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一2025学年下期期末抽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试题(闭卷本卷共两个大题,满分50分,与历史学科共用90分钟)注意事项: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题卷上直接作答。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1.2025年5月7日至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森林法执法检查组深入福建南平等地实地了解法律实施情况。森林法是我国林业发展的基础法律,自1984年制定实施以来,开展过2次执法检查,强化了森林资源保护监督检查,夯实了依法护林、造林、用林、兴林的制度基础。开展森林法执法检查①因为森林法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行为准则②实地了解法律实施情况,能促使执法部门依法履职③能深入贯彻实施森林法,切实提升森林治理的法治化水平④有利于发挥森林法在林业发展中的作用,巩固其根本法的地位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备案审查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法监督制度,开展乡镇(街道)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是健全备案审查制度的重要方面。从2023年起,某省就探索开展乡镇(街道)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第一时间发现并纠正与宪法法律等相抵触的情形,并根据上位法的修改及时对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备案审查工作①有利于维护国家法治统一,保障宪法法律实施②能确保乡镇(街道)政府依法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③审查乡镇(街道)规范性文件的合宪性,维护宪法权威④能纠正与宪法法律等相抵触的文件,维护基层群众合法权益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下列行为能体现公民依法行使权利的有办税窗口①进行科研创作②人大代表人民选③争做最美劳动者④自觉申报税款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试题第1页(共6页)山寨食品是指在名称、包装等方面仿冒知名品牌的产品,比如“康帅傅”方便面、“小白免”奶糖、“雷碧”饮料等。山寨食品是一种处于法律灰色地带的“侵权产品”。虽然部分生产商在法律层面是经过独立注册的合法企业,但用“合法外衣”掩盖产品潜在问题,本质上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如今,山寨食品早已突破传统农村市场的局限,在电商平台、线下零食店等渠道频频“冒头”。整治山寨食品乱象是民生课题,也是法治命题。2025年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聚焦“舌尖上的安全”,紧抓影响法律实施和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以法治之力打击山寨食品,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让企业不再担忧产品创意被肆意剽窃。这样的期待必将在法治中国建设中化为现实。阅读材料,回答4一6题。4.山寨食品是一种处于法律灰色地带的“侵权产品”,应依法整治。这是因为A.消费者容易被误导购买山寨食品,政治自由得不到保障B。山寨食品存在安全隐患,己成为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的最大因素C.农村市场、电商平台等销售山寨食品,会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D.企业用“合法外衣”掩盖山寨食品问题,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监督权5.初中生王某在某电商平台购买了一件打折促销的“金X”牛奶,收到货后发现是“全X”牛奶。遇到这种情况,王某可以①找商家协商解决问题,合理要求赔偿②自认倒霉,以后不再买打折促销商品了③找同学去“人肉”搜索商家并发布到网上④保留证据,拨打消费者热线12315投诉举报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6.整治山寨食品不是相关部门的“单打独斗”,而应推进多元主体协同共治。以下整治措施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推导正确的是措施:甲:运用智能算法、智能筛选等监测电商平台中的仿冒食品信息乙:严格食品生产企业准入标准,并提高对食品造假者的处罚标准丙:开展食品安全相关的普法宣传教育,加大对山寨食品危害的宣传力度丁: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开发“全国食品安全举报系统”,引导食品从业者积极举报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影响:①提高违法成本,从生产源头上彻底清除山寨食品②推动法治利剑与智能技术深度融合,促进治理能力现代化③提高消费者的防范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抵制山寨食品的良好氛围④食品从业者的内部举报能揭露更多隐蔽的违法行为,弥补外部监督的盲区A.甲→④乙→①B.甲→②丙→③C.丙→③丁→②D.丁→④乙→③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试题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