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扫描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扫描版,无答案)

资源简介

保密女启用前
7秦岭的羚牛冬季迁徙到低海拔区域,主要适应()。
A.温度变化
B.降水变化
C.光照变化
D.土壤变化
2024一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学业水平质量监测
8.下列物品中,具有弹性势能的是(
)a
or
A,松弛状态的弹弓B.静止的小车
C.桌上的书本
D.拧紧的发条
六年级科学
9.西安某小区安装的风力发电装置,主要利用()。
A.风能一→电能
B.电能-风能
C热能-电能
D.机械能-电能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10.产灞湿地的芦苇、鲫鱼、白邀构成的食物链是()。
题号

A.芦苇→卿鱼-→白邀
B.白孩-+脚鱼一→芦苇


总分
C鲫鱼一→芦苇→白邀
D.芦苇一+白弦-鲫鱼

得分
11.西安某学校开展“废纸换绿植”活动.收集了10吨废纸。(1吨废纸=800千克再生纸
=少欣17楔树)下列关于活动效果的计算,正确的是(
)。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A.可生产80吨再生纸,相当于保护170棵树
1西安城墙景区的太阳能路灯夜晚发光时,能量转换过程是()。
B.可生产8吨再生纸,减少约35%的水污染
A.太阳能一电能一→光能
B.电能太阳能+光能
C.收集的废纸若焚烧会产生污染,回收相当于间接诚少碳排放
C.太阳能→热能→光能
D.电能→热能→光能
D.10吨废纸=10吨再生纸,体现“资源循环利用”的零损耗
2.秦岭北麓的竹林为大熊猫提供了主要栖息地,因为这里满足其()。
12.兵马俑的陶土属于()。
A.水源需求
B.食物需求
C.娛乐需求
D运动需求
A.矿产资源
B.生物资源
C.气侯资源
D.水资源
3某小组模拟实验,用菜叶、泥土、水在密闭瓶中腐烂,观察是否产生类似天然气的可燃气
13.教室门磁开关利用电磁铁原理,新电时(

体。下列关于该实验的猜想与分析,合理的是()。
A有磁性(需通电产生磁场)
B.无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
A若产生气体,说明植物遗酸可转化为化石能源,实验能完全模拟煤的形成
C.磁性增强(与电流无关)
D.磁性诚弱(断电后无磁性)
B.若未产生气体,说明化石能源形成需特定地质条件(如高压、高温)
14.秦岭松树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需要的原料是()。
C.实骏中加入的“水”模拟地层中的地下水,是化石能源形成的关键
A.二氧化碳和水B.氧气和水
C.二氧化碳和氧气D.水和无机盐
D.该实验可证明化石能源是可再生资源,只需等待植物腐烂即可再生
15.“非洲热带草原食物网”中,若羚羊数量锐减.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下列关于食物链变化
4.小明在秦皊考察时记录到以下现象:①河流为动物提供饮水,同时水力发电站利用水流
的推理,合理的是()。
发电:②森林为鸟类提供栖息地.同时木材可制作家具:③阳光使植物光合作用同时太
A.猎豹因食物减少数量下降,狮子转而捕食斑马,斑马数量不变
阳能板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以上现象体现了自然资源具有()。
B.角马因天敌诚少数量上升,导致草原植被被过度啃食
A.单一用途,仅满足生物生存需求
C.禿鹫因腐肉减少数量下降,分解者功能缺失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B.双重角色,既支持生态又服务人类
D.蚂蚁因无天敌数量爆发,成为新的草原优势物种
C.不可再生性,需严格保护禁止利用
16.西安护城河若大量捕杀鲫鱼.可能导致()。
D.区域特殊性,仅秦岭地区具备这些资源
A.水草增多
B.白鹭诚少
C.河水变清
D.蓬类减少
5.西安护城河水质监测中,发现pH=5.6的水域可能受(
)污染。
17.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多样,下列动物与场录的匹配,合理的是()。
A.生活污水
B.泥沙沉积
C树叶飘落
D.雨水冲刷
A.场景1-帝企鹅(扎堆取服吸),场景2-角马(迁徙找水)
6.西安校园垃圾分类中,废旧电池应投人(
)垃圾桶。
B.场景1-北极熊(夏眠),场景2-饲鱼(冬眠)
A.因余垃圾(绿色)
B,有害垃圾(红色)
C.场景1一松鼠(储存松果),场景2-簽蜂(洄游)
C.可回收物(蓝色)
D.其他垃圾(灰色)
D.场景1-背蛙(迁徙),场景2-旅鸽(夏眠)
六年级科学·第1页(共4页)
六年级科学·第2页(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