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云南省腾冲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腾冲市第八中学 2024--2025 学年下学期高一年级 6 月月考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 题卡上填写清楚。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 100分,考试用时 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小题,每小题 3分,共 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新石器时期,长江下游的上山文化陶器精致,白彩内涵丰富;长江中游的高庙文 化,陶器刻画图像繁缛复杂,表现天极宇宙观的主题;西辽河流域的兴隆洼文化玉器 温润,出现对昆虫羽化蜕变之力的崇拜。以上材料主要体现了( )
A .贸易往来促进文化交流 B .早期文明具有多元特征
C .地区间相互隔绝的状态 D .自然崇拜是文明的主题
2 .古代帝王去世后,朝廷会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原则,专门对立室奉祀的帝 王追尊名号,如汉高祖、唐太宗、宋高宗等。此类对帝王追尊的称呼属于( )
A .庙号 B .年号 C .谥号 D .帝号
3 .汉武帝时御史大夫桑弘羊有言:“夫权利之处,必在深山穷泽之中,非豪民不能通 其利。吴王专山泽之饶,薄赋其民,赈赡穷乏,以成私威。”材料反映了当时( )
A .地方治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B .地方门阀士族的势力壮大
C .国家强化经济管控的必要性 D .藩镇割据的局面逐渐产生
4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的更替排列正确的是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③④ C . ①④②③ D . ④①②③
5 .某中学一历史小组对历史上的盛世很感兴趣,他们搜集了以下历史信息。据下表 可知,该历史小组研究的盛世君主是( )
君主: *** 贤臣:房玄龄、杜如晦、魏征 农业:劝课农桑政策
A .汉文帝 B .汉光武帝 C .唐太宗 D .唐玄宗
6 .北宋初确立“以儒立国” ,崇文抑武成为祖宗之法,但绍兴中期,武臣以军功入仕 途者甚多,一改压抑之态,甚至韩世忠常称文人为“子曰”与“萌儿” ,据此推之,这 一变化表明当时( )
A .崇文抑武政策被摒弃 B .士大夫阶级衰落
C .面临巨大的外部压力 D .军队战斗力大增
7 .清朝乾隆、嘉庆时期,学者们致力于整理古代典籍,对传统文献进行了大规模的 考订、校勘和辑佚,形成了以实证研究为主的“朴学”。这一学术风气的盛行主要反 映了当时( )
A .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市民文化繁荣 B .西学东渐推动传统学术方法革新
第 1 页 共 5 页
C .文化专制政策强化,学者回避现实政治 D .近代科学知识传入拓宽研究视野
8 .《长沙县志》载,咸丰二年( 1852 年)太平军“窜扑省城,城外民房皆成灰烬,普 济堂亦全毁无存,致各孤贫男妇流离荡析,露处无依。经管理湖南军需局务即用道王 加敏出积年薪赀,价买省城内渤潭寺后隙地创建斯堂(新普济堂)”。这段记载反映了 ( )
A .地方官员是晚清社会救济的主体 B .湖南成为太平军反复争夺的区域
C .污名化农民运动影响其史料价值 D .太平天国运动冲击既有统治秩序 9 .如表是晚清和民国初期的国歌。这折射出当时( )
时间 国歌名称 歌词
1911 年 《巩金瓯》 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皞, 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1912 《五旗共和 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
年 歌》 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1915 《中华雄立 中华雄立宇宙间,廓八埏,华胄来从昆仑巅,江湖浩荡山绵
年 宇宙间》 连,勋华揖让开尧天,亿万年。
A .民族意识开始形成 B .政局动荡频繁
C .民主国家初步构建 D .共和理念盛行
10 .1948 年 8 月,国民党政府发行金圆券,金圆券最初预计发行 20 亿元,但最终实 际发行总额达到 130 余万亿元,超过原定发行总限额的 6.5 万倍,票面额从最初发行 时的最高面额 100 元,到最后出现 50 万元、 100 万元,甚至 500 万元一张巨额大票。
据此可知,金圆券的发行( )
A .阻止了法币贬值 B .削弱了官僚资本的力量
C .缓解了通货膨胀 D .加剧了国民党统治危机
11 .2000 年,《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各类医疗机构合 作、合并,共建医疗服务集团” ,“扩大公立医疗机构的运营自主权,实行公立医疗机 构的自主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 ,“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这些 规定( )
A .提升了基层的医疗服务水平 B .构建了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C .缓解了政府财政紧张的局面 D .顺应了卫生事业的市场化方向
12 .罗马共和国早期贵族享有法律解释权。后来,平民通过斗争迫使贵族在政治上 作出让步,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该法的制定( )
