓厚 满足于一知半解,想当然发号施令研究历史 不曾组织,漆黑一团,言必称希腊 懂得甚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学习国际的革命经验 为了单纯的学习 理论和实践分离谬种流传,误人不浅。2 第二部分的内容与层次第一层(1段)提出分论点第二层(2段------5段)从三方面列举坏学风的具体表现第三层(6段------9段)从三方面论述坏学风的根源和危害第四层(10段)小结方法二:运用比较的方法,准确而 迅速地筛选信息比较阅读第三部分中阐述主观主义和马列主义态度的文段,从中筛选出作者从哪些方面对这两种态度进行对比。两段都分别在“表现(作风)”、“危害”、“实质”等方面进行了比较。主观主义的态度表现是不调查,对今天若明若暗,割断历史,漆黑一团,无的放失;“或作讲演,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写文章,则夸夸其谈一大篇”;危害是害己、害人、害革命;实质是党性不纯,违反马列主义。马列主义的态度表现是系统周密地调查研究环境,不割断历史,有的放矢;作讲演或写文章都详细占有材料,引出科学的结论,实事求是;实质是党性纯,遵守马列主义。性质不同:借代是借用一个名称来代替或反映本体的部分或特征,是代而不喻。像“锦鳞游泳”中“鳞”就是以部分代整体,以“鳞”代“鱼”。借喻则是以两个的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来打比方,是喻中有代。关系不同:借代中本体和借体之间是相关关系。像“千里共婵娟”中“婵娟”,即嫦娥,与月关系密切。而借喻中的喻体和不出现的本体之间是相似关系。像“何处得秋霜”中“秋霜”和本体“白发”十分相似。结构不同:借喻加“像”就能变为明喻。像“秋霜”和本体“白发”连起来,可以说成“白发像秋霜”或“像秋霜一样白的头发”。而借代则不能。如“鱼”和“鳞”能说成“鱼像鳞”或“像鳞一样的鱼”吗?借代和借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