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3平面镜教学设计 苏科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目标】物理观念层面,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如照镜子、平静水面的倒影,建立起平面镜成像的概念,理解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这一关键观念,能运用该观念阐释各类平面镜成像实例。科学思维培养上,借助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像让学生思考如何确定像的位置、比较像与物大小等问题,锻炼其逻辑推理与问题分析能力;同时,类比生活中的对称图形,深化对成像特点的理解,提升模型建构能力。科学探究环节,学生自主设计并开展平面镜成像实验,如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玻璃板替代平面镜)、规划实验步骤,在操作过程中测量像距与物距、对比像与物大小,提升实验设计、操作及数据处理能力。科学态度与责任方面,要求学生如实记录实验数据,面对实验误差冷静分析,培养严谨、实事求是的态度;结合生活中平面镜的广泛应用(如潜望镜、穿衣镜),激发对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责任感。【教学重难点】课程重点为探究并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物等大、等距、连线垂直),明晰成像原理;难点在于设计精准的实验确定像的位置与大小,以及透彻理解虚像概念。【教学过程】实验器材:平面镜、刻度尺、相同的两个棋子(或蜡烛)、方格纸、白卡片、激光笔、多媒体设备【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镜子是再常见不过的物品了。大家每天早上起床后,都会照照镜子,整理一下仪表。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镜子是如何成像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平面镜的奥秘。学生活动:(思考并小声讨论)教师:看来大家对这个问题都很好奇。其实,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并不复杂,但要想真正掌握它,我们还需要通过实验来观察和探究。今天,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深入了解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设计意图:通过日常生活中的镜子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同时,提出探究问题,为新课的展开做好铺垫。【新课教学】一、平面镜的定义和构造教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平面镜的定义和构造。平面镜是一种表面光滑、能够反射光线的镜子。它的构造很简单,通常是由一块玻璃板和背面涂有银或铝的反射层组成。多媒体展示:展示平面镜的实物图片和构造示意图,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平面镜。教师:大家看,这就是平面镜的实物图片和构造示意图。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平面镜的表面非常光滑,能够反射光线。而它的反射层则是由银或铝等金属制成的,这些金属具有很好的反射性能。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展示平面镜的实物图片和构造示意图,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平面镜的定义和构造,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习题:1.平面镜的构造主要由哪两部分组成?( )A. 玻璃板和反射层B. 玻璃板和塑料层C. 金属板和反射层D. 金属板和塑料层答案:A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师:接下来,我们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为了更直观地观察平面镜成像,我们将通过实验来进行。实验演示:1.准备器材:将一张方格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再将茶色玻璃板(平面镜)竖直放在方格纸上,并标出玻璃板的位置。2.放置物体:将棋子A(或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棋子A(或蜡烛)的像。3.探究像与物的关系:大小关系:用另一个相同的棋子B(或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与棋子A(或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距离关系:用刻度尺测量棋子A(或蜡烛)和棋子B(或未点燃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发现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这说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位置关系:改变棋子A(或蜡烛)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发现像与物总是关于平面镜对称。4.验证虚像: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棋子B(或未点燃的蜡烛)所在的位置,观察是否能从白卡片上直接观察到棋子A(或蜡烛)的像。结果不能直接观察到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教师:通过实验,我们得出了平面镜成像的几个重要特点: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同时,通过逐步引导,让学生自主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拓展知识:虚像与实像的区别: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在光屏上呈现出来;而虚像则是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出来。平面镜成像的应用:平面镜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穿衣镜、汽车后视镜、潜望镜等。多媒体展示:展示虚像与实像的区别示意图和平面镜成像的应用图片,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应用。习题:2.下列关于平面镜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像与物的大小不相等B.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大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 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D. 平面镜成的是实像答案:C3.下列哪个应用是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 A. 放大镜 B. 照相机C. 潜望镜 D. 投影仪答案:C三、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教师:那么,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什么呢?其实,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就是光的反射定律。当光线照射到平面镜上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反射光线遵循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多媒体展示:展示光的反射定律示意图和平面镜成像的光路图,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教师:大家看,这就是光的反射定律示意图和平面镜成像的光路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光线照射到平面镜上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且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而平面镜成像就是由于光线在平面镜上发生反射而形成的。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展示光的反射定律示意图和平面镜成像的光路图,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习题:4.下列关于光的反射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可以不在同一平面内B.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可以分居法线同侧C. 反射角可以大于入射角D.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答案:D5.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 )A. 光的折射定律B. 光的直线传播C. 光的反射定律D. 光的色散答案:C四、平面镜成像的应用与拓展教师:前面我们提到了平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其实平面镜的应用远不止这些。比如,在医学领域,医生可以利用平面镜来检查患者的口腔、耳道等部位;在科技领域,平面镜也被广泛应用于光学仪器中,如显微镜、望远镜等。多媒体展示:展示平面镜在医学领域和科技领域的应用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平面镜的应用。教师:除了这些应用之外,平面镜还有一些有趣的现象和拓展应用。比如,“猴子捞月”的故事中,猴子为什么捞不到月亮呢?这就是因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造成的。月亮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虚像,并不是真实存在的物体,所以猴子当然捞不到月亮了。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展示平面镜的应用和拓展内容,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平面镜的用途和价值。同时,通过“猴子捞月”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习题:6.下列哪个现象不是由于平面镜成像造成的?( )A. 穿衣镜中的人像B. 汽车后视镜中的景物像C. “猴子捞月”中的月亮像D. 放大镜中的物体像答案:D7.医生利用平面镜检查患者的口腔时,是利用了平面镜的哪个特点?( )A. 成正立、等大的虚像B.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C.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答案:A(同时B选项也正确,但在此题中更侧重于成像特点,故选A)【课堂小结】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平面镜的定义和构造、成像特点、原理以及应用与拓展。平面镜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不仅能够让我们看到自己的形象,还能够帮助我们检查身体、观察周围环境等。同时,我们也通过实验探究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加深了对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加深他们对平面镜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培养他们的归纳能力和总结能力。【布置作业】教师:最后,我给大家布置一些作业,请大家课后完成。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利用平面镜和刻度尺,测量家中穿衣镜的高度,并计算自己站在镜子前不同位置时像的高度(实际上像的高度应与物的高度相等,此题旨在让学生实践测量和验证)。3.搜集一些平面镜在其他领域应用的资料,如建筑、艺术等领域,并整理成一篇小论文或报告。设计意图: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也让他们在生活中进一步感受平面镜的魅力和价值,激发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