A .旨在维护平民阶层权益 B .解决了罗马内部社会矛盾
C .制约了贵族司法解释权 D .确保了罗马帝国长治久安
13 .13 世纪时,黄金从非洲南部的津巴布韦高原经赞比西河等水系运至东非沿海的 索法拉,阿拉伯商船将黄金转运至波斯湾、印度西海岸,同时输入印度棉布、波斯 玻璃器等商品。这可用于说明( )
A .阿拉伯帝国对商贸的垄断 B .海上丝绸之路的活跃
C .环印度洋贸易体系的整合 D .郑和下西洋的经济影响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出现了去殖民地化的热潮。研究表明,成功的去殖 民地化往往取决于三个因素的共同作用:足够强大的独立运动、有利的国际形势和
第 2 页 共 5 页
殖民大国的妥协。其中,“有利的国际形势”主要是指( )
A .新独立民族国家团结斗争 B .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
C .美苏对老殖民主义的压制 D .西方国家内部出现动荡
15 .从 1953 年到 1964 年,苏联集体农庄的拖拉机由 74 万台增至 154 万台,谷物收 割机从 32 万台增至 51 万台,卡车从 42 万辆增至 95 万辆,国家对农庄的长期贷款数 额从 5.8 亿卢布增至 12.5 亿卢布。这表明苏联( )
A .农业全面实现了机械化 B .农业成为经济改革的核心
C .政府认识到农业的落后 D .着眼于扩大农业经营规模
16 .联合国下设的国际法委员会制定了 500 多项为众多国家尊重和信守的公约、条约, 囊括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等诸多领域。这( )
A .缓和了各成员国的矛盾 B .密切了国际之间的联系
C .促进了国际关系的稳定 D .缩小了世界各国的差距
二、非选择题(共 52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17 .欧洲中世纪自治城市的兴起开启了现代文明。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商业的兴起,是城市能够在封建庄园制度的环境中复苏的关键, 使得商人的力量日益壮大起来,正是他们领导斗争,城市才从封建领主那里争取到了 自治权。古典城市文明的传统主要体现在中世纪城市的政治与社会制度之中,在意大 利的城市中反映的最为明显,由选举产生的市政长官被称为“ 执政官 ” ,这个称号本 来是罗马国家最高行政长官的名称。 11 世纪后期起,意大利城市普遍开始设置执政 官,它不仅是一个官职,而且还是完全意义上的自我统治的象征。
——摘编自黄洋《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兴起与市民社会的形成》
材料二 城市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使得它成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大量的人 口、资金从四面八方涌入到城市。中世纪时,万人规模的城市已经有很多,比较著 名的如 14 世纪时伦敦和科隆的人口约有 4 万人,被认为是大城市;巴黎的人口约有 8 万,意大利的威尼斯、米兰、那不勒斯等人口超过 5 万。大城市人口的密集使城市 的经济更为繁荣,而广大农村不可能提供大学所需的经济需求。因此,中世纪西欧 的大学一般都位于经济比较发达、交通比较便利的城市中。
——摘编自魏丽《论西欧中世纪大学与城市的关系》
(1)根据材料,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西欧的自治城市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18 .【西南边疆治理与统一多民族国家】
材料一 下表是“ 庄蹻入滇 ”的相关记载:
书籍 记载
《史记 · 西南夷列 传》(司马迁) 始楚威王时,使将军庄蹻将兵循江上,略巴、蜀、黔中 以西。……蹻至滇池,地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饶数千里, 以兵威定属楚。欲归报,会秦击夺楚巴、黔中郡,道塞 不通,因还,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
《滇国史》(黄懿陆) 楚国灭越后,越人上层成为楚国贵族集团的一部分,越 人庄蹻率领的越人军队也成为楚军一部分。此后秦大败 楚国,庄蹻率军夺回黔中郡,建立滇国并称王。
“ 庄蹻入滇 ”时期,当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青铜文化,考古发现大量铜器和少 量铁器,以及中原地区传入的汉式器物。某些大型墓葬还发现鼓、枕、尊、杯、贮 贝器、狼牙棒等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青铜兵器和生活用具。
第 3 页 共 5 页
——摘编自黄懿陆《滇国史》
材料二 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位于云南高原滇中地区。考古发掘表明,秦汉时期, 这里是古滇国的都邑所在,也是两汉时期益州郡的郡治。
河泊所遗址发现有字简 2000余枚,内容包括文告、往来文书、司法文书、户版、 名籍、书信和典籍等多种,还有纪年文字。(如下图)
河泊所遗址出土封泥中,含“ 益州太守章 ”等官印封泥 358枚,以及益州郡下 辖的滇池、建伶等属县约 20个。继 20世纪 50年代晋宁石寨山遗址出土“ 滇王之印 ” 后,河泊所遗址再次出土“ 滇国相印 ”封泥。简牍中还发现“ 滇国 ”“ 滇相 ”“ 滇丞 ” “ 滇廷 ”等文字。
河泊所遗址出土简牍中有多件户版,文字格式与四川、湖南等地所见东汉户籍
简相同。有些简牍属于往来文书和信件,格式及行文风格与其他地区所见相近。
