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开区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扫描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天津市南开区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扫描版,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质量监测
七年级历史学科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时,务必将答案填
写在“答题卡”上,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2.本卷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
体。“鸿恩大德,前古未比”。那么,这段史料反映了隋朝修建大运河所起的最重大的影响是
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B.加强北部边防
C.加强南北经济的交流
D.有助于隋朝的统一
2.唐太宗在看到新科进士鱼贯而出的盛况时,情不自禁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与出现这一盛况直接相关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B.科举考试C.崇文抑武
D.八股取士
3.唐代社会涌现出一大批天下闻名的女性人物,其中,既有女皇帝武则天、女将军平阳公
主,又有女官上官婉儿、女诗人薛涛、女道士鱼玄机等,这种现象
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进步
B.体现了民族交融的成果
C.得益于社会风气的开放
D.确立了重文轻武的局面
4.日本学者木宫泰彦在《日中文化交流史》中指出,唐朝时期,由于学生、学问僧学来和
带回的中国文化产物,不断给予日本新的启迪,中国前进,日本也前进。这说明,当时日本
的前进主要得益于
A,鉴真东波
B.遣唐使来华
C.玄奘西行
D.张赛通西域
5.抓住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主要手段之一。关键词“907年”“朱温”“后梁建立”反映的
主题是
第1页共8页
A.贞观之治
B.安史之乱C.黄巢起义D.唐朝灭亡
6.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而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
象,一般认为,赵匡胤在宋初的变革是其重要原因。宋初的“变革”是指
A,提升文官地位B.加强中央集权C.削弱相权
D.重视文教
7.“由于双方关系恶化,未朝封闭了榷场,西夏人迫切需要的茶与布匹等物资无法获得,
要求停战求和,与宋重开互市的愿望日益强烈。”由此可见,榷场的存在
A.使民族间长期争战不休
B.使民族间完全消除隔阂
C.促进了民族交流与交融
D.消除了民族间经济差距
8.北宋时期,政府在南方征收的米谷布帛和专卖收入,经运河运至京师每年达四五百万至
一千余万石匹贯,构成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这反映出
A.人口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
B.江南经济地位逐渐提升
C.南北方耕作技术差距很大
D.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9.建立年号是中原正统王朝的重要标志之一。蒙古自成吉思汗起到元宪宗蒙哥,一直没有
建立年号。1260年,忽必烈建立年号“中统”,这反映了忽必烈
A.延续草原的传统B.建立元朝的壮举C.统一中国的决心D.征服世界的野心
10.李治安提到:行省不是一般地方官府在某地域范围内“画地统民”,而蕴含着由中央派
出,代表中央统辖“方面”的意思。这反映了元代
A.优化边疆治理B.削弱行省权利C.加强中央集权D.强化君主专制
11.某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收集了如右图所示
资料,这些资料反映了
A,频繁的对外贸易
《念纵婚·赤怀洁》
李流爬像
B.发达的宋代经济
C.和睦的民族关系
D.繁荣的宋元文化


《实城资)连兵
《货治通签)书悦
第2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