——摘编自杨勇《河泊所出土简牍封泥与汉代西南边疆国家治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庄蹻入滇”的时代背景,并简述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考古成果概括汉代治理西南地区的措施。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日益尖锐。工人每天 劳动长达 16小时,工资却难以维持温饱,大量妇女和儿童被迫进入工厂劳动。
材料二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 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
材料三 1864年,在伦敦圣马丁教堂召开了由来自英、法、德、意、波兰等国 家的近 2000名工人代表参加的大会。大会成立了“ 国际工人协会 ” ,即第一国际。 在会上,代表们选出了它的领导机构-临时中央委员会。号召“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 来 ” ,推动各国工人争取 8小时工作制、提高工资等斗争。
——摘自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克思主义对国际工人运动的作用。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金匮之盟 ”是宋史一悬案,据《宋史 · 杜太后传》所载,杜太后(赵 匡胤、赵光义的生母)病重,太祖赵匡胤在旁侍疾,太后临终时召宰相赵普入宫记 录遗言,交代未来的皇位继承问题。太后因问太祖曰:“ 汝知所以得天下乎?”太祖 曰:“ 臣所以得天下者,皆祖考及太后之积庆也。”太后曰:“ 不然,正由周世宗使幼 儿主天下耳。使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有乎?汝百岁后当传位于汝弟(指赵光义)。 四海至广,万几至众,能立长君,社稷之福也。”太祖顿首泣曰:“ 敢不如教。”这份 遗书藏于金匮(匮,通柜)之中,因此名为“ 金匮之盟 ”。另司马光《涑水记闻》
亦有类似记载:昭宪太后聪明有智度,尝与太祖参决大政,及疾笃,太祖侍药饵,
不离左右。太后曰:“ 汝自知所以得天下乎?”太祖曰:“ 此皆祖考及太后之余庆也。” 太后笑曰:“ 不然,正由柴氏使幼儿主天下耳。”因敕戒太祖曰:“ 汝万岁后,当依次 传之二弟(赵光义、赵廷美),则并汝之子亦获安耳。”太祖顿首泣曰:“ 敢不如母教。” 赵匡胤驾崩后,其弟赵光义继位,据《宋会要辑稿 · 太祖遗诏》载:“ 朕生长军旅, 勤劳邦国,而焦劳成疾,弥留不療,言念亲贤,可付后事,皇弟晋王(即赵光义)
——摘编自刘宗旭《世界近代史》
第 4 页 共 5 页
天钟睿哲,神授英奇,可于柩前即皇帝位。”“ 金匮之盟 ”一事首次在朝廷中正式公 开是在太宗即位的第六年,即太平兴国六年( 981 年)九月,为赵普所献。两宋及元 明清三代,少有人怀疑其真实性,但从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起,学者多有考证,认为 宋太宗是弑兄篡位,而所谓“ 金匮之盟 ”是伪造的。如宋史权威邓广铭先生所言:“ 当 太宗即位之初,想必正是群情危疑,众口悠悠之际,他却实在没有宣告任何一项遗命 以杜众口之疑。”“ 太后顾命一说之所以造成,完全是由太宗袭位缺乏任何理论上的 依据之故。”(邓广铭:《宋太祖太宗授受辨》)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辨析“金匮之盟”的真实性。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C C C C C D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C C C C C
17 .(1)原因:城市商业兴起与繁荣;市民(或商人)长期斗争;希腊罗马城市文明的传统。 (2)影响: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摆脱了封建主的控制,冲击了农奴制度;有 利于工商业的发展,有利于城市经济的繁荣; 一些城市兴办大学,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打 破了教会垄断教育的局面;瓦解西欧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促进西欧社会转型)。
18 .(1)时代背景:大国争霸,兼并战争频繁;楚国为对抗秦国,向西南地区扩展;西南地 区相对闭塞。影响:密切了西南地区与中原的联系;促进了西南地区的民族交融; 一定程度 上改变西南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落后面貌。
(2)措施:河泊所遗址发现大量两汉文书,说明汉代中央政府在西南地区以文书推行行政管 理;河泊所遗址出土的“益州太守章”和石寨山遗址出土的“滇王之印” ,表明汉代在西南地区 实行郡县制,册封当地首领;河泊所遗址出土简牍中有多件户版,文字格式与四川、湖南等 地所见东汉户籍简相同,可知汉代在西南地区实行规范的户籍编制与管理。
19 .(1)历史条件: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奠定思想基础;工业革命激化社会矛盾;工人阶级 壮大。
(2)作用:提供科学理论指导;推动组织化斗争;促进国际联合。
20 “金匮之盟”真实存在;原因:《宋史》官修史书记载;司马光亦有类似记载;《太祖遗诏》 可知赵匡胤传位赵光义;符合唐末五代权力交接逻辑;两宋及元明清三代,少有人怀疑其真 实性。
“金匮之盟”乃赵光义和赵普等人伪造;原因:违背皇位传子惯例;与司马光记载有出入;太 宗即位第六年才公布;现代学者多有怀疑。“金匮之盟”真实存在,但传位顺序与正史所载有 出入。综合前两种情况分析,“金匮之盟”真实存在,但传位顺序很可能是先传赵光义,再传 赵廷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